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4-2015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语文试卷J

2014-2015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语文试卷J

2024-02-03 来源:乌哈旅游
1.默写(

2.古诗默写(共6分) (1)蒹葭凄凄,。(《蒹葭》) (2)最爱湖东行不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物变化暗示社会发展规律的诗句是:“,。”

3.默写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6题作答,计6分)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②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③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④池上碧苔三四点,。 (晏殊《破阵子》)

⑤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⑥?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张养浩《山坡羊》) ⑦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⑧布衣之怒,———————— ,以头抢地耳。(《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2)、默写刘方平的《月夜》(4分)

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后面问题。(17分) 每人都来传递“正能量” 陈鲁民

①英国心理学大师理查德·怀斯曼的《正能量》出版后,“正能量”成为最受大家欢迎的流行语。所谓“正能量”,即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正能量”给人向上的信心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幸福生活,人人需要,多多益善,但却需要全社会共同创造,相互传递。

②印度前国会著名议员梅农,出身贫寒,当年他初到新德里时,刚下火车,便遭贼窃,被洗劫一空。绝望中,他求救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锡克教徒,请求暂时借他 15个卢比,他问地址,以便日后还钱。老教徒摆摆手说,在你的有生之年,你可以把这笔钱还给任何一个有求于你的陌生人。梅农始终记着老教徒信任的嘱托,直至逝世,他对有求于他的陌生人,都会提供15卢比的资助。有意思的是,他的一个助手也仿效他的做法,而助手的儿子也学着父亲去帮助别人。其中一个被助者把此事写成文章发表在报纸上,这个传递正能量的故事,便流传更广更远。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许多启发和教益。

③我们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在传递正能量活动中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一个角色。比如那位锡克老教徒,是传递正能量的发起人,精神最为可敬,梅农议员和他的助手以及助手的儿子,则是正能量的忠实传递者,也颇难能可贵。然而,还有一种人,是“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杨朱之徒,对别人的帮助和支持一概来者不拒,却不肯为别人送去一点正能量,正能量的传递到他那里就戛然而止。我们若能做一位正能量的发起人,那自然是最为光荣的,退而求其次,也应做一个正能量的忠实传递者,无论如何,不要让正能量的传递中断在你的手里。

④著名学者巴锡尔说过:“一件善行永不会枉费——播撒殷勤,将收割友谊;传播温暖,将收获爱心。”正能量的传递,就投入和产出之比,可以说是世界上社会效益最好的一项活动。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其影响之大自不必说,就是平时生活中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和颜悦色的问候,一次热情周到的服务,或给老人让个座,帮盲人过马路,扶起摔倒的孩子,举手之劳,片刻之功,也同样可以使人感到正能量无比,并影响到他也去把正能量传递给别人。比如,坐过劳模李素丽公交车的乘客,接受了她热情周到的服务,一天都会暖洋洋的,也可能会用同样好的心情和态度去服务他人,传递正能量。而被人民好公仆吴天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感动的居民们,也会很自然地把对吴天祥的感激之情用于自己的工作上,去奉献正能量给别人„„他们都在积极地发起或传递正能量,在他们周围,就形成了一个个充满温馨友爱的小环境,而这样的小环境多了,社会的大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⑤我们正在建设和谐社会、美丽中国,需要源源不断的正能量作为动力支持,以使人们心态更加积极、阳光,风气更加淳朴、和善。那么,每个人都应力争做一个正能量的发起人或传递者。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做到“力到处,常行好事;力欠处,常有好心”,就值得称道嘉许,就是一个合格的正能量传递者。那么,坐而论道,不如身体力行,让我们大家都投入传递正能量的队伍,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传递正能量,就从每天早晨开始,从每件小事开始。

【小题1】“‘正能量’给人向上的信心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幸福生活,人人需要,多多益善”,除此以外,文章还从哪两方面论述传递正能量的积极影响?请分别概括。(4分) 【小题2】 第四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小题3】 理解“力到处,常行好事;力欠处,常有好心”这句话的含义。(4分) 【小题4】 请写出第③自然段的论证思路。(5分)

2.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问题。(22分) 又见鹭鸶 陈忠实

①那是春天的一个惯常的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意地溜达。旱草和水草都已经蓬勃起来,河川里满眼都是盎然生机,野艾苦蒿薄荷和鱼腹草的气味混和着弥漫在空气里,风轻柔而又湿润。在桌椅间蜷窝了一天的四肢和绷紧的神经,渐渐舒展开来松弛开来。

②绕过一道河石垒堆的防洪坝,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生怕冲撞了它惊飞了它,便蹑手蹑脚悄悄在沙地上坐下来,压抑着冲到唇边的惊叹。哦!鹭鸶又飞回来了!

③在顺流而下大约30米处,河水从那儿朝南拐了个大弯儿,弯儿拐得不急不直随心所欲,便拐出一大片生动的绿洲,靠近水流的沙滩上水草尤其茂密。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足移步悠然雅然;一会儿此前彼后,此左彼右,一会儿又此后彼前此右彼左:断定是一对儿没有雄尊雌卑或阴盛阳衰的纯粹感情维系的平等夫妻„„

④于是,小河的这一方便呈现出别开生面令人陶醉的风景。清澈透碧的河水哗哗吟唱着在河滩里蜿蜒,两个穿着艳丽的女子在对岸的水边倚石搓洗衣裳,三头紫红毛色的牛和一头乳毛嫩黄的牛犊在沙滩草地上吃草,三个放牛娃坐在草地上玩扑克,蓝天上只有一缕游丝似的白云凝而不动,落日正渲染出即将告别时的热烈和辉煌„„这些时常见惯的景致,全都因为一对鹭鸶的出现而生动起来。

⑤不见鹭鸶,少说也有20多年了。小时候在河里耍水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水过河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经妄想

把一只鸽哨儿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时在稻田里插秧或是给稻畦里放水,鹭鸶又在稻田圪梁上悠然踱步,丝毫也不戒备我手中的铁锨„„(A)难以泯灭的永远鲜活的鹭鸶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

⑥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鸶突然离去突然绝迹的因由,许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药污染了流水也污浊了空气,鹭鸶感到窒息而逃逸了?许是沿河两岸频频敲打的庆贺“指示”发表的锣鼓和震天撼地的炮铳,使这喜欢悠闲的贵族阶级心惊肉跳恐惧不安,抑或是不屑于这一方地域上人类的愚蠢可笑拂尾而去?许是那些隐蔽在树后的猎手暗施的冷枪,击中了鹭鸶夫妻双方中的雌的或雄的,剩下的一个鳏夫或寡妇悲怆遁逃? ⑦又见鹭鸶!又见鹭鸶!

⑧我便天天傍晚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鸶。连续五六天,不见踪影,我才发现没有鹭鸶的小河黯然失色。我明白自己实际是在重演那个可笑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__________,然而还是忍不住要来。鹭鸶的倩影太富于诱惑了。那姿容端庄的是一种仙骨神韵,一种优雅一种大度一种自然;起飞时悠然翩然,落水时也悠然翩然,(B)看不出得意时的昂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即使在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儿,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馋和贪婪相。二三十年不见鹭鸶,早已不存再见的企冀和奢望,一见便不能抑止和罢休。我随之改变守候而为寻找,隔天沿着河流朝下,隔天又溯流而上,竟是一周的寻寻觅觅而终不得见。

⑨我又决定改变寻找的时间,宁可舍弃了一个美好的出活儿的早晨,在晨曦中沿着河水朝上走。大约走出五华里路程,河川骤然开阔起来,河对岸有一大片齐肩高的芦苇,临着流水的芦苇幼林边,两只鹭鸶正在悠然漫步,刚出山顶的霞光把它们白色的羽毛染成霓虹。 ⑩哦!鹭鸶还在这小河川道里。

?哦!鹭鸶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 ?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那一对圣物,心头便涌出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小题1】文章第①段景物描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小题2】第⑥段“又见鹭鸶!又见鹭鸶!”在文中有何作用?试从内容和结构上简要分析。(4分)

【小题3】文章第⑧段“我明白自己实际是在重演那个可笑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这句话该怎么理解?(4分)

【小题4】请从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4分)

我选( )句,赏析:

【小题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又见鹭鸶》一文内容答题。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由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郭沫若《白鹭》)

郭沫若的《白鹭》和陈忠实的《又见鹭鸶》同样是写鹭鸶,请从作者思想感情的角度比较两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相同点:

不同点:

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选出加横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B.故:故渔者歌曰故外户而不闭C.绝:哀转久绝沿溯阻绝D.素: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小题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B.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春、夏、冬、晴初霜旦。写出了三峡的清悠美、奔放美和凄婉美。C.文章先写山势,再写水势,这样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构成险峻壮奇的图画。D.文末引用渔歌是为了渲染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2.阅读短文,回答小题。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摘自《明史》)。 【小题1】 解释下列加横线字: ①六七始已()②读书之斋()

【小题2】 张溥为什么将他的书斋命名为“七录”? 【小题3】这则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节选),完成小题。(6分)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小题1】这段文字节选自唐代诗人杜甫的《》(1分)

【小题2】这段文字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请对这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2分)

2.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小题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小题。(5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小题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环境?(2分)

【小题2】尾联“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构思不凡,请结合全诗分析。(3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以“是一道永恒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