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年级数学上册1时分秒第1课时秒的认识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1时分秒第1课时秒的认识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022-08-21 来源:乌哈旅游


1 时、分、秒 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在认识时、分这两个时间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首先认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了解1分=60秒;其次是认识计量工具;再次,体验时间的长短,建立时间观念并掌握一定的估计方法;最后,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及计算经过时间和到达时刻或出发时刻。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的长短进行度量;难点是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时间不像长度、质量等概念那样直观,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教科书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一方面让学生理解时间可度量的属性,掌握时间单位系统及测量工具,另一方面体验并估计时间的长短,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学会管理时间。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为学习24时记时法奠定基础。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时、分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时间单位离学生生活经验越远,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就越困难。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说,理解三种指针的联动性,准确读出时间,相对来说较困难。因此,教学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其数学能力的发展情况,运用实际模型,让学生能在操作中感受,并实现重难点的突破。在计算时间时,初次接触时刻和时段,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在表达上还有困难,在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

1.关注学生的认识需求,切实开展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学时,要充分运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使抽象的时间概念转化为能够具体感知的量,并切实开展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建立对时间单位的准确感知,丰富对时间长短的体验,掌握估计时间的方法。如用多种方式体验:1秒有多长?10秒有多长?15秒有多长?30秒有多长?1分能干什么?……在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估一估时间的长短,多次估计、调整,使学生形成合理的估计策略。

2.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作用,突破教学难点。充分利用钟面对时间“局部周期性”的刻画功能,加强对钟面的观察,让学生明确: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解决经过时间的问题时,可以引入数轴来直观表示“时间”,将“经过时间”与两点间的距离建

立联系,帮助学生思考。而且在思考如何画时间轴时,需要应用所学的时间单位间的关系,也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3.注意课内外结合,适当挖掘和拓展教科书资源。例如,“1分有多长”的体验活动,可以选择现场口算、朗读等便于操作的活动,而像跳绳、仰卧起坐等活动,可以在课上布置、猜想,让学生课后去验证。又如可以让学生去收集诸如“月亮绕地球运行1秒约8000米”“人骑自行车1分钟约行进200米”等例子,帮助学生建立1分、1秒的观念,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笔记 第1课时 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4及上面“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6“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教学活动,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建立时间单位“秒”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钟表、学生准备带秒针的实物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课件依次呈现春节联欢晚会、马路上设有计时器的红绿灯、操场上1分钟跳绳及50米跑步测试的场景。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每个数之间经历多长时间?

【学情预设】1秒。

师:接着看其他几幅图,你又看到了什么?这些时间又有什么特点呢?教学笔记观察与操作这

【教学提示】

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知比分还要小的单位——秒。这些图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看一看,说一说。

◎教学笔记

一环节很重要,更能为学生积累对时、分、秒认识的经验。组织游戏时,既要保证有趣,又要注意让学生交流经验,以便学生能更准确地感受时间。

学生描述生活情境并发现这些活动用的时间很短。 2.揭示课题。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时间单位时和分,要计量更短的时间,就需要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秒”吧。(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识

(一)谈话了解学生对“秒”的认识。

师: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情预设】根据生活经验说说对“秒”的认识。如果学生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钟面上秒针的位置、与分针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叙述。

【设计意图】简单的一问,既可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又能初步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从而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以生为本,以人为本。

(二)认识秒针。 1.认识秒针。

师:谁来说说钟面上哪一根针是秒针呢?

【学情预设】学生思考后回答:最细最长、走得最快的那根针就是秒针。2.观察钟面,认识秒针走向。

师:秒针走1小格是1秒,那秒针走1大格是几秒呢? 学生观察实物钟表,发现秒针行走特点。

学生汇报: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1大格是5秒。 3.体验秒(1秒、10秒、30秒)。

(1)师:我们知道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那1秒有多长呢?仔细感受(课件播放钟声),你听到了什么?

学生感受秒钟声响之间的间隙长短。 (2)师:想一想,1秒你可以做什么? 请两名学生说一说,当场试验。

师小结:1秒的时间很短,但是时间就是这样1秒1秒积累起来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跟着秒针的节奏点点头,轻轻地数一数1、2、3、4。

(3)10秒小闹钟游戏。 课件出示规则。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然后组织游戏,集体感知10秒。 组织学生试验。教师组织学生初步交流,谈谈体会。

【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不懂游戏规则,或者转身时动静过大,影响教室秩序。 预设2:转身后,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影响其他的学生感知时间。

师:看来,玩这个游戏还有一点小技巧。希望大家在下一轮的游戏中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意转身要快,但是也要安静,既能表现自己的预测,也要不影响其他同学的思考。二是转完身后要等

【教学提示】

观察与操作这一环节很重要,更能为学生积累对时、分、秒认识的经验。

【教学提示】

组织游戏时,既要保证有趣,又要注意让学生交流经验,以便学生能更准确地感受

时间。

◎教学笔记

待其他同学完成后,再来交流想法。下面,我们开始第二轮吧。你们转身后看到屏幕上的时间又会是几秒呢?

教师组织第二轮游戏。学生完成后交流感知10秒的经验。

【学情预设】学生会采用眨10下眼,踮10下脚,在心里默念嘀嗒10次,有节奏地数10个数等方法计时。

进行第三轮游戏,未能准确估计的学生改进自己的方法。

师小结:对1秒有了准确的估量,就能帮助我们准确地感知10秒了。 (4)体验30秒。

规则同上。组织学生开始第一轮游戏。完成后交流想法。 师:你是怎么准确预估的?

【学情预设】像感知10秒一样,不过现在应该是30个1秒。 师:请刚才转早了的同学试着再体验一下,下面我们继续吧! 再组织两轮游戏。

(5)对比两次活动,谈谈感受。

师:通过两次感知时间的游戏,你有什么体会? 【学情预设】预设1:10秒好短,30秒好长啊! 预设2:只要安排好了,30秒的时间能做很多事情。

师:是的,只要我们合理安排时间,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但是如果不在意的话,时间的流逝也是悄无声息的。所以,合理安排时间是成长必备的技能。

师:以前我们学习过“分”,感觉1分也很短。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秒”与“分”之间的关系吧!

【设计意图】从估计10秒的游戏开始,让学生利用自己对1秒的初步感知进行估计,在验证中准确把握1秒的时长,调整自己估计1秒时长的方法。再借助感知10秒的经验,感知30秒,再次锻炼学生对1秒的认识。前后两个活动形成对比,在学生心里留下印象:本以为“秒”是很短的单位,但对比后发现,30秒感觉也很长。让学生明确,只要安排好,30秒也能完成很多事,合理安排时间很有必要。

4.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课件演示秒针走1圈,分针同步转动。

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师: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

师: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1分=60秒。

师: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学情预设】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1时=60分,1分=60秒。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钟面,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发现分和秒之间的关系,理解1分=60秒。

5.体验1分钟。

教科书P4上面“做一做”第2题。

师:1分钟能做什么?请首先跟同桌分享自己的想法,然后我们一起计时试一试,看1分钟到底能做什么。

(1)学生同桌交流,做准备工作。

(2)计时体验,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准备记录结果。

师:下面老师说开始时,大家就可以立刻开动了。记得记录结果,看看你1分钟到底能做多少事。

课件显示1分钟计时。

(3)交流体验:1分钟你做了什么。

【学情预设】1分钟能做10道口算;1分钟能写20个字;能读一首学过的古诗……注意提醒学生对做的事情要量化,便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1分钟有多长。

(三)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课件出示。

师: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教师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在体验时间的多个活动中,建立时间与做某件事大约需要时间的联系很有必要,但是课堂上要注意操作的可行性。

【教学提示】

相关知识的介绍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对学生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师: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师: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的时间是以秒为单位?

【设计意图】了解秒表、电子表以及计时方法,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数学学习的生活价值。

(四)感受1秒的价值。

1.比较1秒和1分,你有什么感受?

【学情预设】1分做很多事,1秒比1分短,能做的事情很少。2.课件播放现代化社会中1秒的价值。

如:1座发电站1秒约发电2700度,人造卫星1秒约飞行7900米,现代化车间1秒可生产成千上万个零件,计算机1秒可进行几亿次运算……

师:看了这些,你们有什么感受?

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知道每分每秒都能创造很多价值。

【设计意图】给足学生观察、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和1分的时间概念,同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识

1.完成教科书P6“练习一”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师:说一说自己判断的依据。

【学情预设】读古诗用时较短,根据平时读诗的经验可以得到读一遍这首诗用时少于1分钟。做一遍广播体操用时较长,结合生活经验知道,学校课间操时间是15分钟,所以做一遍广播体操时间多于1分钟。不明白的学生可以在课后去试一试,加深印象。

2.完成教科书P6“练习一”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根据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判断依据。 3.实践活动。

(1)完成教科书P4上面“做一做”第1题。

15秒:深呼吸( )次扔了( )次纸飞机由1写到( )

师:在进行以上活动之前,我们首先来做好准备工作吧!请各个小组安排一个操作员,其他同学做记录。准备好纸和笔。

师:下面我们按教室座位的分组,分别完成以上任务吧!请领到纸飞机任务的同学上台领取纸飞机。活动时,记得保持安静,这样才能保障活动的准确性。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吧!

课件展示15秒倒计时工具,学生随着教师口令开始分组操作。小组展示交流,了解在15秒内完成这些活动的次数。

(2)完成教科书P6“练习一”第3题。 ①猜一猜:两个活动各需要多长时间完成?

②验一验:布置安排小组活动,两个活动分组同时进行。 ③各小组做好准备工作。

④课件显示计时器,各组按照分配任务完成活动,并记录数据。 ⑤全班交流,获取符合实际的准确数据。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为学生体会时间树立标准。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青青园中葵),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在进行小组活动时,注意维持课堂的秩序。

◎教学笔记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 秒针走1小格→1秒 1大格→5秒

1分=60秒

记录工具:电子表、秒表、时钟 1秒:眨1下眼、钟表嘀嗒一声

▶教学反思

数学知识的认识都不是一次能完成的,它需要不同阶段的学习,从不同的角度,不断地进行重组和反思。多次观察钟面,发现秒针和分针运动的变化,不仅是体验1分钟的长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观察、分析、判断中得出1分=60秒,并在体验活动中感受到1分要比1秒长得多。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本节课的操作活动与观察较多,注意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做到有事可做,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一、填一填。

1.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 )针,它走1小格的时间是( ),它从“12”起走1圈又回到“12”,正好走了( )小格,也就是( )秒。此时分针正好走1小格,也就是( )分。所以1分=( )秒。

2.右面钟面上指着“3”的是( )针,钟面上的时间是( )时( )分( )秒。

3.秒针从“6”走到“10”,走了( )秒;分针从“3”走到“6”,走了( )分。

二、先亲自做一做,再填一填。

参考答案

一、1.秒 1秒 60 60 1 60

2.分 8 15 30 3.20 15 二、15 15 少 多(部分答案不唯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