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导学案:隋唐(581~907年)
【阶段特征】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政治:国家统一,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 经济: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制瓷也发展迅速。
民族关系:边疆少数民族有了较大发展,同中央政权的关系更加密切。
对外关系:政府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交往出现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 文化:唐诗繁荣;科技文化辉煌灿烂,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考点碰撞】
一、选修人物:唐太宗 二、必修:
政治: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1.科举制:①形成:隋唐时期:隋朝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取分科
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②科举制的评价:
积极:A.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B.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C.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D.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消极:它是一种文化专制,考试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
到明清时发展为八股取士,思想钳制,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科技的进步。
2.三省六部制:隋朝建立,唐朝完善。
①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命令),在门下省下设政事堂,在尚书省下设六部. ②评价: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三省的最官长官都是宰相,
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控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而六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经济:农耕经济全面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辉煌。但是商业发展仍受时空限制;
①农业: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可控制耕土深浅) ②手工业:A、 纺织业:中期以后,私营作坊兴起.
B、制瓷业:釉陶制品的精品唐三彩。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
统。
③商业:唐代商业繁荣,交通便利,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但商业贸易受官府严格控制。
(为商业服务的柜房(银行雏形)和飞钱(支票、汇票)相继问世。) A、市:唐朝时:草市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夜市也非常繁荣。
第 1 页 共 5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B、商业城市:③隋唐:长安,洛阳,广陵(扬州),益州(四川成都)【扬
一益二】,
广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思想科技文化: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繁荣,领先世界,兼收并蓄。 思想; (理学产生的背景)佛、儒、道三家思想均有所发展,儒家的权威地位受挑战,“三教合一”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领域 科技:①火药:唐末,火药已用于战争②雕版印刷术(《金刚经》:世界上最早有
刊印日期印刷品。868年) 书法:①唐代楷书步入盛世。
初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法度森严,清峻刚健”。 盛唐:颜真卿《颜氏家庙碑》,“雄秀独出,一变古法”。 晚唐:柳公权《玄秘塔碑》,遒劲丽健,气质高雅。【颜“筋”柳“骨”】 ②草书: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绘画(了解一下):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绘画的高峰。 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 初唐阎立本善作人物故事画,代表作《步辇图》。 盛唐吴道子有宗教人物画《送子天王图》,后人称他为“画圣”。 唐诗:(1)辉煌的原因:①政治上:国家的统一;
②经济上:国力的强盛;
③文化: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
④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
(2)唐诗两大诗人:成就最高的当属“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李白是
浪漫主义诗人
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
“三别”。
■ 唐代三省六部制特点及其演变 1.特点
(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核法令,尚书省执行法令。这样可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
(2)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由起草(中书)、审核 (门下)至执行(尚书),都经由三省处理。
(3)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之不足。 2.演变
(1)“三省六部”是自魏晋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隋朝时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2)不同时期的统治者都对三省六部制作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宋代三省六部之外另设“中书门下”、枢密使、三司使。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制;明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之制等,其实质是强化了皇权。 ■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 (1)演变
朝代 制度 选拔方式或标准 第 2 页 共 5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先秦 汉代 世官制 察举制 官位世袭 以品行举荐为官,举孝廉为主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以门第为标准,注重门第和家世 唐代 明朝 (2)演变趋势:
①选官标准由血缘、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
②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科举制 八股取士 考试选拔人才 八股文考试方式 【史料探究】 材料一
材料二 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
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者。 ——清·乾隆帝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权利法案》 材料四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黄宗羲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怎样运作的?其意义如何?
(2) 材料二中乾隆的言论反映出我国古代君臣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从中
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政治具有什么基本特征?
(3) 根据材料三说明,与乾隆帝相比,英国国王的权力有何不同?并简述其
第 3 页 共 5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原因。
(4) 你怎样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试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根源。
(5) 根据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矫正反馈】
1、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2、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与焉。”这一规定旨在
A.加强君主专制 B.减少中央行政决策的失误 C.解决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D.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3.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4、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 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A.选拔方式日益公开 B.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C.适应了阶层关系的变动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6. 苏东坡在《论养土》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一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A.夏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及从政的资格 B.“以客出仕”成为战国时风行的做官之途径 C.汉代中央官员的选拔主要来自地方郡县长官
D.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等阶段 7.《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
第 4 页 共 5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该材料主要说明了
A.科举制是在隋朝时创立的 B.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C.唐朝进士科为世人所推崇 D.当时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考试 8.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9.《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
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唐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B.长安商品经济繁荣
C.唐抑制城市商业发展 D.唐通过有效措施管理城市商业 10.表2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1-5:BDCDC 6-10:CCBDD
答案:
(1) 运作:先由中书省草拟政令,然后交门下省审核,再交尚书省具体的某
一部去执行。
意义: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避免决策失误;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 主子与奴才的关系;君主专制。
(3) 乾隆帝权力至高无上,而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法律)的制约;英
国“光荣革命”后,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力进行制约。
(4) 观点理解: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后,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
加重了政治腐败。根源: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5) 政治制度文明与否关系到国家的盛衰,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君主专制、个
人独裁不利于国家的治理和社会发展或民主取代专职是历史的进步。
第 5 页 共 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