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五年级(一)

五年级(一)

2023-11-18 来源:乌哈旅游
2013——2014学年上期小学五年级科学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__________班 第_______研究小组 学生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植物的一生是从 种子 发芽开始的。 2.在做对比实验时,只有 一 个条件不同。

3.种子发芽的条件有_适当的水、合适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4.在探究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时,我们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温度,其他条件不需要改变。 5.绿豆种子发芽的过程可分为种子膨大、种皮破裂、长出根、长出叶 四个过程。

6.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有有机质的土壤中,能从土壤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这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同时蚯蚓的生命活动过程又使土壤空隙增多,土壤肥力提高,这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7.动、植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环境,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8.生活在沙漠中的青蛙体色往往是黄色。

9.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11.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说法,写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关系:树→蝉→时螳螂→黄雀,其中生产者是树,消费者是蝉、螳螂、黄雀。

12.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13.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和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海洋、一片树林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14.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种子发芽实验每组至少两粒种子是为了排除实验的偶然性。( √ )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植物生长也可以不需要。( × )

3.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

( √ )

4.保护了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很多种生物。( √ )

5.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不会发生任何关系。( × ) 6.非生物在群落里不起任何作用。 ( × ) 7.动物的粪便是植物生长的养料。 ( √ )

8.生态瓶中的水草放得越多越好。 ( × )

五年级科学一单元第1页 共8页

9.生态系统中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所以不能任意地去改变生态瓶中的生物或非生物。(

√ )

10.生态瓶是模拟自然界的生态群落,是观察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系统。( √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括号里。)

1.在种子发芽实验中不是必需条件的是( B )。 A.适宜温度 B.土壤 C.水分

2.“把两组相同的种子,放在相同的室内,同时加适量的水,让其中一组种子得到光照,将另一组种子用硬纸盒遮住。”这个实验设计中改变的条件是( A )。 A.光 B.温度 C.水 3.在设计对比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B )。

A、干燥,湿润 B、有光,无空气 C、有空气,无空气

4.动物和人类会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刺激作出反应,这是生物( B )的结果。 A、影响环境 B、适应环境 C不适应环境 D、改变环境

5.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了水,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这是因为( C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改变环境C、生物依赖环境D、生物适应环境

6.将蚯蚓放入木盆内,木盆上面盖一个瓷盘,用电灯从木盆的一端照射蚯蚓,我们会看到( B )。

A、蚯蚓向灯光处爬去B、蚯蚓向黑暗处爬行 C、蚯蚓原地不动D、无法确定 7.草、鹰、鼠这些生物构成了田野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正确的是( C )。 A、鹰→鼠→草 B、鼠→鹰→草 C、草→鼠→鹰 8.生态瓶里,( B )为动物提供氧气。 A、微生物B、植物 C、土壤 D、水

9.鲫鱼生活在水中,口总是在交替张开与闭合,这是它在( B )。

A、不停地喝水 B、进行呼吸 C、调节身体平衡D、吞水产生水流而运动 10.分析下列生物现象,其中起主要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B )。

(1)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2)阳面山坡的小麦比阴面的长的好(3)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

A、阳光 B、温度 C、水

11.据报载,几乎每年都有至少一种鸟类或哺乳类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原因是( C )。

A、自然灾害 B、天敌过多 C、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五年级科学一单元第2页 共8页

2013——2014学年上期小学五年级科学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二单元 光

__________班 第_______研究小组 学生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白天,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物体,是因为有日光照射。 2.从不同的侧面照射物体所得到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是光、挡光物、屏。

4.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最短是在正午,最长是早晚。

5.太阳的光线以每秒约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 并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6.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出发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7.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路线,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8.深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差,吸热能力强;浅色物体反光能力强,吸热能力差。 9.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的主要原因是更好地利用光的反射。

10.我们的眼睛里有一个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巧妙器官叫瞳孔,光弱时它会扩大,光强时它会缩小。

11.在阳光下,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与物体的颜色和表面光滑程度等有关。

12.当阳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会被物体反射和吸收。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就是反射的光,而其他颜色的光被吸收了。

13.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把太阳能转化成热能的装置。

14.太阳能热水器集热管都涂上黑色,目的是为了吸收更多太阳的光和热。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在灯光下,同一物体在不同侧面的影子是相同的。( × )

2.用手电筒照射距离墙面不同远的同样大小的三块木板,所得到的影子大小一样。( × ) 3.点燃的蜡烛、萤火虫都是光源。 ( √ )

4.不同时间,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的方向是保持不变的。 ( × ) 5.如果太阳在你的左边,那么影子就出现在你的右边。( √ ) 6.用一面镜子将阳光投射到一张纸上形成的光斑,比用两面镜子将阳光投射到同一张纸上形成的光斑更亮。( × ) 7.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 8.在阳光下水平放置的物体比与阳光垂直的物体升温快。( ×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括号里。)

1.表面光滑的纸比表面粗糙的纸( A )。

五年级科学一单元第3页 共8页

A.升温慢 B.升温快

2.同一时间,阳光下的不同物体的影子( B )。

A.形状相同 B.方向相同 C.长短相同 3.光越强,温度越( B )

A.低 B.高 C.不稳定 4.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会被物体( C )。 A.反射 B.吸收 C.反射和吸收 5.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C )。 A、白雪 B、发亮的钻石 C、萤火虫 6.潜望镜是利用光的( B )原理制成的。

A.直射 B.反射 C.折射 D.漫反射

7.一种物体在阳光下看到的颜色是黄色的,则它反射的光是( C )。 A.红色 B.白色 C黄色 D.蓝色 8.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C )。

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 C.湖光倒“影” D.形“影”不离 9.夏天,为了防止紫外线伤着人的皮肤,太阳伞适宜的颜色是( C )。 A.黑色 B.绿色 C.银白色

10.太阳能热水器的受热面是( C ),这样为了更多地吸收热量。

A.在阳光下水平放置 B.在阳光下直立放置 C.和太阳光垂直放置。

四、问答题

1.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或哪些物品运用了光的反射原理?请例举3个实例。

2.太阳能集热管多采用颜色较深的材料做成的,而太阳灶多采用颜色较浅的材料做成的。你 作何解释?

前者是为了更好地吸收热量,后者是为了更好地反射光线。

五年级科学一单元第4页 共8页

2013——2014学年上期小学五年级科学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__________班 第_______研究小组 学生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4.在水的搬运过程中,石头和泥沙在水流的推动作用下互相碰撞和摩擦,同时还和河岸、河床发生摩擦。最后形状和大小都发生了改变。

5.为了防止洪灾的发生,人们要将河流两岸大堤加固,这主要是防止洪水的(冲刷)侵蚀作用冲垮大堤。

6.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水土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发生变化。 ( √ )

2.从火山和地震带给人们的信息可知,地球内部是运动的。 ( √ ) 3.地球表面的岩石非常坚硬,永远不会发生变化。 ( × )

4.微风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 ( × ) 5.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 √ ) 6.只有流水对土壤有侵蚀作用。 ( × )

7.有植物覆盖的土壤受侵蚀的程度大,没有植物覆盖的土壤受侵蚀的程度小。( × )

8.暴雨时径流浑浊,说明里面有大量的泥沙。 ( √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括号里。)

1.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 A ),压力越来越( C )。 A.高 B.低 C.大 D.小 2.我们什邡市的主要地形是( D )。

A、山地 B、平原 C、盆地 D、大约三分之二山地三分之一平坝 3.在风化过程中,岩石破裂的第一大原因是( B )

五年级科学一单元第5页 共8页

A.植物根的不断长大 B.冷和热的作用 C.动物打洞筑巢 4.土壤中的水分是一种( B )。

A、纯净水 B、 溶液 C、蒸馏水 5.岩石受风化作用和生物作用最终会变成( A ) A、土壤 B、 腐殖质 C、岩石

四、简答题

1.请你用简单的图示表示风化过程?

2.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知道土壤中有空气的?

3.为防止水土流失,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

五年级科学一单元第6页 共8页

2013——2014学年上期小学五年级科学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四单元 运动和力

__________班 第_______研究小组 学生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像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2.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3.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4.写字时铅笔尖与纸面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圆珠笔的笔尖与纸面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5.在冰上滑行时,冰刀与冰面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滑旱冰时,旱冰鞋与地面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填“滑动”或“滚动”)

6.汽车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采用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来增大摩擦;下雪天,路面上有积雪,汽车在路面上不容易行驶,这是因为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减小。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地球表面的物体都受到向下的重力作用。 ( √ )

2.我们提水、背书包时都会产生一个往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 √ ) 3.重力的方向不一定是向下的。 ( × )

4.气球能推动小车,因为气球里喷出的空气产生了反冲力。 ( √ ) 5.弓箭利用了物体的反冲力。 ( × )

6.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标出的最大读数。 ( √ ) 7.读弹簧测力计上的数时,眼睛不必与指针相平。 ( × ) 8.所有摩擦力对物体的运动都是不利的。 ( ×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括号里。)

1.小车2秒行驶50厘米,现在要让它3秒行驶50厘米,应该( B )

A、加大拉力 B、 减小拉力 C、拉力不变

2.假设一切物体间的摩擦力都消失了,则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C )

A.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汽车无法开动 B.可以用一根手指推动火车 C.人站在地面上对地面没有压力

3.如图四个放在斜面上的砖块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D )

五年级科学一单元第7页 共8页

4.下列方法中增大有益摩擦的是( B )

A、刀的表面生锈 B、冬天在积有冰雪的路面上撒些煤渣 C、给机器加润滑油 D、雪橇的滑板用钢制成 5.下列操作属于滚动摩擦的是( C )

A、汽车刹车时 B、橡皮擦错别字时C、圆珠笔写字时 6.对于相同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和滑动的摩擦力相比,( C )

A、滚动大 B、一样大 C、滑动大

四、分析说明题

如图甲、乙中,两斜面相同、平面上的 材料分别为木板和棉布,一辆小车分别在两斜面 同一高度上自由滑下,然后停在如图的位置上。

根据上述的实验现象,请回答。

⑴小车在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的原因是小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⑵这个实验所研究的目的是小车在运动时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与路面材料有关。

⑶上述实验中,若平面选取的是理想光滑的材料,当小车从斜面滑下,则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情况将是小车在平面上将永远运动下去。

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分析与科学的推理,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小车受到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

五、简答题

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什么?

2.举出生活中哪些设计为了增大摩擦力?哪些设计为了减小摩擦力?(各举2例)

五年级科学一单元第8页 共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