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卡
《伤仲永》知识点
1.出处: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2.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代表作:《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4.内容理解: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5.字词句:
A.字音:环谒〔ye〕 泯〔min〕然 称〔chen〕夫〔fu〕 B. 词义: ⑪.通假字: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②.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 ③.未尝识书具: “尝”同“曾”,曾经。 ⑫.古今异义:
①.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②.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eg: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③.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eg: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1
⑬.一词多义:
①.自:a.自己,eg:并自为其名;b.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闻:a.听说,eg:余闻之也久;b.名声,eg: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其:a.这,eg:其诗以养父母;b.他的,eg:稍稍宾客其父。 ④.并:a.连词,并且,eg:并自为其名;b.副词,全,都,eg: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名:a.名词,名字,eg:并自为其名;b.动词,说出,eg: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eg:稍稍宾客其父;b.名词,客人,eg: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⑦.就:a.动词,完成,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动词,从事,做,eg:蒙乃始就学。
⑧.然:a.代词,这样,eg:父利其然也;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eg:泯然众人矣。
⑨.于:a.介词,此,eg:贤于材人远也;b.介词,在,eg:与厅事之东北角。
⑩.为:a.动词,作为,eg: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动词,成为,eg:卒之为众人。
⑩.夫:a.指示代词,那些,eg:今夫不受之天;b.名词,丈夫,eg:夫起大呼。 ⑭.词语活用:
①.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
2
②.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④.父利其然(利,作动词。)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 ⑮.重点词语翻译:
①.世隶耕(隶,属于。) ②.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③.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④.通悟:通达聪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⑥.彼其:他。 ⑦.泯然:完全。
⑧.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1) 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自是|指物作诗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③余闻之也|久
(2)文言句式及翻译:
①.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全局表判断。)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
3
②.省略句:
a.不使学。(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 不让方仲永学习。
b.令作诗。(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 我叫方仲永作诗。
c.还自扬州。(省略主语“我”) (我)从扬州回乡。
d.受之天。(“之”后省略“于”) 先天得到的。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⑤.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⑥.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 ⑧.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叫他做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跟以前听说的相当了。
⑨.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4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之成为普通人就完了吗?: 6、板书:
第一段:写方仲永才华初露时的情形。
第二段:写方仲永才能衰竭,终于成为普通人。
第三段:议论虽有先天的聪明,但后天的学习更重要。 叙述经历:天资聪慧 忽啼求即书诗立就(利环谒不使学) 才能衰退:不能称 才能丧尽:泯然众 议论原因:受于人者不至
7、主题:本文借事说理,通过方仲永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本文意在以方仲永的故事为典型的反面事例,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使人们领悟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 8、启示:
一: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二:天才往往需要苦难作为一块垫脚石
5
三:孩子的成长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
9、练习题:“仲永泯人众人矣”的原因是什么?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使学”。从道理上讲,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6
《木兰诗》知识点
1、出处: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名歌中的一首叙事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诗后经文人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互相辉映,对后代的文学艺术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2.字词句:
A.字音:机杼〔zhu〕鞍鞯〔an jiang〕辔〔pei〕头鸣溅溅〔jian〕金柝〔tuo〕 阿姊〔zi〕霍霍〔huo〕 可汗〔ke han〕贴:军帖〔tie〕;贴〔tie〕黄花;字帖〔tie〕 B.词义: ⑪.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粘贴。 ②.出门看火伴:“火”通“伙”。 ⑫.古今异义:
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⑬.一词多义:
市:a.集市,eg:东市买鞍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7
⑭.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⑭.重点词语翻译:
①.旦:早晨。 ②.溅溅:流水声。 ③. 胡骑:胡人的战马。 ④.强,有余。 ⑤.不用:不愿做。 ⑥. 扶将:扶持。 ⑦.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财物。 C.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 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跨越关山岭(疾行)如飞。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射着铠甲。将军(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壮士(转战)多年(凯旋而)归来。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着窗户,梳理着乌云般(美丽)的头发,对着镜子(在前额)贴上花黄。 D、互文:上下句意思互相交错、补充。
a,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
8
东西。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两句的意思是:勇士们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 d,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备注:本课出现很多句式,如复沓句、顶真句/联珠句、排比句等。内容上详略处理得当。
3、主要内容: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举例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4、归纳理清故事情节
⑪ 停机叹息,代父从军 ⑫ 准备出征,奔赴战场 ⑬ 征战沙场,凯旋回朝 ⑭ 建功受封,还朝辞官 ⑮ 解甲还乡,亲人团聚 ⑯ 双兔难辨,隐喻作结
9
孙权劝学 知识点
一.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
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二、基础要点:
1、生字: 卿(qīng) 岂(qǐ) 涉猎(shè) 孰(shú) 遂(suì)
2、通假字
卿今当涂掌事 涂:通“途”,道路。
邪(yé):通“耶”语气词。
10
3、一词多义
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
4、古今异义
博士(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长官;今:学位的最高一级)
往事(古:指历史;今:过去的事情)
见(古:了解,今:看)
5、两个重要成语: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 \"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6、两个特殊句式:( 1 )蒙辞以军中 多务:蒙以军中多务辞 (倒装句) ( 2 )结友而别:(与蒙)结友而别(省略句)
7、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能说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书到用时方恨少。
8、告诉我们的道理(启示)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11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 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9、人物形象:
孙:好学善劝,关心属下 鲁:慧眼识人,敬才爱才
吕:善于听取意见、勤奋好学,自信
10、写法: ⊙以对话为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 ②除正面记言外,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
三、板书:
力陈必要: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提出目标:涉猎见往事
现身说法:多务孰若孤
劝学、就学、论议、告别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四、练习题:《伤仲永》和《孙权劝学》在内容.写法.主题上有什么区别?
内容
吕蒙接受劝告,读书学习,才略长进。 仲永幼虽聪慧,不使学,后平庸无奇。 写法
对话为主,侧面描写突出。借事说理,叙议结合。
12
《口技》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
1、生字:qǐng 倾qīng 呓yì 絮xù 叱chì 间jiàn许许hǔ 曳yè 几jī宴(yàn)屏障(píngzhàng)少顷(shǎoqǐng)吠(fèi)曳(yè)叱(chì)少舒(shǎoshū)撤(chè)
2、断句停顿 1. 会|宾客在宴
2.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3. 遥闻|深巷中犬吠
4. 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5. 忽|一人大呼“火起” 6.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7. 虽|人有百乎……
8. 又夹|百千求救声……
3、通假字
【坐】通假字,同“座”。
4、词类活用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 ②会宾客大宴
宴:名词活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作动词,说出。 ④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目:做动词用,用眼睛看。 ⑤妇手拍儿声
手:名词作状语。意为用手。 ⑥“妇抚儿乳”中的“乳”是动词,作“喂奶”讲。
5、古今异义 ①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③虽人有百手
13
虽:古义即使,表假设的连词;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④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走:古义跑;今义指步行。 ⑤会宾客大宴
会:古义适逢;今义会议 ⑥宾客意少舒
少: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小 ⑦是 古义:这、此 今义:判断动词
6、一词多义
乳 妇抚儿乳(动词,喂奶) 儿含乳啼(名词,奶头)
绝 以为妙绝(副词,极) 群响毕绝(动词,尽、消失) 妙 众妙毕备(奇妙妙处) 以为妙绝(奇妙极了)妙
绝:以为妙绝(极) 群响毕绝(消失 )
手有百指:手指 指其一端:指出
满坐寂然:同“座” 众宾团坐:坐下
忽一人大呼:喊、叫 呼呼风声:拟声词
7、特殊句式
【会宾客大宴】(倒装---宾语前置---“会大宴宾客”)
二、课文内容:
1、三个场面:①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②一家人由醒而梦;③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惶恐。
以上三个场景,既从正面突出描写了“善”,又从侧面反衬与赞美了艺人之技的“善”。总之,三个场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节内容,再写听众的情绪变化,其间插入笔者的简要赞语,这种正面描摹与侧面相结合的写法,是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
2、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记叙的。也就是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来叙事的。
表时间性的词语:
“一时”,同时。
14
“忽”,“忽然”突然发生。
“既而”两事相继发生。
“是时”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
“少顷”、“俄而”、“未几”,在很短时间内发生。
3、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侧面衬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开头和结尾部分对表演道具的交代,二是在表演过程中观众的神情举止的反应。这样从正面表现,从侧面衬托,生动地表现了口技表演者出神入化般的表演所带来的巨大艺术扭力。
4、中国民间艺术
1、皮影2、剪纸3、花鼓4、秧歌5、杂技6、二人转
三、板书设计: 口技
正面描写:梦中惊醒、渐入梦乡、失火场景
侧面描写:简单的道具、听众的反应
主题思想: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情 节:起伏张弛 善 描写:正面侧面 结 构:首尾呼应 语 言:凝练生动
15
《狼》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 1、生字: 缀行(zhuì)大窘(jiǒng)苫蔽(shàn bì)屠(tú)倚(yǐ)弛担(chí)眈眈(dān dān) 瞑目(míng)暇(xiá)薪(xīn)隧道(suì)尻尾(kāo)寐(mèi)黠(xiá)
2、一词多义:
止 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 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敌方 盖以诱敌
前 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 向前 狼不敢前
3、词性活用
其一犬坐于前 (名——状语,像狗似的。)
一狼洞其中 (名——动,打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状语,从隧道。)
4、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5、语句翻译:
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恐前后受其敌——(屠户)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
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犬坐一一像狗似的坐。洞其中——在其中打洞。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会儿功夫两只狼先后毙命,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6、作家作品
16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现山东省淄博市)人,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清初著名文学家。
《聊斋志异》也称《聊斋》,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491篇。“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二、课文内容:
1、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4段),写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5段),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
结构: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故事情节。
(l)开端:遇狼。
(2)发展:俱狼、御狼。
(3)高潮和结局:杀狼
狼之本性:
黠、贪、凶
2、主旨:这个故事生动地记叙了一个屠夫杀死两只狼的经过,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这正是蒲松龄的两则狼的故事所告诉我们的。
3、启示要点: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都自取灭亡的。
△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17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要善于识破他们的假象,并且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除恶务尽,要像屠夫那样两狼齐毙,不留后患。
4、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归纳: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5、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6、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本性的?
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7、文章是如何来刻画屠户的形象的?(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以课文例句加以分析)
讨论明确:a\\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B\\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
“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
18
狼,取得胜利。
“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狼
遇狼 狼:缀行--------狡
惧狼 屠:投骨--------惧
狼:并驱如故----贪
御狼 屠:窘 恐
倚薪、弛担持刀-----智
杀狼 前狼:犬坐于前
后狼:径去、洞其中-------黠
屠:暴起、刀劈----------勇敢
8、如果你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你会怎么办呢?
明确:*要冷静、镇定,利用周围有利地形摆脱对方。
*要大声喊救命,向周围人求救。
*万一对方有利器,要智取,先保住性命,再寻找有利时机摆脱,并记住对方相貌特征,及时报警。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