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教案
0708 08:34 ::
高一(上)作文训练
一.训练内容:再现与表情达意
二.训练重点:记叙类文章的写作:写好一个场景,写好一件事,写好一个人,写好一组事,写好一处风景,写好一个美好事物。
三.训练目的:
1.实现双重转化
第一重转化: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学生)头脑
即留心观察社会生活,认真思考社会人生,把观察思考过的生活素材积累并提炼,形成观念与感情。
第二重转化:(学生)的观念、感情——文字表现
即有“物”有“理”有“序”有“文”地将头脑中的意识情感转化为语言文字。
2.情感思维的养成
关注、感受、感悟现实生活,观察、认识、思考客观事物,体验生活,丰富情感,学会审美,提高思维品质。
四.训练时数:6—8次作文
五.训练过程
第一次作文训练
(一)训练目标:
1、学习准确表达自己的心灵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激之情和敏锐的感受力
(二)训练重点:
1、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2、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三)训练过程:
1. 要点:走进生活,情景再现;心音共鸣,真情表白。
2. 活动:关注细节,思考生活见闻(播放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 3. 交流: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表白真情。师生交替进行。
导语:面对一个生动的场景,一句真情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只要我们的心灵不麻木,就会激起涟漪。让我们好好回忆一下,在过往的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生活中,曾经有哪一件或哪几件事情触动过我们的心灵?回忆清楚了,请你讲给大家听一听,让我们来共同分享。
老师讲述的故事就是下水作文中的故事,以便把讲故事与写作文联系起来。
4. 话题探讨:我们写作文总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原因是什么? 讨论明确:
我们之所以觉得没有东西可写的原因是缺少对生活的敏感。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缺少一种发现美的眼光。
我们除了要对生活敏感外,还应该有一颗对生活感恩的心。当我们怀着感激之心面对生活的时候,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丽。
5. 印发“下水作文”,激活学生思维,给学生以作文思路启迪。
上善若水
欧阳中谁
七月的早晨,很凉爽。我刚要去晨跑,手机响了。手机那端的声音很是急迫,是岳父打来的,颤抖的话音显得越发苍老,可以想象得到,话语中岳父一定是老泪纵横了。在声泪俱下的话音里,我听明白了一个小小的不幸:岳母的
手摔断了。现在急需要做的是送岳母到百里以外的界首骨科医院治疗。不用说,我得立即开车把岳母送去。
岳母虽然七十有五,但身体一向很硬朗,而且一向很要强,两个老人
不仅带着三个孙儿孙女,还种了五亩稻田呢,可怎么就摔断了手啊?在回家的路上,妻子一路跟家里通着电话,刻意要弄个明白。问来问去,其实事由简单得很。昨天, 七月一日,天气晴朗,岳母闲不住,便给常年打工在外的弟弟家清洗衣被,老人家嫌自来水费用高而且不太干净,就挑着衣被到一里外的水井里浸洗。本来洗好了,老人家又舍不得那清凉的井水,把两桶衣被装成一桶,用空出那桶盛满井水,顺便挑回家。不知是担子太重,还是井边的石板太滑,要么就是一心想着一举两得的美事忘记了看路,结果脚一抬就栽倒在井里了,差一点送了老命。听后,我忍不住笑出声来,妻子骂我没有孝心,母亲快要摔死了还笑得出口呢。
可笑的还在后头呢。岳母从井里爬起来,跌跌撞撞回到家里,忍着剧痛不吭声,岳父叫她到镇医院诊治,她连说“不用,不用,老骨头硬着呢。”其实她不是不愿意去医院,而是舍不得花钱,因为她心里明白,一进医院就要花上百上千的钱呢。于是便托熟人找了一个村里的草药郎中,敷了一把草药,天真地以为草药一敷什么事也没有了。不曾想,到了晚上,敷着草药的手又肿又胀又痛,怎么忍也忍不住,一整晚都哼哼不已,弄得老两口彻夜难眠。
接到电话的那一刻,我就预料到两位老人一定是有不好的状况了。因为在平时,无论两位老人多么辛苦,不是不得已是不打电话叫我们的,怕耽误了我们的工作。
尽管我忍不住笑出声来,但我的心情无法轻松起来。两位老人辛苦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把五个子女拉扯大了,而且都成家立业了,应该是享清福的时候了,而且也有能力享清福,可是他们勤俭惯了,宁可自己辛苦些,也要让子女生活的更好些。可是毕竟岁月不饶人,快八十岁的老人了,还一心想着为子女多造一些福祉,我们做子女的又如何承受得起啊。
回到家乡,岳母在岳父的搀扶下等在村口,往常的行走总是岳母搀扶着岳父,而且成了一种依赖,如今却反转了过来,难怪岳父在电话里要老泪纵横了。我停下车,小心翼翼地扶着岳母坐上车。看着岳母乌黑肿胀的手,听着阵阵痛苦的呻吟,一股辛酸涌上心头。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为了给儿孙节省几块钱,还要经受着如此透心的痛。去医院的路上,岳母唠唠叨叨的就是一句话:“我挑了一辈子的水,从来没有摔倒过,怎么这一次就这么不小心摔倒了呢。”看得出来,岳母后悔的是自己的不小心,至于为了节约几元钱而付出的
惨痛代价,是永远也不后悔的。在她的心里,只要换得儿孙的福祉,不管付出多么巨大的伤痛,也是值得的。
安顿好老人住院,嘱咐高考后同来的侄儿看护老人,我们便急着赶回学校,不是我们心狠,弃两位老人于不顾,而是学校没有放假,有许多结束工作要做。临走时,两位老人反而安慰我们,“不要紧的,你们忙你们的工作吧。”返程中路过那口水井,我特意下车去喝了两口,真的很清凉很甜美,透心的清凉,透心的甜美。
6. 写法借鉴
探究:怎样写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⑴发掘感动点。
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寻找材料,要特别留意,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地方曾使你的心灵受到了触动,要把它发掘出来。在发掘感动点时,要注意抓住细节,把它形象地再现出来。在老师的下水作文中,岳母身上的勤劳与节俭就是感动点。
⑵提炼素材。
这个过程,是发掘主题、深化意蕴的过程。要反复思考,不断深入,从触动你心灵的人和事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它为什么触动你?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一定要把这些感悟写出来。如老师的下水作文《上善若水》中的“岳母”,家里有自来水她不用,坚持到井里去洗衣被,摔断了腿,不去医院治疗却找乡村郎中。这些反常的行为所诠释的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与节俭。
①着眼于“小”。在写作时,不一定要写大人物、大事件,生活中的平凡人、平凡事,只要我们感受独到,写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正如艺术家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罗丹艺术论》)只要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抓住生活中那些有意义的“小”事,深入挖掘,是可以写出好文章来的。
②着眼于“真”。总有一些同学逃不出选材虚假、陈旧的“怪圈”。比如,他们写老师总是固定的选材套路:“五个一”――雨天里的一把伞(学生忘带雨具,老师出手相助)、病痛中的一片药(学生高烧难耐,老师授以良方)、缺席后的一堂课(学生卧病在床,老师排忧解难)、失败后的一番话(学生失败沮丧,老师开导解惑)、暗夜里的一盏灯(夜半时分,孤灯一盏,老师奋笔疾书,默默奉献)。这些脱离了生活真实的“故事”,自己读了也要
反胃,更不用说以情动人了。当然,文章中的真,并不是客观描绘,生活实录,而是经过提炼、升华的真实,是一种艺术上的真,是“一种生活中的可能”。
③着眼于“深”。要深入挖掘材料本身的意义,并把这种影响施加给读者,以期引起一种感情上的共鸣。要想深入挖掘材料的意义、价值,除了自己的思考,还要多读书,弄明白成功的作品是怎么做的,模仿、借鉴会对提高自己的水平有很大帮助的,正如梅兰芳所说“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写作也是这样。
⑶整体构思
动笔前一定要想一下要写的人和事,需要从哪点展开叙述?重点安排什么材料?在何处、做怎样的议论和抒情?怎么收尾?
总之,只要善于观察、思考,家庭、社会、学校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都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许许多多触动。只有心灵受到触动,真挚的感情才会很自然地在我们的笔下流露出来。否则,勉强为之,一定写不出好文章。 7. 写作:以“感动”或“难忘”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8. 课外思考:
(1) 如何再现生活情景,如何描写细节?即怎样才能做到“叙写逼
真”。
(2) 如何把自己的感受思考与评价渗透到字里行间?即怎样写才能做
到抒情真切,使文章富有真情实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