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怎样提高小学生分析及解决应用题能力1

怎样提高小学生分析及解决应用题能力1

2023-06-28 来源:乌哈旅游
怎样提高小学生分析及解决应用题能力

在小学,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对于小学应用题的教学,最重要的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那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呢?

诱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是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应用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的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数学学科中,最重要的就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而在小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数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小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主要培养的数学能力包括:掌握数学问题结构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概括能力。以培养数学结构的为例,在教学一步应用题时,就着重抓了数学问题结构的训练,如画线段图的训练,补充问题与条件的训练,自编应用题的训练,根据问题说出所需条件的训练,对比训练等,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和训练,使每个学生都掌握了应用题结构的能力。

以培养数学能力为中心,进行系统的训练。我在应用题教学中,改变了那种一类一类的教的方法,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数学行为为中心,重新设计应用题的联系,系统地进行训练。这种训练的目的不是停留在一问一答单纯解题式的技能训练,而是着眼于提高学生应用题系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形成系统的数学能力。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自主、合作、探究”这作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精神内核。小学数学应用题是教师教学的一大难题,更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障碍。“传统教学则难以培养学生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式复制功能;现代教学观则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价值追求,越来越倾向于‘活动——体验’模式下的生成本体论,即建构主义理论和方法”【摘自《新课程的教学改革》第27页】针对教师在具体实施中遇到课堂上关照差生,让优生和差生共同进步的即解决生成的课程资源进行调控。探索有限40分钟之间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兴趣,使学生学得快乐,在快乐中学习。能更好地把握解答应用题的思路,提高解答应用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根据以往教学经验特作如下简介。 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并作为一种普通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而应用题则是数学中的重中之重,掌握它,可以解决关系和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白数学的定性认识学习应用题的重要性。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做到相互理解,视界融合,全息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取的方式为:分组交流、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自选学习方式、情境教学„„

二、 疏通解答应用题的思维。

教科书的知识需要掌握,但教科书不是目的,用教科书来教才是真谛。要通过师生的思想、情感、言行来表现,才能加快解答应用题的思路。

1、在快乐中寻找应用题的已知条件。

应用题中已知条件是用一些文字叙述一件事情,由这些事情的叙述而提出两个以上的条件,它们所求问题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是解题的依据。那么怎样才能依据条件寻找数量关系找到解题的思路呢?可以先开展分组交流,小组内“交头接耳”口里讨论着、手指划着题目中的条件,再组织各组代表交流发言,对说错的要引导正确方法;对说对的要给予表扬、赞许。这是建构主义学习观主要表现在围绕学生的学习上进行的。

2、从直观的线段中寻找数量关系

从线段图中寻找数量关系,就是把应用题的已知问题来用线段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特别对小学高年级的分数应用题,尤其应该这样,它更直观、形象、便于思考,便于师生交往,相互沟通。如:

一根铁条,第一次用去它的1/5米,第二次用去2/5,还剩2.8米,求铁条的长? 根据题意,画图如下:

还剩2.8米 共长?米

第二次用去2/5

第一次用去1/5米 针对上图,让学生在教室里一片“乱哄哄”地开展交流,交流后选派代表发言,教师激发学生要听课清楚,再请没有专心听讲的同学站起来说一遍,老师说:“××,你没有听清楚吧!老师猜对了吗?这样间接的批评,能被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接受,使师生的距离近了,并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

3、让学生轻松地从已学的概念或公式中找出数量关系。

从概念、公式中寻找数量关系,就是让学生透过对以往知识经验的反思、收集、探究,就是再发现、再加工,拓宽解答应用题的思路。如质数概念、表面积概念、圆的体积公式等等。如一种长方体纸盒,长2.5米,宽1米,高0.8米,做这样的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硬纸板?这个纸盒的容积是多少?

这题首先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第一问题求纸盒的什么?第二问题是求纸盒的什么?它的公式是什么?怎样求?让学生理顺思路,学生表达,再设疑质疑,合作探究,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继续展开议论,营造和谐的相互学习氛围。

三、让学生亲身体验。

教室是学生学习应用题的重要场所,野外更是解答应用题的重要途径。现在有许多资料表明,一些发达国家的课堂可以设在田野里、大树下、小河边„„这样让学生便于操作,亲身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探究。如:

在一条长1000米的路旁植树,每隔2米植一棵,共能植多少棵?这类题目要关系到加“1”的问题,让他们动手植,亲自在数一数,为什么要加“1”,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再遇到这类问题就能很快做得正确。

再如:一块地比另一块地高出5米,把高的这块地往洼的地上填土,高的地挖掉几米,则两块地就一样高了。没有亲身体验的人,肯定会充满自信地说,挖5米嘛!这样就大错特错了。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一味地去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一时明白,也很快会忘记的。只有学生亲身去体验,才能增强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教师要有目的、有步骤地训练小学生的思维习惯。首先要培养小学生读题的能力,做到读中有思。在读题中进行思考是获取信息的第一步,因此,要让小学生们读得正确、清楚、不减字、不添字,然后再讲题意,并且要重视名词术语的教学,找出题目中的数量之间有关的词语,让小学生加深理解题意,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题意,懂得题目告诉我

们了一件什么事,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和问题,再根据条件和问题讲清算理。要求小学生紧扣运算意义,抓住数量关系讲算理。总之,应用题的解法有很多,在教学中,各种解法有时单独运用,有时要结合在一起使用,教师应引导学生会变换角度,正确、全面的分析数量关系,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解答应用题的水平。

断龙完小:田恒之

吴艳华 张绍春 向功辉 向云香 向乃华 向 柳

2010年6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