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2024-06-04 来源:乌哈旅游
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刘小傺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 自近代科学以来,人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普遍受到传统归纳法和实证主义的影响,为了反对经验主义和逻辑 实证主义的归纳法,波普尔提出了证伪主义,他认为科学的命题都是可以被证伪的。他的证伪原则告诉我们,一切科 学理论都只是猜想和假说,它们不会被最终证实,但却有可能被随时证伪。在波普尔看来,我们只是在过去知识的基 础上,对未来之知做出猜想和假设,让之后发生的事例来对其证伪。 关键词波普尔科学证伪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B521 l传统的归纳之知 在他看来,经验世界的重复活动是机械的、物理的,不会在心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人们都普遍相信知识的来源不外乎 理上造成对规律的信仰。例如,谁也不会在简单的计数活动 有两类,一类是归纳的,存在于自然科学和经验生活中;另一 中发现关于数字的规律;而留心观察到的事物的重复性不是 类是演绎的,存在于哲学(包括数学和逻辑学)和神学中。 这 这种机械的重复,因为在不同时间内观察到的事物总会存在 样的知识来源在古希腊时并没有产生较大的分歧,只是到了 着差异。只有从某个角度进行有目的性地观察,我们才会从 文艺复兴以后的近代世界,人们才对这两种知识方法产生了 不同的事物中找到相同或相似之处,才会把它们看做是重复 较大的争执:有的认为知识的来源是先天所赋予的,经验世界 的事物。也就是说,要先有一种猜想或假设,然后在观察中才 只是对故有知识的回忆和摹仿;有的则认为不存在先天的知 会出现所谓的重复性。例如,让一个小孩子光手去摸火,他会 识,人生来本就是一张白纸,因此所有的知识都是由后天的教 产生烫的感觉经验,以后不管用任何方式去引诱这个孩子,他 育和生活环境所决定的。毋庸置疑,这就是近代的唯理论与 都不会再次去摸火。同样,人们在生活中的很多习惯都是年 经验论之争,也是围绕演绎之知与归纳之知展开争论的变种。 幼时一次性的经验所造成的。在这里,重复性的事实和重复 休谟是经验主义的代表,但却反对归纳之知。他的因果 性的行为一样,是在习惯之后才产生的,而不是在此之前。这 学说认为归纳法得到的只是人们习以为常的知识,这样的知 样说法正好印证了之前得出的结论:即知识是在经验之后产 识会随着人们的经验变迁而有所改变,因此不能称之为确定 生的,因此知识只适用于过去;而人们关 的知识。在他看来,A和B之间存在着某种偶然性,因为我们 基于经验生活的猜想和假设。 来的认识也只是 总是看到事物B紧随着事物A发生,也就习惯性地认为A和 生。休谟反驳说,这种所谓的因果关系其实只是偶然的联系, 既然科学实践并没有支持归纳法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为 B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认为A事物必然导致B事物的发 什么人们仍然相信没有归纳法就没有经验科学呢?波普尔认 为是一种基础理论在起作用。人们普遍相信,知识需要一个 并不能构成确定的知识,如果人们坚持以此来确定知识,那么 坚实的基础,经验科学的基础是感觉经验,而归纳法的认识根 只会使知识的来源僵死化。正如枚举法中的天鹅,当人们坚 源就是这种以经验为基础的理论,波普尔把它称之为“经验基 持“所有天鹅都是白的”时,他们就会对一只黑天鹅产生排斥, 础论”。他说,经验基础论的错误在于把科学发现分成两个部 这样狭隘的眼界只会阻碍科学知识的发展。休谟的因果学说 分,前一部分是感觉和经验观察 是科学理论的基础;后一 道出了经验论的误区:即人们只能从经验得出过去的知识,而 部分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理论。然而,观察和理论是独 无法得到关于未来的知识;企图用现在所归纳的过去之知来 立的两种活动吗?对此,他做出了否定的回答,即任何观察都 规定将来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此,人们关于未来的知识并不 受一定的理论或理论上的倾向的影响,观察不可能发生在理 是确定的,只是一种基于过往经验的猜想或假设。 论之前。 为了反对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的归纳法,波普尔提 波普尔很欣赏休谟对归纳之知的挑战,但毋庸置疑,即使 人们知道归纳法在形成确定知识的合理性是令人难以信服的, 出了证伪主义,他认为科学的命题都是可以被证伪的。和证 但人们(包括休谟本人)也不愿意放弃归纳法。因为人们无法 实主义相比较,波普尔认为证伪主义有两大优点。其一是科 摆脱这样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即科学理论是从反复出现的 学理论一般都表达为全称命题,而经验的对象却总是个别的。 事实中归纳出来的,因此科学规律是建立在事实的重复性基 个别的事例无论重复多少次,也证实不了一个全称命题。还 础上的。波普尔认为,对经验的重复信赖只不过是一种迷信, 是以天鹅的例子来说,即使我们观察到成千上万只白天鹅,也 只需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就知道科学发明的关键并不是来 不足以证实“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这样一个全称命题。因为 源于对重复出现的事物进行反复观察的结果,因此,这种由重 我们的观察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天鹅;但是,只要我们发现一只 便可以立即证伪这一命题。因此,只有坚持证伪原则, 复性得来的因果关系是站不住脚的,而这样的归纳知识只适 黑天鹅,用于过去。 才能够把经验观察作为检验理论的标准。换言之,经验之所 以能够成为理论的试金石,原因不在于经验能够证实理论,而 2波普尔的证伪法则 波普尔在《猜想与反驳》中批判了休谟关于归纳法的理论。 在于经验能够证伪理论。其二,科学史中的事实证明,当人们 一科教导刊r电子版J・2014年第6期r上J一 151 在寻求证实而不能达到目的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借助一些 现在,我们在绕了一个大圈子来分析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辅助性的假设来为预先设定的理论辩护。例如,当一只黑天 后,话题又回到了之前所说的归纳之知。毋庸置疑,波普尔和 鹅被发现时,人们可以做出一些特设,使得只有白天鹅才能满 休谟都反对传统意义上的归纳之知,换言之,科学知识的确是 足天鹅的特征;或者做出另一些特设,把黑天鹅排除在“天鹅” 基于过去的经验,无论是通过证实还是证伪,并且产生的知识 的类属之外。这样,实证主义便会堕落成对教条进行辩护的 只是描述迄今为止的状态,而关于未来之知,科学亦无能为力, 工具,但这样的做法是不利于科学事业的。而证伪主义则不 虽然休谟说可以通过归纳得出的经验,而波普尔则说可以通 然,根据证伪的要求,人们不必害怕,更不必想方设法的消除 过猜想和假说,但二人都不承认那些方法会产生确定的知识 与理论不符合的事例;相反,他们会欢迎这样的事例的出现, ——这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关于过去和将来的知识在本质上 因为这意味着新的科学发现。证伪原则告诉我们,一切科学 没有必然的联系。然而,波普尔宣称他的证伪法则是演绎法, 理论都只是猜想和假说,他们不会被最终证实,但却有可能被 这里似乎有所争议。众所周知,演绎法首先要有一个前提,而 随时证伪。 这个前提必须具有真实性和普遍性,而不能是不知真假的猜 波普而在其证伪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是验错法。他首先 想或假设,否则这样的前提在逻辑论证中根本站不住脚,虽然 对科学理论大胆地提出猜测和假说,然后努力寻找和这一假 波普尔说我们将在证伪中用验错法来检验假设命题的正确与 设相符合的事例,并根据事例对假说进行修正,乃至能完全否 否,但事实上已经违反了演绎法则的要求。所以,他的试错法 定。在其中,第一次尝试失败后,就再提出更好的假说,并运 并非是完美的演绎法。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波普尔的验错 用同样的步骤进行证伪,他在证伪过程中反复强调,验错法是 法是“假说一事例(检验)一更完善的假说”,而黑格尔在其逻 没有终点的。验错法的目的不是最终找到一个不能被证伪、 辑理论中曾提出用“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模式获得知识。 不再适用于检验的假说,所以验错法对科学理论的修正是永 在这里,“事例”和“否定”都具有检验之前理论真伪性的作用, 无止境的。波普尔认为,我们只能说验错法“验”出了一个较 而所得出的知识,无论是“更完善的假说”还是“否定之否定”, 好的假说,但却不能认定它是最好的假说,因为最好的假说是 都具有超越性,并且都能形成更完善、更高级别的新知识。值 终极真理的代名词,是和科学精神格格不入的。 得注意的是,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并不是遵循演绎法则,而 波普尔把可证伪性和可检验性当做同义词来使用,认为 是典型的三段论模式。基于以上称述,波普尔的证伪法则是 它们都是判别一个理论是否科学的依据。在他看来,可证伪 否是所谓的“演绎法”便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性与可检验性有两个特点:其一,它们与经验内容成正比。例 那么,关于未来的知识如何可能?既然休谟和波普尔都 如,在两个假设之间,如果一个比另一个具有更大的可证伪性, 不赞成过去之知对未来之知的必然性影响,那么科学知识的 这也就是说,它有更多被推翻的机会,那么,它对现实便做了 形成就只能是基于过去知识的总结,即科学证伪的结果。但 更多的判断,因而也就有更加丰富的经验内容。而用前文提 事实上,人们会习惯性地从过往经验中大胆猜测未来知识与 到的观点来说,那就是理论的经验内容与其真实性概率成反 过去知识的相似性,否则就会沦为盲目的怀疑主义,由于这种 比则意味着它与其可证伪性成反比。其二体现在检验的严格 猜测具有很大的重复性或相似性,使得人们在预判未来世界 性。在这里,一个理论的可证伪性越高,它所能经受的检验的 的经历中得心应手。换言之,科学知识对未来的预测不是体 严格性也就越高。波普强调,检验的严格性旨在对科学理论 现在必然性,而是一种偶然性或习惯性。那么用波普尔的观 的价值做出评估。根据这一标准,一个理论的价值不在于对 点也可以概括为:我们只是在过去知识的基础上,对未来之知 既存知识中已知的事实做出新解释,因为一个在这一解释之 做出猜想和假设,让之后发生的事例来对其证伪,然后得出一 前已为人们所熟知的事实 对该解释不起检验作用。科学理 个完善的关于未来的“过去之知”。 论的价值在于它提出了惊人的、出人预料之外的预测;它的 内容在背景知识中显得不可信和不可能发生,但却在观察中 注释 被经验事实所确认。只有经受了这一严格检验的理论才对 人类知识的积累有所贡献。因为如果一旦被严格的检验所 确认,背景知识中与这个假设相矛盾的部分就要被排除,甚 至背景知识也会被新知识所替换,这意味着知识的增长和科 学的进步。 ① 休谟把这两种知识归结为先天的和综合的,但康德却是个例外,他认为还 存在两种之外的第三种知识,即先天综合判断——此处不做过多说明。 } 参考文献 [1】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1.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英】休谟.论道德原理,论人类理智[M].周晓亮,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 出版社,2010. 3证伪主义原则下的科学知识 波普尔把他的科学知识增长模式看做是一个开放性的、 非决定论的模式。正如不能完全控制、预测生物进化过程一 样,人们也不能完全预测和决定科学知识的未来状况,在此, 他特别反对近代流行的机械论的思想。他认为,科学理论的 尝试性和暂时性意味着,现有的科学知识所描述的是迄今为 [3][英]卡尔・波普.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M】.范景中,译.中国美术学 院出版社,2003. [4】[英]卡尔・波普.科学发现的逻辑[M】.范景中,查汝强,邱仁宗,译.中国美术 学院出版社,2008. 止所发生的状态,而根据对过去状态的描述,我们不能预测未 来的状态。在这里,波普的理由和休谟反对因果必然性的理 由很相似,因而两人都认为,在过去发生的事件和将要发生的 事件之间不可能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152 一科教导刊f电子版J・2014年第6期r上j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