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广西气象研究所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1-06-03
来源:乌哈旅游
翌园一 1月刊1 吐斟纵_ 耻一硼一 捻诩广西与象研穷所酌坝状及发展对策 李玉红/广西气象减灾研究所 [摘 要]新形势下广西气象研究所不仅要承担业务还要承担科研工作,如何协调两项工作,避免“重业务、轻科研”或者“重科研、 轻业务”,并且提高服务效率,需要在运行机制、系统集成、硬件环境等方面进行优化。 [关键词]气象科研 发展瓶颈 对策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 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作用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本文以广西气象研究所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1.广西气象研究所的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2Oo6—2010年),广西气象研究所通过 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调整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理顺业务发 展方向,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截止2010年末,广西气象研究 所职工人数为35人,其中45岁以下人员占总人数的83%,主 要以青壮年为主。目前,科研所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5人,占 总人数的49%;具有硕士以上高学历人员20人,占总人数的 6o%,科研所是一支由高素质人员组成的具有朝气和活力的科 研队伍。 “十一五”期间,广西气象研究所申请获得项目资助经费 90o多万元;在《气象》、《气象学报》、《应用气象学报》、 《自然灾害学报》、《计算机工程》、《计算机应用研究》、 《农学通报》、《自然资源学报》、《南京气象学院学报》、《热 带气象学报》、《国土资源遥感》等各类核心刊物发表论文86篇, 特别是在卫星遥感本底信息数据库建设、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 研究、遥感技术识别甘蔗等作物信息和面积估算研究、农业气 象自动观测、利用3s技术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等工作上, 取得了一批成果,共获得国家专利3项,国家软件版权注册5项, 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近年来,广西气象研究所的主要做法:一是围绕广西农业 气象、生态气象与遥感的科研和业务服务,组建我所的生态遥 感、农业气象、气象GIS三个创新团队,通过人才资源整合、 团队协作,在科研与业务服务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密切 关注政府和社会需求,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强与农业、 水利、电力、林业、环保等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服务,逐步建 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机制,扩大了气象科研项目来源范围,拓 宽了科研、业务服务领域。三是采用走出处、请进来等多种办 法,积极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 中国气象科学院、广西大学、中山大学、海南省气象局、云南 省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局、福建省气象局等单位开展科技合作; 以项目为纽带,积极与地市级气象局开展项目合作,有效地带 动了地市气象局科研工作开展,也为科技人才培养提供很好的 平台。 2.发展瓶颈及原因 2.1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面lf缶瓶颈 2Oo6年到2010年以来,广西气象研究所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20o9年以来不论是在科研立项数量、科研经费方面,还是 在核心文章发表方面,都出现一定阻滞,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 面临瓶颈。2oo9年和2010年项目经费分别为83.5万元和92.5 万元,分别低于“十一五”平均水平127.48万元和118.98万元。 近两年核心文章发表数量仅为五年来的三分之一。 目前,气象研究所人员不仅承担科研工作以外,还要负 责大量日常业务工作,主要有:农业气象情报预报服务、卫 星遥感生态环境、林火、气象灾害的监测与评估等工作。2006 年一2010年五年间业务服务产品每年都在快速增长,2010年 与20o6年相比,农业气息服务产品增加138期,遥感监测业 务服务产品增加44期,业务工作量几乎在成倍增长。繁重的 业务工作给科研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特别是近年来气象灾 害频发,应急服务需求加大,许多情况下科研工作不得不让位 于业务工作。 2.2业务服务时效性不强 目前气象研究所业务集成化程度不高,大多数的业务产品 还处在人工制作阶段,没有一套完整的按业务流程整合的系统 供业务人员使用,制作服务产品会耗时较长,造成业务服务时 效性不强。 2-3硬环境不完善 目前气象研究所可以使用的遥感系统只有一个基于数字视 频广播的DVB—S系统,通过该系统可获得来自于国家卫星中 心下发的FY、EOS/MODIS、NOAA等卫星遥感资料,这种间 接获取资料的方式要比直接使用专门的系统获取至少滞后2个 小时,硬环境的不完善给业务服务和科研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难以及时满足公众对气象服务的要求。 3.几点建议 3.1专职专岗,进一步优化运行机制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为“三农”服务的重要 作用。同年1月中国气象局出台了《气象卫星应用发展专项规 划(2010 2Ol5年)》,并对卫星遥感应用工作都提出明确 要求。作为承担这两项重大业务的省级气象科研业务单位,业 务工作日益加重。另一方面,科研任务对省级气象科研所来说 又是考核的硬指标,客观上业务工作与科研工作之间矛盾难以 避免,“轻业务、重科研”与“重业务,轻科研”同样都不可 取。鉴于此,可以试行采取科研人员和业务人员相对独立、专 职专岗,不进行业务交差,但在不同的考核年度鼓励科研人员 和业务人员进行换岗交流,从而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以 科研促进业务发展,业务为科研成果提供应用平台相辅相成的 局面,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变化和要求。 3.2提高系统自动化程度,加强气象服务能力 现代气象服务讲究实效性,而实效性需要建立的系统自动 化高的基础上。因此需要组织力量开发一套能满足业务需求的 服务系统,该系统可自动生成服务产品,并涵盖目前科研所所 能提供的所有服务项目,如林火监测产品、植被指数监测等。 自动化程度提高必将极大提高气象服务时效,提升了科研所的 综合服务水平。 3-3着力改善硬环境,提高综合实力 改善科研所硬环境,不仅为开展生态与农业气象服务工作 提供信息保障,也使得服务产品能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针对 科研所现有设备数量少、型号比较落后等实际问题,应陆续引 进包括NOAA、FY、EOS在内的卫星接收系统,以提高接收 卫星遥感资料的时效性。通过改进系统,搭建综合业务平台, 改善数据源方向的缺陷,以提高研究所的综合实力。 4.结束语 广西气象研究所作为省级气象科研所,在当前业务和科研 并重的新形势下,为避免“重业务、轻科研”或者“重科研、 轻业务”的情况发生,应在运行机制、系统集成、硬件环境等 8 2011年第03期 豇斟纵_ 巾韩贸易发展趋势在21世纪响展望 王赵峰杨爽/辽东学院 [摘 要]中韩建交以来,经济交往13益频繁,贸易总额以年平均30%左右的速度增加。中韩双边贸易、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 联系13益紧密,两国产业结构和贸易、投资结构具有较强的互补特征。通过建立中韩双边FTA将有助于实现两国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企 业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并强化现有的双边经贸联系。中韩建立双边FTA需要共同信守互惠互利原则、全面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实质性 和一致性原则,并就农业、服务贸易、钢铁和汽车等敏感产业领域的自由化、便利化安排达成关键性的共识。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和产业结构升级及韩国对华投资和国内需求变化等,近年来中韩贸易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两国贸易中高技术产品的比例不 断提高,生产资料和原材料贸易比重增加,消费品贸易比重相对下降,中方的贸易赤字趋减,产业间贸易比重减少,产业内贸易比重增 加等。综观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中韩两国贸易规模扩大的趋势仍将继续,两国贸易结构的变化将持续进行。 因此,要想让中韩两国在21世纪在贸易领域创造更大的辉煌,就需要分析中韩双边贸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韩贸易 贸易结构 贸易摩擦 一、中韩两国贸易发展的现状 升两国的经贸关系已经进入水平分工的新阶段。 从总体情况看,中韩两国经济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 (二)中韩贸易逆差增加,贸易摩擦逐年升级 阔。中韩贸易总量增长非常快。中韩贸易在2010年时即可突 中韩贸易逆差大幅增加。贸易不平衡持续扩大,中方处 破2000亿美元,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个对华贸易超 手不利的逆差地位。近年来受中国市场准入扩大,韩元贬值以 过千亿美元的国家。去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向韩国出口最 及对华农产品进口招标制度限制的影响,逆差随双边贸易额的 多的国家。在韩国,每两家贸易企业中就有一家和中国进行贸 增长而呈不断扩大之势。中韩双边贸易中中方逆差是越来越大 易;而在中国,每三家贸易企业中就有一家同韩国进行贸易。 的,到1997年已达到58.1亿美元,占到从韩国进口商品总值 可见,中韩贸易发展分别快于中日、中美贸易的11年和9年 的38.9%。尤其是1997年下半年韩国发生金融机以来,中国 时间。有人说美国和日本才是韩国最主要的经贸伙伴,而实际 对韩国的出口大幅下挫,一些大宗商品如纤维制品、农矿产品、 上,中韩贸易额已接近韩国对美日贸易总合。同时,韩国是中 电子零部件等跌幅更为突出。贸易不均衡已经成为两国经济关 国的第三大外资来源地,而中国则是韩国最大的投资对象国。 系中的明显问题。随着中韩两国经贸交往的扩大,贸易摩擦和 (一)中韩贸易额快速增长 纠纷也有所增加。由于这些摩擦和纠纷往往是由韩单方面采取 中韩双边贸易发展迅速,两国建交以,贸易额从2001年 措施所至,严重影响了中国产品对韩正常出口,导致中方利益 359.1亿美元迅速攀升至2009年的1562.3亿美元,增长了4.4 受损。由此可见,为实现中韩双边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在按“扩 倍,双边贸易额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6.2%。两国经济结构的 大平衡”原则从而持续增加商品贸易的同时,大力促进双方技 互补性强,双边贸易持续高速增长,双方都成为对方最重要的 术交流合作,减少中方逆差以成为当务之急。 贸易伙伴之一。韩国是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第六大出口市场 三、解决中韩两国贸易发展问题的对策 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而中国则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 多年来,中国对韩国出口的大多数是低附加值的资源密集 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 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其中尤以原料型产品及制成品为主,如 显示(见表1),韩国对中国的出I:1额2001年的才233.9亿美 纺织原料及制品、贱金属及制品、矿产品和农产品等。随着中 元,2004年时就突破了500亿美元,2009年则突破了1000亿 方利用外资步伐加快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升级,对韩同出 美元,增幅达到了438.44%。而韩国从中国的进口额从2001 口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自2000年开始,机电音响设备及部件 年的125.2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536.8亿美元,增幅为 成为中国对韩国出口的第一大商品。从2004年中国对韩国主 428.75%。(二)中韩两国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要出口的六大商品来看,均大幅度超过2003年水平。其中, 二、中韩两国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增长幅度最大的是贱金属及制品,比上年全年增长70%,其次 (一)中国中低档产品占主要出口份额 是机电音响设备及部件,也比上年全年增长50%。2005年, 近年来中国从韩国的进口增长也很快,其中增幅最大的也 中国从韩国的进口增长很快,其中增长最快的也是六大类商品。 是六大类商品,全年进口增长占45.9%。从韩国进口总额的比 2001前,两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从原料型向制成品方面 重由上年的86%升至近90%。这六大类商品是机电音像设备 转化、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方面提升,两国的经贸关系已经 及部件、塑料橡胶及制品、贱金属及制品、化工及工业产品、 进入水平分工的新阶段。韩国对华出口商品中,电子产品、钢 矿产品、纺织原料及制品。这表明两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 铁制品、一般机械等高附加值工业产品的出口量稳步上升,纺 从原料型向制成品方面转化由低附加价值向高附加价值方向提 织原料及其制品由1995年的第一位逐步下降,到2002年已降 方面进行优化,使广西气象研究所在“十二五”期间继续稳定 考 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29(4):9o_-J91. 发展,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5】李秀存,谢章萍,陈伟中等.气象标准化情况概述及对 参考文献: 广西气象标准化工作的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8(1): 【1】张许斌,许勇.气象科技服务发展之我见[J].气象研究 88—_90. 与应用,2009,30(3):98—100. [6秦艳芬,黄庆忠.对桂林地方气象事业发展的几点思 6][2]李娜,卢伟萍,陈静等.气象短信服务发展方向探讨【J】. 考[J】_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8(4):91—94. 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29(4):80—82. [7]黄乙书.农业科技与服务创新推广的趋势与对策探析【J】. 【3】葛蕾.业务单位开展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的思考[J】.气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6】:353—354,368. 象研究与应用,2007,28(4):86—87,90. 【8】陕西渭北果业发展的气象思考【J】.陕西气象,2010,6: 【4】彭鸣仕,韦坚.关于气象影视拓展广告制作业务的思 52-54. 2011年第03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