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初三化学(上)期中训练题
原创 董老师化学名师工作室
1.下列物质中不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是 ( ) ①单质 ②氧化物 ③化合物 ④混合物
A.仅① B.仅②③ C.仅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符号中,同时表示一种单质、一种原子和一种元素的是( )。 A.2O B.H2 C.N D.Fe 3.右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 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 A.②化合物、④氧化物 B.①单质、③氧化物 C.①单质、③化合物 D.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
4. 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分别属于①②③的是( ) A.液态氧 氯化氢 干冰 B.CaO 洁净的空气 氮气 C.铜 Na2CO3 Ca(OH)2 D.天然气 酒精 水
5.纳米球异质二聚体是纳米自动化产业中的一种新模型。不溶于水的二氧化硅晶体可以制成微小的纳米球。在铂的催化作用下,双氧水分解,同时使一个二氧化硅纳米球与一个铂纳米球相结合,构成了一个纳米球异质二聚体(如右图所示),这就是一个纳米级发动机。它可望用于河流和溪水的污染控制以及人体内部器官和细胞的运行。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硅纳米球中含有的硅、氧原子个数比为1:2 B.纳米球异质二聚体,其微粒大小在纳米级范围 C.双氧水分解时,铂是催化剂
D.因为二氧化硅晶体能与水反应而溶解,所以该纳米级发动机可以用于水污梁的控制
6.经测定,某含有S、O两种元素的混合气体中,S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该混合物中( ) A.一定有SO2 B.一定有SO3 C.一定有O2 D.一定有SO2 SO3 7. 意大利罗马大学的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4约占空气体积的78% B.N4是一种单质 C.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由于N4与N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他们的性质相同
8.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氢、氧两种元素,则下列对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化合物 C.一定不是单质 D.一定是混合物
9.某氧化铁样品中混有一种杂质,经测,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其中的杂质可能是
( )A. CuO B.Fe3 O4 C.CaO D.Al2O3
10.依据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1.一氧化碳属于 ①纯净物;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单质;⑤氧化物。( )
A.①④ B.② C.①③⑤ D.①③④
12.依据右图所示,小兰开始自制净水器进行实验,从上口倒入带有红色的水之后,最初下口出现的是黑水,一段时间后,下口出现的是红水,于是小兰改进了自己的净水器。 关于小兰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出现黑水说明刚做好的净水器需要被洗涤 B.出现红水说明活性炭没有起吸附作用 C.小兰应减少净水器中的活性炭 D.小兰应在净水器中加入更多的石英沙
13.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有三种物质生成的分解反应 , 有白色固体生成的化合反应 ,用混合物加热制氧气 ,
有液态金属单质和气体单质生成的反应 , 有两种气体单质参加的反应 , 14.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并阅读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图2 硫在氧气中燃烧
(1)图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集气瓶中加入液体的作用是 。
(2)图2中的反应现象为 ,集气瓶中加入的液体可能是 ,其目的为 。 15.小明对一种暗紫色固体A进行试验,试验过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小资料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亚硫酸钠溶于水。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是液体。
(1)推断下列物质:B是______ D是______ E是______ F是______; (2)反应⑤的条件是______,实验现象是______;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4)写出反应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16. 某同学在“金属梯”的每一步放置一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用放大镜会聚6V手电筒光于靠近水面的第一步梯上.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停止,最终水面将大约置于__(填数字)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金属梯”的每一步都放置一小颗白磷与只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放置一大颗白磷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 有关;从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 。 (3)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重量 (选填“减小”或“不变”或“增大”)。
18. 小明同学在家里的药箱中发现一瓶用来清洗伤口用的消毒液--“双氧水”,他联想到在化学课上曾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过氧气,他高兴的将家中的“双氧水”拿到学校的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们一起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组实验】小明欲证明该双氧水是否失效. (1) 实验过程
①在试管中加入5mL“双氧水”,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未复燃;
②用酒精灯给上述试管加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仍未复燃; ③如右图装置进行操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槽中冰水所起的作用是 (2)实验结论:
【第二组实验】小明欲证明二氧化锰在双氧水的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该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1)实验中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2)实验步骤
① ②将二氧化锰装入大试管中并加入5mL“双氧水”;
③待反应结束后,将大试管里的固体物质进行过滤、洗涤、烘干、称量; ④
(3)做完此实验后,小方认为要证明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实验反思】依据所做的实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有 等.
【第三组实验】小明欲探究Fe2O3能否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并与MnO2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小明、小李、小张三位同学同时进行H2O2的分解与气体的收集实验。实验时间均以30秒生成气体为准(H2O2均未全部分解)(见图甲),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相关数据如下: 同学序号 小明 小李 小张 质量分数相同的H2O2溶液 100 ml 100 ml 100 ml 溶液中加入的物质 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未加其他物质 Fe2O3 0.5 g MnO2 0.5 g a ml b ml c ml (1)若50mL量气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乙所示,A与B刻度间相差1 mL,刻度A为20,则此时气体的体积为 mL。
(2)欲探究Fe2O3在实验中是否起催化作用,首先应 比较 和 (选择a、b、c填空)的大小, 还需补充做如下实验(无需写出具体操作步骤): ① ; ② 。 实验结论:Fe2O3能加快H2O2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19. 潜水员使用的供氧装置是用过氧化钠(Na2O2)和呼出的CO2反应来制取氧气提供呼吸.某实验小组为验证这一原理,进行了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1. 在常温常压下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在不需要加热的情况下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
酸钠和氧气.2. 浓硫酸有吸水性. 3. 2NaOH+CO2=Na2CO3+H2O
【设计装置】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B装置中盛装NaOH溶液.
【实验过程】向装置A中通入足量CO2气体,观察到A瓶中的淡黄色固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同时见到B、C装置中有气泡出现. 【实验分析】
(1)为验证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实验小组采用的验证方法是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 ; (2)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 ,这是根据浓硫酸具有 的原理; (3)装置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这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
(5)实验证明:Na2O2和CO2在不需要加热的情况下反应可得到氧气.通过探究同学们认为:在实验室不用加热的方法,用气体也可制得氧气.按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经验,你采用的方法是: (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20.A~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G是无色气体,其中F是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大量F排放到空气中会引起温室效应,D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_______,G ,H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① B→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C→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老师从实验桌上拿出两瓶常用的但标签已经模糊不清的试剂, 分别是固体和液体, 他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我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 (1)①此气体是什么物质? 验证它的实验方案如下:
猜 想 验证猜想的实验步骤 我认为此气体可能是 产生此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 ②我想制取该气体, 发生装置将选取下图中的 (填序号, 以下同), 收集装置选取 ___ _
③如果用下图所示装置收集我猜想的气体, 我认为气体应从 端(填“a”或“b”)导入 (2)我猜想无色气体还可能是另外一种气体, 产生它的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是 ; 收集装置可采用上图中的 (填序号).
22.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 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右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 是由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石蜡 铁 钠 熔点╱℃ 50∽70 1535 97.8 沸点╱℃ 300∽550 2750 883 燃烧时温度╱℃ 约600 越1800 越1400 现象 结论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 。
23.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甲同学选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①写出仪器B的名称:______。
②甲同学应选取的试剂是Mn02和_______(填化学式), Mn02固体在该反应中起_______作用。
③除用排水法外,甲同学还可选择_____法收集氧气。
④实验前,甲同学先向仪器A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放人水槽中,并打开仪器A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
(2)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KMn04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l: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02;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2Mn04分解放出O2。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0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 测得Mn0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____________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K2Mn0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 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 【拓展延伸】实验发现,K2MnO4受热只能部分分解,经分析可能是生成物K2O对其分 解产生影响。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有何认识?_________。 24.用右侧装置图所示仪器测定空气中
体积含量,A为标有将容积分成五等份标线的集气瓶,B为固定
一燃烧匙的单孔胶塞,烧杯中盛红墨水, 通过下列实验步骤,①打开夹子K②点燃匙中红磷③夹紧K夹④将B按进A瓶口,塞紧。回答;(1)打开K夹的时间应为 (2)实验步骤顺序为 (3)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4)若水进入A瓶量达不到1/5标线,分析可能的原因有 25.“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是实验灵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影响双氧水分解因素”的实验。请你帮助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两支大试管,分别倒入适量的6%、15%的双氧水,再加入等量的MnO2,各收集一小试气体,发现浓度大的先收集满。该操作过程中合理的排列顺序是(选填序号) 。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待有连续稳定气泡再排水集气③将水槽中待收集气体的小试管注满水④旋紧连有导管的单孔胶塞⑤向大试管内倒入适量双氧水再加入少许MnO2粉末
(2)用试管进行排水法集气时,主要出现了如下图示所示的4种操作,其中合理的是 。
A B C D
(3)取a、b两支试管加入等体积6%的双氧水,再分别加入少许MnO2粉末、CuO粉末,发现a 中比b中产生气泡多且快。随即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悬空伸入试管内,发现a中火星复燃,b中火星仅发亮但不复燃。由此得出影响双氧水分解的因素是 。
(4)再取一支试管倒入适量6%的双氧水,仔细观察溶液内有少量细小气泡浮起;然后将该支试管浸入约80℃的热水中,溶液内气泡明显增多。这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悬空伸入试管内,火星更明亮却不能复燃。试对比第(3)题a 中火星复燃的现象,分析两者现象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26.下图是某班同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片段。
(1)如图甲所示,天平无法调节平衡。要使该天平平衡,应采取的措施 ; (2)小璐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反应前称得左盘内装置及物质总重量为 g,然后注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能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是 ;上述实验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的目的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丽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注入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 。 27.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实验时发现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如图)。这瓶溶液 是什么物质?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首先提出假设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在空白处 完成相应内容。
[设计实验] 在试管中取少量黑色粉末二氧化锰,向其中滴入该无色溶液,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并放出大量的热。①用 法收集一试管气体; ②检验收集的气体(写出的操作方法) ; ③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现象] 在②中的现象是 。 [实验结论] 二氧化锰在此实验中起 作用。此气体是 , 该无色溶液是 。原假设成立。
28.小资料:过碳酸钠固体是过氧化氢和碳酸钠加合而成的化合物。 其化学式为2Na2CO3·3H2O2。有关该化合物叙述如下。 ①外观为白色固体,②稳定性较差,100℃时直接分解放出氧气, ③易溶于水,得到过氧化氢的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信息 CuSO4·5H2O为纯净物,相对分子质量为CuSO4和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④低温下有漂白作用,可做洗涤助剂,
⑤1%的过碳酸钠溶液可用于蔬菜和水果的保鲜。
阅读小资料中的信息,根据初中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叙述中属于过碳酸钠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下同) ,主要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用途的是 。
(2)小明想探究过碳酸钠溶液能否制取氧气,请帮助小明完成探究报告。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如图(部分夹持略)。
猜想:过碳酸钠溶于水,有过氧化氢溶液,可制取氧气。 设计与实验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主要实验步骤及部分现象 组装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的仪器(填序号) 。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装药品的过程中,装入新配制的过碳酸钠溶液后,还需加入 (黑色固体)。连接好装置,开始收集气体。 ④ 在收集到气体中,伸入带火星木条,木条复燃。 结论: 。 (3)过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9.小红发现切开的苹果会很快变色,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氧气是否参与了苹果变色的过程。小红提出假设:氧气参与了苹果变色的过程。老师指导小红要进行对比实验,小红设计并完成了如下2个实验。 ..
(1)实验1:探究使苹果变色的气体成分。 实验步骤:
①准备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为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1瓶 气,B为1瓶空气,C瓶中为空气,
3个集气瓶容积均为250 mL;
B C
空气 空气
②在C瓶中做红磷燃烧的实验,待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至水不再进入集气瓶中,测量进入集气瓶中
水的体积约为50 mL,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为 ;
A
③将大小相同的苹果块依次迅速放入集气瓶A、B和C中,记录苹果的变色时间。 放入苹果起始时间 实验现象 A 下午2:00 下午2:03 苹果变色 B 下午2:00 下午2:09 苹果变色 C 下午2:00 下午2:19 苹果未变色 结论: 。 (2)实验2:探究苹果变色消耗的气体体积。
小红为了探查集气瓶A、B中消耗气体的体积,她采取的实验步骤是: 。
实验后小红记录了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由此计算出A瓶中苹果消耗气体的体积,请你在表格中填写B瓶苹果消耗气体的体积。
进入水的体积 苹果消耗气体的体积 A 200 mL 50 mL B 42 mL (3)实验反思:实验过程中有一些因素会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够准确,写出其中一种因素 。 30.小明的爷爷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家里备有一台制氧机。使用时先向制氧机中加入水,再依次加入一包白色粉末和一包黑色粉末,就有气泡冒出来。小明很好奇,请你和他一起动手做探究某种家用制氧机的工作原理。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和黑色粉末分别是什么?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吗? 【查阅资料】获得的资料有:
(1)过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白色固体。过碳酸钠溶于水时,分解生成碳酸钠溶液和过氧化氢溶液。 (2)碳酸钠溶液不与二氧化锰反应。 (3)过碳酸钠遇热分解产生氧气和大量水。
【猜想与假设】根据资料和已学知识,得出猜想: 白色粉末是过碳酸钠,黑色粉末是 。 【实验验证】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1)检验装置气密性。操作如下:先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 ,松开手后,导管口有液面上升。 (2)在试管中依次加入二氧化锰、过碳酸钠和水,有大量气泡生成。 (3)收集满一瓶气体。 (4)检验气体。方法是 。 实验现象和使用制氧机的白色粉末和黑色粉末反应现象完全相同,证明猜想正确。 【实验拓展】(1)小明根据资料,认为可加热白色粉末制取氧气(使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该实验需要的仪器有(填序号) 。下列序号的仪器名称是③ ,⑦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2)使用该方法制取氧气,加热时试管口应 。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前,应进行的操作
是 。
(3)生活中的很多物质都可以进行家庭小实验。消毒用的双氧水,其成分为过氧化氢溶液, 其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是 。
31.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小明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发现火焰中不同区域的明亮程度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1)可燃物的种类及组成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
(2)蜡烛主要由石蜡制成,石蜡是石油炼制后得到的固体物质,主要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这些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目不唯一,其化学式通式为CnH2n+2 ,通式中碳原子数n = 18~30。 (2) 碳氢化合物在常温时的状态如下表所示。
物质名称 丁烷 戊烷 癸烷 十八烷 二十四烷 化学式 C4H10 C5H12 C10H22 C18H38 C24H50 常温时的状态 气 液(油状) 液(油状) 固 固 (4)多数碳氢化合物在一定温度下会分裂为碳原子数较少的碳氢化合物或碳(黑色固体)和氢气。
【实验探究】 序号 I 实验目的 探究哪一层火焰的温度最高 Ⅱ 探究焰心中参与燃烧的物质的成分 III 继续探究焰心中参与燃烧的物质的成分 实验操作 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 点燃一根较粗的蜡烛,取一根一端为尖嘴的玻璃导管,一端伸入火焰的焰心处,然后在尖嘴一端导管口用火柴点燃 点燃一根蜡烛,用一把带有手柄的小刀,冷却至室温后,刀尖处将刀尖伸入火焰中最暗的部分,即焰心处,一段时间后取出,冷却,观察刀尖处的现象 IV 用镊子夹住一片白瓷片,将瓷片伸入火焰中最明亮的部分,即内焰处,观察现象 【分析和讨论】
实验现象 导管口处出现火焰 有油状液体和固体物质 白瓷片表面迅速变黑
(1)实验I中的实验现象为 。
(2)通过实验Ⅱ,你能分析出焰心处的物质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3)实验III中,冷却后小刀表面的油状液体可能是 (填物质名称),生成油状液体的原因是 。
(4)实验IV的目的是 。 (5)分析实验IV中的现象,可推断出蜡烛火焰内焰处的物质中含有 (填物 质名称),由此分析内焰处最明亮的原因是 。 32.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 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甲、乙在常温下均为液体, 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分解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右图 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则: ⑴甲的化学式为 ;
⑵丙转化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⑶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 。
33.X、Y两种元素的原子量之比为7:8,由它们组成的化合物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12,已知X元素的化合价为+a,则化合物Y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B. C. 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