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西门子助力中国面向数字化时代培养“新工程师”

西门子助力中国面向数字化时代培养“新工程师”

2022-11-21 来源:乌哈旅游
26石油化工自动化第55卷性能的热变形及100%定伸变形(仅对弹性体)的

试验结果不大于50%。c)无卤低烟阻燃交联型聚烯|绝缘料性能及

5结束语

在煤化工及石化仪表设计中,电缆是比较成 熟的产品,但是在选型问题上需要关注相关的细

节。另外,希望国内针对仪表电缆的相关标准能 够健全、完善,更新及时,让设计人员依据标准有 据可查。参考文献:无卤低烟阻燃交联型聚烯|护套料性能的热变形

的试验结果没有数据要求。2)耐温性能除了热老化的指标,热变形和高

温压力也是耐温等级的指标。对于热塑性低烟无

卤阻燃料,热变形和高温压力性能差代表:a )护套熔点降低且容易变形,相当于在低于

:1 +徐应麟,戴殿峰,沈育祥,等.GB/T 19666 2005阻燃和耐

火电线电缆通则[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电缆最高使用温度时,能使电缆护套变软,同时在

*2+施建设,严春明,叶威威,等.SH/T 3019 2016石油化工仪表管道线路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6.外力及自重的作用下,可使电缆变形甚至破坏绝 缘层,从而丧失对电缆的保护。b )护套易开裂,当电缆局部受热、受力时,容

*3]李国荣,胡振兴,彭勇,等.GB 50217 2018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8.*4]吴长顺,陈志刚,杨立志,等.TICW/06 2009计算机与仪表电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易在较软的区域开裂。c)制造出来的护套阻燃性差,所用材料氧指数并

*5]朱晔,杨朔,刘劲涛,等.SH/T 3017 2013石油化工生产建筑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3.不低,但电缆在进行燃烧试验时很并达到合格。由于阻燃电缆材料中有较多的填充物,导致 在熔融状态下熔体强度、拉伸比、熔体黏度与非阻

*6]倪照鹏,刘激扬,王宗存,等.GB 50016 2014建筑设计防火

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8.燃电缆材料的性能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使模具

的选取也有所不同。阻燃绝缘材料采用挤压式, 护套采用挤管式或半挤管式生产;使用挤管式或

*7]钟伟勤,项健,张燕萍,等.GB/T 8815 2008电线电缆用软

聚氯乙烯塑料[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8]张贤灵,郭汉洋,项健,等.GB/T 32129 2015电线电缆用

无卤低烟阻燃电缆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半挤管式生产时必须考虑拉伸比,有卤阻燃料拉

伸比为6〜7,低烟无卤阻燃电缆料拉伸比为2.5〜

*9]肖继东,龚国祥,鲁邦秀,等.GB/T 18380 2008电缆和光

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

3.2。理论上,拉伸比越小,表面越光洁。4.3存在的问题社,200&[10] IEC. IEC 60332 - 3 2010 Tests on Electric and Optical Fibre

Cables Undrr Fire Condtions [S]. Geneva: IEC, 2010.在煤化工及石化装置中采用大量的阻燃电

[11] 王军,张刚,王宗景,等.GB/T 3836.15 2017爆炸性环境

缆,关于如何减少或避免电缆的“冷变形”,笔者咨 询过国内电缆和防爆标准的相关单位及生产厂

第15部分:电气装置的设计、选型和安装[S].北京:中国 标准出版社,017.[12] IEC. IEC 60079 - 14 Explosive Atmospheres- Part 14: Electrical

家,暂时未有明确结论。防爆标准中的“冷变形” 与电缆标准中的“热变形”及拉伸比存在着关联,

理论及性能也有相近之处,但是在现行的标准中

Installations Design, Selection and Erection, MOD [S], Geneva: IEC, 2013[13] 孟铎,陈曼,彭晶.浅谈化工装置中仪表电缆的选型[J].石油

化工自动化 2018,54(06): 13-16.没有界定,而且也没有数据支持。西门子助力中国面向数字化时代培养“新工程师”2019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决赛颁奖仪式今天在辽宁科技大学举行,这是自2006年以来举办的第13届 “西门子杯”赛事。作为西门子推进中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诸多举措之一,十三年来西门子通过支持这一工业教育领域 的顶尖赛事,为中国工业输送了数万名各类工程科技专业优秀后备人才。同时,西门子也将“新工程师”的理念引入其中,

在数字化的互联时代培养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教育部与西门子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下的一项国家级赛事,“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 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西门子和中国系统仿真学会联合主办,旨在培养与选拔发展智能制造所需技术及创新人才。 自2006年首次举办以来,赛事累计共吸引了近50 000名学生参赛,参赛学校超过600所,占全国理工科院校的80%,已经 为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输送了数万名优秀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去年,西门子还联合大赛组委会以及工业界与教育界合作

伙伴共同发起成立了“智能制造新工程师校企联盟”,并首次发布“新工程师”人才培养理念。(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