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外显和内隐攻击性表现方式的性别差异实验研究

外显和内隐攻击性表现方式的性别差异实验研究

2021-07-06 来源:乌哈旅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7,30(6):1342—1344 外显和内隐攻击性表现方式的性别差异实验研究 徐德淼+ , 唐日新 解军。 (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成都,611130)(。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南昌,330022) (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北京,100086) 摘要本研究同时运用问卷法和内隐联想测验(IAT)来研究我国大学生的攻击性。结果发现:1.整体外显攻击性不存在性 别差异,但在身体攻击因素上男性显著高于女性。2.内隐攻击性在表现方式上存在性别差异,男性与身体攻击联系更紧密;女 性与言语攻击联系更紧密。3.外显攻击性和内隐攻击性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根据相关系数来判断。 关键词:外显攻击性 内隐攻击性 内隐联想测验性别差异 1 引言 攻击性一直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吸引 了心理学家们广泛而持久的关注。Baron(1994)对攻 击做了一个较好的定义:“攻击是以伤害某个想逃避 此种伤害的个体为目的的任何形式的行为”L1 J。研究 者们根据不同的维度对攻击行为进行了分类:根据行 动者的动机分为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根据行为 起因分为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根据表现方式分 为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性别是几乎所有研究者感 兴趣的一个重要变量,而攻击性也许是性格上性别差 异最为明显的证据。国外一项对外显攻击性研究的 元分析(1986)[2J表明:尽管各项研究的结论不尽一 致,但从总体上看,男性比女性更具攻击性,特别表现 在男性的攻击多给对方带来伤痛或身体伤害,而女性 的攻击多给对方造成心理上的伤害或人际关系上的 损失。国内的研究也有相似的结论,这表明外显攻击 性的性别差异有着跨文化一致性。 以往对攻击性的研究多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 这些外显测量方法得到的是个体意识层面的外显攻 击性的行为表现和想法。自1995年Greenwald和 Banaji首次明确提出内隐社会认知概念并于1998 年提出一种新的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内隐 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 J以来, 内隐社会认知研究领域得到了迅猛发展,IAT更是 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发展, 研究者们发现被试在无意识条件下表现出对攻击性 信息的偏好,证实了人们内隐攻击性的存在 J。内 隐攻击性是相对独立于外显攻击性的,并且比较一 致地认为外显攻击性男性显著高于女性,而整体的 内隐攻击性则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J。本研究试 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攻击行为按其表现方式 分为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考察内隐攻击性表现方 ★通讯作者:徐德淼,男。E.m越:uniquel71214@yahoo.COm.ca 式上的性别差异,同时对外显攻击性表现方式的性 别差异结果进行验证。 2方法 2.1 被试 南昌市某大学大一至大三学生127人参与实 验。最后外显测验获得有效被试123人,其中男性 51人,女性72人。内隐联想测验获得有效被试共 80人,其中男性31人,女性49人。两种测验均有 效的被试共73人,其中男性26人,女性47人。所 有被试视力正常,计算机基本操作熟练。 2.2内隐攻击性测量 根据内隐联想测验原理,用C++Builder语言 自编内隐攻击性联想测验程序。其中类别维度由 10个男性姓名/女性姓名组成。属性维度由10个 身体攻击厂言语攻击词语组成。IAT测验程序由七 步组成,把第四步和第七步两个联合反应任务的反 应时间的差异称为IAT效应,作为考察被试两种不 同表现方式的内隐攻击性的指标。本研究的假设是 内隐攻击性在不同表现方式上存在性别差异,男性 更多地表现为身体攻击,女性表现为言语攻击。故 把男性姓名一身体攻击、女性姓名一言语攻击这样 的联合任务作为相容任务;相反的则是不相容任务。 2.3外显攻击性测量 采用翻译Arnold H.Buss&Mark Perry(1992) 编制的攻击性问卷(The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 】。问卷采用五点计分,其中第9和 16题为反向计分。问卷由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 怒和敌意四个因素组成。该问卷的Alpha系数为 0.8377。 2.4数据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 数据处理。对内隐攻击性的实验数据参考前人的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徐德淼:外显和内隐攻击性表现方式的性别差异实验研究 议进行相应的处理。 著(r:一0.18,P=0.879)。考虑到本次内隐攻击 3 结果 性考察的是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两种表现方式的攻 击性,故对内隐攻击性分别与外显攻击性中的身体 3.1外显攻击性 攻击(r=一0.058,P=0.623)和言语攻击(r= 外显攻击性各因素水平及各因素间的性别差异 0.015,P:0.903)进行相关分析,相关均不显著。 见表1。 这些都进一步验证了前人的研究结果。 表1 男女外显攻击性各因素的平均水平及其性别差异 4讨论 4.1 内隐攻击性的性别差异 徐大真、杨治良(2002) J采用不同性别人物攻 击与被攻击相互作用的图片为实验材料,研究攻击 3.2内隐攻击性 性内隐社会认知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在内隐社会 被试在IAT测验相容任务和不相容任务的反 认知中无论男性女性都明显偏好攻击性信息,不存 应时及其差异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无论 在性别差异。其后,张东宁、王有智(2005)[7 3分别采 男性(t=2.758,P=0.008一)、女性(t=5.524,P 用攻击/被攻击性词语和攻击与被攻击相互作用的 :0.000…)还是全体被试(t 7.551,P= 图片为材料,运用内隐联想测验研究被试的攻击性, 0.000一 ),他们在相容任务的反应时都显著低于 结果发现攻击性IAT测验中男女被试之间无显著 不相容任务,这验证了我们的假设,即在人们的内隐 差异,且认为外显攻击性和内隐攻击性是相互独立 态度中,男性与身体攻击联系更紧密,女性则与言语 的。戴春林、吴明证等(2005、2006)_6.9 同样运用 攻击联系更紧密。 IAT研究攻击性,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表2被试IAT反应时(单位:毫秒) 内隐联想测验所得到的相容和不相容任务的反 应时之差即IAT效应只有相对比较的意义,没有绝 对零点和单位。比如用鲜花和昆虫为材料的实验所 得到的IAT效应只能说明相对昆虫来说,人们对鲜 我们以IAT效应为因变量,性别和联合任务次 花有更积极的评价。但我们不能据此说人们讨厌昆 序为自变量,进一步考察了IAT测验中联合任务次 虫或是喜爱鲜花,更不能对这种态度的强度有一个 定量的评估。所以张东宁的实验(采用攻击/被攻击 序和性别对IAT效应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结果 词语和积极/消极词语)和戴春林的实验(采用自我/ (见表3)显示,性别主效应不显著(F:1.722,P= 0.193),这表明所有的被试不论男女都有相同的内 非我词和攻击/被攻击词语)都只能说明相对于被攻 隐攻击性态度,即男性与身体攻击联系更紧密,女性 击信息来说,被试都更偏好攻击信息且没有性别差 则与言语攻击联系更紧密。联合任务次序主效应不 异。这些也都仅仅表明整体内隐攻击性,不存在性 显著(F=0.014,P:0.906)性别和任务次序的交互 别差异。本研究在肯定人类内隐攻击性普遍存在的 前提下,将攻击性按其表现方式分为身体攻击和言 作用不显著(F=0.144,P:0.706),这表明任务联 语攻击两类,更为细致地探察内隐攻击性的性别差 合次序对 T效应没有显著的影响,无论先进行相 容任务还是先进行不相容任务都得到了相同的 异,发现其中存在显著差异:男性与身体攻击联系更 T效应。这显示了 T测量人们内隐攻击性的 紧密,女性则与言语攻击联系更紧密,而且这种差异 与外显攻击性中的表现是一致的。内隐联想测验在 可靠性, T测验是有效的,它可以应用于内隐社 生理上基于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认为信息被储存 会认知研究领域。 在一系列按照语义关系分层组织起来的神经联系的 表3 内隐攻击性性别差异多元方差分析 结点上,两个结点间的距离可以反应结点所表征的 概念间的语义联系的强弱,语义联系强则反应时短, 语义联系弱则反应时长,因而可以通过测量两概念 在此类神经联系上的距离来测量这两者的联系[1o 3。 3.3外显攻击性和内隐攻击性的关系 所有被试在相容任务的反应时均小于不相容任务, 研究发现,外显攻击性(外显整体攻击性)和内 这表明在人们心灵的内隐层面也都更多地把男性和 隐攻击性(IAT效应)的散点图没有规律,相关不显 身体攻击、女性和言语攻击联系在一起,而且这是无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理科学 意识的。本研究的结果向我们表明内隐攻击性也不 只是先天决定的,它必然是受到后天教养的影响,才 系的调节机制研究也支持了分离论。本研究也发 现,内隐攻击性和外显攻击性相关不显著,它们可能 属于不同的心理结构。但是内隐攻击性和外显攻击 可能使人们攻击性的表现方式在内隐层面也出现了 显著的性别差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很多 性在表现方式上存在着相同的性别差异又似乎显示 二者有着某种联系。它们之间的相关不显著是否只 是不同测量技术对同一心理结构的不同维度或角度 的测量所致呢?耿晓伟、郑全全(2005)l-1 J的研究还 发现采用不同测量方法(1AT和GNAT)测得的内隐 自尊间没有显著相关,这很好说明了目前所研究的 性别角色行为规范,并且按照它们来教育培养孩子。 从3岁起儿童开始偏爱同性同伴,他们一般都喜欢 从事与性别相符合的活动或中性活动,经常分为男 女不同的游戏小组(Hartup,1983)El1]。儿童性别角 色社会化的发展就会导致个体形成相应的心理结构 或图式,这一心理结构或图式会影响我们对环境的 内隐态度对所采用的探测方法的很强的依赖。即使 信息加工及行为反应。这种不同的教养方式导致儿 外显测量,问卷措词或评价程序上的细微变化会对 童形成相应的性别角色,在攻击性上也有相应的体 个体反应产生戏剧性的影响,因此态度受限于研究 现。张文新等人(2003)-1 J研究发现,男女攻击性的 者所采用的方法本身 1 5_。吴明证(2005)[15】研究发 性别差异至少在3~4岁就已经存在,男孩的攻击性 现随着态度强度的增强,内隐——外显态度间一致 高于女孩。内隐攻击性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浸 性随之增大;随着态度强度的减弱,内隐——外显态 染下逐渐形成的,有相当的稳定性。本研究认为,在 度间一致性随之减小。也就是说外显和内隐心理结 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性别角色与相应的攻击行为方 构的关系受到态度强度的调节。我们认为目前各类 式相联结形成个体神经网络联结的一部分,因此,当 研究得到的各种内隐和外显态度都只是某种特定方 环境中相关刺激出现时,相应的神经结点被激活并 法对某种心理结构的反映,这种反映是否准确、全面 导致激活蔓延,从而表现出个体内隐攻击性在表现 都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内隐和外显的心理结构 方式上的性别差异。 间的关系是同一的还是分离的也还有待进一步的探 4.2内隐攻击性和外显攻击性的关系 讨。具体到内隐攻击性和外显攻击性的关系也是如 目前对于内隐和外显心理结构主要可以分为两 此,不能简单地根据相关系数来作判断。 种不同的观点-9 J:内隐——外显心理结构同一论和 5 结论 内隐——外显心理结构分离论。同一论认为外显测 量技术和内隐测量技术探测的是同一种心理结构, 采用问卷法和内隐联想测验方法分别对外显攻 外显测量容易受到个体意识性意图、印象整饰等因 击性和内隐攻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素的影响;内隐测量则是个体内心态度较为真实的 5.1整体外显攻击性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身体攻 反映。分离论认为外显测量技术和内隐测量技术探 击因素上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5.2内隐攻击性在表现方式上存在性别差异,男性 测的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结构,具有不同的心理加工 机制。外显心理结构主要是个体意识加工的产物, 与身体攻击联系更紧密;女性与言语攻击联系更紧 密。 而内隐心理结构更多是无意识的产物,个体不能通 5.3外显和内隐攻击性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根据 过内省接近。Wilson等【13 J提出的双重态度模型( 相关系数来作判断。 dual attitude model,DAM)即是分离论的代表,认 为人们对于同一客体同时存在外显态度和内隐态 6 参考文献 度,内隐态度是无意识的、可以自动激活的,外显态 1 Baron,R.A.,&Richardson,D.R.Human aggression 度是能被人们意识到的、承认的,它的获得需要更多 (2nd ed.).New York:Plenum Press,1994:7 心理能量有意识的提取。耿晓伟、郑全全(2005)[14 J 2 Eagly,A.H.,&Steffen,V.J.Gender and leadership 运用相关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发现,中国文化 style: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中自尊是一个双重的结构,包含一个内隐成分和一 literature.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6,100:309—330 个外显成分。张东宁(2005)-7 J对内隐攻击性和外显 3 Greenwald,A.G.,McGhee,D.E.,&Schwartz,J.K. 攻击性的研究发现,两个外显测量之间有显著的正 L.Measuring individual differenees in implicit cognition: 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相关,而外显测量与内隐测量(IAT)之间相关不显 Social Psychology,1998,74:1464—1480 著,从而认为外显攻击性和内隐攻击性是相互独立 4 杨治良,刘素珍,钟毅平,高桦,唐永明.内隐社会认知的 的两种不同的心理结构。戴春林、吴明证等 初步实验研究.心理学报,1997,29(1):17—21 (2006)Lq J从内隐攻击性对外显攻击性和自尊之间关 (下转第1327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王云强等:情绪状态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 6 Pizarro D.Nothing nlore than feeling? I'he role of emotions l327 in childhood and adult moral development.Human Development,1969,12:93—120 14 Lind G.Are helpers always moral?Empirical findings from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medical students in Germany. Reg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in nlor3l judgmcnt.Journal for the Fheory of Social Behavior,2000,30(4):355—375 7 Fataneh Z,Martin C.&Stephanie M.The effects of happiness and sadness on moral reasoning.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2000,29(4):397~412 8 Greene J D,Sommerville R B.&Nystrom L E.An fMRI Psychologists(ICP).Padua,Italian,1997 15陈会昌.道德发展心理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108 investigation of emotional engagement in moral judgment. Science.200l,293:2105—2108 9 Nichols S&MalIon R.Moral dilemmas and moral ruls.e Cognition,2006,100:530—542 16 Lind G.The importance of role—taking opportunities for self—sustaining moral development.Journal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2000,10(1):9—15 17 Van den Bos K.On the subjective quality of social justice: the role of affect as information in the psychology of justice judgment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陈会昌.道德发展心理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310—313 11吴慧红.道德研究新视角:道德判断测验的理论和实证 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2杨韶刚,吴慧红.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的研究.心理学探 新,2006,26(2):55—60 13 Kohlberg L&Kramer R.Continuities and discontinuitis e2003,85(3):482—498 18孟昭兰.情绪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5 】06 Effects of EmotionaI State 0n Undergraduates’MoraI Judgments Wang Yunqiang 一,Ggo Benyu , “Huihong ’ ( CoH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210097) (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Qufu Normal University.Qufu,273165)( Colege of Public Management,Hehai University,Nanjing,210097) Abstract Using Moral Judgment Test(Chinese version)and taking 376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subjects,this research explored how the emotional state affected undergraduats’moreal judgments.The rsulets showed that(1)the grade difference of undergraduats’e moral judgments was significant but no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 was found;(2)The effects of emotional state on undergraduats’e moral judgments were significant.Contrary to the results of foreign researchers,undergraduates’moral judgments were higher when they were in a happy state than in a sad state or a normal state。There was no signiifcant effect of sdf-correlation of moral judgment tasks on undergraduates’moral judgments. Key words:emotional state,undergraduates,moral judgment (上接第1344页) 5 徐大真,杨治良.内隐社会认知中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 异研究.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4):100 10解春玲.浅谈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与现状.心理科学, 2005,28(1):146—148 11张茜.4~5岁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及其与家庭因素关 系的追踪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 12张文新,纪林芹等.3~4岁儿童攻击行为发展的追踪研 究.心理科学,2003,26(1):49—52 13 Wilon T D,Lindsey S,Schooler T Y.A model of dual 103 6 戴春林,杨治良,吴明证.内隐攻击性的实验研究.心理 科学,2005,28(1):96—98 7 张东宁,王有智.IAT测验对攻击性内隐社会认知的应 用研究,2005,25(4),74—77 8 Buss,A.H.&Perry。M.The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 attitudes.Psychologq cal Renew,2000,107(1):101—126 14耿晓伟,郑全全.中国文化中自尊结构的内隐社会认知 研究.心理科学,2005,28(2):379—382 15吴明证.态度强度对内隐——外显态度关系的调节作用 研究.心理科学,2005,28(2):388—391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2,63:452 459 9 戴春玲,吴明证,杨治良.个体攻击性结构与自尊关系研 究.心理科学,2006,29(1):44—46 An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the Gender Difference in Explicit and Implicit Aggression Xu Demiao .一,Tang Rixin ,Xie Jun (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South Western University,Chengdu,611130)( Scl ̄ol of Education,Jiav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lmg,330027) ( Information Center of Books and Newspaper,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086) Abstract The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 and 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were used to measure aggression.The results showed:(1)No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explicit aggression as a whole,but the male was higher than the female in physical aggression.(2)In implicit aggression,men were associated with physical aggression while women with vocal aggression.(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licit aggression and implicit aggression could not be judged merely by their coefficients of correlation. Key words:the explicit aggression.the implicit aggression,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gender differenc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