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诗经》中农事诗的农学思想探析

《诗经》中农事诗的农学思想探析

2024-09-10 来源:乌哈旅游
2017年4月 第32卷第4期 社科纵横 SOCIAL SCIENCES REVIEW Apr,2017 VOL.32N0.4 《诗经》中农事诗的农学思想探析 谭清华 (中共柳州市委党校广西柳州545616) 【内容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整个《诗经》反映了周民族以农立国的社会特征和西周初期的农业生产 情况。《诗经》农学思想极为丰富,在我国农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中的农学思想主要表现在“重农、保农”的农家乐思 想、浓厚的农时观、精耕细作的耕作技术思想、多种经营思想、仓储和农产品消费思想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诗经农学思想探析 中图分类号:I20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7)04—0l16—05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始称《诗经》Ⅲ,并沿用 至今。共收集了311篇诗歌,现存305篇,按用途 的标准来看,其中的农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一、“重农、保农”的农家乐思想 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颂》和《雅》基 本上都产生于西周时期;《国风》除《豳风》及“二 南”的部分篇章外,均产生于春秋前期和中期。 “风”是指所收集的各地民间歌谣,它反映下层民 众的社会生活。“雅”大部分为西周初期贵族的宫 “重农、保农”思想是原始人类基于生产能力 极为低下状况所提出的一种农学思想,长期以来 不断得到人们的重视与实践。到了《诗经》创作的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原始农业已慢慢向精耕细 作的农业模式转化,农业生产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人们的“重农、保农”思想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在 《诗经》中突出表现为民间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快乐 情境和自给自足、国富民安等丰收景象的描绘,这 可以说是后来农事诗的发端,从文学史来说,也是 廷正乐,“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 乐,除了单纯歌颂祖先功德以外,还有一部分为春 夏之际向神祈求丰年或秋冬之际酬谢神的乐歌。 整个《诗经》反映了周民族以农立国的社会特征和 西周初期的农业生产情况。首先,《生民》叙述后稷 的神话色彩。后稷长大以后,发明了农业,他也就 成了周民族的始祖和农业之神,反映了周民族以 农业立国的社会特征。其次,从“大雅”中的《生民》 后代田家诗的滥觞。如《丰年》中唱道:“丰年多黍 多徐,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蒸畀祖妣, 以洽百礼,降福孔皆”。描绘了农家丰收的快乐境 况。又说:“丰年多黍多徐,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可看出周族确是“兴于 暗示人们必须以农为重才能永享太平。当然,它也 认为农业生产的丰收是神灵帮助的结果,所以农 业丰收之时不要忘记“为酒为醴,悉畀祖妣,以洽 农”。《豳风・七月》则完整叙述了一年之中的农事 活动与当时社会的等级压迫关系。另外,在《诗经》 中的《南山》《楚茨》《大田》《丰年》《良耜》以及《周 书》内的《金滕》《梓材》《康诰》《洛诰》《无逸》等篇 都记载了相关农事。所以,《诗经》农学思想极为丰 富,在我国农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以今天 百礼,降福孔皆”,也只有农业生产丰收才能更好 地“为酒为醴,蒸畀祖妣,以洽百礼”。这是原始人 类所具有的普遍共识。《噫嘻》则描绘了大规模耕 作的情形:“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道教农学思想史纲要”(项目号:10XZJO007)的系列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谭清华(1969~),哲学硕士,中共柳州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史、道教科技史。 1l6 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这段文字含义比较丰富,既突出了农时观,又提及 到多种经营。这句话只有从整体考虑才是突出大 规模耕作的盛况。取名为“噫嘻”,包含一种以农为 乐的思想,体现“重农、贵农、保农”观。 二、浓厚的农时观 的形成,农学思想也日趋丰富,此时最主要的特点 在于农学思想中注入了一种新的思想内涵——农 业耕作技术思想,并且已成为农学思想中的核心 内涵。从《诗经》内容来看,其耕作技术思想有如下 几个方面。 (一)耕作工具。农业工具的使用和改善是农 业生产经验日益积累的结果,是农业生产力的表 现。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发现先进农具在农业生产 整个《诗经》中,农时观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既 告诉人们怎么样确定农时,还告诉人们适时而作、 不违农时的道理。所以,《诗经》中的农时思想多处 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故而十分关注农业生产 可见。 就怎样确定农时来说,《诗经》仍根据人们对 生产实践的总结,提出利用观天察物的物候、气候 等方法确定农时。农业生产是以自然物质为生产 对象的生产活动,其收成好坏、效率高低深受自然 环境的影响,因此,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有严格要 求。但自然条件变化不居,只有靠观察外界物象和 气象来感知自然界变化,所以农业生产过程中非 常重视物候和气候知识的获得和利用。我国在原 始社会时期已使用物候审时并适时安排农事了。 随着对植物品种及其生长规律的认识,辅之以对 虫鱼禽兽出没活动时间等观察的经验积累,最终 形成以物候为标志的记时体系——物候历。在天 文历法发展史上,物候历是一种早于以观察天象 变化定时的天文历。这种物候历在《诗经》中主要 表现在《豳风・七月》中,十五《国风》以《豳风》的年 代最早。其中,一般人以为产生于西周初的《七 月》,以诗歌形式记载了每一个月的物候,这是中 国以诗歌形式总结和传授物候知识的最早记载, 有人称其为“最早的有关物候学的诗歌”翻。这种物 候记载的目的在于适时安排农事,故它又是我国 最早的一首农事诗。与《周颂》中的农事诗不同,它 以相当长的篇幅,叙述农夫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 并记载了当时的农业知识和生产经验,像是记农 历的歌谣。它依据每个月的物候、气候差异,对每 个月的农事做了安排。例如《周颂・臣工》说:“序乃 钱铸,奄观锤艾”。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暮春时节命 众人把中耕用的钱镩收藏起来,准备开镰收麦,说 明农事安排看重农时。 三、精耕细作的耕作技术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我国精耕细作农业模式 工具的使用和改进,在《诗经》中屡屡被提及,例如 《周颂・臣工》记载:“序乃钱铸,奄观锤艾”。其中钱 铸锤皆从金,表明这些工具皆为金属工具,说明当 时生产工具制作已经达到一个空前水平。钱即现 在适用于行垄间、双手握柄贴地推进以除草松土 的铲,铸即中耕工具,用来耘锄田间杂草,类似于 现在的锄头。在其《周颂》的《臣工》《载芟》《良耜》 诸篇中屡屡提及,以耜“傲载南亩,播厥百谷”。耜 即用来松土、挖掘沟渠的重要耕具,并且已经达到 锋利的程度。 (二)耕作方式。耕作方式不仅决定光和气的 使用效率,而且决定农业生产工具的使用效率,是 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所以,《诗经》十分关注 耕作方式的记载和探讨。《诗经》屡屡提及“傲载南 亩”,如《小雅・信南山》中的“我疆我理,南东其 亩”。“南亩”就是根据“土宜”即地势高低或者水流 方向和是否向阳等因素来决定将垄修成南北向或 东西向。《小雅・大田》中有“大田多稼,既种既戒, 既备乃事。以我覃耜,傲载南亩,播厥百谷”。具体 说明了大田耕作技术,其中的“大田多稼,既种既 戒,既备乃事”。说明农业生产中的轮作技术已经 产生。《大雅・生民》有“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 穗穗,麻麦蠓蠓,瓜瓞唪唪”。反映了当时的条播技 术水平和轮作、插种技术,“禾役”指禾苗的行列。 禾苗行列播植是为了通风和容易接受阳光,说明 当时已经认识到采光和通风对于农业生产收成的 重要。不仅如此,《诗经》中还出现了中耕技术的记 载。中耕技术是指农作物种植之后,人们为了帮助 农作物快速健康生长所采取的清除杂草、松土等 措施和方法。《稻人》的“夏以水殄草而芟夷之”就 是一例,它反映了南方火耕水耨技术。在耕作过程 117 中必须进行中耕,除草救苗,因为“若苗之有莠”影 响作物的生长,同时也采取点播和条播来减少中 耕耘耔的劳动量。 (三)杀虫技术和水利灌溉技术。这是《诗经》 中农业系统论的充分表现,这说明《诗经》不仅强 调生产对象本身的成长规律,而且也十分重视农 业外部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根据《大雅・大田》 “去其螟媵,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的记载,说明 西周时期人们已经对农作物病虫害种类有了相当 高水平的认识。((/J、雅・大田》中也说“田祖有神,秉 畀炎火”。这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害虫向火的 特性,并且已经采取了利用火光诱杀害虫的生物 技术。((/J、雅./J、宛》中记载“螟蛉有子,蜾赢负之”。 不仅如此,还有许多记载使人们明白当时已经认 识到蝙蝠、螳螂、蜥蜴对诸虫,鼬等对鼠的贼害作 用,这标志着人们已经把握各种昆虫之间相制约、 相胜服、相贼害的自然现象,开始关注和利用昆虫 之间的关系进行病虫害防治,这是农业生态技术 的反映。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它还强调用植物药物 治虫的生态方法,例如“翦氏掌除蠹物,以攻祭攻 之,以莽草熏之”。“莽草”就是“毒八角”。还如“庶 氏掌除毒蛊,以攻说袷之,嘉草攻之”。此处的“嘉 草”为“襄荷”。春秋战国时期,为了应对干旱气候, 灌溉技术得到人们的重视,这在《诗经》中也有所 反映。《大雅・黍苗》有“原隰既平,泉流既清”。说明 了平治水土要达到“既平、既清”的要求才有利于 农业生产。《大雅・洞酌》有“洞酌彼行潦,挹彼注 兹,可以濯溉”。说明南北取水和农田用水的人工 灌溉技术已经出现。首先是引泉水灌溉,《小雅・大 东》有“有冽’7九泉”。《邶风・泉水》有“我思肥泉”。 《曹风・下泉》有“冽彼下泉”。共有六种名称,说明 当时人工灌溉技术的发达。后来,农田水利建设工 程开始出现,《陈风・泽陂》中的“陂”就是这一时期 创造的人工蓄水工程。 (四)选种育种技术。《大雅・生民》记载了“诞 降嘉种,维柜维栖,维糜维芑”。这句话说明当时人 们已经注意到播种前选择优良种子的必要性,也 介绍了柜、 、糜、芑等多种优良品种。除此之外, 《诗经》还说明了种与时的关系,要求不同品种不 同时间播植。在《豳风・七月》中有“黍稷重穆,禾麻 1 1 8 菽麦”和《鲁颂・闳宫》的“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 稼。黍稷重穆,植稚菽麦”。这里的麦子是春麦,而 《周颂・臣工》的“序乃钱铸,奄观锤艾”中所提到的 麦子是冬麦。这两句话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 收获期迟早和播种期先后不同的品种。 四、多种经营思想 当今人们对于远古农业的研究多从古籍人 手,《诗经》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研究资料,至少我们 可以从中发现当时人们吃、用的物质种类繁多,这 说明当时多种经营的农业模式已经十分成熟。我 们从诗中看到,农夫们既要在田中耕作收获,又要 种桑养蚕,纺麻织丝,打猎捕兽;农闲时还得到城 堡里去修理房屋,寒冬里凿取冰块藏人地窖,供 “公”及“公子”们夏日里享用,一年到头,周而复始。 在畜牧业方面,当时已经出现并十分重视家 畜饲养和繁殖技术,所养殖的家禽家畜种类繁多。 首先,《诗经》中已提及到许多家畜名称:羊、马、 牛、象、鹿。其次,它还提及到以大规模放养为主的 群养方式,《小雅・无羊》:“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 谁谓尔无牛?九十其椁”。《小雅・鸳鸯》:“乘马在 厩,推之秣之”。《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 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说明了主人护马喂马的 仔细周到。《大雅・灵台》:“王在灵圃,麇鹿攸伏。麇 鹿濯濯,白鸟鹤鹤”,此记载说明王公灵圃饲养的 兴盛号陕乐。《廊风》记载“鹑之奔奔”,此记载说明 当时已经开始了鹌鹑的养殖。不管是官营的还是 民营的,畜牧技术均以放牧和割草圈养为主,这以 上述的《小雅・无羊》和《小雅・鸳鸯》的“执豕于 牢”,《大雅・公刘》的“乘马在厩”,《周南・汉广》的 “秣”即割谷子喂养为证。非常重视家畜繁殖技术, 例如《费誓》中说:“今惟淫舍牿牛马,杜乃攫,敏乃 穿,无敢伤牿。牿之伤,汝则有常刑”。即在放种畜 通淫配种期间,不得伤害种畜,应撤离诱捕野兽的 设施。不仅如此,《诗经》还提及到牲畜的身体状 况,表明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牲畜的各种疾病,出 现了病因学的发端和兽医技术的初步发展。例如 在《小雅・无羊》中用“溅溅、湿湿、矜矜、兢兢”表示 牛羊健康,同时也用“骞、崩”表示牛羊病态。在《小 雅・四牡》《小雅・扶杜》和《周南・卷耳》中分别用 “玄黄”“痦”等来表示牲畜病状,从而说明当时兽 医技术的出现。最后,还记载有人们对于家畜的役 稷、稻、麦、菽、麻。说明当时气温较今天暖和,所 以,此时的农事安排也略早于今天。 养蚕业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副业部 门,为保证我国居民的服饰做出了贡献。其技术发 使,《小雅・六月》:“戎车既饬,四牡骥骥”。《小雅・ 车攻》:“田车既好,四牡孑L阜”。《小雅・四牡》:“驾 彼四骆,载骤骏骏”。将马分别用于战争、狩猎和交通。 在水产养殖方面,《大雅・灵台》说:“王在灵 沼,于轫鱼跃”。此处的池为人工穿地通水或积水 的工具,具体说明了人工养鱼。在水产捕捞和人工 养育方面,捕捞方法除了新出现的网、梁、潜技术 展水平在《诗经》中亦已凸显,据其记载,养蚕业开 始人工种植桑树,桑田已经出现,蚕桑事业遍及黄 河流域。《郑风・将仲子》中的“无折我树桑”,《廊 风・定之方中》中的“说于桑田”,《魏风・十亩之间》 中的“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说明了桑树种植 之外,射、叉、钓等古老方法仍在使用。还多次提到 “鱼梁”这样一种与鱼笱连用的捕鱼方法,如在《邶 风・谷风》中说:“毋逝我梁,毋发我笱”,在《齐风・ 敞笱》中说:“敝笱在梁,其鱼唯唯”,在《小雅・鱼 丽》中提到“鱼丽于罱”。《诗经》在此基础上对捕捞 工具做了详细记载,除了网之外,还分别在《卫风・ 硕人》中记载“冠”:“施思溅溅,鳢鲔发发”;在《豳 风・九戢》中记载“九鼠”:“九戢之鱼,鳟鲂”;在《小 雅・南有嘉鱼》中记载“汕”和“罩”:“南有嘉鱼,蒸 然汕汕。南有嘉鱼,悉然罩罩”。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园艺业虽有所进步,但早 期的园圃称为囿,表明园圃业此时并未完全独立。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反映了这种情况。园圃 中所种的作物有该诗所提到的“韭”和《小雅・裳裳 者华》中所提到的“芸”,还有《诗经》中屡次提到的 “葑”。到了春秋战国后期,蔬菜又有所增加,例如, 此时葵(冬寒菜)、姜葱蒜等荤菜、笋、蒲等已经栽 培和食用,在《小雅・北山》和《小雅・杖杜》中还分 别提到枸杞,诗里称之为“杞”。《小雅・瓠叶》中还 提到“瓠”这一种葫芦植物,《豳风・七月》或称 “匏”,《邶风・匏有苦叶》均异名同物,说明当时此 物种植相当普遍。瓜果有《生民》中提到的“瓜”和 《七月》中所提到的瓠、壶、匏,以及《魏风・园有桃》 《齐风・东方未明》《郑风・将仲子》诗中屡次提到的 檀、桑、杏、梅、桃、枣、榛、梨、橙、桔、柚等。同时, 《诗经》中记载有象、兕、梅、竹等亚热带动植物分 布(据统计,《诗经》中至少有十篇记载兕、五篇记 载梅、三篇记载竹),《诗经》中所记载的作物名称 达21种之多,其出现的先后次序是:蒉、麦、黍、 稷、麻、禾、稻、梁、菽、苴、谷、芑、藿、粟、荏菽、柜、 栖、糜、来、牟,多数是同物异名,概括起来无非就 是黍、稷、稻、麦、桑、麻。商周时期粮食作物有黍、 的普遍化和规模化,以及妇女在广阔的桑田中采 桑的场景。此外,我们从诗中也可看出养蚕业旺盛 带来了丝织业的繁荣,在《小雅・巷伯》中有“萋兮 斐兮,成是贝锦”,这是我国关于锦的第一次记载, 说明丝织业已经开始产生并迅速发展。 五、仓储和农产品消费思想 农业产生和发展的动力是为了解决人们衣食 住等生活需要,所以研究农学思想必须研究农产 品的消费思想和消费状况。在精耕细作的春秋战 国时期,他们吃什么?我们可从《诗经》中的《豳风・ 七月》看出:“六月食郁及奠,七月享葵及菽,八月 剥枣”;“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大抵是 苦菜、野果、葫芦、麻子这一类东西,当然这并不是 食物的全部,而仅仅是其中的植物类食物。动物类 食品包括人们所饲养的各种家禽家畜。为了应对 季节变化和灾荒年的需求,春秋战国时期十分重 视仓储技术的开发。农畜产品储藏技术方面,既有 地面储藏,也有地下储藏,还有化学方法的储藏。 我国古代地面储藏方式有仓、廪、庾三种,《诗经》 中提及两种,《小雅・甫田》记载:“曾孙之庾,如坻 如京。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庾”为露地堆 谷。《周颂・丰年》毛传有“廪所以藏粢盛之穗也”。 《小雅-信南山》有“疆埸有瓜,是剥是菹”。其中的 “菹”,即盐渍法,这是我国最早的化学保藏法。还 有《大雅・凫鹭》有“尔觳伊脯”,其中的“脯”,即切 细晒干、晾干。还有《大雅・行苇》有“醢醢以荐”,其 中的“醢”,即肉酱法。此时还出现了用冰冷藏的方 法,这是地下储藏方法的改进,见于《豳风・七月》: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中的夏天“凿 冰”。果蔬和畜产品加工技术主要有酿造技术,除 了酿酒之外,先秦时期,我国人民已利用麦类和其 1 19 他谷类发芽糖化,用滤去米渣后的糖化液汁煎成 “饴饧”。《大雅・绵》记载:“周原腆腆,堇荼如饴”, 使人们食物结构和种类有明显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周振甫.诗经译注[M¨E京:中华书局,2002. [2]曹宛如.中国古代的物候历和物候知识[A].中国古代科 技成就[c].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8:257—263. [3]章可敦.诗经经济意识解读[J].学术交流,2007(1). [4]朱小凤,刘文婷.浅论诗经中的农事诗[J].大众文艺, 2012(2). [5]李成军.论诗经中的饮食习俗与礼仪[J].学术交流,2010 (8). [6]吕华亮,王洲明.诗经名物研究的价值与意义[J].甘肃社 会科学,2010(6). [7]尹北直,张法瑞.诗经与传统农业文化的形成EJ].中国农 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4). 120 [8]黄志立,池万兴.从诗经中关于畜牧与农耕的记载看周 代社会[J].语文知识,2012(2). [9]张连举.从诗经看周代的农业技术[J].广东农工商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09(2). [1O]陈鹏程.试论诗经所反映的周人农业生产形态[J].安徽 农业科学,2007(34). [11]赵敏俐.略论诗经乐歌的生产、消费与配乐问题EJ].北 方论丛,2005(1). [12]王文清.简论诗经反映的周代自然科学知识[Jj.聊城大 学学报(社科版),2004(2). [13]毕国忠,张明阁.诗经农事诗与原始农业文明[J].农业 与技术,2004(4). [14]王新建,罗丽.先秦农事诗的社会及技术信息研究[Jj. 唐都学刊,2003(3). [15]马志强.论诗经的农业经济思想[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学报,200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