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军事体育理论体系转型发展
2023-11-14
来源:乌哈旅游
第28卷第4期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Vo1.28 No.4 2009年10月 Journal of PLA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OCt.2009 ●军事体育 论军事体育理论体系转型发展 刘富生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广东广州510500) 摘 要 军事体育的科学发展是一个接力推进的过程,在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的深刻变革中,既不能割 断历史、丢掉传统,又不能墨守成规,拘泥于老办法、老经验,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结合学院办校 治学实际,当前有两条路径可供选择:一是适应军队发展需求,创新基础理论研究,重构军事体育学科专 业新体系;二是加快推进军事体育社会化进程,充分利用社会体育资源发展军事体育。 关键词 军事体育;军事体育概念;理论创新;学科发展;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300(2009)04—0063—04 Breakthrough and Innovation,Guid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 Theory System with Scientific Spirit of the Times LIU Fu—sheng (PLA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angzhou 510500,China) Abstract:To develop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 scientifically is a continually progressign process.In the transforma— tion from mechanization to information,one should neither cut off history or abandon tradition,nor should stick to convention.on the contrary,people should emancipate his mind and keep abreast of the times.Considering the real— ity of military academy,the author holds there are two key ways:first is to adapt to the demand of development of army,create a novel research of basic theory and reconstruct the system of military physical m ̄or;second is to ac— celerate to push forward the socialization of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 and benefit from social physical resource. Key words: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The concept of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innovation of theory;development of subject;socialization. 面对全球性的新军事变革及其战争形态转型的 整、准确的界定,进而达成共识,以形成学术研究 挑战,作为信息化军事系统的组成部分,军事体育 的共同基础。克劳塞维茨指出:“只有对名称和概 如何把握世界军事形态演变之大势,为打赢未来信 念有了共同的理解,才可能清楚顺利地研究问题, 息化战争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是当代中国军队现 才能同读者常常站在同一立足点上。如果不精确地 代化建设进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 确定他们的概念,就不可能透彻地理解他们的内在 规律和相互关系”。在科学研究中,只有形成科学 1正确审视军事体育学科专业发展面 的概念,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无 临的历史遗憾和现实尴尬 论在对军事体育进行研究、或是教学训练、或是学 科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关于军事体育 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和研究方法,人们在使用 的概念。但是,在传统的战争形态基本要素已经发 某个概念之前,应当首先对它的内涵给予科学、完 生了全方位、系统性的质变的大背景下,我国军事 收稿日期:2009—05—10 作者简介:刘福生(1972一),男,河南扶沟人,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博士。研究方向:教学管理、企业经营战略管理。 ・63 ・ 第28卷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第4期 学术界对“军事体育”一词始终没有统一的定义。 绕体育而展开的具备体育特征的各种军事训练,是 无论是查阅《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体育 灵活运用体育的方法手段进行的军事斗争准备;是 词典》,还是查阅我国第一部《中国军事百科全 国防和部队的建设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都没有明确的“军事体育”条目,更谈不上 也是加强部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作战主体的整 对这一概念的定义。这无疑是军事体育,更是学院 体健康水平一条经济有效捷径”。 办校治学50多年的历史遗憾和现实尴尬。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时至今日,不同的专家 世纪之交的几年问,我院学报编辑部曾发起了 学者对军事体育的概念有着不同的见解,还仍未形 关于军事体育和军事体能定义的大讨论,收到了许 成共识。由于没有公认的对这一概念的规范界定, 多有价值的研究文章。刘德佩在《军事体育的由来 因而不同的人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必然各自赋予它 与军事体育的概念》一文中对军事体育的概念进行 不同的涵义,而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了论述,他认为:军事体育是人们为了国防安全和 的局面。前面已经说过,在科学研究中,只有形成 战争准备,全面提高作战主体的战斗力,而采取的 科学的概念,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现在 一系列与战斗技能紧密相关的身体训练为主要内容 我们连军事体育的基本概念尚未统一,那么军事体 的特殊体育形式。马巍然在《论军队体育和军事体 育的理论基础、学科专业自身发展建设的体系性、 育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一文中,对军队体育与军 学科与学科群、学科与技术群的体系性、发展战略 事体育的概念作了论述与区别,他认为军事体育是 等诸多问题又如何达成共识?此外,在我军信息化 一种直接与军事技能相融合,为培养和掌握军事技 建设进程之中,还有相当部分的同志未摆脱机械 能并为军事目的(武装斗争)服务的体育运动;徐 化、半机械化战争时代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看 红枫在《对军事体育的军事学思考》一文中,对军 不到新时代赋予军事体育的新特点、新要求,试图 事体育的产生和概念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军事 用旧的理论、旧的方法,去看待信息时代的新事 体育从一开始就属于军事斗争领域里的特殊现象, 物、解决新问题。由此,军事体育教学科研与军事 是战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军队旨在提高战 斗争准备贴得不够紧,课程设置军队特色不够鲜 斗力的以军人身体训练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训练活 明,科研手段落后,形成不了与军事斗争准备相适 动。军事体育不是体育产生、演变与发展的派生, 应的办学效益和实力等等诸多现实问题也就不再难 也不是军事与体育的相加或体育在军事领域中的 以解释了。 ‘嫁接’和应用。其概念不能将体育学的概念加上 对‘军事’二字的释义”;孙学川则认为:“军事体 2重新审视作战主体的体能因素 能”并非一个狭义的体力问题,而是指军人在各种 复杂、艰苦的环境条件下,为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 人类社会出现军队以来,无论是进行战争或制 各项(长时间、大强度、高标准)军事(战斗)任 止战争,还是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乃至维护世界 务所具备的,融体力、脑力、心力(即心理素质) 和平,基本上是通过军队战斗力实现的。随着新军 为一体的综合生物学能力。它是一个融生理学、心 事变革的迅速崛起,世界各国理所当然对军队战斗 理学、时间生物学等多学科素质为一体的综合生物 力更加关注。在信息化战争形态尚未出现之前,我 学素质。林建棣在《军事体育》中提出,军事体育 们一直坚信:体力是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钢筋 是由军体训练、体育健身和竞技运动三大支柱所构 铁骨是战胜敌人的一个重要条件。无论是冷兵器战 成,其终极目的在于提高部队战斗力。所以,军事 斗力时代、热兵器战斗力时代还是核武器战斗力时 体育应该是以增强军人体质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 代,作战主体的身体素质,特别是作战主体的体力 部队战斗力为目的的身体练习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体能,一直被普遍认为是作战要素的必要的基础部 李明在《浅谈军事体育》一文中,通过梳理军内部 分,同作战主体的军政素质、军事素质、科学文化 分专家对军事体育的理解分析,认为“军事体育, 素质、心理素质等被视为战斗力整体中的主导性因 是围绕体育大目标,根据国防安全和军事斗争发展 素。战争实践也已经表明,军事体育所发挥的作用 需要,为提高作战主体全面素质和部队战斗力而开 和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展的一切体育活动。其中也包括以体育为支撑和围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高新技 ・64 ・ 第28卷 刘富生:论军事体育理论体系转型发展 第4期 术不仅已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力构成要素,而且 已改变了传统的战斗力构成要素。在这一进程中, 无论军队发展到哪一阶段,不管其武器装备多 先进,也是由人研制出来的,也是由人来操作的, 传统的军事体育体系,随着信息化体育与军事的结 而体力是军人完成上述任务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 合,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基本 证,因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可能否定“人是决定的 动力是人类生产方式的进步。在信息社会,生产方 因素”的论断。有同志可能会反驳:无论未来战争 式中体力的作用下降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体力不 政治和经济上的需求。传统的体育观念沿着“增强 如何复杂,战争的胜败最终要在“200 m内解决问 招制敌的“杀手锏”,要有“刺刀见红”或“200 再作为生产力的构成因素,社会必然会调控体育在 题”,军事体育学科专业要研究和解决的就是这种 一体质一提高劳动力一发展经济”的思路,得出“发 展士兵的身体运动能力一提高战斗力一获得军事胜 利”的军事体育理论的公式,将受到严峻挑战。正 如当代肌肉发达的人并不比普通人能产生更多的经 济效益,身体强壮的士兵可能在战场上并不占据必 胜的优势。 “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一个具有真理 性的军事理论命题,也是我军和外军都十分重视的 一个理论和实践问题。但战争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事 物,构成战争力量的因素不仅是多元的,其主次地 位也是因时因地而不断变化的,“人的因素”,尤其 是作战主体的体力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既 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也不是唯一的。随着以信 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战争的科技含 量剧增。高技术武器装备不仅极大地延伸、增强了 人的四肢和五官,而且极大地强调人脑的判断、决 策和运筹功能,在距离、速度、精度和交通等方 面,都大大超过了人的自身能力。人的体力因素在 战争中的作用呈现逐渐弱化趋势,在冷兵器时代, 它的作用很大;在以陆战为主的热兵器时代,它的 作用仍很重要,但已有削弱;在高科技条件下,它 已经退居次要地位。也就是说,随着信息化战争方 式和战争武器的迅速变革,未来战争中作战主体的 体能因素已不再是构成战斗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作战主体的体能因素正在根据需要不断地进行着内 部粗化和细分,对作战主体的要求趋于两极分化; 作战主体的体能因素正在由过去战斗力的直接构成 因素,向着作为更加充分发挥战斗力的载体转移。 我们可以预见,目前军事体育一些必修科目(如投 弹、刺杀、攀登等),和弓箭、斧、矛、飞镖、剑、 匕首等训练科目一样逐步社会化而渐渐淡出军事历 史舞台。“体力是完成作战任务的基本保证”,“体 育是出战斗力的重要因素”等重要论断,也必将随 着信息化作战形态的出现,在现实和历史发展进程 中,做出新诠释。 m内硬功夫”。此观点有~定的道理,也符合大多 数同志的感情,但我们必须清醒:知识经济不仅彻 底改变了体力在劳动中的地位,也改变了体力在军 事上的作用。军事体育的目标正在从主要发展体 力,过渡到训成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军事斗争的高 度适应能力。难能可贵的是,广大科技人员在这一 领域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如渡海抗眩晕、高原 抗缺氧、军人战场身心适应力训练等。 3创新军事体育发展路径选择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加速,军 事变革的进程越来越快,从而也对军事体育的系统 和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现在,我 国关于军事体育的系统和体系建设方面的研究,还 存在着许多的空白。创新思维,重新定位,以高度 的危机感、责任感和时代感审慎改革军事体育发 展,笔者认为当前有两条可行路途:一是适应军队 发展需求,创新基础理论研究,重构军事体育学科 专业新体系;二是加快推进军事体育社会化进程, 充分利用社会体育资源发展军事体育。 3.1创新基础理论研究,重构军事体育学新体系 将军事体育提升到“军事体育学”、军事体育 学提升到“学科专业”的高度来发展,是需要强大 的理论作支撑的。只有牢固了理论基础,新构建的 军事体育学科专业体系才会有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是增强军事体育理论创新活力。时代变了, 军事理论也必然要变。当前,学院军事体育学科专 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对所属专业领域的军事理 论创新,下大力增强军事理论创新活力。抓住具有 军事斗争前瞻I生的课题,努力创新学科前沿性的理 论,进而更好地为各级领导机关的决策发挥咨询作 用,为军事急需人才的培养发挥理论和实践指导作 用。 二是增强军事体育技术技能创新活力。深化技 ・65 ・ 第28卷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第4期 术技能创新,是推进教学训练转变,实现战斗力新 推广到体育的各个领域,推广到社会中,寓军事体 增长的紧迫需要。我们要立足现有条件,发扬积极 育项目于群众体育项目中。更重要的是,军事体育 主动、有所作为的精神,在教学手段、训练器材、 破。 向社会推广,可以使广大民众在和平时期树立国防 品质,在和平时期不忘国防,居安思危,增强忧患 教学方法和教学设施的科技含量上下功夫、求突 观念,增强国防意识、爱国情操,锻炼与磨练意志 三是增强军事体育科研机制创新活力。学术科 意识,寓军于民。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研是教学训练改革、学科专业建设和新任务拓展的 发展基石。现代军事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相 军事体育的社会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军事体育 向社会拓展与传播,具有直接的社会效益与政治利 关学科的高度整合、专门技术的高度分化并存和军 事学术与工程技术紧密结合,这一基本特征决定了 多要素的“系统集成”是“贯穿新军事革命始终的 一条主线,也是实现新军事革命的基本途径”。科 研实践证明,走科研大联合之路,是势在必行的高 效之路。学院在某些特定领域已经具备了独特的人 才优势、科研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军事学科专业,为 了今后更好地承担和胜任所属领域的研究任务,必 须牢固树立“优势要互补,联合出效率”的发展观 念,坚决走“院所联合、校厂联合、院校部队联 合、系统总承与子课题分包”的新型科研之路,进 而为全面提高学科专业领域科研攻关实力创造更好 的条件。 3.2加快推进军事体育社会化进程,充分利用社 会体育资源发展军事体育 现代战争,军人身体的直接对抗机会不多。这 一趋势,从海湾战争开始,到最近的伊拉克战争, 已得到充分验证。但是,根据文化人类学的“残 存”理论,相当一部分形式可以在军事体育项目等 载体中保存下来。现代军事体育的很多项目已经走 向了社会化,成为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喜闻乐见的 体育形式,如射击、跳伞、攀岩、定向运动、野外 生存等军事体育项目已经悄然走进学校体育与群众 体育,并且进发出勃勃的生机。 在非战争时期,军事体育的军事实践意义逐步 弱化,转化成社会化、娱乐化的独立的体育运动形 式。这样,不仅能把那些深受欢迎的军事体育项目 ・66・ 益。因此,要加强对军事体育的科研投入,不断丰 富军事体育的内涵,拓展军事体育的外延,加强军 事体育院校与地方体育院校的交流合作,特别是在 现代教育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形式下,培养祖国未来 人才的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的群众体育应充分吸收 军事体育的独特项目,未来的体育之路必将是军事 体育与一般体育的高度融合。 参考文献 [1]李之文、陈孝平.军事体育学[M].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 4 [2]刘德佩.军事体育的由来与军事体育的概念[J].解放军体育 学院学报,2000,19(3) [3]马巍然.论军队体育和军事体育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J].中 国体育科技,1996,30(9) [4]李明.浅论军事体育[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22 (3) [5]林建棣,等.军事体育的理论建设与体系构筑之探析[J].上 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3(2) [6]倪宏强.关于新形势下军人体能训练与军事体育教育的若干思 考[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23(1) [7]林建棣,等.新时期军事体育教育的改革趋势[J].解放军体 育学院学报,2001,20(4) [8]李明.论军事体育的发展趋势[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 2004,23(1) [9]张训才.我军军事体育的历史发展和思考[J].解放军体育学 院学报,2oo3,22(1) [10]李明.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与我国军事体育的发展 战略思考,[J].2003,22(1) [11]陈晓鹏,等.军事体育的历史发展与社会化[J].海军工程 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