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号:
松原市第三届基础教育教研教学成果
总 结 报 告
成果名称:“一五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成果完成人:孙军、杜福生、郝晓红、关红东
所属类别:课堂教学研究成果
研究时间:二〇〇八年九月
实践时间:二〇〇八年九月
乾安县安字镇中学 2011年 6月 12 日
“一五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总结报告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没有课堂教学改革和进步,新课程理念就无法落到实处。于是,对于处在第一线的广大教师的我们最为关切的便是对新课程、新课堂的探问。课堂是教师永远的情结,追寻千千万万改革者、研究者的足迹,探寻新一轮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宝藏是我们的不屑追求。如何使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策略或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校以改革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倡导新课改理念,提出并实施了“一五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成效。
一、成果研究背景
该模式的提出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有诸多的背景因素,概括起来主要:
①政治背景:现阶段,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此,教学上落实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
②素质教育背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少数尖子不行,只重知识不重能力与学法不行,所以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③新课改背景:传统的教育培养目标是单一的,新课改后的教育培养目标是“三维”的,这就要求教学过程必须把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
④我县教育背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高,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必须高速均衡发展;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实现教学的高效优质;在现有资源条件下,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尽量满足每一个孩子成功的需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找到适合实际的教学模式。
二、成果研究的实验过程:
“一五一”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全体教师在总结以杜郎口为首的各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课改期间易遇到的普遍问题,而设计的一个具有推进课改普适性的高效课堂基本模式。
(一)、“一五一”内涵
“一”是指课前的督查指导
“五”:是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1.第一步:学案导学; 2.第二步:合作探究; 3.第三步:汇报展示; 4.第四步:答疑点拨; 5.第五步:有效训练。 “一”是指综合评价。
(二)“一五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一”是课前的督查指导:
在早自习,教师巡视督查指导,适量分层抽查学案,了解学生对学案自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即基础类题目),由学习组长反馈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将存在问题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自求顿悟。教师就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小组备展的内容,灵活调整预设的时间安排;确定展示的内容、时间。
“五”:是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学案导学:
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引导学生以学案为抓手自学。“自学”是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的思维,保证学生最大程度地面对文本和世界。对学生的自学有三个层次要求:一是完成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了解学习文本的主要知识点、需要掌握的知识、考查的技能等;二是要对学案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未涉及到的问题要进行补充,丰富完善;三是敢于否定书本中既成的事实和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自学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需要说明的是,自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自学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第二步: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力求解决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探究”是学习的灵魂。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弄清事物规律的来龙去脉,对疑难问题有所分辨,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思维上有所启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分小组探究,个人探究、小组之间交流与合作等。不管哪种方式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步:汇报展示:
展示是提升,不是各小组对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为此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问题性”是指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易错点;“互动性”是针对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对话交流、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创生性”是指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这种生成既有预设中的生成,也有课堂即时性的生成,无论哪种生成都必须是有效的生成,而不是漫无边际、脱离主题的生成。
在展示课上进行新知识循序渐进的建构,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智慧火花迸溅、学生灵感的生发。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穿针引线”、“随机点拨”,把握着学习的主脉.展示过程中力求达到课堂的动态生成效果,从教师的主导作用上来讲,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步:答疑点拨:
“点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依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收集的学习信息,师生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当然,点拨并非代替,教师应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当点则点,当拨则拨,因势利导,致力于引导学生自求顿悟。对有些问题进行规范性界定,也可以让已掌握知识点的学生讲评,教师补充。
第五步:有效训练。
教师根据学案最后的测试题组织检查或抽测。题目的设计上要体现分层次的原则,按照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要简而精。测试检查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长之间互查、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但最终要达到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关注潜能生。紧扣目标,当堂训练。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练习结束后,学生可讨论互对答案,也可由教师出示答案,讲评要有针对性。
“一”综合评价:
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通过课堂中学生展示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交流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动手操作的表演,各种问题尝试解答等活动,使教师从学生思维活动、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序等多层面地了解学生,评价学生。
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学生中出现的独特的想法或结论给予鼓励性评价。
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学校教研室发挥调研、指导、监督、评价作用,利用常规教研活动,搞好调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全面推广的同时着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及时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其他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学习途径。并利用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各级各类比赛等活动,加强过程性指导,优化“一五一”课堂教学模式,确保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三) 推行“一五一”模式的具体要求:
1、课前预习需要加强。缺乏有效的课前准备,就不会有有效的问题生成,也就不会有课堂上更好的交流展示和问题拓展,学生就不会有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好合作小组的合作学习,组织和调控好学生的展示。对合作过程严加监控,以避免一些无意义的合作与讨论。同时,教师还要对学案从课前、课堂、课后全过程监控,真正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3、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 。
三、成果应用效果及成绩
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所有成员进行比较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或探索比较,我们发现教师的角色与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
1、课堂面貌的改变和教育思想的开放
以前,大多数学生在课上就是“听众”,他们很少自己提出什么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多数情况下是由老师领着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后,学生对这种模式的教学开始产生兴趣,他们愿意上这样的课,在课上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在各种问题情境中,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探寻发现各种方法和知识,就连那些所谓的后进生也都积极地投入到了总结、发现、讨论、交流和出谋划策的活动中。可以看出,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明显的改变,更多的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变和学生主体的形成
根据我们的观察,原来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人数不足全班的20%,现在几乎可以达到100%。当教师把问题或者把发现问题的机会交给了他们自己以后,他们和老师、和同学展开了广泛的合作、讨论与交流,他们会从课上一直争论到课下,从书本一直延伸到实践„„这从一方面反映出,无论是参与的数量上,还是参与的程度上,都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课堂的结束也不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结束,学生学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广泛的延伸。
现在的学生不再只是用耳朵听、脑子记了。课上他们动口讨论、动耳倾听、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他们能将自己从各种渠道看到的、亲耳听到的、生活中见到的、亲身经历的等等全都调到课堂上来帮助理解知识、解释解决问题、协助完成探究活动。以前只是少数几个好学生敢于在课上回答问题,现在每一个学生都敢于讲自己的理解、谈自己的想法,并能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和效果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他们以更多感官应用于学习活动中,以更多经验和体验运用于学习活动中,这使学习的效果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以前的被动学习到现在的主动学习,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后,学生理解概念不再是只听教师讲解,他们凭自己的经验和经历,用自己习惯的方式来理解概念,并经历了概念形成的过程,因此,理解更深刻,运用也更灵活。解决问题时,他们自己去探究、发现不同的方法、思路,又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于是解题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采用不同的解题思路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从模仿接受走向创新。
4、改革促进了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指导学生如何用更加合适的方法去学习探究新知识,总结规律,归纳方法,形成知识技能,重视学生课堂学习的实效性,真正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四个特征,即:教育性、平等性、发展性、相互性,教师给自己有了更加准确的定位,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5、通过数据对比学生成绩明显提高
表1 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数学期末成绩分析 优秀率 及格率 班级 班级平均分 年级平均分 (102分以上) (72分以上) 1 20% 40% 59.8 2 17% 34.8% 56.2 58 3 15% 42% 61.3 4 18% 39.7% 54.7 表2 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数学期末成绩分析 优秀率 及格率 班级 班级平均分 年级平均分 (102分以上) (72分以上) 1 28% 51% 70.1 2 26% 45.2% 68.2 70.5 3 29% 50% 72.3 4 30% 49.5% 71.3
表1是我们实行课改前一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成绩. 表2是我们实行课改后第一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成绩。
表1和表2是我们在课改前后相邻两年同一学段学生在采用相同试卷的情况下得到的两组数据。通过以上数据的对比能够反映课改后各班学生的优秀率、及格率、班级平均分、年级平均分、均要高于课改前同一学年各班学生的成绩。这些数据说明“一五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尖子生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激发了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在班级各学习小组中虽然有组长负责,但各小组成员之间处于一种民主、平等、融洽的合作学习氛围之中,在学习过程中大家可以畅所欲言,积极探讨和交流,每名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空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分析、理解各项能力也在合作交流中得到了提高。这就是我们实行课改后各项成绩与前一学年相比均有明显提高的根源所在。
四、问题与思考
在教学模式研究过程中,在理论上进行了学习和探讨,在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但由于理论水平有限和实际操作的经验不足,有些想法还不够成熟,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习环境比较宽松,学生的自由度和可以探索的时间较多。因此如何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讲究的开放的艺术,既要有目的、有指导的放;又要在放的基础上合理地收。我们的教师感觉到教学过程中把握尺度有一定的难度。
2、以生为主课堂教学的评价问题:我们的评价不是就一节课的优劣作出价值判断,而是把课堂教学当作一个连续的系统,对它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作出价值判断。而我们的评价才刚刚启动,根据国际教学研究所关于“带任务学习时间”的概念,要观测和统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指向学习任务的紧张的智力活动时间”,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内容。但“指向学习任务的紧张的智力活动时间”如何把握等,都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它将伴随着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探索超越,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和研究,以此思考“十二五”期间的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