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八年级(上)
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1. 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计。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正常成年男士的鞋子的长度约为42cm B. 长沙地铁二号线全长220km
C. 体育节上百米赛跑,场上运动员的速度是8𝑘𝑚/ℎ D. 我校周一早晨升国旗时的升旗时间约为50s
2. 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小明认为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 来来往往的行人 C. 街道两边的房屋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迎面而来的车辆 D. 他所骑的电动车
A.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B. 错误就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而造成的,不可避免 C. 选择精密的仪器、改进实验方法都可以避免误差
D. 小明用分度值1cm的刻度尺测量一元硬币的长度读为3.0𝑐𝑚
4.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𝑣=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𝑠
A.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 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物体v由𝑡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5. A、B两个物体同时同地自西向东做直线运动,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A、B
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下列信息中错误的是( )
𝑠
A. A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C. 以B为参照物A向东运动
B. B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D. B物体运动1.5𝑠通过的距离是3m
第1页,共21页
6. 如图所示是某型号的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𝑑𝑜)的波形图。根据该波形图,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 钢琴与长笛的音调不同,音色相同 B. 钢琴与长笛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C. 钢琴与长笛的响度相同,音色相同 D. 钢琴与长笛的响度不同,音色不同
7. 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和应用等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B.
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C.
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D.
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8. 下列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A. 医院利用B超给病人检查身体
B. 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C.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D. 利用次声波预测台风、海啸
9. 下列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A.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B. 岳麓大道两旁的隔声板
第2页,共21页
)
C. 午体期间,有两个同学在教室里探讨一个问题,正在休息的彭珊同学将耳朵捂
上
D. 学校路段的“禁鸣喇叭”
10. 2017年1月14日,泸州市民乐团在江阳艺术宫举行了“2017年迎春音乐会”,音
乐会着重以民乐、民歌的表现形式来突出这场音乐会的特点。有琵琶、二胡、古筝等民乐器参加演奏,也有著名音乐家的独唱、合唱等。以下关于音乐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听众能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大厅的墙壁传过来的 B. 二胡演奏中,演奏者通过拉动弓的力度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C. 男高音和女低音合唱中,男高音的声带振动得更快
D. 我们很容易区分二胡和琵琶的演奏,主要是通过声音的响度
11. 如图为某高速公路上的区间测速警示牌和限速标志牌,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应当超过10min B. 汽车不允许以30𝑚/𝑠的最高速度在这个区间行驶 C. 汽车只能保持120𝑘𝑚/ℎ的速度在这个区间匀速行驶 D.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相对于护栏是静止的
12. 如图所示,电视节日中“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
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5s和2s,当小强正通过关卡1左侧9m远的A处时,关卡刚好放行,若他全程以2𝑚/𝑠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
A. 关卡4 B. 关卡3 C. 关卡2 D. 关卡1
13. 小明想测量无锡地铁的运行速度。他测得地铁从堰桥站出
发到达锡北运河站时间为2min,在手机中用“百度地图”截取了一段地图(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得地图上两站间
的距离为______cm,若地图上1cm等于实际1km,则地铁在两站之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𝑘𝑚/ℎ。
第3页,共21页
14. “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
他不懂得运动和静止是______ 的物理知识所致,以______ 为参照物,舟是运动的,以舟上所刻的痕迹为参照物该舟是______ 的。 15. 下列关于声的语句中,各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1)“男低音女高音”是指______ 的高低; (2)“你的声音真好听”是描述声音的______ ; (3)“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是指声音的______ 。 16. 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行进,他们运动的
𝑠−𝑡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______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______m,图中的a点表示______。
17. 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
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______ 𝑚/𝑠(保留1位小数).(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𝑚/𝑠,且保持不变)
18.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伟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
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______ 。 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改变薄醇塑料尺滑过梳子的速度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第4页,共21页
(2)如图B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______ 次钢尺振动得快,同时听到它的音调高一些,这说明音调与______ 有关,当钢尺伸山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 。 19.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
(1)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_;(选填序号) A.推理法𝐵.类比法𝐶.控制变量法𝐷.转换法
(2)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
(3)敲击图乙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
20. 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
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𝑎=𝑐=𝑑<𝑏),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_ (选填符号a、b、c或𝑑)。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______ 。
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______ 。
第5页,共21页
④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______ (选填符号a、b、c或𝑑),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21.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的斜面、小车和电子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如图所示改变木板的角度进行了两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如下数据,请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路程/𝑚 第一次实验时间/𝑠 第二次实验时间/𝑠 AB段 0.4 1.6 2.4 AC段 0.8 2.8 4.8 (1)此实验需要测量仪器有刻度尺和______。 (2)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
(3)在第一次实验中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𝑚/𝑠。
(4)下列哪个图象更接近第二次实验中小车的运动情况______。(选填字母)
第6页,共21页
当兴趣小组的同学再次改变木板的角度,发现小车不能沿木板下滑,下车不能下滑的原因是______。
22. 蒙内铁路(蒙巴萨港一内罗毕)连接了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港,
全长约480km。该项目正线采用单线,为内燃机系统,设计客运时速120𝑘𝑚/ℎ,用中国国铁一级标准进行设计施工,该铁路于2017年5月31日建成通车。假若列车从内罗毕出发,全程运行7h30min到蒙巴萨港站。 (1)设计客运时速120𝑘𝑚/ℎ约为多少𝑚/𝑠; (2)该趟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3)如果按照设计速度运行时,全程运行时间为多少min?
23. 在长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常常能三次听到敲击声,请依据你的生活经验
和下表提供的声音在一些物质中的传播速度,解答下列问题。(声音传播的距离s与声速v、传播时间t的关系为𝑠=𝑣𝑡) 一些物质中的声速/𝑚⋅𝑠−1 空气(25℃) 玻璃(25℃) 煤油(25℃) 水(25℃) 340 2800 1324 1500 海水(25℃) 铜 大理石 铁、钢 1531 3751 3810 5200 (1)在长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为什么能三次听到敲击声?
(2)如果水管的长度为𝑠=680𝑚,当在水管的空气一端敲击后,声音从铁管中传到
第7页,共21页
另一端需要多少时间?(温度为25℃,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经测试小明在两次声音相差0.12𝑠以上才能区分,在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小明要能在水管的另一端听到三次声音,水管至少要多长?(结果保留为整数)
第8页,共21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成年男士的鞋子的长度约为25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长沙地铁二号线全长22k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专业运动员百米时间在10s左右,其平均速度达𝑣=𝑡=右。故C不符合实际;
D、我国的国歌长度较小,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不到1min,在50s左右。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初步的估测能力。
𝑠
100𝑚10𝑠
=10𝑚/𝑠=36𝑘𝑚/ℎ左
2.【答案】D
【解析】解:
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和外卖小哥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只有和他自己骑得电动车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和来来往往的行人、迎面而来的车辆、街道两边的房屋之间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判断物体静止还是运动,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3.【答案】D
第9页,共21页
【解析】解:A、用刻度尺测量物体时,要求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起点,如果零刻度线磨损,可以从其它刻线量起,测量完成后减去前面的部分,故A错误; B、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而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故B错误;
C、选择精密的仪器、改进实验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C错误; D、测量物体长度,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物体长度读为3.0𝑐𝑚,符合读数的要求,故D正确。 故选:D。
(1)测量长度时,要求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起点,如果零刻度线磨损,可以从其它刻线量起;
(2)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3)选择精密的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4)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本题考查了长度测量中刻度尺的使用、误差与错误的区分、刻度尺读数的方法等,属基本实验能力的考查。
4.【答案】D
【解析】 【分析】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知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 【解答】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速度的大小由𝑡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𝑠
5.【答案】B
【解析】解:
AB、甲图是A物体的𝑣−𝑡图象,由图象可知,A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10页,共21页
乙图是B物体的𝑠−𝑡图象,由图象可知,B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错误;
𝐵
C、由图象可知,A物体的速度𝑣𝐴=3𝑚/𝑠,B物体的速度𝑣𝐵=𝑡=
𝐵
𝑠4𝑚2𝑠
=2𝑚/𝑠,所以
𝑣𝐴>𝑣𝐵,A、B两个物体同时同地自西向东做直线运动,则A在前、B在后,若以B为参照物,A物体向东运动,故C正确;
D、B物体的速度𝑣𝐵=2𝑚/𝑠,1.5𝑠通过的距离𝑠=𝑣𝐵𝑡=2𝑚/𝑠×1.5𝑠=3𝑚,故D正确。 故选:B。
(1)在物体的𝑣−𝑡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物体的𝑠−𝑡图象中,若图线是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通过图象求出物体A、B两个物体的速度,A、B两个物体同时同地自西向东做直线运动,若以B为参照物,分析A物体的运动情况; (3)利用𝑠=𝑣𝑡求B物体运动1.5𝑠通过的距离。
解答本题时一定要看仔细纵轴和横轴所表示的物理量,这道题的图象有别于我们常见的路程−时间图象,如果不认真看图,则很有可能会误认为A是静止不动,B是匀速直线运动。
6.【答案】B
【解析】解:
由波形图可知,两幅图中钢琴、长笛的振动快慢相同,即振动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振幅相同,响度相同;
而钢琴与长笛的结构和制作材料不同,声波的形状也不同,则音色不同;故B正确。 故选:B。
(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从声音的波形上分析,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不规则的,乐音的波形是规则的。 通过物体振动的波形图,判断物体振动频率的大小,判断物体的振幅,从而判断音调和响度,考查学生对图象的识别能力。
第11页,共21页
7.【答案】C
【解析】解:A、当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时,音调越高,与响度无关,故A错误; B、敲鼓时,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与音调无关,故B错误;
C、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
D、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工作的,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1)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声;
(4)回声定位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即利用声音获得信息。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等知识,要理解。
8.【答案】B
【解析】解:A、医院利用B超给病人检查身体,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不合题意;
B、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 C、利用超声波给金属探伤,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合题意; D、利用次声波预测台风、海啸,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此题考查的是声的利用,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声波传递信息和能量的性质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
9.【答案】D
第12页,共21页
【解析】解:A、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属于在人耳处防止噪声,不合题意; B、岳麓大道两旁的隔音板属于在传播过程中防止噪声,不合题意; C、将耳朵捂上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合题意;
D、“禁鸣喇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故选:D。
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结合实例可做出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了防止噪声的传播途径,要结合实例学会分析。
10.【答案】C
【解析】解:
A、听众能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过来的,故A错误;
B、二胡演奏中,演奏者拉动弓的力度越大,弦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
C、音调高低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男高音的声带振动得比女低音快,故C正确;
D、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不同人的音色不同,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
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综合知识的掌握能力,考查面很全,但都属于基础性知识的考查,是一道基础题。
11.【答案】A
【解析】解:(1)汽车通过的路程𝑠=20𝑘𝑚,由𝑣=𝑡得,小汽车在区间测速段运动的最短时间为:𝑡=𝑣=120𝑘𝑚/ℎ=6ℎ=10𝑚𝑖𝑛,故A正确;
(2)由警示牌可知,小汽车最大速度𝑣=120𝑘𝑚/ℎ≈33.3𝑚/𝑠,所以汽车可以120𝑘𝑚/ℎ的
第13页,共21页
𝑠
20𝑘𝑚
1
𝑠
平均速度在这个区间行驶,也可以33.3𝑚/𝑠的最高速度在这个区间行驶,故BC错误; (3)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汽车与护栏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汽车相对于护栏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A。
(1)由警示牌可知小汽车最大速度和区间测速长度,根据𝑣=𝑡可求出小汽车在区间测速段运动的最短时间;
(2)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就是看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从警示牌上得出有用信息。
𝑠
12.【答案】B
【解析】解:关卡关闭时,人能在两关卡间运动,但不能通过关卡,
由题知,关卡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5s和2s,小强正通过A处时,关卡刚好放行, 由𝑣=𝑡可得,小强到达关卡1时所用的时间:𝑡1=不会挡住他;
每两个关卡间距离8m,所以小强通过相邻两关卡所用的时间𝑡=
𝑠′𝑣
𝑠
𝑠1𝑣
=
9𝑚2𝑚/𝑠
=4.5𝑠<5𝑠,所以关卡1
=
8𝑚2𝑚/𝑠
=4𝑠,
小强到达关卡2的时间:𝑡2=𝑡1+𝑡=4.5𝑠+4𝑠=8.5𝑠,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5s和2s,关卡2在第8.5𝑠是打开的,所以关卡2不会挡住他; 小强到达关卡3的时间:𝑡3=𝑡2+𝑡=8.5𝑠+4𝑠=12.5𝑠,关卡3会在第12s结束时已关闭,到第14s结束时才打开,所以关卡3会最先挡住他。 故选:B。
计算到达各个关卡的时间与关卡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对比,得出结果。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计算出小强到每个关卡所用的时间。
13.【答案】2.00 60
【解析】解:
由图知,刻度尺分度值为0.1𝑐𝑚,所以地图上两站间的距离为2.00𝑐𝑚; 由题知,地图上1cm等于实际1km,所以两站间实际距离为2km, 则地铁在两站之间的平均速度:
第14页,共21页
𝑣==
𝑡
𝑠2𝑘𝑚
2ℎ60
=60𝑘𝑚/ℎ。
故答案为:2.00;60。
由图读出两站间的距离,注意长度测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根据地图上1cm等于实际1km可得两站间实际距离,由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地铁在两站之间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注意刻度尺的读数要先明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4.【答案】相对 河岸 静止
【解析】解:在“刻舟求剑”的故事中,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物理知识。
以河岸为参照物,舟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以舟上所刻的痕迹为参照物该舟位置没有改变,所以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相对;河岸;静止。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化的物体是运动的,位置不变的物体是静止的。
解决这类题目一定注意,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可能也会不同。
15.【答案】音调 音色 响度
【解析】解:(1)“男低音女高音”是指音调的高低; (2)“你的声音真好听”说明声音的音色好。
(3)“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说明声音很大,说明响度大。 故答案为:(1)音调;(2)音色;(3)响度。
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根据声音的三个特征的含义判断此题。 ①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细而尖的刺耳的声音音调高,低沉而浑厚的声音音调低; ②响度指人耳处感觉的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是声音的品质特色,根据音色能分辨物体音质的好坏。
音调和响度容易混淆,句子中的“高”不一定指音调高,可能指响度大,要根据句子的
第15页,共21页
含义,判断是指声音的高低,还是声音的大小。
16.【答案】甲 10 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解析】解:(1)由图象可以看出,在时间为5s时,甲同学运动25m,乙车运动25𝑚−10𝑚=15𝑚;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所以甲同学运动得快;
(2)由图象可知开始运动时,甲同学从0m出发,乙同学距离甲出发点前10m,故相距的距离为10m;
(3)由图象可知,图中的a点表示相遇,即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故答案为:甲;10;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1)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远近可以比较运动快慢,根据图象,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出甲、乙两位同学的运动快慢情况; (2)由图象可知相距的距离; (3)图中的a点表示相遇。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画出测得数据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从而得出结论。
17.【答案】14.2
【解析】解:
由图知: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𝑡1=2𝑋1=
12
1
×0.32𝑠=0.16𝑠,
𝑠
由𝑣=𝑡得,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
𝑠波1=𝑣波⋅𝑡1=340𝑚/𝑠×0.16𝑠=54.4𝑚;
超声波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𝑡2=2𝑋2=2×0.24𝑠=0.12𝑠,
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𝑠波2=𝑣波⋅𝑡2=340𝑚/𝑠×0.12𝑠=40.8𝑚, 汽车行驶的距离为𝑠=𝑠波1−𝑠波2=54.4𝑚−40.8𝑚=13.6𝑚;
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两次间隔时间为1s,且测试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记为0时刻,则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0.16𝑠;
第16页,共21页
1
1
超声波第二次发出的时间为1s末,超声波第二次与车相遇的时刻应该是1𝑠+0.12𝑠=1.12𝑠,
汽车行驶的时间是𝑡=1.12𝑠−0.16𝑠=0.96𝑠, 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𝑣=𝑡=故答案为:14.2.
根据公式𝑣=𝑡知:如果能确定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和第二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之间的距离s,并能得到此过程所用的时间,就能得到汽车行驶的速度. 此题考查的是速度的应用,读懂图象蕴含的信息,正确提取有用信息,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𝑠
𝑠
13.6𝑚0.96𝑠
=14.2𝑚/𝑠.
18.【答案】D 一 频率 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
【解析】解:(1)𝐴、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A能够完成探究目的;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能够完成探究目的;
C、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能够完成探究目的;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笔帽中空气柱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D不能完成探究目的; 故选:D;
(2)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不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频率改变,是为了研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比较两种情况下,第一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高,这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 故答案为:(1)𝐷;(2)一;频率;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 (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超声波等知识的应用,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
第17页,共21页
析。
19.【答案】B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空气能传播声音
【解析】解:
(1)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被称为类比法,故B符合题意; (2)如图甲,用竖直的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用乒乓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3)如图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故答案为:(1)𝐵;(2)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微小的振动放大;(3)空气能传播声音。 (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看不见,用水波来类比声波;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此研究方法--转换法,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3)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产生的条件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同时也考查了各种研究方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
20.【答案】a、d 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 没有控制变量,琴弦的材料不同,长短也不
同 a、c
【解析】解:
(1)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长度的关系,保持材料和粗细相同。选择a和d。 (2)选择a和b,材料和长度相同,探究音调高低跟粗细的关系。
(3)选择c和d,不能探究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因为琴弦的材料、长度都不相同,无法进行控制变量。
(4)选择a和c,长度和粗细相同,探究音调高低跟材料的关系。
故答案为:(1)𝑎、d;(2)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3)没有控制变量,琴弦的材料不同,长短也不同;(4)𝑎、c。
弦乐的音调跟弦的长度、材料、松紧、粗细有关,在探究琴弦和一个因素的关系时,控
第18页,共21页
制其它量不变。
实验中琴弦的松紧一定,要探究音调高低跟长度的关系,保持材料和粗细相同。 要探究音调高低跟粗细的关系时,保持材料和长度相同。 要探究音调高低跟材料的关系时,保持长度和粗细相同。
掌握弦乐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琴弦音调跟琴弦长度、粗细、材料、松紧的关系。
21.【答案】秒表 𝑣=𝑡 0.29 B 斜面粗糙,摩擦力阻力较大
【解析】解:(1)(2)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𝑣=𝑡;所以,需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运动时间,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 (3)第一次实验中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𝑣=𝑡
𝑠𝐴𝐶
𝐴𝐶
𝑠
𝑠
=
0.8𝑚2.8𝑠
≈0.29𝑚/𝑠;
(4)由表格数据可知,AB段与BC段的时间相同,则上半段、下半段以及全程的速度相同,由此可知二次实验表明物体是匀速运动;
A图表示速度越来越慢,B图表示速度不变,D图表示速度先变小后变大,C图表示速度越来越快,只有B符合题意;
当兴趣小组的同学再次改变木板的角度,发现小车不能沿木板下滑,原因是斜面粗糙,摩擦力阻力较大。
故答案为:(1)秒表;(2)𝑣=𝑡;(3)0.29;(4)𝐵;斜面粗糙,摩擦力阻力较大。 (1)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斜面长度和运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进行分析;
(2)探究小车速度变化的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𝑣=𝑡;
(3)已知在第一次实验中小车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𝑣=𝑡可求得全程的平均速度; (4)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应越来越快,据此分析。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𝑣=𝑡算出平均速度,计算过程中注意路程和时间的统一。
𝑠
𝑠
𝑠
𝑠
22.【答案】解:(1)𝑣=120𝑘𝑚/ℎ=
1203.6
𝑚/𝑠≈33.33𝑚/𝑠;
(2)列车全程运行时间:𝑡=7ℎ30𝑚𝑖𝑛=7.5ℎ,
第19页,共21页
所以该趟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𝑣′=𝑡=
𝑠480𝑘𝑚7.5ℎ
=64𝑘𝑚/ℎ;
𝑠
480𝑘𝑚
(3)如果按照设计速度运行时,全程运行时间为:𝑡′=𝑣=120𝑘𝑚/ℎ=4ℎ=240𝑚𝑖𝑛。 答:(1)设计客运时速120𝑘𝑚/ℎ约为33.33𝑚/𝑠; (2)该趟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64𝑘𝑚/ℎ;
(3)如果按照设计速度运行时,全程运行时间为240min。
【解析】(1)根据1𝑚/𝑠=3.6𝑘𝑚/ℎ进行单位换算; (2)根据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3)根据速度的变形公式即可求出设计速度运行的时间。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速度及其相关计算,关键是各物理量要相互对应。
23.【答案】解:(1)从上表可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在长水管的一端
敲击一下产生的声音分别在空气、水和铁管传播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不同,所以能三次听到敲击声;
(2)从上表可知,𝑣铁=5200𝑚/𝑠,声音从铁管中传到另一端需要的时间为:𝑡铁=𝑣=
铁
680𝑚5200𝑚/𝑠
𝑠
≈0.13𝑠;
𝑡空气−𝑡水≥0.12𝑠,𝑡水−𝑡铁≥0.12𝑠,(3)要能在水管的另一端听到三次声音,则应满足: 设水管长度是L,由𝑣=𝑡得:𝑡=𝑣, 则𝑣
𝐿𝑣水
𝐿
空气
𝑠𝑠
−𝑣≥0.12𝑠,即
水
𝐿
−1500𝑚/𝑠≥0.12𝑠,解得:𝐿≥53𝑚; 340𝑚/𝑠
𝐿
𝐿𝐿
−𝑣≥0.12𝑠,即
铁
𝐿
−5200𝑚/𝑠≥0.12𝑠,解得:𝐿≥253𝑚,因为53𝑚<253𝑚,1500𝑚/𝑠
𝐿
所以小明要能在水管的另一端听到三次声音,水管至少要253m。 答:(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声音从铁管中传到另一端需要0.13𝑠;
(3)要能在水管的另一端听到三次声音,水管至少要253m。
【解析】(1)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因此在长水管的另一端会听到好几次敲击声;
(2)从上表中找出声音在铁中传播的速度,利用公式𝑡=𝑣来计算时间;
(3)利用声音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时间差大于等于0.12𝑠以及声音在水中和铁中传播
第20页,共21页
𝑠
的时间差大于等于0.12𝑠进行计算。
本题考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以及声速的相关计算,要认真审题。
第21页,共2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