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摘要:随着新课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课程建设也备受人们关注,其不仅是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以及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就集团化办园背景下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实践展开探索,并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几点可行的建设对策,以丰富幼儿园课程建设,希望为幼儿园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集团化办园;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其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幼儿未来发展,现如今,幼儿园课程建设也成为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建设水平的高与低将直接影响幼儿园未来发展,因此想持续发展必须加强课程建设。本文就集团化办园背景下学校课程建设的实践展开分析,也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设对策,目的是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依据,以此促进幼儿园快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针对学前教育资源缺乏、城乡发展不平衡、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幼儿“入园难”及“入园贵”等问题,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特别指出:在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实现路径中,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为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幼儿园集团化办园模式。通常来讲,集团化办园由当地政府及教育部门倡导,以高质量公办幼儿园为主体,以一定的联结形式把多所幼儿园组成一个联合体。
一、集团化办园模式下课程建设理念 (一)构建共同的课程愿景
所谓共同的课程愿景,也就是共同的课程价值观。共同的课程价值观念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辐射作用,可以激发全体人员的热情,统一全体成员的意志和欲望,齐心协力地为实现共同的课程目标而努力。幼儿园集团在一开始
就要设定清晰的课程愿景,同时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宣传,使集团的所有成员都能够理解它、掌握它,并用它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课程共同愿景的建构,一定要把重点聚焦于“幼儿的发展”上,也要体现在集团全体成员工作的意义及价值上。作为课程的愿景,不要过于模糊,也不要过于宏观。而作为集团的共同愿景,也不宜过于具体和细致。总而言之,课程愿景是一个方向、一种意义,是幼儿园所有工作指向的“灯塔”。
(二)明确一致的课程建设原则
集团化办园模式下不同的幼儿园可以有自己的园本课程,形成自己的课程文化。但是在集团层面,仍需要设定一些各个幼儿园在建设和实施课程中的一致性原则。最为核心的课程建设原则是要做到两个“正确”:一个是“政治正确”,即所有的课程建设和实施都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政策许可范围之内,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颁布的各项有关文件,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引领下行动;另一个是“理念正确”,即课程的建设和实施要符合幼儿发展的基本特点,满足幼儿发展的基本需求,扎根本地和园本文化和资源,紧跟国际和国内幼儿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三)打造优秀的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是幼儿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幼儿的综合素质提升,其关键都在于打造积极优质的幼儿园课程文化。课程文化的建设和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一旦课程文化建立,则会形成相应的课程品牌效应。课程文化、课程品牌的形成,势必会进一步凝聚幼儿园教师的课程价值观。在集团化办园模式下,不同幼儿园可以根据本园的课程建设特点来发展自己的课程文化,进而形成自己的课程品牌。但在集团层面,一方面需要对不同幼儿园的课程文化及品牌建设作出规划和指导,另一方面也需要从集团整体的角度出发考量更高层级的课程文化建设,打造集团的课程品牌,进而发展和梳理集团的整体品牌。
二、集团化办园模式下幼儿园课程建设困境
集团化办园是在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与机制。在此模式下,一所幼儿园的建设,必然走向多所幼儿园的协同发展。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和管理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
(一)课程建设方向迷茫
在传统的幼儿园办园模式下,幼儿园课程往往是按照“国家—地方—园本”的三级模式进行搭建的。幼儿园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要求,设置基础课程和园本特色课程,而幼儿园中各个班级则按照设定好的课程,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是一种典型的“自上而下”课程建设模式。随着幼儿园办园的集团化,原有的三级课程体系中加入了“集团”一级,变成了四级,而且还需要实现集团和集团下各个幼儿园园本课程之间的整体性。加之近些年幼儿园课程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幼儿园教育教学越来越强调幼儿的主动学习,幼儿园课程则越来越强调其生成性和整合性。这就要求幼儿园课程建设将原有的“自上而下”模式转为“自下而上”生成模式,变成“园本—集团—地方—国家”的四级课程,甚至是“班本—园本—集团—地方—国家”的五级课程。但在课程建构过程中,目前存在集团化办学课程建设方向尚不明确,导致难以将课程建构和实施的具体权限下放给各个幼儿园,容易引发课程建设上千篇一律的现象,不利于幼儿园课程的特色化发展。
(二)行政管理专业赋能不足
在原有的单一办园模式下,课程建设更多采用的是“自上而下”模式,因此幼儿园管理层对于幼儿园的课程管理更倾向于行政层面。在这种模式下,往往是在学期初制定好一个学期的课程,然后分派给各个年级和班级,学期中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学期结束后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总体评价。随着这些年幼儿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尽管在课程制定的过程中教师也会参与课程审议,课程实施过程中也有研讨和指导,课程评价也越来越关注过程性的评价。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总体而言,幼儿园在课程管理上的“行政”意味依然比较浓厚。在集团化办园模式下,课程建设基本模式转变为“自下而上”为主,更多的幼儿园都在探索课程“园本化”甚至是“班本化”,幼儿园和教师真正需要的不再是统一课程“指派”和简单监督评价,而是需要更多的专业支持。因此,幼儿园管理层在课
程管理方面的职责也应该由以前的行政管理为主转变为系统地为各个幼儿园及其教师进行专业赋能。
(三)单一矩阵课程教研亟待转型
矩阵组织是一种有纵横交错联系、分工协作并重、集权化与分权化结合、以工作任务为目标的组织结构。在幼儿园课程教研的矩阵组织中,纵向为领导层面的信息流,具体表现为领导层影响力和支持服务功能,这种纵向信息流,将有助于为课程建议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为那些面向问题的课程专题项目实践创造良好的平台;横向为教师实践层面的信息流,具体表现为围绕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目标,有机整合教育教学的资源,从事课程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三、集团化办园模式下幼儿园课程建设策略 (一)加强课题分析和论证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幼儿园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日常教学中除了要加强幼儿理论基础知识培养之外,还应当加强课程建设,现如今,课程建设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其建设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幼儿园教学水平和未来发展,因此,为了推动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幼儿园还应当加强课题分析与论证,尤其是在当前集团化办园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对当前学习的课题进行充分研究和分析,为幼儿提供充裕的参考课题数据资源,种类丰富的课题能够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题研究和实践中,同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各学科组、分校区(分园)进行课程评审,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统一课题的研究成果,确保课题研究方案具备可行性和实效性。其次,教师还应丰富课题的种类与形式,课题应包含知识延伸、人文素质、体育艺术以及综合实践等类别,这是推动幼儿园课程建设工作顺利有序进行的关键,这样一来,既能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又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及人文素养,最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幼儿园的稳固发展。
(二)鼓励教师全员参与
为了推动集团化办园背景下学校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还应当积极鼓励全体教师参与,以往建设质量不高的原因是教师的参与度不高,在没有掌握好课件的基础之上,很难对幼儿展开针对性的教育指导,所以鼓励教师参与整体幼儿园课程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幼儿园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采取形式多样的手段来吸引幼儿注意力,这不仅可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好奇心,还可以提高其综合知识运用技能。第二,还应采取有效的手段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让他们认识到课程建设对幼儿以及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结合幼儿实际情况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通过将学科课程与幼儿园课程相互结合,十分有助于推动课程建设工作的进行,最终实现提高课程建设质量的目的,以及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明确课程开设目标
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课程建设,其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个明确的课程开设目标,又是推动课程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为此,相关教育人员在进行课程建设过程中应认识到课程目标的重要性,结合幼儿的实际学习需求来优化教学方式,以此来调动幼儿的活动参与积极性,同时也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填报,特别是要加强对学习成绩较弱幼儿的指导,让他们对课程建设有全方位的认识,以便作出正确的志愿填项。而要想获得最佳的幼儿园课程建设效果,教师还应当引导幼儿以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合理进行报名,彻底打破他们不着边际的幻想,结合实际情况切合实际地学习相关课程,这样才能推动集团化办园背景下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提高幼儿园课程建设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四)幼儿园合理确定活动安排
在集团化办园背景下学校课程建设应具备选择性课程活动、共同性课程活动以及辅助性活动,并合理安排课程活动内容。首先,选择性课程活动。选择性课程活动主要内容应以科学启蒙教育为主,如:趣味性课程、生活性课程、启蒙性课程等,其主要目标就是根据身边发生的事件以及现象等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并且选择性课程的发展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身心健康发展特点。其次,共同性课程活动。共同性课程活动是以幼儿的一日幼儿园生活为主,如:生活活动、
游戏活动、学习活动以及运动活动。在共同性活动中强调活动的综合性,在不同活动之间的有效结合中注重感受幼儿的兴趣,更加充分了解幼儿,促使幼儿能够全面发展。最后,辅助性活动。辅助性活动简单来说就是幼儿园开展的各种活动项目,如:室外活动、年会活动、运动会活动、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活动项目等。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幼儿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体验,促进幼儿和谐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共同性课程活动应占据总课程活动的百分之八十。
综上所述,现如今,幼儿园课程建设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的高与低将直接影响办学质量,同时也将直接影响幼儿的未来发展,所以要想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必须要采取措施来推动课程建设,为培养幼儿人文素质打下良好基础,并让幼儿在生活中动手动脑,在玩乐中获得知识经验。
参考文献:
[1]高梦婕.集团化办园背景下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个案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9.
[2]徐玉惠.公立学前教育集团化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学,2018.
[3]田劲松,洪頵,张纯华,等.集团化办园背景下的教育资源共享研究:以贵州省集团化办园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6(9):35-37,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