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地方性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地方性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22-03-26 来源:乌哈旅游
第5期 彭友花,等:地方性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1·

第36卷第5期 萍乡学院学报 2019年10月 Vol.36 NO.5 Journal of Pingxiang University Oct.2019

地方性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彭友花,陆万春,王 锋

(萍乡学院 工程与管理学院,江西 萍乡 337000)

摘 要:文章分析了构建地方性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实施创新互动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地方性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是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讨论了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应遵循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动态性三个原则,可以从政府、地方性本科高校、学生和社会企业四个方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地方性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249(2019)05-0105-05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根本路径,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人才储备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的转型调整期,要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大量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1]。地方性本科高校承担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等大学功能,如何培养能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当前地方性本科高校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

2010年7月国务院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2]

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2014年6月习

一、构建地方性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

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地方性本科高校大多由原来的专科学校升格,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超过十年了,但从实践结果来看,地方性高校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结果,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管理和监控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形成科学、全面、规范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这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地方性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确保地方性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构建一个科学的、规范的、可操作的,对地方性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良好指导作用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深化教育机制体制改革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收稿日期:2019-08-30

**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

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

上,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4],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XJG-15-22-2)

作者简介:彭友花(1976—),男,江西萍乡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微分方程应用研究。

· 106 · 萍乡学院学报 2019年

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

才队伍”[5],2017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

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的“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6]。”可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才能有效的引导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才能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地方性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

各地方性本科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是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一是没有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各地方本科高校只能结合自身实际和地方经济特点,摸索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对一些较好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方法、手段也无法进行推广。二是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不够,简单的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创业基础》《就业指导》等课程,未能与专业课程教育、专业实践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校外实践活动深度融合,未能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闭环[7]。三是教学方法单一,较多的注重课堂教学,对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管理和监控不到位,与企业对接、专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活动较少。四是创新创业教师大多数是由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担任,创新创业专任教师较少,这些教师普遍缺乏创新创业经历,严重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8]。五是创新创业教育只注重结果,缺乏对过程的管理和评价,注重学生参加各种级别的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了多少奖项、发表了多少创新成果,而不关注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参与率有多少,是不是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关注了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和创新创业精神品质的养成。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才能合理有效的解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规范地方性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转型发展,才能有效的引导地方性本科高校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和评价体系,确保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就业创业是政府、学校、学生及家人共同关注的问题,日益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但是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社会企业认可度却不高,主要表现在地方经济产业发展对大学毕业生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对毕业生在职业道德、岗位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及家人对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即使是在校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其创业成果在市场响应度也不高,学生缺乏创业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和资源,在创业的时候仍然非常艰难。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积极引导社会企业参与地方性本科高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来,才能确保人才培养与地方社会企业的需求相吻合,才能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才能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地方性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

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地方性本科高校在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时必须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培养出一大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地方性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需要牢牢的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地方性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其目的在于指导地方性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和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实现创新驱动式发展。所以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在科学决策理论的指导下,遵循科学决策的程序,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来进行构建。要准确把握地方性本科高校教育规律,全面深入分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与特征,结合社会、行业、企业对人才需要的要求,科学合理的制定地方性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二)全面性原则

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涉及到政府、高校、企业、家庭等诸多社会主体,需要各方齐心协力和共同建设。同时,地方性本科高校所培育出来的人才和创造的技术成果又需要得到政府、企业和家庭等社会主体的检验和评

第5期 彭友花,等:地方性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107·

价。因此,地方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评价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人士参与其中,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企业、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在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坚持评价主体的全面性原则。创新创业教育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系统性工程,必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解决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与第二课堂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而不应该是一小部分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的学生,必须坚持评价对象的全面性原则。创新创业教育目的在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需要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成功的展现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应该包括发表学术论文、专业学科知识竞赛等理论性成果,也应该包括专利发明、创新创业大赛、社会实践等实践性成果,必须坚持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原则[9]。

(三)动态性原则

创新创业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基本的创新创业知识、掌握相应的创新创业技能以及培养学生锐意进取的创新创业精神,其中创新创业知识是基础,创新创业技能是保障,创新创业精神是关键,使学生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从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技能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再到创新创业实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地方性本科高校要注重创新创业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只注重学生最终的创新创业成果的结论性评价。因此,地方性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要紧紧围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而展开,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和部门,及时改进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相关内容,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推动地方性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

三、地方性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架构

结合地方性本科高校的属性特征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原则,我们从政府、学校、学生和社会四个层面来构建地方性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内容(见图1)。其中,政府在评价体系中起指导作用,地方性高校在评价体系中起关键作用,学生在评价体系中起核心作用,社会在评价体系中起引导作用[10]。

图1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图

(一)政府层面

政府作为地方性本科高校的领导者,对地方性本科高校的政策扶持、经费投入、资源调配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政府在引导地方性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是否建立了专门的政策配套(如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地方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等方面)、经费投入保障(如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经费、小微企业融资贷款等方面)和良好的创新创业市场环境(如小微企业政策审批、小微企业市场管理配套措施等)。政府层面的政策扶持、经费投入、市场环境直接影响地方性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方向,在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起指导性作用。

(二)学校层面

地方性本科高校是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起关键性作用。在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是地方性本科高校的办学理念,地方性本科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是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评价内容包括地方性本科高校是否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制度、支持政策等相关文件,并且对这些制度、政策的执行情况如何等内容。第二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地方性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标准。评价内容包括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是否落实了学校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定位,是否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进行了有效的融合,是否邀请地方政府、企业和相关人员进行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如何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技能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等内容。第三是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直接执行者,只有拥有了一批良好

· 108 · 萍乡学院学报 2019年

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才可能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落到实处,确保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内容包括学校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是否有相关的制度、激励政策等。如创新创业师资的数量要求、年龄结构要求、职称结构要求、学历结构要求、工作经历要求等,对创新创业师资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学习交流、干部选用等方面是否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对创新创业教师自主创业、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是否有相关的配套政策等内容。第四是教学运行是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过程,直接关系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内容包括是否规范执行了人才培养方案,对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与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的融合效果,对创新创业实践与专业实践的执行效果,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参与率等方面的内容。第五是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创新创业的时代性和紧迫性,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掌握创新创业技能和锐意进取的创新创业精神。评价内容包括学校的创新创业社团建设情况、创新创业知识讲座情况、创新创业活动开展情况等内容。第六是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地方性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是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场所或载体,是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重要保障。评价内容包括是否建立了独立的创新创业职能部门、创新创业社团建设情况、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数量与参与率、企业参与创新创业情况以及创新创业平台的运行情况等内容。

(三)学生层面

学生是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承载者,也是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践行者,他们对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有直接的发言权,所以学生是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的核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是创新创业意识,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学习,学生是否具备了基本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意识,主要表现在学习知识上的创新、学习方法上的创新、学习能力上的创新、开展学生活动上的策划创新以及积极的创业意识等内容。第二是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学习和实践,学生是否掌握了创办企业所必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协调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坚忍不拔、锐意进取的创业品质,掌握了市场分析、现代化企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企业税务管理等技能,具有一定的抗挫折、抗风险能力。第三是创新创业实践,学生个人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数量和质量(如参加创新创业知识讲座、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参加创新创业社团活动

等)。学校整体的开展创新创业知识讲座、创新创业社团活动以及创新创业大赛的次数和学生的参与率,以及开展相关创新创业活动的效果。第四是创新创业成果,创新创业成果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展示。主要包括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比赛的获奖情况、运用专业知识创新发表的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数量、运用专业知识创新申请的专利质量和数量、在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方面为各级部门采用的效果与评价、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功能创新方面为企业采用的效益与评价等内容。当然也包括学生直接参与创业活动的开展情况,包括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来的在校生和毕业生的创业数量,以及毕业生中创业比例,更要考查创办的企业创业规模、社会效益、专业融合度、地方产业融合度等内容。

(四)社会层面

地方性本科高校培养的创新创业人才的出口是社会、企业,对于地方性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社会企业是最好的评价者,同时社会企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合理评价,会反作用于地方性本科高校,进行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加强创新创业教学运行管理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改革,所以社会企业评价对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起引导作用。且社会企业的评价来自于第三方评价,更能客观公正的反映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可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情况进行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经过多方收集资料,做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社会评价主要包括毕业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毕业生自身的社会生存能力、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满意度以及毕业生家庭对子女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满意度等方面的内容。企业评价则主要包括企业对创新创业人才在岗位能力、职业道德、技术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内容。

总之,构建地方性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构建一个科学的、全面的、动态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引导地方性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当务之急,更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两个“百年梦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参 考 文 献

[1] 文丰安.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理性审视[J].

河南社会科学, 2011, 19(2): 212-214..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

B/OL]. http://old.moe.gov.cn/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

第5期 彭友花,等:地方性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2010-7-29.

[3]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

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R/OL]. http://cpc.people.com.cn/n/2014/0609/c64094-25125270-3.html, 2014-6-9. [4] 李克强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发表致辞[EB/OL]. http://

www.chinanews.com/gn/2014/09-10/6578895.shtml, 2014-9-10. [5]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R/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015-05-13.

[6]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EB/OL]. https://baike.

baidu.com/item/关于深化教育 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208

16607?fr=aladdin, 2017-05-23

·109·

[7] 蒋德勤. 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J]. 创

新与创业教育, 2015, 6(6): 1~4.

[8] 彭友花, 汪儒军.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存在的问题及应对[J]. 萍乡学院学报, 2019, 36(2): 99~101+105.

[9] 刘强.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

践[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6, 35(2): 5~7. [10] 李兵. 关于高职院校“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

系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 2015,(28): 78~80.

〔责任编校:王中兰〕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ENG You-hua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Pingxiang University, Pingxiang, Jiangxi 337000,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for implementing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for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and society.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hould follow these three principles: the scientificity, the comprehensiveness and the dynamics. The specific details of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an be derived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government, the local universities, the students and the enterprises. Key word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上接第104页)

参 考 文 献

[1] 施索华, 裴晓涛.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M]. 桂

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2] 王宗军. **的话语特点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

建构的启示[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23).

[3] 张烁.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 2019-03-19.

〔责任编校:王中兰〕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Discours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EN Lin-hui 1, LIU Liu 2, ZHANG Fan 1

(1. Pingxiang University; 2. Jiangxi Industri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ingxiang Jiangxi 337000, China)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has been a primary concern of the Party and our nation. Therefore, the effectiv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discours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s the internal demand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urse. However, the teaching discourse of the course tends to deviate at present, as it lacks value guidance, its form is single, the content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practice foundation is weak. Consequently,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construct discours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the new era, in which the value goes first, the form leads ahead, the content is the key and the practice is the basis.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is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college students born after 20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