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生差异性探究

学生差异性探究

2020-07-10 来源:乌哈旅游


农村,城区学生个体差异的探究 刘秋霞

一直在农村任教的我面对的教育对象都是农村的孩子,那时,每当谈及县城学校的教学成绩,我都不会相信差距之大,甚至怀疑他们。自从调入城区以后,我真的心服口服,学生的个体差异太大了!在惊叹之余,我想起了每次教育报告会上专家的演讲,很多知名教育专家,都谈到每一个孩子的智商大致均等,只是大脑皮层优势区域发展不一样。既是这样,那么孩子之间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异呢?

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观察了解,发现在诸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

差别一:上课听讲方面,以一个班级为例,城区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的比例达百分之九十,个别不专心的,也只是好动,约束力差,听讲坚持的时间短而已。而农村孩子听讲比例不到百分之七十,有一种特殊群体,他们上课坐得端端正正,却不知老师讲些什么,每当老师提问,常有缓过神来的惊觉或答非所问的情况,这种学生在学习转化上特别顽固,尽管老师上课特别照顾,作业当成批改的重点,或必查,或必改,收效也是微乎其微,关键是心不在其位。还有一种就是漫无目的的左顾右盼,或找来找去的状态,似乎这些动作都是无意识的,这在低年级凸显,像这样的学生听讲效果几乎为零,那又怎么谈得上学习效率呢?

差别二:个人行为习惯上的差别,作为老师,面对每一届学生的教育几乎都是一样的,管理经验只会越来越丰富,对学生的教育也会越来越得心应手。但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效果差之千里。我发现农村孩子的养成习惯不好,甚至没有,行为目标不明确,管理自己的事务能力也不行。比如从一开学老师就会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每天晚上写完作业要检查,作业完善之后做好第二天的准备,如:检查是否还有写作业的本子,吸足钢笔的水,早上上学之前要检查书包是否带齐了学习用品;在思想行为上教育学生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养成早晚读书,周一到周五不看电视的好习惯,这些教育还会贯穿在每周的周会课上,并且定期总结,对表现好的,成长快的学生表扬,视作榜样。尽管这样引导教育,一段时间过后,仍有一部分学生今天忘带书了,明天忘拿文具盒了,后天又找不到作业本了,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下去,不管老师谈话,还是定期提醒,仍会这样,有时提醒时记住了,不提醒又是一个样,发生这种情况的常常是一个小群体。城区学生就不一样了,他们进步很快,从开学不到两个月,基本上都能做到,个别现象都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早上起床晚了,生病了,去客人家了,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老师问及为什么,这些学生常有羞愧之感,自认为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有的甚至责怪家长没有提醒。当然在孩子受到良好教育的同时,背后也有家长在默默地奉献着,他们知道如何承续老师的教育管理孩子,他们也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可见家庭教育不容忽视。

差别三:学习认真程度有差。通过教学中的摸索,我发现在背诵课文方面,城区孩子的记忆效果要好得多,同是背诵一篇课文,背完后能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且在后来的默写中,记得牢,理解得精,准。做练习时也表现出优势:只要练习过的题型,学生基本上掌握牢靠,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农村学生远远不及,常常会出现一道题讲多遍,一组形近字比较多次,学习效果仍差之甚远。如“幼”和“幻”,我会教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比较区分,(1)抓住字意记忆,一个是年龄小,力气小,所以年幼带“力”字。一个是凭空想象,右边空。(2)抓字形记忆,“幼”去撇就是“幻”。尽管比较多次,仍有记反的现象,语文学习中又有多少这样的形近字?而且发生错误的不是个别,严重挫伤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那么多的差别缘何而来?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家庭教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家长在满足孩子物质需求的同时,忽略

了思想教育,忽略了生活能力教育,一味的纵容娇惯,让孩子养成懒做的坏毛病,吃,拿,要,在他们认为都是理所当然的事,胸无大志,贪图享受,怕吃苦,怕困难,久而久之逃避学习,逃避作业。(二)留守儿童,也造就了一些学困生:爷爷奶奶辈的人,在农村几乎没受什么教育,除了供孩子吃,穿,谈及教育都是零。孩子在家贪玩成性,不具备学习的良好思想。(三)家庭文化素养低:农村人知识肤浅,认识短浅,在家庭生活中,不良的文化影响着学生,家长不能高瞻远瞩,学生也不具备积极的人生观。事实证明:一个讲普通话家庭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思维能力都要好一些,这充分说明良好的家庭素养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未来。所以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才是消除差异的可行策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