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生态翻译学视角重新思考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模式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重新思考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模式

2021-12-05 来源:乌哈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重新思考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模式

作者:王树杰 王雪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03期

摘 要: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不但关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也关乎我国翻译人才培养质量。从生态翻译学视角重新审视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的教学模式。基于生态翻译学中的视角,我国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存在着“译者中心”地位不突出、“翻译生态环境”不理想以及“译后追惩”不顺畅等问题。因此,在生态翻译学的关照下,构建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的新模式,即采用“以译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创建和谐的“生态翻译教学环境”、建立“事后追惩”的翻译教学评价机制,以期能够改变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现状,进而培养出合格的英语专业人才及翻译人才。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教学模式;译者中心;翻译生态环境;译后追惩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3-0136-03 引言

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交、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1]。而随着中国国情的变化,国家教育政策的改变,网络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却无法达到社会预期的要求。因此,彭青龙教授指出,是“因缺乏‘分层优化’和‘各展特色’的理念指导,英语类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趋于下滑”[2]。因此,教育部于2015年正式出台了《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在《国标》中将英语类分成英语、翻译和商务英语三个专业。其中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从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转变为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英语专业人才”[3]。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设置英语专业的本科院校有必要以全新角度重新审视英语专业本科各门课程的教学现状。本文将从生态翻译学视角重新审视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的教学模式。 一、生态翻译学相关理论概述

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是指“利用生态理性特征,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学进行综观的生态翻译研究范式”[4]。该研究范式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指导理念,强调整体和关联,同时也重视个体对整体环境的依赖。该研究范式是从早期的“适应/选择”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适应选择论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5]。此处的“翻译生态环境”胡庚申教授将其定义为“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是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是制约译者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的多种因素的集合”[6]。由此可见,翻译适应选择理论倡导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中心”理念,重视探讨译者和翻译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同时也关注译者的“生存”境遇和能力发展。有人担心“译者中心”会不会导致译者“权利”过大而“失控”,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原因是有一种制约译者的“机制”在起作用,即“适者生存”“事后追惩”[7]。所谓“事后追惩”是指译事之后对译文的评判和处理。译者在翻译的每一个阶段进行适应性选择,选择之后由翻译生态环境所遵循的“适者生存”“汰弱留强”的法则,对译者的选择做出最后的仲裁。

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重新审视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的现状,我们发现存在“译者中心”地位不突出、“翻译生态环境”不理想以及“译后追惩”不顺畅等问题。下面本文将就这三点问题做具体分析。

二、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现状 1.“译者中心”地位不突出

尽管近些年来,我们一再呼吁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然而,在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即译者的中心地位不突出的现象依然比比皆是。具体表现为:在教学中,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指定翻译材料;在课堂上,也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教师先给学生发翻译材料,然后“权威性”的教师参照标准译文来纠正学生译文中出现的错误。“这种传统的纠错法脱离了真正的交际语境,使翻译教学成为教师—学生的单向式传播。”[8]在这种传统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是课堂的控制者、译文的评判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很少进行分角色合作完成任务、小组讨论等活动。那么可想而知,学生翻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无疑被大大地扼杀了,翻译能力和水平自然也得不到相应的提高。

2.“翻译生态环境”不理想

传统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教学中,“多以传统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从分析对比两种语言的特点入手,然后分别介绍常用的方法技巧……教学顺序也多是从词法到句法……后讲段落篇章的衔接连贯。”[9]这是很多英译汉、汉译英教程的编写体例,也是很多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师多年的上课思路。这样做,似乎符合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然而教学实践却表明,这样的教法弊端很多。大多数教师讲解翻译技巧时选择的都是孤立的句子,而且尽量找到完美再现那个翻译技巧的句子。但是,这样教师却人为地割裂了句子与原文、具体语境的关系,人为地破坏了学生的翻译生态环境,破坏了翻译的整体性与关联性,使得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使得学生无力灵活地根据语境做出恰出的翻译抉择。

同时,胡庚申教授所提出的翻译生态环境包括“大环境”和“小环境”[10]。“小环境”指的是课堂教学,“大环境”指的是课堂教学以外的环境。传统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中,教师基本上只关注课堂教学环境,而忽视了课堂之外的网络资源利用,也忽视了职场翻译中真实的社会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求和要求。这样,学生的视野大大受到了限制,一旦进入社会,不能够很好地适应,这也是近年来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 3.“译后追惩”不顺畅

在翻译课堂上,“事后追惩”我们姑且称之为“译后追惩”。在传统翻译课堂上,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师对“译后追惩”的评测手段运用得并不顺畅。他们比较注重学生的翻译最终成果——译文,即对原文理解是否正确、译文表达是否顺畅。至于学生是怎样得到的这个结果,在翻译过程中学生遇到了哪些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教师似乎并不关注。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翻译教学法,与之相匹配的评价体系就是“终结性”评价。教师基本上以自己的评价及期末考试来对学生进行评测。这种评测方式使得教师无法真正理解学生翻译过程中的思路,也无法对学生翻译过程做出有效的指导,也无法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无法使学生有机会体会到“适者生存”“汰弱留强”的法则,也更无法使学生真正做到“译者负责”。 三、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模式 1.实施“以译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翻译教学摒弃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倡导以“译者为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是翻译的主体,是知识的建构者,是课堂的灵魂。当然,“以译者为中心”并不否认教师的积极作用,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是学生翻译过程的指导者,是学生讨论的参与者,是学生译文的读者,当然也是评判者。那么,如何来实施“以译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呢?

第一,让学生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计划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决定了一门课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方法、考核方式等。以往教师在开学前,在没有征求学生意见的情况下,就单独制订了授课计划,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的计划走。现在,教师在学期初制订好授课计划后,要征求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适当地调整授课计划,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然后在后边的授课中具体实施。

第二,让学生参与翻译材料的选择。美国语言学家Donald C. Kiraly认为,“如果翻译材料脱离实际交际环境,学生被迫改变自己的风格而去适应教师的风格以取悦教师,是十分不利于培养负责任、能够独立工作的语言专家的。”[11]“以译者为中心”教学法的一个重要转变就是翻译材料不要完全由教师选择,教师要充分协调翻译教学、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之间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选择,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第三,让学生参与课堂及课后小组讨论。翻译课上,教师要尽量少讲、精讲,多问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译者中心”的作用,多参与课堂问题的讨论,多与小组同学讨论,多分享自己的收获。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要想真正提高翻译水平,教师要布置课后翻译任务,尤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其要布置以小组为单位的翻译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体会翻译的乐趣、切磋出优秀的译文,进而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2.创建和谐的“翻译生态环境”

译者和翻译生态环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与选择,以及翻译生态环境对译者的生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创建和谐的“翻译生态环境”离不开学院及师生的共同努力。

第一,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学生努力适应不同的“翻译生态环境”。课堂教学中,翻译内容最好以语篇的形式呈现。这样,学生才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做出相应的适应性选择。同时,翻译从词到句再到段落、篇章并没有实现从简到繁的教学预设,不如选择尽可能贴近真实生活的翻译内容。也可以采用“翻译工作坊”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仿真的翻译任务情境。另外,除了传统教学资源,师生应该借助现代技术,通过网络、大数据开发线上、线下,课上、课下翻译资源。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科技素养,了解语料库、机器翻译、网络翻译软件等其他翻译辅助手段的使用功能。

第二,学校为学生创设实习实践机会,学生尽力抓住机会锻炼自己。传统课堂中,只是在课上、校内练习翻译无疑与社会的真实要求脱节了。所以,学校有责任为学生在毕业前多多创设实习实践机会。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学期将第八周设定为实践教学周,是个有益的尝试。这一周,学院会组织学生参加翻译大赛,会请企业或其他院校的教师来作报告等等。如果有条件能组织学生去翻译公司进行见习会更好。通过这些实习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有机会与不同的翻译生态环境相融合。

3.建立“译后追惩”的翻译教学评价机制

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是构建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翻译教学模式的重要一环。在生态翻译学视域下,“以结果为导向”的翻译教学法要向“以过程为导向”的方法转变,“终结性”评价方式要向”过程性评价“和“译者评价”转变,最终建立“译后追惩”的翻译教学评价机制。

改变教师“纠错”式的评议方式。师生共同评议,学生之间互相评议,学生自己自主评议,使学生作为翻译主体得到应用的尊重,这样也能够增强学生翻译的责任感。“译者责任”是“译者中心”的伦理体现。学生有了这种“译者责任”,才能谨遵“适者生存”“汰弱留强”的生态法则。为了让自己的译文不被“译后追惩”,不被淘汰,他们会更加认真对待自己的翻译任务,更加谨慎地选择自己的翻译策略,更加积极地参与小组讨论,更加愿意提高自己使用工具的能力,也会想尽办法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结束语

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不但关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也关乎我国翻译人才培养质量。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翻译博士、翻译硕士、翻译本科三级翻译培养体系,但是英语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业本科生仍是我国翻译人才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我们借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相关内容,来重新审视目前我国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教学中呈现的相关问题,进而在生态翻译学的关照下构建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新模式,以期达到提高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质量,进而为国家培养合格的英语专业人才及翻译人才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