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两种仪器检测尿液红细胞及白细胞结果分析

两种仪器检测尿液红细胞及白细胞结果分析

2020-07-05 来源:乌哈旅游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年7月第10卷第l3期Lab Med Clin,July 2013,Vo1.10,No.13 期诊断的意义E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19-20. E3] 何义.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TGF[31、IV型胶原水平的变化 及临床意义E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24—25. E43 费梅,熊佩华,陈爱平,等.活血养阴剂对2型糖尿病肾病 肾病改变的临床诊断的应用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 志,201l,32(16):1843—1844. [7] 张秀春,张光学.血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同型半胱氨 酸,尿微量蛋白/肌酐监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应用探讨 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及尿微量蛋白的影响EJJ.陕西中医, 2011,32(4):414-415. EJU.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11,12(3):113-l14. E8] 王志东,彭洁,王晨.尿微量蛋白检测与糖尿病肾病的关 系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4):93—94. (收稿日期:2O13—0l O5修回日期:2013 03—20) [5] 孙凤娟,李先伦,刘月平,等.尿Ⅳ一C,CERP,NAG在糖尿 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EJ].中国医药导报,2011,8 (7):77—78. [6] 沙玲,牛华,孙翳.4种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 两种仪器检测尿液红细胞及白细胞结果分析 卢雁英,潘永江(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530022) 【关键词】AVE一763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 Uritest一500B尿液千化学分析仪; 尿液 DOI:10.3969/j.issn.1672-9455.2013.13.07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9455(2013)13一l763—02 尿液常规检查是医院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对泌尿系疾 为阴性结果;维生素c是引起RBC试验假阴性最常见的原因, 而易热酶、肌红蛋白可引起红细胞试验假阳性l1]。两种仪器检 病诊断、疗效观察、职业病防治、用药监测及健康体检等各方面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对本院门诊及住院1 200例患者 尿液结果分别用AVE-763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Uritest一 测WBC符合率为95.25 ,不符合率为4.75 。在本试验中 作者发现,AVE一763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会把上皮细胞的胞 核误认作WBC,从而造成假阳性。干化学法检测WBC原理是 500B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 如下。 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含有特异性酯酶,能使试带中的吲哚酚酯产 生吲哚酚,吲哚酚与重氮盐形成紫红色缩合物,其呈色深浅与 中性粒细胞的多少呈正比。当某些以淋巴细胞感染为主的疾 病时,可出现尿检与临床不符现象 2],造成假阴性结果;此外, 尿中大量头孢拉啶或庆大霉素时也可使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 性[3]。由此可见,干化学法检测白细胞受较多因素影响,例如 l资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本院2012年12月门诊和住院l 200例患者 的中段晨尿,其中男580例,女620例,年龄2~9O岁,尿液标 本在采集后2 h内分析完毕。 1.2仪器与试剂 长沙爱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AVE一763B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 温度、尿液pH值、药物、尿液颜色、氧化剂、还原剂、试剂的质 量、还有仪器和保存时间等 ]。此外,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使用 不当也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因此要求操作者对仪器的原理、 性能、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有充分了解,正确使 Uritest一500B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及其配套尿1l联专用试 纸条。 1.3检测方法 每天按照仪器操作规程,完成室内质控检测, 随后对患者标本进行检测。在Uritest一500B尿液干化学分析 用自动化仪器,这样才能使尿液分析仪得出的结果更可靠、准 确 ]。 仪测定完成后,再用AVE一763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测定。 2结 果 综合上述,受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两种仪器均会出现假 两种仪器法检测尿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结果比 较见表1。 阴性或假阳性的结果。目前多数医院将干化学检查与尿液成 分分析仪检查的结果综合分析制订出筛选标准用于镜检筛选 收到r良好效果l1]。且AVE一763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在仪 表1两种仪器检测结果比较[ ( )] 器不能识别细胞时,会提示建议人工判定,工作人员即可在仪 器的屏幕一h进行人工判别同时修改报告。把两种仪器联合应 用,在检测尿液常规作为过筛试验,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以判断是否用显微镜镜检复查,可提高工作效率,给临床提供 及时准确的检验参考信息。 3讨 论 参考文献 在1 200例标本检测中,两种检测仪器结果有差异。两种 仪器检测RBC符合率为96.64 ,不符合率为3.36 。AVE一 763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是根据数字成像原理,分析尿液内 有形成分,具有高效、快速、人为误差小和易于标准化操作等优 点;但尿液中存在某些类似RBC的细小结晶、酵母菌可干扰 RBC计数,造成假阳性,不能鉴别异常RBC可造成假阴性。 Uritest一500B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RBC内的血红蛋白,当 [1]丛玉隆.自动化仪器检查尿有形成分的问题思考[J].实 用医院临床杂志,2O12,9(3):1-3. [2]赵玉德,张显达,张文陆.两种尿沉渣定量检测法结果差 异原因分析E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7):753— 754. [31张洪江.对干化学法检测白细胞假阴性的探讨[J].实用 医技杂志,2008,15(6):797. RBC完全破坏时,干化学法为阳性结果,而有形成分分析仪则 [4]詹超然.尿液干化学分析的影响 素[J].检验医学与临 检验医学与临床2O13年7月第1O卷第13期Lab Med Clin,July 2013,Vo1.10,No.13 床,2006,3(3):144—145. hematuria?Correlation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assess [53 鄢志丽,袁平宗.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J].检 验医学与临床,2010,7(5):421—422.  ,Penner GE,et a1.What is gross [6] Peacock PR,Souto HIment[J].J Trauma,2001,50(6):1060—1062. (收稿日期:2013一O1一O5修回日期:2013-02—12)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2例报道 林壮琼,方旭城(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 血培养; 病原体 DOI:10.3969/j.issn.1672-9455.2013.13.07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 9455(2013)13-1764—01 522000) 马尔尼菲青霉病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M)引起的一种 广泛播散性感染。我国初次报道见于1984年邓卓霖l】 的报 绒毛状,中央气生菌丝呈白绒毛样,向四周扩展,渐成淡灰褐色 微带红色绒毛状。1周后培养基产生酒红色色素并逐渐扩散 整个平皿。35℃培养为酵母相,生长缓慢,呈酵母样型,膜状, 道,临床报道例数偏少。该菌为条件致病菌,多见于免疫缺陷 或免疫功能抑制者,主要是单核巨噬细胞受累。现将本院今年 收治2例病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有脑回样皱褶,奶酪色,湿润。 2讨 论 作为青霉属中唯一的双相型真菌,PM可在细胞内寄生。 PM鉴定依据:(1)菌落特征:在25 C培养,是青霉相,35 C培 养,是酵母相;(2)显微镜下菌体特征。25℃培养平皿置高倍 镜下观察,可见大量帚状枝,35℃培养平皿在高倍镜下可见圆 形或卵圆形的酵母样菌体。(3)培养物经乳酸酚棉蓝染色镜下 可见染成淡蓝色清晰的帚状枝和细长的分隔菌丝及孢子,通过 病例1:年龄7个月大,因“腹泻1个月,发热1O余天”收人 本院。于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黄色水样便,1O余天 前出现发热,在外院经退烧药处理后热退,但反复,为进一步治 疗收治入院。体格检查:呼吸稍促,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罗 音。人院后检查示红细胞沉降率64 mm/h,C一反应蛋白(CRP) 84.5 mg/L,血培养提示真菌感染。经家属要求转至上级医院 进一步治疗,随访获悉经对症治疗后患儿已经痊愈。 病例2:年龄38岁,因“反复发热2个月”收治入院。患者 于两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畏寒,测体温最高达39℃, 伴头晕、头疼,咽部不适。于外院治疗无果,因尿频、尿急、尿 痛,尿色赤黄来本院急诊就诊,拟“发热查因”收入特诊科。体 格检查:T38.3℃,双侧颈部及双侧腹股沟区可扪及大小不等 多个肿大淋巴结,约0.5--2.0 cm,质韧,活动度差,无压痛,无 触痛,左上腹稍压痛,无反跳痛。血常规:白细胞3.02×10。/L, Hb 104 g/L,PLT 102×10 /L,尿常规示白细胞73个/ I ,红 细胞896个/“L,尿蛋白++。CA125 48.26 U/mL。AI T 72 U/I ,AST 295 U/L, GT 723 U/I ,LDH 2 699 U/L,HBDH 调节显微镜载物台小螺旋,可观察到不同层次帚状枝的形态。 作为深部感染真菌,PM常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尤其是 艾滋病患者 ]。但是该病常隐匿发病,潜伏期难以估计,由病 例可知,患者均有发热,病例1有腹泻症状,病例2有淋巴结肿 大症状,此与王端礼等[。 描述症状相符。此两个案例均为血培 养阳性后转种所得。当患者有不明原因发热且诊断一时未明 时,建议行血液、骨髓或肿大淋巴结和皮肤结节等标本进行涂 片和真菌(细菌)的培养,以便进一步获取病原学的诊断依据, 及时明确病原及时诊治。 参考文献 Eli邓卓霖.进行性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J].广西医学 院学报,1984,8(1):1. 1 194 U/L,CRP 177.2 mg/L。以“尿路感染?结缔组织病? 淋巴瘤?”收治人院并予抗感染、利尿、补液等治疗,同时行骨穿 刺、血培养等以进一步明确诊断。骨穿刺取材欠佳,血培养提 E2]谢宁.3 905例艾滋病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分布结果分析 EJ].海南医学,2O1 2,23(9):89—91. [3]王端礼.医学真菌学一一实验室检验指南[M].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2005:390. (收稿日期:2O12 12-21修回日期:2Ol3-03一l2) 示真菌感染。后因特殊原因转院治疗,失访。 微生物实验室检查:血培养提示真菌感染,转种沙保罗平 板2个,分别放置于25℃及35℃进行培养。培养特性。在 25 C培养为青霉相,约3 d生长。菌落初期呈浅灰色或淡黄色 原发性胃癌甲胎蛋白异常1例报道 卢 锦(胜利油田建翔医院,山东滨州 256602) 【关键词】 甲胎蛋白; 异常升高; 胃癌 DOI:10.3969/j.issn.1672—9455.2013.13.080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9455(2013)13—1764—02 甲胎蛋白(AFP)为一种特异肿瘤标志物,主要用于肝癌和 生殖细胞瘤的诊断,近来发现某些消化道癌如胃癌、胰腺癌等 患者也会出现血清AFP升高现象,并以胃癌常见,被认为是一 种特殊类型的胃癌,称产甲胎蛋白胃癌(AFPGC)。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O岁,2012年3月26日因黑便来本院检查,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