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人与神”的世界
当雅典即将点燃奥林匹克圣火的时候,一个国内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古希腊文物展《古代希腊:人与神》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观众见面了。
这个展览荟集了来自希腊共和国37家博物馆,包括古希腊自新石器时代至公元5世纪,时间跨度长达7000多年的价值2亿元人民币的120件希腊文物,其中有陶像、青铜制品、大理石雕、金属浮雕、陶器绘画等不同种类的古代艺术珍品。在展品中,既有关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雕塑作品,又有反映荷马史诗中特洛伊战争的陶器绘画;既有对英雄和哲人的艺术化表现,也有对古希腊女性的美丽和风采的刻画。
无法回避的“人与神”
记者:因为古希腊文化对世界的巨大影响,中国观众对古希腊文化也略知一二,但这么大型的古希腊文物展还是第一次,当时是怎么考虑要办这么一个展览的?
陈煜(古希腊文物展览策划人、国家博物馆研究人员):国家博物馆有一个长期的计划,就是把世界著名的古文明作一个系列的展览,即“世界古代文明系列展览”。古罗马是第一个,接下来是古希腊,还有古印度文明、两河流域文明等等,一个一个做下来。
这次展出有37个希腊博物馆配合,非常难得。这是古希腊文物第一次在中国展出,甚至在亚洲来讲,这么大型的也是第一次。前几天,希腊方面的人到中国还专门谈到了这一点。
在20年前,希腊文物还是完全不允许出国的,之后也主要是在欧洲展出,一直没有
来过亚洲。他们来之前还一直有些担心,因为不了解我们这边博物馆的水准。我们给他们看我们以前的展览,以及我们的设计思路,他们觉得满意,但可能还是没有完全放下心来。这次看到实际的展览,他们感觉很兴奋,觉得比他们在很多地方做得都要好。
记者:这个展览准备了多长时间?
陈煜:最早开始联系是两年前,到去年底的时候,又推翻了最早的构想,重新组织现在这个内容,运作了八九个月。
记者:这个主题“人与神”是怎么构思的?
陈煜:其实我们最早的构想是体育题材,和奥运会这个主题相互辉映。但今年正好是他们举办奥运会,他们要把和奥运会相关主题的文物留在自己国内,尤其是他们的一些顶级文物。所以后来经过我们反复的沟通、探讨、协商,确定了“人与神”这个主题。
记者:这个主题你们是怎么理解或者说怎么通过选择文物来体现的?
陈煜:从表面上来讲,人是历史的主角,人这个概念很好理解;而每个民族、每种文化也都有神的概念,但从古希腊来讲,神和神话在他们的文化里有更深层的意义。甚至整个西方的文明都是建立在古希腊的神的文化上的,包括像尼采推崇的酒神精神。在西方,对古希腊文明的系统研究始于文艺复兴时代,古希腊文明为整个现代社会的发展,包括科学、艺术和社会结构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再深入一点,神实际上是人的延伸,在希腊人来讲,人是世界上最高层的存在,而神又是人类最理想的状态。神外形上英俊健美,有强大的力量,但希腊的神和人是分不开的,
所有的神外形都是人的外形,他的喜怒哀乐都是人的性情,古希腊有一个专有词汇,是“神人同形同性论”。在希腊所有的艺术中,有关神和人的方面都是完全无法回避的。
记者:的确,在前一段的电影《特洛伊》里,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电影完全抛弃了神的部分,只讲了人的部分。
陈煜:对。本来电影的创意是很好的,它想讲一个人的故事,但是完全没有神的部分,就少了很多魅力。因为从《罗马史诗》来讲,特洛伊战争是因为神的争执才产生的,没有神就没有故事的传奇性。
在我们最早的设计方案里,曾想过以荷马史诗为题材,甚至以特洛伊为题材也想过,但后来觉得还是“人与神”这个主题更好,也更广泛。
古希腊的人本精神
记者:这个展览中历史最早的是什么作品?
陈煜:是大约公元前6900年新石器时代的陶人,这个时期中国也属于新石器时代。
这些物品虽然年代久远,但看起来很精美,并不破旧。一些作品距今已经接近一万年,那时候就已经有一些艺术化的倾向了。可能当时的人自己没有意识到,但看它们的造型处理已经有这个感觉了,比如孕妇形象的陶人。其实中国那个时候也有一些孕妇形象,这可能是人类早期共通的生殖崇拜。铁器时代以后,他们的艺术比较成形,神和人的表达也比较到位。中国观众比较熟悉的都是古典时期以后的作品,比如像“掷铁饼者”什么的。
记者:你自己特别喜欢哪件作品?
陈煜:都很喜欢。比如像这个阿克索 像,阿克索 是健康之神,她的父亲是医神。你看她的神情,她身上的衣褶,感觉都非常好,特别美。
你再看这些浮雕,人物在行进中,运动是通过她们衣褶的飘动表现的,她们的运动在相互间有照应,最妙的是左上角有一个神,像是躲在石头后面窥视似的,整个场面都很活泼。
在古希腊文物里,包含了很多故事,比如赫拉克勒斯大理石像,赫拉克勒斯是神话中的大力士,就是我小时候的偶像。
再比如这个黑像带柄的细颈陶器,表现的是大家比较关心的特洛伊故事,描绘的是阿喀琉斯在普特洛克勒斯坟墓周围拖拽赫克拖尔尸体的故事。这是早期希腊绘画的重要组成,它的人物形象很漂亮。
还有一件非常难得的维纳斯怀抱婴儿的作品,一般来说维纳斯都是以个人形象出现的,是青春美丽的形象,这个作品是爱神抱着小爱神丘比特的画像。
记者:希腊文化的突出特征是什么?
陈煜:希腊文化强调人,强调人是最重要的,所有的东西都是通过人来表现的。在公元前1000多年之后,他们已经开始引入人体的解剖学,在公元前500年以后,他们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很多人的状态,尤其是运动中的人的状态表现得惟妙惟肖,体态也很妙。
很多古文化都曾受埃及文化“正面法则”的影响,就是所有表现人体的都是人的正面,
感觉很僵硬、死板。古希腊不一样,它表现运动中的人,或者表现某个状态。
希腊文化具有最崇高的人本精神,众神的形象也只是更威严的身材、更高大的人类。而且在古希腊的作品中,早期主要表现神或英雄或帝王,后来就开始表现普通人,比如小孩、妇女、工作中的男人。
尤其厉害的是,很多政治概念他们也拟人化,比如表现民主,它用女性形象来表现,男性用来表现城邦的权力,非常有意思。
记者:我发现很多文物作品都是残缺的,甚至头部残缺,怎么认定他们代表的是某个神或特定的人呢?
陈煜:古老的文物都存在残缺的问题,怎么研究他们?很重要的一个研究方法就是图像学,这是因为塑造一个人物本身就有一定之规,不是随便塑造的。比如大力士赫拉克斯的大理石像缺少头的部分,但赫拉克斯的腋下通常有一根很著名的棍子,据说可以打破狮子的头,他还有一个披风,综合这些特征,可以认定这个石像是赫拉克斯了。把人或神的特征找出来,就能知道他们是谁了。
记者:除了雕像,古希腊的金首饰也很漂亮。
陈煜:这些首饰是特意为中国观众添加的,最开始是没有的,因为中国观众对这个比较感兴趣。这些首饰的确很漂亮,加工非常精细。比如金叶花冠,花冠有很多种,我们知道比较多的是桂树叶子的花冠,而这个金叶花冠模仿的是常春藤的叶子。
记者:这个展览现在反响如何?一直都在北京吗?
陈煜:观众一直都很多。第一天的时候,中午放了500份简介,下午两点就没了。这个展览在北京展出四个月,然后到陕西的兵马俑展出两个月左右,再转移到长沙的湖南省博物馆,然后就回希腊了。
《新闻周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