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永宁县逸夫小学 陆桂芳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永宁县逸夫小学 陆桂芳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进入数学课堂,其实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学生对新课学习前独立地对新内容进行准备性地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预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习惯,也是在新课改下构建“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先决条件。为此,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课前预习习惯,教给他们正确的预习方法,从而使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最终成为有较强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要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预习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提供了基础
信息化社会知识是新月异,从长远看,小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不是最重要的了,而是习惯的养成才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任何知识都由教师给学生,不但不现实,也不可能,终身教育更需要一个人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现代汉语词典》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的过程就是预习。” 预习的过程就是自学的过程,就是凭自己已有的综合能力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独立理解、识记知识的
过程。预习是学习的极为重要的阶段,它的特点是先人一步,它的本质是独立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预习就是学习的第一核心。学生学习过程中预习可以使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适当大致的了解;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更能提高听课效率。。《新课程标准》倡导:预习是学习的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标准还对二年级以上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程度的预习、阅读要求。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可以说,预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预习为学生主动进行“自我补救”提供了切入点 新知识总是或多或少地与旧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行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唤起回忆,链接已有的知识经验,更重要的是能及时弥补一些学困生知识储备上的不足。经过预习,学生间的知识差距得到缩小,认知起点得到提高,每个学生都可参与讨论交流,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畅通而充分,在互相促进中,所有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上我们经常有以旧推新的说法,教学新知识前,可在课外作业中安排相关知识的回顾或应用练习,比如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布置100以内数的组成,读写及比较等几种练习,既可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给新知识以生成点,作为点燃思维的火把,培养迁移能力的土壤,课前预习的效果不言而喻。
三、预习为学生的主动实践提供了舞台
希腊有句谚语:“你听你忘记了,你看你记住了,你做你学会了。”如果让学生不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实践,将有助于他们深刻理解和
应用所学知识。学生初学预习时,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教师要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强。这对教师要求比较高,除了要分析自己学生的学情,还要结合教材特点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价值,又有吸引力,并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预习兴趣的预习内容。最重要的是所布置的内容要有层次性,要让学生通过预习、思考,解决三个层次的问题:学困生只要通过仔细阅读知道下一课我们学习什么,大概是怎样的就可以了;大多数中等生就应该在这个层次上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优等生应在两个层次的基础上思考还可以怎么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给出如下建议:①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什么?(如面积的含义、求法、公式的指导过程等等)。②还有哪些困惑亟待解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出标记)。③还有哪些相关知识想要知道?(记录下来)。这样学生脑中有问题,胸中有方法,心中有目标,这样的预习才有可能行之有效。
四、预习为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创新精神提供了契机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新知识与旧知识要发生认知上的冲突,或多或少要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使他们的认知结构处于不平衡甚至无序状态,是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有目的听讲的内驱力。同时为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创新精神提供一个契机。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学生通过预习,每个人所发现的问题,难点集中起来就成为一个丰富的信息源。首先要选择恰当的预习方法。由于学生年龄小,获取知识的经验不足,对其进行科学的预习方法指导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预习的成败和预习习惯的养成。 (1)、数学概念课的预习
让学生通读数学内容,动手画一画、圈一圈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感知新的数学知识,
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做好准备。
① 列举事例来理解概念。数学概念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具体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我们一定可以从身边找到这些概念的原型。比如在预习《用字母表示数》时,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概念。
② 动手实践来感受概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预习时,也应该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比如预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先转化成长方形,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这样学生不仅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还可以很自然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③ 巧用对比来分析关系。在数学的学习中,对比是很重要又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在预习时也是如此。比如预习《小数的乘除法》时,让学生将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运算定律以及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与整数乘除法进行对比,找到它们的区别与联系。这样不仅揭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2)、数学计算课的预习
①看懂例题。无论是人教版还是北师大的教材,在计算课的编排上都会以例题的形式出示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了预习的平台。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这些方法了,到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专心致志地解决学生在预习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把知识理解的更深、更广。
②总结算法。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都不止一种,在预习时要让学生思考不同的解题方法,对同一道题实施多种算法,让每个学生探究自己理 解或喜欢的算法,同时在群体中交流、评价,重新认识
自己的算法。并达到算法的优化,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尝试练习。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进行讲解。
(3)统计与概率的课前预习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其中免不了要亲自动手做一做、试一试,因为课堂中有动手操作的内容,自然少不了要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课前准备好。如教学教学《游戏的公平性》时,课前预习设计是:(1)仔细观察书中的主题图,然后根据课文中的要求和父母合作做一做,设计一个表格并作好记录。(2)什么是游戏的公平?怎样设计游戏规则才是公平的?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不公平的游戏了吗?怎样修改就公平了?
总之,好的习惯会成为学生前进道路上的路标,会成为学生一生快乐的源泉。我们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当你在预习中体会到快乐和高效的时候,就要及时总结经验,积累学习方法,总结出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案,用自己的预习方案去预习新的内容,并始终坚持,最终使自己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为自己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