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烂皮病的防治
作者:运鹏超 王 杰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10期
摘要:杨树烂皮病又称杨树腐烂病,是我国北方常见病害,多发生在人工林。是杨树常见病和高发病,属于一种枝干病害。该病是潜伏侵染性病害,病菌浸入后一段时间通常不显病症,但当出现干旱、水涝、日灼、冻害等恶劣条件,以及苗木因移植或强度修剪后不易恢复树木生机时,杨树的生长势减弱,抗性降低,病害便迅速发生,该病多发生在树干、大枝、枝干分杈或因修剪而引起的伤口处,轻者影响树木生长,出现放叶晚,叶片变小、枯枝、枯干等病状;重者造成树木死亡。该病传染性极强,往往造成林木大片死亡,损失很大。所以近几年,专业人士都在研究防治烂皮病的方法。 关键词:症状病因规律防治 一、症状特点
杨树烂皮病的症状表现为干腐、枯梢两种类型:
干腐型:干腐型发生在主干、大枝及树干分岔处。发病初期,皮部出现暗褐色水渍状病斑,皮层组织腐烂变软,隆起斑块渐渐失水,随这干缩下陷,甚至产生龟裂。剥皮观察时病斑有显黑褐色边缘,无固定形状,有淡淡酒糟味。后期在病斑上出现许多黑色针头状突起,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角。在适宜条件下,病斑不断扩大,当病斑绕树干一周时,上部枝干枯死。皮层腐烂,纤维分离成乱麻状,易自木质部剥离。
枯梢型:主要发生在1~4年生幼树或大树的枝干上,发病初期呈暗灰色,症状不明显,病部迅速扩展,若病斑包围树干一周时,自此以上的枝干枯死。该病原菌为真菌,既可营寄生生活,又可在枯死树、伐根、篱笆、棚架等处进行长期腐生生活、成为侵染源。当树木出现伤口、遇冻害、风害或干旱失水等树体衰弱时,病菌侵染发病。该病病菌还具有潜伏侵染特点,在树木生长旺盛时潜伏树体内处于静止状态,树体处无异常表现,待生长衰弱时才进行侵染活动。其发生与树种、树龄、密度、方位等有密切关系。移植后缓苗慢的受害重。郁闭度0.7以下的片林、林分的被压木、防护林的边行以及受冻害,干旱、风沙、冰雹等危害生长势弱的树木易发病。 二、发病规律
杨树烂皮病在一年中有两次发病高峰,一次是在春季,另一次是在秋季,但秋季病害的发生通常没有春季重。3月份病皮内越冬的菌丝开始活动,病菌借风虫等传播多由伤口侵入,4~5月为发病高峰期,病斑扩展最快,症状出现,7~8月随气温升高发病缓慢或不发展,9月以后为第二次发病高峰,10月以后停止。当移苗时伤根、灌水不及时、强度修枝、冻害、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灼、干旱、风沙袭击、土壤立瘠薄以及其它病虫害等均可引起树势衰弱,而导致病害的发生或大发生。
三、烂皮病的防治方法及防治措施
目前,我区的杨树烂皮病已经是很常见的一种病害了,我们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降低损失。 1.防治方法
1.1对于幼树树干发病,根部没有发现病菌的,可进行平茬处理,并用药剂消毒(如50%的多菌灵)。对成树病患部进行治疗时,先用刀将病斑全部挖掉,露出木质部,用药剂消毒,施用10%的碱水或25倍多菌灵或托布津。
1.2对病斑宽度来超过病斑处树干直径三分之一的小病斑,可用小刀或钉板将病部树皮纵向划破,划刻间距3~5mm,范围稍超越病斑,深达木质部,用毛刷涂以所选择的药剂(多菌灵、代森锰锌、10%碱水、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等),涂药后再涂以50~100ppm赤霉素,以利伤口愈合。
1.3发病较严重的林分,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及时清理病死树,无保留价值的林分全面伐除,并妥善处理病死树。 2.预防措施
2.1地区内林木多品种栽植,如果单一发展杨树品种,不利于病害防治与控制,多栽植混交林(如杨刺混交),不利于病害传播。
2.2面积较大的成片杨树林,每隔一定距离(如400米左右)设置刺槐或榆树隔离林带,具有阻碍病菌传播的作用,一旦发生病害可做区域性控制,不至于全部被传染。如果杨树片林较小,也可以在其周围设置隔离林带。
2.3栽植林木时应注意适地适树,优选抗病品种,使用经验合格无菌的优良苗木。起苗时减少伤根,运输过程中避免失水、创伤、栽植时注意保护苗木,减少损伤。加强幼林抚育管理,如除草、松土、抹芽、及时排灌、禁止放牧、防治病虫害等。修枝应选择在冬季进行,尽量避免雨季修枝。
2.4秋末或春初进行树干涂白(生石灰、食盐、水的配制比例为1:0.3:10),以防止冻裂、日灼、防病、防虫。
2.5有条件的或有病害大发生可能的地区的林业主管部门,应在秋冬季节统一组织病源枝条、病害林木的清除工作。清除的病树、病枝一律烧毁,消灭菌源。春夏季节林木所有者应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时自检自查,发现病株、病枝,及时清除销毁。这样做到预防为主,可以把损失控制在较小的范围。
2.6多年的老苗圃或蔬菜保护地后改的苗圃,易发生此病害。如发现此病害应换地倒茬,在此地块栽植杨柳以外的其他品种。如实在无地可倒,育苗前应进行土壤消毒和杨树插穗消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