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2024-07-28 来源:乌哈旅游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

1. (2分)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憧憬(chōng) 炽热(zhì) 百舸(gě) 否极泰来(pǐ) B . 逮捕(pǔ) 绮丽(qǐ) 主宰(zǎi) 一语中的(dì) C . 遒劲(jìng) 青睐(lài) 惆怅(chàng) 漫山遍野(màn) D . 峥嵘(zhēng) 模具(mó) 寥廓(liáo) 浪遏飞舟(è) 【考点】

2. (2分)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组是( )

A . 怪招叠出 撕扯 陨身不恤 漫溯 B . 融汇贯通 黯然 优柔寡断 荫庇 C . 斩钉截铁 混账 风尘仆仆 大拇指 D . 根深缔固 遐想 义愤填膺 绥靖 【考点】

3. (2分) (2018高三上·深圳月考) 下面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旅游业已经成为三亚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遐迩,每年都吸引很多游客前来观赏。

B .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C . 老王今年62岁,短小精悍 , 思维特别敏捷,干起活来年轻人还比不上他。

第 1 页 共 22 页

D . 这篇作文她不改还好,一改反倒一塌糊涂。 【考点】

4. (2分)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目前我市初步制定了广清教育对口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和2014年度计划,内容包括加强合作办学、提高教育教学、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四大方面的帮扶。

B . 2014年4月29日下午,市公安局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警方开展打击整治涉枪犯罪专项行动的情况。 C . 为展示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广泛地动员人民群众支持参与道德建设,省文明办组织开展了“广东好人”推荐评选活动。

D . 按照今年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为广泛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广东扶贫济困日” 献爱心活动,6月18日,市委统战部牵头组织市外经贸局、市扶贫办、市慈善总会等单位,召开落实扶贫考察工作会议。

【考点】

5. (2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无意颂扬苦难。如果允许选

择, , , , , , 。而且我相信,当他带着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深刻的底蕴。

①由于它来之不易,绝不会轻易丧失

②人性的某些特质,唯有借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 ③我宁要平安的生活,得以自由自在地创造和享受 ④一旦遭遇,它也的确提供了一种机会

⑤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 ⑥但是,我相信苦难的确是人生的必含内容

第 2 页 共 22 页

A . ①⑤②④③⑥ B . ①⑥④②③⑤ C . ③⑥④②⑤① D . ③④⑥①②⑤ 【考点】

6. (2分) (2019高一上·深圳期末)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 A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 .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D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考点】

7. (2分) (2019高三上·扬州期中) 与下列诗句中包含的传统习俗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②缠彩遥分地,繁光远缀犬 ③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④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A . ①赛龙舟 ②赏月 ③祭土神 ④观花灯 B . ①祭土神 ②观花灯 ③赛龙舟 ④赏月 C . ①祭土神 ②赏月 ③赛龙舟 ④观花灯 D . ①赛龙舟 ②观花灯 ③祭土神 ④赏月 【考点】

第 3 页 共 22 页

8. (2分)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的一项是( ) 例句: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A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 . 客有吹洞箫者 D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考点】

9. (2分) (2018·浙江模拟) 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如果从那没有变化的方面去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 B .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看到的地方却很远。 C .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干大事不必顾及小的礼节,讲大节无须躲避小的责备。 D .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有的人则把生命寄托在外物上,放纵生活,狂傲不羁。 【考点】

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

10. (2分) (2016高三上·烟台期中)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行 令狐楚

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

第 4 页 共 22 页

等闲飞鞚①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少年行 施肩吾

醉骑白马走空衢,恶少皆称电不如。 五凤街头新勒辔,半垂衫袖揖金吾②。 【注】①飞鞚:策马飞驰。②金吾:古官名。

(1) 这两首诗分别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2) 这两首诗在刻画人物手法方面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考点】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11. (6分) (2017高二上·兰州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幼力学,尝以《修身与写赋》试国子监,周必大、刘珙皆期以远器。试礼部,词赋第一人,教授兴化军。

为礼部试官。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他日,上问袁枢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曰:“可与寺监簿。”于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对,即因史书以言曰:“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上曰:“朕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枢谢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

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章悖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曰:“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曰:“无愧古良史。”

权工部郎官,累迁兼吏部郎官。两淮旱,命廉视真、杨、庐、和四郡。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瓜洲新城,专为退保,金使过而指议,淮人闻而叹嗟。谁为陛下建此策也?”

第 5 页 共 22 页

迁大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其事以闻,人为危之。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诏权工部侍郎。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光宗受禅,叙复元官。

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楚故城楚观在焉,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虞。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开禧元年,卒,年七十五。

创作《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 (选自《宋史·袁枢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B . 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C . 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D . 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2) 下列对文中加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自明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B .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C . 累迁,表示官职多次调动。在古代,超迁、擢、陟、拔等表示官职的升迁,而谪、黜、窜、左迁等则表示降职贬官。

D . 《通鉴纪事本末》为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学著作。“纪事本末体”兼有纪传、编年二者优点,使“数千年事迹经纬明析”。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袁枢文才突出,学识渊博。他少年时努力学习,曾经以《修身与写赋》参加国子监考试,后又参加礼部考试,得词赋科第一。周必大、刘珙看好他的前程。

B . 皇帝关心提拔袁枢,袁枢借史事劝诫皇帝。袁枢积极进言,敢于弹劾权贵,御史冷世光违法乱纪,袁枢弹

第 6 页 共 22 页

劾他,皇帝生气,立即罢免了冷世光。

C . 袁枢为人正直,修史秉笔直书。他负责修国史,章悖是他的同乡,向他委婉请求修饰自己的传记,被袁枢严词拒绝,皇帝知道后赞赏了袁枢。

D . 袁枢为民办实事,体恤百姓。他在江陵任职,江陵靠近长江,每年遭受水患,百姓遭殃;他建草房安置百姓,种树木防备水灾,百姓感激他。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 ②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 【考点】

四、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16分)

12. (2分) 下面对语言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世界上有近5000种语言,其中使用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有17种,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B . 人类的语言与民族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往往都有共同的“祖先”。 C . 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若干语系,语系以内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再分为若干语族。

D . 现在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分为以下一些语系: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戈尔--芬兰语系、萨莫狄语系、阿尔泰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系、闪含语系等。

【考点】

13. (4分) (2016高一上·湄潭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

“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

第 7 页 共 22 页

的扁舟情结。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史记》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这里的“扁舟”有隐遁之味,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伸,演化为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在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准则支配下,古代文人或积极入世,或隐身出世。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漂泊”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蕴含。古代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天涯漂泊,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扁舟”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诗句,其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出现得最频繁,表现漂泊思乡的意绪也最强烈。他诗中的“扁舟”意象,承载着诗人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历尽艰辛的典型写照。

“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蕴含是“自由”。庄子说“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的自由。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一境象,表达了他面对被贬谪的处境,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以温和沉浸的心态,表达了与苏轼同样的心境:“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一条小船附着于万顷碧波之上,在碧波中自由自在地轻漾,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自由精神。

隐居是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归宿,是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扁舟”意象中既蕴含着他们人生的理想与期冀,也蕴含着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范蠡是古代文人功成身退的典范,但更多人却是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们仕途失意而隐居的一个意象。苏轼被贬黄州,写下“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的诗句,流露出过隐居生活的念头。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明了他在现实压抑下,欲放浪江湖,过隐逸生活的强烈愿望。

在常见的“扁舟”意象中,无论是矢志漂泊,还是追求自由,抑或是失意隐居,无不是中国古代文人心路历程的写照,虽蕴含仕途坎坷失意的无奈与消极,但为后世树立了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光辉典范。

(有删改)

(1) 关于“扁舟”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最早的“扁舟”意象,有着隐遁之味,也充溢着悲凉或超脱的韵味。

B . 中国古典诗文中“扁舟”最常见的意象寄托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

第 8 页 共 22 页

C . 在中国古代文人眼里,“扁舟”不仅是一只小船,它演化为文人在跌宕坎坷命运中绝处逢生的处世观。 D . 对潦倒困厄的文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心路历程的写照,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2) 关于“最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古代羁旅乡愁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成为羁旅之愁的寄托。

B . 常见的“扁舟”意象往往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过隐逸生活的愿望,让人感受到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

C . 范蠡和李白、苏轼一样,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仕途失意而隐居的意象。 D . “扁舟”意象的典型蕴含寄托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生活、渴望摆脱精神苦闷的愿望,具有一种皈依自然的意识。

(3)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 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它涂满了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B . 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最强烈地表现了漂泊思乡的意绪,蕴含着作者生活的苦难和不幸。 C . “扁舟”意象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成为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 D . 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了古代知识分子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情怀,也流露出了仕途坎坷失意的倾诉。

【考点】

14. (10分) (2019高一上·温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节选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贾母便说:“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话儿。”王夫人听了,忙起身,又说了两句闲话,方引凤、李二人去了。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

第 9 页 共 22 页

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

第 10 页 共 22 页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有删改) ……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泣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

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口气,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馀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一句话未了,只听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头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凤姐从前头已进来了,问宝玉:“可好些了?想什么吃,叫人往我那里取去。”接着,薛姨妈又来了。一时贾母又打发了人来。

(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有删改)

(1) 对《西江月》二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纵然生得……草莽”一句中,“草莽”指丛生的杂草,比喻没有学问,这里的学问当然是借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

B . “行为偏僻性乖张”是指宝玉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宝玉,实际上却是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

C . “愚顽怕读文章”指宝玉只知在内帏中厮混,厌恶读书,包括“四书”、《西厢记》、《牡丹亭》等都怕读,也是他厌恶功名利禄的表现。

D . “那管世人诽谤”则更是对他叛逆性格的赞扬,也预示了作为封建贵族家庭里的富贵闲人的不幸结局――富贵分散,家道败落。

第 11 页 共 22 页

(2) 黛玉回答自己读书之事前后说法矛盾。下列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听了贾母的话,黛玉自觉失言,因而小心更正。 B . 反映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状态。 C . 反映了黛玉的机敏、多虑和自尊。

D . 对贾母之言近乎实情,对宝玉之言只是谦虚。

(3) 宝玉挨打,众人齐来探视,唯黛玉探望宝玉是在黄昏,而且是悄悄进来的,这是为什么?显示出黛玉怎样的心理?

【考点】

五、 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

15. (4分) (2016高一下·株洲月考) 默写

①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 。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③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夫以秦王之威,________,辱其群臣。相如虽驽,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考点】

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6. (5分) (2015高二上·大庆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4年7月清华大学法律系研究生刘媛媛参加了电视台《超级演说家》的比赛,她将2013年网络流行语“No Zuo No Die ”(不作不会死)作为自己演讲的话题,并定义——“作,就是不安现状地瞎折腾。”她说:“我想任何人年轻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想‘作’的冲动……可是我们从小到大都是听着别人的声音为自己的人生画格子,呆在格

第 12 页 共 22 页

子里的没有什么风险,也不会被嘲笑……但一个没有把百酒都尝过的人,是不大懂得清水之味的,一个一辈子安分守己不敢‘作’的人不会有真正丰富的人生,毕竟‘No Zuo No Life’(不作不会活)。”

听了刘媛媛的演讲后,班里的同学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甲说:不是所有的事都值得尝试,有些“作”就是会毁掉人的一生。 乙说:我就认为,生活嘛,原本平平淡淡才是真。 丙说:是啊,平凡、平静的生活也有其精彩之处。 丁说:可是人不在年轻的时候挑战一下自己,更待何时呢? ……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点】

第 13 页 共 22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

答案:1-1、

考点:解析:

答案:2-1、

考点:解析:

答案:3-1、

考点:解析:

第 14 页 共 22 页

答案:4-1、

考点:解析:

答案:5-1、

考点:解析:

答案:6-1、

考点:解析:

第 15 页 共 22 页

答案:7-1、

考点:解析:

答案:8-1、

考点:解析:

答案:9-1、

考点:

第 16 页 共 22 页

解析:

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

答案:10-1、

答案:10-2、

考点:解析: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答案:11-1、

答案:11-2、

答案:11-3、

答案:11-4、

考点:

第 17 页 共 22 页

解析:

第 18 页 共 22 页

第 19 页 共 22 页

四、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16分)

答案:12-1、

考点:解析:

答案:13-1、

答案:13-2、

答案:13-3、

考点:解析:

答案:14-1、

答案:14-2、 答案:14-3、

考点:

第 20 页 共 22 页

解析:

五、 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

答案:15-1、

考点:

解析:

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答案:16-1、

第 21 页 共 22 页

考点:解析:

第 22 页 共 2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