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并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和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这当中,老师不可能替代学生去接受数学知识,而只能起到一个主要引导者的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地实施这种引导呢?只有老师通过不断地提问,让学生自主地思考并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是有效地实施这种引导的最重要的途径。 【关键词 】 有效提问 有效教学 提问的价值
数学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小学数学课上,有价值的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有效的提问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数学课堂提问也是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这种不断对话、交换思维活动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沟通的过程,这种沟通由浅入深,由不了解到了解,包含了情感的推进与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增进师生情感交流。有效的提问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数学课堂教学提问,它是数学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好的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会领会教学内容,检查学生掌
1
握知识情况,还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数学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
一、不是任何课堂提问都能起到好的引导作用。
事实上,由于有些老师备课不到位,或者不注意提问的方式方法,使得学生根本不知道从何答起或怎样回答,严重阻碍了师生互动的正常开展,这样的提问,不仅起不到好的效果,有时反而会误导学生,甚至严重地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着一些问题:随意性大,一节课多的可提几十个问题,少的只提几个问题;事实性问题和理解性问题比例较高,粗效提问,实效不高;让学生阐述观点、答案开放的问题比较少;几乎没有为学生留出提问时间,也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
1、提问随意性。由于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创设课堂提问,上起课来,经常信口开河,想到什么提问什么。没有针对性全班集体回答,一问一答,好多同学条件反射,随声附和。这种提问,不但不能激起学生思维,反而会使学生思维受到抑制,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假思索,随意应付的坏习惯。更何况集体问答,打断他人思维,影响旁人思考,这是逻辑思维学中最忌讳之事。何不提出问题后,让同学们静心熟虑、待到弦紧弓张时,指名问答,这样更可
2
使学生的思维推向更高一层、更深一步。
2、提问单一性。有人害怕课堂提问出现冷场,耽误课堂时间,总是单向地向少部分学生发问,希望课堂提问顺利进行。岂不知,这样做,热了少数,冷了多数。长此以往,多数学生发现了奥妙,知道提问与己无关,积极性受挫,主动性淡漠,人为地造成两极分化。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内容要有梯度,要有层次;入选要不拘一格。引路性提问,要多问优等生;锻炼性提问,照顾中等生;鼓励性提问,穿插点问差等生。总的说,课堂提问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启迪,要使人人主动进取,使课堂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相互竞争的场所。 3、提问盲目性。有时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提问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只得被动地应付教师的琐碎问题,缺乏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堂提问要做好充分淮备,从形式到内容,从时间到人选,从收听反馈信息到讲评,都要心中有数。切不可有口无心,随意而问,只把提问流与形式,把课堂当做过场。严格地说,提问是一门艺术,是一项技能。什么时候发问?问谁?学生答错或回答离题太远如何往回引导等等,都需要精心策划,认真考虑。
4、提问有头无尾。课堂提问是落实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即时反馈的一种方式。如果只管提问,不管效果如何,那么设计地再好的问题都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的过程,然而一些教师却将课堂提问视为自己的专利,只让学生学会“答”,其实还要让学生学会倾听与评价。
3
二、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
1、目的性。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步步展开,因此,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所以课堂提问的指向必须清楚,明确。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指向要十分清楚、明确,既要疏导了学生思维的障碍,解决了疑难,又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指向性明确的提问。 2、新颖性。好奇之心人人有之。如果提出的问题总是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对于学生来说特别是一名小学生来说是多么的枯燥无味。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也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当老师换一种说法提出问题。同一问题不同的提法,新颖的问法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兴趣,就会积极动脑思考。
3、严紧性。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必须准确、清楚,适应学生认识水平,必须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形式与规律。提出问题要结合学生认知与思维发展的特点,用自然的语言表述准确精炼的数学问题。问题不能含糊不清。
4、适度性。浅显的随意提问不能引起学生的回答的兴趣,没有思考的余地。深奥的提问又使学生晕头转向不知从何入手思考,提不起学习兴致;学生答不了,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易挫伤其学习积
4
极性,事与愿违。问题的答案应该是确切的,即使是发散性问题,其答案也应该有个大概的范围,而不是放任自流的,避免答案不确定或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应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一步步的攻破难点。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才能提高课堂的的有效性,达到预期的效果。 5、激励性。在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主要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有用的激励机制发挥好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因此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知识性,还要应该考虑提问的艺术性,幽默感和趣味性。
6、灵活性。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是相向的交流活动。谁都无法预测在师生双边交流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哪些事情,一旦问题出现,教学就要灵活地处理这些情况,以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少不了出错。学生回答不出或者答错这并不是一件罕事。对于一节正常的课来说,这是司空见惯日的事了。教师要灵活地把握课堂,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回答,并加以利用,使之成为新的数学资源。
7、评价性。评价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教师对于一个问题的回答要用上恰如其分的评价语言
5
给予肯定。切不可对学生的回答不作表示,这样就会深深地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如何才能做好这个“引导者”,要大力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把握重点,找准“着眼点”,明确目的。
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如课堂组织的定向性提问,了解学情的摸底性提问,温故而知新的复习性提问。提问过多,教师势必面面俱到,学生忙于应付提问,必然减少读书、思考和书写的机会,所以,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少而精,问到要害处、重点处。把时间留给学生直接感知阅读内容。
提问选在知识的重点和关键之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以及容易产生矛盾或疑难之处;选择能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给学生点拨正确的思维方法及方向的问题进行提问。对高年级的学生,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如“对不对”、“是不是”等),多用疑问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学得新知。同时尽量根据教学要求,联系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设计富有趣味性的问题。 2、科学合理,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问题的设置要有合理的程序性和阶梯性,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问题。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问题情景设计,应分层次。如概念的理解、例题的要求、练习的完成都具体分层次。从而使问题的提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
因此,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学生。熟悉教材,把握知
6
识点的传授的正确性与难易程度,在编制问题时,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着”,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铺垫性提问。要防止缺乏引力,索然无味、抓不住重点、高不可攀、内容空泛的提问,同时要提问适度。好的提问能体现教学的层次性,使学生经历由不懂到懂,不会到会,由会再到运用的过程。要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把提问的过程当作一个阶梯,有步骤地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3、新颖别致,方法灵活,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设计课堂提问不可机械死板,类型应灵活多样。选择一些符合学生求异思维或喜闻乐见的方式。 综合运用启发性提问、探究性提问、比较性提问、归类性提问等。一旦课堂上发生师生双方信息交流出现的异常情况,更应灵活处置,当场设计一些调控课堂的提问来调整教学活动。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应答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出错的根源,从而灵活地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的新问题,如采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来化解疑难。
4、尊重个体,面向全体,重视差异,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面临几十个人,且一个老师所任教的班级往往有多个。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学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性格爱好。由于学生学习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法有差异,因此课堂提问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实际,面向全体。课堂提问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在有难易层次区分的问题中,可让好、中、差不同
7
程度的学生去回答,尽量使每位同学都有回答的机会,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个出色的教师,不是指点他的学生入住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的学生去“砌砖”,同他一起如何建造“大厦”。要鼓励每一个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学生来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引导学生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此发现新的天地,创造新的境界,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提问中生从师问的被动局面。要鼓励学生发表创新见解,创新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灵魂,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个老师的永恒追求,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无疑则不思,疑为思的动力。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达到引发兴趣,激活思维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主线,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今天我们应如何完善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提问,成为教师常常思考的问题, 总而言之,在集体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并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幼儿学习兴趣,鼓励幼儿主动探索,积极建构,多维思考,自由表达,使课堂成为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间开放、高效、互动的对话系统,促进每位幼儿智力、能力、情感、个性上得到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孙亚玲《中国教育报新课程周刊》
8
2.《新课程实施中的有效提问》 董紫云《易文网》期刊 3.《实施“有效提问”,发展数学能力》黄仪平 4.《有效提问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张发新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