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桌面游戏内容的选择中,提供幼儿合作学习机会
在收集桌面游戏中,寻找一些幼儿能学习合作的机会,为幼儿创造合作的平台,如结伴游戏、分工合作、相互协商、寻求帮助或者帮助他人等。
1. 桌面游戏需要多人合作,最少也要有2人参与,这为提供了幼儿结伴游戏的机会。
2. 角色扮演类游戏则为幼儿提供了分工合作的机会,让幼儿通过与同伴的
语言交流,相互决定在游戏中所要扮演的角色。
3. 肢体类游戏包含着游戏策略的运用,这让幼儿在结伴游戏时要相互讨论、共同研究游戏方法。
主要措施:通过对包含有合作因子的桌面游戏进行筛选、改编或者是重新设计,从游戏内容的选择入手进行了研究,为幼儿创设合作游戏的机会,主要分为三类:
棋类桌上游戏(包括一些角色扮演游戏)是用棋子+棋盘或者单纯的棋子构成的游戏机制,重点围绕棋子的摆放、移动方式、角色扮演等来规划游戏规则。如飞行棋、五子棋、斗兽棋、大富翁、游戏棋等。
牌类桌上游戏是用卡牌为核心运作的游戏机制,重点围绕卡牌的大小、功能、分值数学模型等来规划游戏规则,有些还涵盖了合作、收集、交换的概念。 如炸弹游戏、钓鱼、
1 / 6
翻翻乐等。
肢体操作类桌上游戏是以肢体动作(手指、运用道具等)为核心的游戏机制,包括团队合作、模拟、反应、极限挑战等要素。如扭扭蛋、中华小厨神、动动手指等。
(二)从桌面游戏规则的制订和执行中,减少或者排除干扰幼儿合作因素
在确定桌面游戏的内容之后,通过观察、案例记录等方法来简析桌面游戏中
的幼儿对于规则的制定或者执行情况,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来减少或者是排除干扰幼儿合作因素。
案例A中灿灿在与同伴进行游戏时,因为老和别人翻出同样的牌不能赢,所以坚持要修改规则,使用的是命令和威胁式的方法;案例B中由于康康和多多对于规则的不同理解造成游戏输赢结果不一致而发生争执。
从这两个案例中显示:尽管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也可以和其它幼儿发生合作行为,但毕竟因为其性格以及年龄特点还处在自我中心的发展阶段,出于自身需求,会随意更换游戏规则或者是在执行规则上不从他人角度考虑,坚持自己的意见,而出现了“伪合作”现象。上述现象也经常出现在幼儿游戏中,通过对于案例的分析发现,大班幼儿对于规则的执行和理解是干扰同伴间合作的最大因素
主要措施: 让幼儿学习自己制定一些游戏规则,初期的目的就是想让幼儿主动建构的规则,这样促使他们都能自觉遵守,使得幼儿在整个游戏过程中,相互间的合作行为变得更自觉、更主动、更规范。
2 / 6
针对以上出现的情况,我们在规则制定以及执行两方面入手,来减少或者是排除干扰幼儿合作因素。
1. 规则的制定。在和幼儿进行商量、讨论(这也为幼儿学习合作提供榜样)之后,根据游戏内容重新制定规则,并用画图、文字等形式把这些规则记录下来,张贴在游戏盒中。如果在游戏过程中发现问题需要修改时,可在游戏结束之后集体或者分小组讨论进行二次修改,使幼儿逐步逐层建立、完善幼儿们都认可的游戏规则。
2. 在部分游戏中增设裁判这一角色,如昆虫翻翻棋中的“昆虫之王”、动动手指中的“时间管理者”等。如果在游戏中发生冲突或者是争执时,裁判要做出仲裁,这有助于培养幼儿协调冲突、相互协商的能力,让幼儿在争辩、冲突中不断地去除自我中心,学习从他人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形成合作的基本态度。
(三)从桌面游戏活动过程中,促进幼儿合作方法的学习
各种类型的桌面游戏活动过程中,包含着很多的合作内容,有效的加以运用,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合作。
1. 营造氛围,启发合作。营造合作游戏氛围需要幼儿之间经常性的合作活动来带动,需提供合作活动的材料和环境来引发,需温馨、民主、和谐、友爱的心理氛围来支持。比如摆放游戏材料可以让幼儿通过相互协商、共同制定摆放规则,方便自己对游戏材料的取放和整理;又如游戏场所的划分,先请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场所,在实际游戏时引导发现棋类游戏和牌类游戏的需要场地较小,环境相对安静,而肢体类游戏需要宽敞的地方、环境相对嘈杂等,学习从小组2-4人合作开始逐渐转变到集体的合作学习,通过组与组相互协调和固定游戏场地来进行游戏。
3 / 6
2. 问题情境,引导合作。在游戏进行时,充分挖掘桌面游戏的教育价值,有意识地把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有机结合,设置一些需要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问题情境,多组织一些竞争性强、合作多的活动,使幼儿切实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比如动动手指中,需要同一小组的成员相互商量,相互配合,事先分配好每个成员手指摆放的位置,保证之后游戏的顺利进行;又如迷宫游戏,在游戏中设置一些障碍或者是有行走路线规则等,这就需要参与游戏的幼儿在摆放棋子时,要相互协商、讨论最终摆放结果并付诸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发现问题,再次协商调整方法。在这些游戏任务或者是游戏问题的促使下,幼儿学习了协商、尊重他人意见、友好谈话或者寻求帮助等合作策略。
3. 巧妙构思,拓展合作。对于桌面游戏的新构思,也是幼儿学习合作的途径之一。幼儿在玩桌面游戏时,会产生一些新的构思,他们需要从游戏内容、游戏材料或者游戏规则等重新设计。这时可以让幼儿自由结伴,进行创作。例如迷宫图谱的设计,幼儿可以相互研究迷宫的路线以及分工合作完成障碍的设置、迷宫地图的绘制等;棋子的制作上,可以运用在瓶盖上涂色、果冻盒的美化、泡沫纸的拼插等分工合作完成;游戏规则的建立需要通过集体的智慧完成等。
(四)从教师指导策略的运用中,促进幼儿合作能力提高
在幼儿进行合作游戏时,较好的运用教师指导策略,可以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提高。
1. 榜样示范,适时回应。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在组织幼儿进行桌面游戏时,教师要因其介入游戏不同角色、地位、行为和态度时,采用回应策略。例如在引导幼儿合作游戏时,教师示范使用一些邀请式语言,让幼儿学习并灵活运用合作用语进行沟通。如“你愿意和我一起玩吗?”“请你参加我们的游戏,好吗?”
4 / 6
在引导幼儿学习采纳他人建议时,可用赞成式的语言,学习尊重别人的意见“我觉得你的想法真不错,我们来试试好吗?”在有意识地让幼儿学习如何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观点,可以采用一些询问式的语言:“我有一个好的想法,你们愿意听吗?”通过语言的榜样,给予孩子们帮助,提升他们的合作能力、建立并丰富相关经验。
另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有合作意识、行为的幼儿要积极的评价、表扬、鼓励,这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这种同伴的榜样对幼儿教育会更感亲切、适度、可信,使他们更容易模仿。如在玩桌面游戏时,对相互谦让、具有合作行为的幼儿提出表扬,向他们学习,逐渐使全体幼儿养成合作的意识与习惯。另外把合作意识以及能力强的幼儿与合作意识、能力弱的幼儿组合在一起游戏,让他们取长补短,也是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
2. 游戏评价、共享交流。游戏评价包括游戏中的指导和游戏结束后的评价。合理、及时的指导和公正的评价能引导游戏顺利开展,更好地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在参与游戏时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当幼儿有良好的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合作游戏、相互商量讨论游戏方法时,教师可用一些无声的语言,如赞许的目光、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这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们的意见都不错,要不先按他的想法玩一次,第二次玩的时候用你的办法,到时候再看看哪个更好,好吗?”“你可以去帮他一起走。”“你们看XX小组就玩的很不错,事先说好按照XX顺序玩,这样就解决谁先玩的问题了”“你先听听别人的建议,然后再请你说好吗?”“这个问题你可以问问你的伙伴。”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
5 / 6
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提高。
教师在观察幼儿进行桌面游戏时,要随时记录幼儿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时的言语或者行为,为之后的讲评提供素材,让幼儿在具体的事例中了解合作的重要意义。
同时,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这不仅是桌面游戏独特的组织形式所要求,还能让幼儿从小组讲评中再次体会到与同伴的合作是快乐的,与同伴合作会产生一种新的成功喜悦,促使幼儿产生积极情感,夯实幼儿合作游戏的基础。
树立“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评价理念,评价可先让参与游戏的幼儿进行自评,例如小组成员自己先进行评价,使每位幼儿再次了解游戏情况,之后再通过代表评价或者教师总结讲评,让幼儿更理解合作在桌面游戏中的作用,强化幼儿合作中的积极行为。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