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4-06-21 来源:乌哈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张礼兵 吴婷 黄风立 朱荣华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24期

(嘉兴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家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企业需求出现脱节的现象。为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地方本科院校为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制定了服务地方区域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其实现的措施。通过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为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实现传统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以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创新型人才;教学改革;地方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222-02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家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产业的转型升级,我国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突出的问题日益呈现出来。针对目前高等教育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重要的战略决策,一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应用创新型本科教育对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催化作用。因此,向应用型转型是地方本科院校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既顺应了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必然抉择。 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国内低端制造业正面临着东南亚国家的激烈竞争,已经不占有优势,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低成本、低附加值、高耗能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生态平衡破坏严重,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形势要求我国的经济模式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经济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技术创新,尤其是渐进式的创新,迫切需要具有各类德才兼备、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创新型人才应该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地方经济发展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具体要求如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知识要求。应用创新型人才应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情感逻辑和数学逻辑等四个方面,这些基础理论知识有助于获取相关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形成科学的方法论和哲学意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进行技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从技术角度来看,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基本的实践技能。只有将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融合,才能对具体的技术进行有效创新。因此,合理的知识体系结构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

2.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能力要求。应用创新型人才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力和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创新性能力是指在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开拓新领域,进行知识整合和创新,使所从事的活动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创新性思维在技术创新性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创新性思维是指运用独特的思维方法,创新出具有个人或社会价值的新观点、新知识、新方法、新理论以及相应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心理活动过程。技术应用能力是指应用所学的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的具体问题的能力。因此,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力和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条件。

3.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创新人格要求。应用创新型人才除应具有合理的知识体系结构、创新性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外,还必须具有创新型人才所具备的独特人格,创新人格应具有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任劳任怨,敬业爱岗,开拓进取、除旧创新等特点。应用创新型人才必须陶冶情操,培养创新人格。因此,创新人格是实现传统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以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条件。

三、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迫切需求应用创新型人才。为服务地方区域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创新型本科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所面临的迫切性和必然性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在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过程中,应该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制定服务地方区域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其具体实现措施如下。

1.加强校企合作。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转化教学理念,依托地方企业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大力推进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办学的方式,为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建立以合作办学和合作育人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实现专业发展定位与区域产业发展之间的对接,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授课计划,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任职要求之间的对接。这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地方本科院校相关专业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提高专业内涵建设水平,提升教师科研及技术应用能力,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环节学习,按照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案,由企业承担相关实践环节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双方互利共赢。这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建立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专业链与产业链的深度对接。

2.产学研相结合。为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进行深度合作,通过产学研有机的结合,建立产学教深度融合的创新机制,地方本科院校要把握好发展机遇,大力推进产学教融合,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产学研相结合的具体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大学科技园作为教学、科研与产业相结合的重要基地,成为高校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的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基地、创新和创业人才培育的基地、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催化的基地以及应用创新型人才培育基地。

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教育理念先进、专业知识扎实、具有丰富实践技能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地方本科院校具有行业实践技能的教师比较少,需要加大力度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同时积极聘请地方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兼职教师,承担部分专业的实验实训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课程教学、学生技能鉴定、科技竞赛辅导等工作;地方本科院校每年派遣一定数量的专业骨干教师到相关的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支持和鼓励高校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新技术应用、新产品研发和社会服务;积极开展在职高校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强化企业实践经验,积累社会实践经历。只有不断提高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才能满足应用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俊鹏.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作用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17:47-48.

[2]戴云龙,戴跃侬.地方高校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创新型人才研究—以扬州大学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13(1):137-139.

[3]蔡志奇.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战略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6,127(3):0-26.

[4]汪明义.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4,(8):8-10,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