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鸽巢问题(一)》教学案例

鸽巢问题(一)》教学案例

2024-08-19 来源:乌哈旅游
鸽巢问题(一)》教学案例

一、教学内容:教材68页和69页例1和例2.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理解“至少数=商数+1”。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扑克牌、小棒、纸杯、书、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出示一副扑克牌。

教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取出大王和小王,还剩下52张牌,下面请5位同学上来,每人随意抽一张,不管怎么抽,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同学们相信吗?

5位同学上台,抽牌,亮牌,统计。

教师:这类问题在数学上称为鸽巢问题(板书)。因为52张扑克牌数量较大,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先来研究几个数量较小的同类问题。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小棒和杯子来研究。板书:小棒 杯子 师:如果把3根小棒放在2个杯子里,该怎样放?有几种放法? 学生分组操作,并把操作的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谁来说一说结果?

预设:一个放3支,另一个不放;一个放2支,另一个放1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图表示两种结果)

教师:“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说得对吗?

教师:这句话里“总有”是什么意思?

生1:总会有。 生2:肯定会有。 生3:一定会有。

教师:这句话里“至少有2支”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最少的意思。 生2:不低于的意思。

生3:就是最底限。

预设:最少有2支,很多于2支,包括2支及2支以上。

师:是的,至少有2根,就是很多于2根,能够等于2根,也能够多于2根,是吧。

(2)教师:把4支铅笔放到3个铅笔盒里,有哪些放法?请4人为一组动手试一试。 教师:谁来说一说结果?

学生:能够放(4,0,0);(3,1,0);(2,2,0);(2,1,1)。(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图表示四种结果)

引导学生仿照上例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

假设法(反证法):

教师:前面我们是通过动手操作得出这个结论的,想一想,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实行组内交流,再汇报,教师实行总结:

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支铅笔,最多放3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首先通过平均分,余下1支,不管放在哪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就是平均分的方法。

【设计意图】从另一方面入手,逐步引入假设法来说理,从实际操作上升为理论水平,进一步加深理解。 教师:把5支铅笔放到4个铅笔盒里呢?

引导学生分析“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支铅笔,最多放4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首先通

过平均分,余下1支,不管放在哪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

教师:把6支铅笔放到5个铅笔盒里呢?把7支铅笔放到6个铅笔盒里呢?……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只要铅笔数比铅笔盒数多1,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

教师:上面各个问题,我们都采用了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平均分”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平均分”的方法,将解题经验上升为理论水平,进一步强化方法、理清思路。 (3)教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揭示本节课开头的魔术的结果,你能来说一说这个魔术的道理吗?

引导学生分析“如果4人选中了4种不同的花色,剩下的1人不管选那种花色,总会和其他4人里的一人相同。总有一种花色,至少有2人选”。

(4)练习教材第68页“做一做”第1题(进一步练习“平均分”的方法)。

5只鸽子飞进了3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为什么?

2.小组研究合作(二)

研究小棒数比杯子数多2、多3的情况。

师:如果把5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会有什么结果?

生1:我认为至少有3根小棒,因为把5根小棒平均分给3个杯子,就还剩2根小棒,所以至少有3根小棒。

生2:我认为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我是先把3个杯子里各放1根,这样就还剩下2根小棒,我再把这2根小棒分在两个不同的杯子里,至少就是2根小棒了。

师:他们谁说的对呢?我们一起来摆一摆:先平均分掉3根,没问题吧。那这剩下的2根小棒该怎么分,才能保证至少有几根小棒? 生:剩下的2根小棒分开放,才能保证至少。

师:同意吗?

师:那你们再分分看。

(1)课件出示例2。

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为什么? 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引导学生得出仿照例1“平均分”的方法得出“如果每个抽屉放2本,剩下1本不管放在哪个抽屉里,都会变成3本,所以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2)教师:如果把8本书放进3个抽屉,会出现怎样的结论呢?10本呢?11本呢?16本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7÷3=2……1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

8÷3=2……2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 10÷3=3……1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4本; 11÷3=3……2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4本; 16÷3=5……1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6本。 教师:观察上述算式和结论,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数÷抽屉数=商数……余数”“至少数=商数+1”。 (三)巩固练习

1.11只鸽子飞进了4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3只鸽子。为什么?

2.5个人坐4把椅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2人。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我们学会了简单的鸽巢问题。

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我们分析,也可以用除法的意义来解答。

教学反思

1、确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经过教材分析我确立了教学重点: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理解“至少数=商数+1”。并注重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2、从学生喜欢的“魔术”入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3、在直观操作中理解“抽屉原理”的有关概念,初步了解“抽屉原理”的结构特征。

在教学例1时,我通过直观地摆铅笔的经历,学生发现“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一共只有四种情况。同时我鼓励没有学具的学生通过画图直观的表达自己摆的结果,培养学生用简洁的图示表达思路的能力,并找一名学生板书,结合摆、图、数字化的表达共同展示结果。

在对“至少”的理解中,我做了以下尝试:在“最多中找最少”。在呈现四种结果的基础上,我提问:看来,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放的枝数是最多的,同学们能找出来吗?(第一种摆法中,总有一个笔筒要放进4枝铅笔。第二种摆法中,总有一个笔筒要放进3枝铅笔。……)

师:4枝铅笔放进3个铅笔盒中,不管怎么摆总有一个铅笔盒放的枝数是最多的,可能是2枝、3枝、4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还可以说:总有一个铅笔盒中至少放进2枝铅笔。)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至少是什么意思?

4、引导学生在经历猜测、尝试、验证的过程中逐步从直观走向抽象。 本单元的学习,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计算抽屉原理,去应用,而更多的是给出一个结论,让学生去证明这种结论的正确性。这实质上是一种数学证明的思想的渗透教学。因此,教学时应让学生经历猜测、尝试、验证的探究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从直观走向抽象。在例1中针对实验的所有结果,在学生总结表征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你还可以怎样想?”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我引导学生借助平均分即每个笔筒里先只放1支,这时学生看到还剩下1支铅笔,这1支铅笔不管放入其中的哪一个笔筒,这个笔筒都会有2支铅笔。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至少有一个笔筒中有2支铅笔”的理解。最后,组织学生进一步借助直观操作,讨论诸如“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有2支铅笔,为什么?”的问题,并不断改变数据(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让学生继续思考,引导学生归纳得出一般性的结论:(+1)支铅笔放进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

5、不足:

(1)本节课虽然重视了学生的直观操作,但是结合操作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证明过程还不足,应该有意识的让学生多表达结论推理的过程,培养学生证明思想及清晰的表达自己思路的能力。这一点本节课做的不够充分。

(2)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觉得可以在例1教学时,可以补充:“把5支铅笔放到3个铅笔盒里呢?8枝呢?”这样引导学生从平均分角度思考:“余下的2枝怎样放”,体会到余下的2枝也再平均分到2个盒子里,才能得到“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放几枝”的结论,避免学生出现用“商+余数”的错误理解。这样一节课就一气呵成了,对于教材中的例2也理解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