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长山中学
夏燕平
学科教学摘要:语文课堂是灵动的课堂,是有生命有温度的课堂,
也是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重要场所,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有生命力的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习得知识,获得能力。但教师应意识到,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还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要素,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课堂情境创设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避免课堂活动出现偏差。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境认知规律
有效课堂
近些年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如不能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能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不能为学生的“学”服务。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课堂上走近文本,感悟字里行间的理与情呢?我结合具体课例,谈以下三点思考。
一、渲染背景,燃情激趣
【片段一】
师:宋神宗八年,公元1085年,苏轼当时在山东密州担任太守,苏轼去习武,回来路上和他的朋友一起狩猎,一时豪兴大发,写出了这首名扬千古的词,就是《江城子·密州出猎》,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
生:一名学生读词,另一名学生评价,最后全班齐读。(点评要大气)
师:跟着这首词,让我们一起来到900多年前的那天,狩猎的山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听问题,师生互动)
吴淑敬教师在执教《江城子·密州出猎》一文内容时,开篇导入采用了背景介绍的方法。她在介绍诗歌创作背景和学生读词评价的过程中,用激情的语调奠定了这首词上阕的感情基调,也为下阕的情感变化做了铺垫。
XUEKE这一案例的导语设计,绘声绘色,将事情的始末娓娓道来,创设了一种联想的情境,学生听的时候眼前仿JIAOXUE佛出现了苏轼习武回来,和朋友一起狩猎时指点江山、豪情满怀的样子。学生读词的欲望被激发出来,“苏轼是如何写出这种豪情的”,这正是学生想知道的问题。这种方式缩短了学生和词作者的距离,这时教师再带领学生读词,定然会使学生更贴近作者,融景融情。
二、巧设线索,层层解疑
【片段二(1)】
师:听完这首诗,你的内心有怎样的感受?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也可以用诗歌中的词来表达。
(明确诗中“可怜”一词。板书“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生:齐读“可怜”一句。
师:说说哪一个字最能触动你的心弦?(请几名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我写了一个错别字?怨天寒应为愿天寒。按理说,身上的衣服这么单薄,不应该埋怨天气寒冷吗?怎么会希望天气寒冷呢?
生:“愿”更能体现出心酸、痛苦、无奈而又反常的心理。天气寒冷了,炭才能卖得更好,卖炭翁才能买一些吃的东西或者买一件衣服御寒。
师:修正板书。
生:圈画“愿”这个词并朗读。
王梦霞教师在执教《卖炭翁》一课内容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十分擅长使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课例中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远的“愿”天寒的“愿”是学习的难点,如果教师只一味地询问为什么“愿”能体现出卖炭翁的可怜,那么即便不停地让学生回答,也不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因此,教师创设了一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情境,“愿”和“怨”的比较及还原,先问学生“教师是不是写了错别字”,这就调动起了学生质疑的特征。然后以“身上的衣服这么单薄,为什么会希望天气寒冷”这样一个33中学课程资源…………………………ZHONGXUEKECHENGZIYUAN
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形成对新意义的建构,实现了学生关注目标和教师希望达成教学目标的统一。虽然这样的问题很简单,但却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片段二(2)】
师:“可怜”还能在哪些地方找到呢?生:苍苍。
师:这句话还可以抓住什么词?大家对烧炭的过程还不太了解,我来简单介绍一下。从采木到烧制很艰辛,需要起得很早,文中的“晓”字就体现了这一点。
(学生抓住词语“十指黑”)
古诗中的卖炭人的生活距离现在非常遥远,学生很难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介绍了烧制炭的过程,虽然没有详细阐释烧炭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但借用了文学化的语言,给了学生一个烧炭人的直观印象。这一形象的情境创设,能够帮助学生完成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画面,使学生对“可怜”一词理解得更加深刻。
【片段二(3)】
师:大家还能补充老人其他的外貌描写吗?他有一张怎样的脸?他的手如何?他的着装如何?
(请几位学生展开想象,描述老人的外貌,突出老人可怜的形象)
这一片段很好地诠释了知识的迁移与内化,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也能感受到学生的丰富情感体验。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解和前面的教学也能理解“可怜”一词,能够将其内化为自己认知的一部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也有助于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片段二(4)】
师:我们的教科书上有一幅插图,大家觉得画得好不好,为什么?
生:符合老人的形象,黑白的笔墨,渲染了他的可怜。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忽视注释、插图等细节,教师借助插图直观地再现了卖炭翁的形象,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在学生阐述理由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人物形象。
课堂情境的创设也是问题情境的创设,一个问题组的问题之间应该有关联性和层次感,让学生有据可循。问题的设置还应该新颖,要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就教师创设的这一系列问题情境片段来看,以“可怜”为抓手,牵一发而动全身,紧扣教学目标,情境创设层层深
34入,答案也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学生经过思考都能够有话说。
三、对接生活,演绎课堂
【片段三】
作业布置:将《核舟记》三段和四段中的场景再现并拍照留念(以小组为单位)。
课上出示图片并分享:点评任意一组照片,与原文比照并说出依据。
文言文的文意梳理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核舟记》一文中,虽然文章理解起来不是很困难,但一字一句地翻译文章就会有些枯燥。这篇文章的三段和四段写了几个主要人物,那么人物是怎样的姿态呢?从这些姿态中可以感受到人物怎样的性格和心情呢?学生通过预习和揣摩,能够初步感知文意和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课堂上,教师让大家“找茬”,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中进行思维的碰撞,诱发学生思考与探索,从而对文本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
【片段四】
师:同学们,当你离家三五天或半个月的时候,你们会想家吗?想家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哪位同学能说一说?
(微笑,亲切地询问)生1:想哭又哭不出来。生2:酸酸的、涩涩的感觉。师:什么地方酸酸的、涩涩的?
生3:鼻子、心里,眼泪也会情不自禁地掉下来。师:同学们,其实我跟你们一样,当年在异地求学时,每当夜深人静时,就会想家,想起家中年迈的父母,想起家中门前屋后的小树,彻夜难眠。我常常会吟诵王慧玲的一首短诗——《想家的心情》:想家的心情,是母亲倚栏凝望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游子凭窗凝眸的憧憬;想家的心情,谁都感受得到,谁也说不清。
将课堂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对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挖掘文章中的生活元素,唤起学生的共鸣。案例中教师启发学生说一说想家的感觉,营造了想家的氛围,然后又表达了自己想家的感受,用一首小诗渲染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挖掘文本与学生相似的情感体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毕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情感体验也难以达到教师所要求的层次,因此教师要铺好“台阶”,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走上来。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对接,旨在找到课文内容和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
(下转64页)
中学课程资源…………………………ZHONGXUEKECHENGZIYUAN
2.准确把握事物的形象特征
【2016高考语文课标卷Ⅱ】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赏画中马的形象来树立曹霸在诗人心中的形象。
回到原诗,要想准确完整地把握好马的形象还得从写马的诗句入手,从表现画中之马的词语入手,其实就是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诗句内容。本题的设问采取诗句原句形式,问题的呈现是一个偏正短语,即马的“一洗万古凡马空”,也可以把设问理解成“一洗万古凡马空”的马是如何被刻画出来的。这样,考生自然就会寻找诗句中有关马的信息,难度不大。如“生长风”“真龙出”“万马空”,准确理解这三个词的含义,就不难把握作者刻画的画中之马,其实诗句采用了正面(“生长风”)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真龙出”),突出了马的神奇雄俊,如真龙出海,画作逼真,其他画师画的马或与真马相比,其他的马都黯然失色“万马空”。
【备考答案】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面前都相形失色。
【方法总结】准确把握事物的形象特征还要从刻画形象的方式方法入手,我们可以通过调动平时积累的形象刻画手法,如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对比反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多感官结合等来理解诗歌内容,进而更全面准确地理解事物形象的基本特点,做到万无一失,完整贴切。
诗歌鉴赏之分析形象对考生来说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我也只是从其中的几个角度对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做出简要分析,旨在为考生鉴赏诗歌提供一些思路,以帮助他们更快速、更准确地理解诗歌内容,更从容地应对高考诗歌鉴赏题目。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
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思路点拨】诗歌中还有一类题材叫作酬赠诗,这类诗歌多是作者因为一件事与一个人产生渊源,借诗来表达诗人的内心想法,如感激之情(李白的《赠汪伦》)、赞美和安慰之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实《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正是杜甫赞美和安慰曹霸的诗。曹霸是魏武帝曹操之后,已经被削职,沦为寻常百姓,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知老之将至,情操高尚,不慕荣利,把功名富贵看得如天上浮云般淡薄。这些在整首诗中有交代。但本试题为节选部分,所以给考生带来了一些理解上的阻碍。但既然是赠诗,我们还要把握好赞美和安慰的主旋律。节选部分正是集中刻画曹霸画马的一部分文字,那么诗句中马的形象就十分重要,它是作者用来衬托画工(曹霸)高超技艺的。对诗文中事物形象——马的理解直接影响着考生对本诗思想情感的把握。本题的设题特点也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通过赞(上接34页)
当下的语文教学中会出现一些与生活对接的误区,把语文课上成音乐课、美术课、思品课的例子比比皆是。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为了联系生活而联系生活的形式主义。教材是课堂的教学之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背离文本的方向,这是宗旨,也是第一要义。参考文献:
严珺.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6.
究,多实践,在教学中紧紧把握住文本本身和基于学情确定好的教学目标,创设有价值、有意义的和谐课堂情境,从而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乐园。
参考文献:
[1]黎振群.浅议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创设方法及其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
[2]陈明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教学技能应用[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四、结语于漪教师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学生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多思考,多探
6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