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让自己坐在学生的板凳上

让自己坐在学生的板凳上

2023-01-24 来源:乌哈旅游
让自己坐在学生的板凳上

记得我还在上师范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学、心理学老师就都曾和我们说过:“以后从事教师的职业一定要懂得学会理解学生,凡事要多站在他们的立场或角度着想。”做了老师以后,我也一直记得老师当初对我的教诲,并努力学习理解学生,特别是从事了班主任这一职责后。我更是希望能理解班上的每一个学生,跟每一个学生都相处融洽,既是他们的严师,又能成为他们的朋友。有一句老话说的好“愿望总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永远是残酷的”。

如:我们班有一位学生叫赵阳,他经常下课以后就不做课堂作业。如果老师把他喊到身边做作业,他就会一会儿铅笔没笔芯了要下去拿一趟、一会儿橡皮掉在地上要捡好半天、一会儿要上厕所了„„,下课十分钟很快就被他磨掉了,到了放学后他就开始补各科的课堂作业,往往补到老师下班了还没补完。为了这个“课堂作业”问题,我一次次地找他谈话,跟他讲道理,多半他会不开口或敷衍了事,让你觉得他似乎已经心悦诚服了,其实他不过是想尽快地离开办公室,“课堂作业”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改善。随着谈话次数的增多,我对他的斥责也越来越多,而他对老师的对抗情绪也越来越大。

这种局面不得不迫使我停下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这样做真的帮助到赵阳了吗?我真的理解了他的内心需求和感受了吗?其实我根本不了解赵阳,每次出现问题,我看到的只是表面想象,和他的谈话也只是局限在自己的主观想法中,不曾走进过他的内心。我开始从各方面了解赵阳为什么不愿做课堂作业的原因。原来他爸爸对他的学习管教非常严厉,家庭作业做完后如果有时间,爸爸还会让他做很多课外作业。他为了逃避这额外的作业,情愿把家庭作业做到很晚,甚至把课堂作业带回家做。另一方面,由于他爸爸这种长期地严厉的管教和经常被老师批评的经历致使他产生了厌学情绪,他自己说只要一看到作业就会有一股莫名的烦躁让他无法静下心来。

在了解了赵阳的家庭成长环境和内心真实想法后,我把自己完完全全的放在他的位置上去感受他的内心需求。其实像他这种长期被压制的孩子,需要的只是一点点“自主”和“尊重”。于是我不再要求他一定要按时完成作业,而是鼓励他在烦躁的时候走出教室散散心、玩一会。有时,看到他在教室外溜达,我也会关心的问上一句:“阳阳,是不是又有点烦躁啦?”他总是“嘿嘿”一笑,一会就看到他在教室里做课堂作业了。当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理解和尊重时,他就会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产生内疚感,这种内疚感会迫使他反省自己,从而进行自我教育。

在刚才的事例中,一开始我对学生的理解只是局限在自己的主观想法中,这种浅层次的理解是无法打开学生的心灵的。而深层次的理解要求教师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观察世界,能以一种客观的、设身处地的态度体验学生当时的所思所感。当学生感受到教师是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时,我们的教育就变得简单了很多,其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深层次的理解学生,不仅意味着教师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而且还意味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宽容的对待他们的缺失。

如:上次我们班的王可妍放在讲台上的108块杂志费不见了。教室里一时众说纷纭,

于是我只能从核对时间和人物来寻找线索,但也未能找到蛛丝马迹!

下课后,一位学生的建议让我眼前一亮。她建议让每位同学包一个白纸包,纸包上不要写姓名,如果拿钱的同学敢于承认错误,就会把钱包在里面,而老师和同学都不会知道是谁拿的钱!于是我让每位同学放学后都包一个白纸包,第二天早上收。

第二天早自习一结束我就去收了学生们准备好的纸包。可爱的学生们,有的把白纸包了一层又一层,有的在里面包了一张硬纸卡,有的还在里面写上线索„„高兴的是,在一个纸包里拆出了比平时贵重的多的“105块钱”!

晨会课我又走进教室表扬了三件事:

第一件,这位拿钱的同学能及时弥补自己所犯错误,对他的这份勇气大加赞赏。 第二件,同学们能给这位犯错的同学一次改过的机会,表扬他们的这份宽容之心。 第三件,对于那几位故意把纸包包的有点厚实的同学,表扬他们的这份理解之心。 对于本次事件好像此时已是落幕的最佳时机了,但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还剩的三块钱怎么办?如果让那位同学用,他用的心安吗?如果一直放在他身边,那三块钱可能成为他心头一直去不掉的阴影。想到这些,我又补了一句话:“我希望这位拿钱的同学能私底下勇敢的把最后的三块钱来交给我!”

最后,这位同学诚恳地向我认了错,并向我说明了为什么不把三块钱放进纸包的原因。原来三块钱都是硬币,放进去声音太响了。

这“108”块钱被非常顺利的找回了。在“顺利”的背后我们能看到教育的规律。学生在犯了错误后,大都会产生内疚感和恐慌感,如果此时教师在教室大肆批评和排查,可能就迫使犯错的学生将错误进行到底;反之,教师如能友善和理解的为学生的恐慌找到一个台阶,并最大限度地保护他的自尊,当他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伴的友爱时,就能诱发他进行自我批评并改正错误。

当你真正以坐在学生板凳上的态度来理解学生时,你会发现,其实原来我们所认为的那些思想有问题、行为有偏差的学生其实是很正常、很可爱的,有些行为并非他们的主观意愿造成的,而是因为他们的性格或事态的慢慢发展而产生的。

在《理解教育论》中有这样一句智慧锦言:“理解学生,教在心灵。”希望我们都能做一位坐在学生板凳上的老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