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吴大观事迹有感
对于吴大观,说实话,之前我是没什么了解的。直至近段时间各大媒体对他的事迹爆光后,才对这个一生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奋发进取的老人,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尤其是工厂组织学习之后,我们更是在这个老人的身上看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以及对理想和信仰的执着追求,这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风骨,这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一、 矢志不渝的“中国心”
吴大观同志用他奋斗不息的一生,让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一个共产党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在他为我国的的航空发动机事业奉献了毕生的心血和才华,把祖国的需要作为一生的追求的时候、就在他毅然放弃名利,放弃国外的生活,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在他在没有机构、没有人员、没有资料的情况下,迎难而上的时候,可曾想到,自己这一颗火热的“中国心”,点燃的是中国在航空事业腾飞的希望。是的,在他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中,我们看到的是腾飞的中国航空事业,看到的是飞机上安装的那一颗颗“中国心”,更看到了我们那日渐繁荣强盛的祖国……老人用他那九十三年的人生,完成了他“航空报国”的梦想,他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的精神,将会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航空史册上。
二、“施与”与“索取”
据说,吴大观同志的座佑铭是“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而他也用自己的一生来阐述了这一真理的真正含义。据记载,老人从1963年开始,除正常缴纳的党费外,连续四十六年的时间,多缴纳党费累计达11万多元,并为“希望工程”、灾区等累计捐款达9万
多元,而且在临终前又立下遗嘱,拿出自己的10万元积蓄作为最后一次缴纳的“大额党费”。 在1955年的时候,国家考虑到吴老的贡献,给他定的工资是273元,而当时普通工人的工资也就二三十元,车间主任的工资是六七十元,因此老人多次请求降薪。虽未经允许,但他说:“建国初期国家一穷而白,百废待兴。我的工资那样高,脱离群众,为表心意,多缴党费。是想体现我一个党员的党性意识。”质朴的话语表达出了一位共产党员对党对人民的绝对忠诚。
“施与”与“索取”,多简单的两个字,要做到“索取”,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要做到“施与”,对一些人来说,也能够做到,但是要象吴老一样,几十年如一日的从不“索取”,只有“施与”的人又能有多少呢?且不说刘青山、张子善、成克杰之流,就是我们每个人自身那一丁点儿的劣根性,又有几人能完全克服的。
三、“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 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在吴老的心中,对于这个词语却是这样理解的,他说: “在近年来胡锦涛主席提出‘以人为本’,我以为,这个‘人’不是指‘我’,是指‘你’,是指‘他人’,每做一次事情,要首先为别人着想,要帮助人。”就是这样,老人以他优秀的品格,赢得了大家的钦佩和赞扬。作为领导干部,他待人诚恳,平易近人,常常用自己渊博的知识,释疑解惑,传经授道,精心培养年青的一代;作为航空发动机技术研究的专家和决策人,他精通业务,治学严谨,却又谦虚谨慎,发扬技术民主,从不独断专行;作为一个平凡的老人,他为人亲善,待人热情,为人着想,自己能做的事总是自己尽力去做,从不带给他人麻烦。就是在病重期间也不忘关心别人,为了让护工多睡一会儿,每天早上天亮以后,他就一次两次悄悄地自己爬起来;在他弥留之际,对相依相守了66年的老伴说了三句话:
“一切从简,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不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把积蓄的10万元拿出来,帮我缴纳最后一次党费。”
吴大观这个我国航空发动机科研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这个为了理想和信仰而奋斗终生的人,这个几十年如一日的心系祖国、心系党和人民的人,是那样的令人敬仰和钦佩,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将永存,他的名字将永存,正如他的同事我朋友们所说的“他如此宁静、如此淡泊、如此高远地生活了一辈子,这是高山仰止、让我们永远敬仰的一种境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