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二年级《三字经》

二年级《三字经》

2023-05-26 来源:乌哈旅游
1

三字经

rénzhīchū

xìngběnshànxìngxiāngjìnxíxiāngyuǎn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jiàozhīdào

guìyǐzhuān

gǒubùjiāoxìngnǎiqiān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解释]

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这个善良的本性,每一个人都相同,后来因为个人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便产生了很大的差别。 如果幼小的时候不施以良好的教育,那么他的性情便会受到不好的影响而有所改变。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恒而专心一致的去教育孩子。 [故事]

周处除三害

晋朝时,有个名叫周处的人。他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可是,由于他自小便没了爹娘,在无人教导的情形下,周处的性情变的很残暴,行为也十分野蛮。

周处喜欢欺负弱小,常常因为自己不高兴,就把别人打的头破血流的,所以,村里得人见了他,总是躲的远远的。

这几天,村子里出现了一只凶恶的老虎,在山脚下的大湖里也出现了一只可怕的蛟龙,常常侵害村里的农作物,甚至还把农民活生生吞掉,大家觉得很害怕,甚至把老虎、蛟龙及周处合称“三害”,还说“三害”不除,村民将永无安宁之日。

周处听说了村里来了这“三害”好打架的个性使他立刻到山里一拳就把老虎给打死了,接着又到湖里抓蛟龙,在湖里追了三天三夜,才消灭了蛟龙。岸上的村民见周处一直没有浮出水面,还以为他和蛟龙同归于尽了,于是,大家便在岸上庆祝除去了“三害”。

周处回到了村子里,明白了自己竟是第三害后,从此下决心改过

1

2

自新,不在做个让人家讨厌的人。

xīmèngmǔ

zélínchù

zǐbùxué

duànjīzhù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dòuyānshān

yǒuyìfāng

jiàowǔzǐ

断机杼

míngjùyáng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解释]

从前,孟子的母亲曾经一连搬过三次家,是为了替孟子选择良好的居住环境。有一天,孟子逃学回家,难过的孟母立刻拿出刀子来,把快要织完的布割断,让孟子知道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

五代后晋时,燕山地方有个名叫窦禹均的人,教导孩子的方法非常好,因此他的五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博得人们的赞誉,当时,没有人不知到他们的。 [故事]

孟母三迁

我们都知道,孟子是我国历史上的“亚圣”,他的学问很好,还收了许多学生,他能有这些成就,全都要归功于孟母。

在孟子小的时候,住家附近刚好是个坟场,每天都会有出殡或扫墓的人,哭哭啼啼的从这里经过,孟子见了觉得好玩,也学着玩起出殡的游戏,孟母知道后,决定换个环境。

这一次,他们搬到镇上,每想到附近住着一位屠夫,孟子又学着屠夫拿着刀子,玩起剁猪肉的游戏,于是孟母又决定搬家了,因为她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她决定带孟子搬到学校附近。果然,从此孟子便跟其他学生一样捧着书本,摇头晃脑的背诵着。

有一天,孟子逃学回来,孟母正在织布,她一气之下,剪破了正片织好的布,然后对孟子说:“你读书就想我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才能做得好,如今你随意逃学,就象我剪断这块布一样,前功尽弃

2

3

了。”

从此,孟子便发奋读书,果然成为中国的大学问家。

yǎngbùjiào

fùzhīguò

jiàobùyán

shīzhīduò

养不教 父之过

zǐbùxué

fēisuǒyí

教不严 师之惰

yòubùxué

lǎohéwéi

子不学

[解释]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做父亲的生了子女后,只顾着去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他们,是父母的过错;做老师的教育学生不够严格,不能使学生有所成就,这就是老师的怠惰。做人子女者如果不肯好好学习,是非常不应该的,因为幼小时不肯及时学习,将来长大后,能有什么成就和作为呢?

[故事]

盗贼咬母

从前,有个无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临刑前,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我想见我母亲最后一面。”县太爷命人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子一见面,母亲很悲痛的抱者儿子大哭。谁知道,那个强盗竟然狠狠的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并且伤心地说:“我好恨娘在我犯错时,从来不教训我,现在我后悔也来不及了。”这强盗的母亲,要对强盗的下场负一半的责任啊!

3

4

yùbùzhuó

bùchéngqì

rénbùxué

bùzhīyì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wéirénzǐ

fāngshǎoshí

qīnshīyǒu

xílǐyí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解释]

玉是一种可以用来当装饰品的石头,如果不去琢磨它,是不能成为人见人爱的美器;同样的道理,人如果不肯勤奋求学,是不会懂得礼节道义的。

做人子弟者,在年纪还小的时候,便要多多亲近好的老师及好的朋友,从而学习到做人处世的基本礼节仪式。 [故事]

卞和献玉

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

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块还没有琢磨过的玉石,于是他便把这玉石呈现给当时的楚厉王。

没想到,宫里的玉匠竟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一生气,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

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将这玉石献给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运。

卞和失望的抱着石头,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便将卞和请进宫来,命令玉匠把这块石头好好打造一下,发现果然是一块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将它命名为“和氏璧。”

4

5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块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所以人类也许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xiāngjiǔlíngnéngwēnxíxiàoyúqīnsuǒdāngzhí

香九龄

róngsìsuì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dìyúcháng

yíxiānzhī

néngrànglí

融四岁

[解释]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黄香九岁的时候,便知道在冬天睡前先用身体温暖床上的枕席,再请父亲去睡觉。他这种孝亲的行为,不但是他该做的,也是我们应效法力行的。

孔融四岁的时候,有人送来一篮梨子,他便以知道把较大的梨子让给哥哥,自己挑较小的吃。他这种尊敬兄长的德行,也是我们从小便该知道的。 [故事]

黄香温席 孔融让梨

东汉时,有个九岁的小孩——黄香。他非常的孝顺父亲,为了不让父亲太劳累,所有的家务事都是由自己动手做的。

夏天时,他会用扇子把席子给扇凉了,再请父亲上床睡觉。天气变冷了,黄香总会在父亲睡觉前,把被窝躺暖之后,才让父亲入睡。黄香这种孝行,没有多久便传遍了整个县城,大家都夸黄香是个孝顺的孩子。这种孝顺的行为,的确很令人钦佩。

5

6

shǒuxiàotìcìjiànwénzhīmǒushùshímǒuwén

首孝悌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yīérshí

shíérbǎi

bǎiérqiān

qiānérwàn

一而十

[解释]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一个人必须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首先要孝顺父母、恭敬兄长,其次要学习各种常识,并且要了解基本的算术及认识文字,才能够研读古人的文章。

天的万物得计算,都是从一开始,一到十是最基本的数字,接着还有十到百,百到千,千到万,一直变化下去,没有止尽的时候。 [故事]

吴同盖房

一个人无论是要完成一件事,或是求取更高的学问,都应该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去做,才能有好的成绩,千万不要学明朝的吴同喔!小朋友看了后面的故事,就知道原因了。

吴同是明朝人,从小便跟着泥匠师傅学功夫,但是吴同是个很懒惰的人,每次师傅交代他的事,总是一拖再拖,然后草率的完成。他一心盼望自己的手艺能象师傅一样好,可是又不肯从最基本的手艺慢慢练习,所以学了几年,还是盖不了一间房子。这天,师傅决定考考他,便要他在一星期之内盖好一间房子。

吴同心想,这实在太容易了,只要把从师傅那里偷偷学来的技术用上就可以了,于是,不到三天,吴同果真盖好了一间房子。第四天时,突然来了一场暴风雨,使得吴同盖的房间顿时倒塌成一滩烂泥。还没有让师傅看过,自己盖的房子就这么,没有了,吴同心里既懊恼,又羞愧,从此,他下定决心要循序渐进的把盖房子的工夫学好,不再好高骛远了。

6

7

sāncáizhě

tiāndìrén

sānguāngzhě

rìyuèxīng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sāngāngzhě

jūnchényì

fùzǐqīn

fūfùshùn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解释]

三才组成了世界最主要的部分,什么是三才呢?就是包含了雷、电、雨、雪、风、霜、云、雾的天空;包含了山、河、草、木、鸟、虫、鱼、兽的大地以及万物之灵的人们。此外,三光照射着大地,使生物得以生存。什么是三光呢?便是日光、月光和星光。

人与人之间要维持良好的关系,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纲领,那就是君臣之间要讲义理。父子之间要亲睦夫妻之间则要和顺,这样国家才能充满祥和安康的气愤。 [故事]

楚庄王绝缨

有一次,楚庄王招待臣子们喝酒,喝到一半,烛火突然熄了,其中有一位臣子便趁一片漆黑时,调戏楚庄王的妃子,妃子不甘心受到欺侮,一把抓下这个人的帽带,准备等烛火从新点燃时清楚庄王将他治罪。

楚庄王知道这件事后,很自责地说:“都是我请喝酒,才会发生这种事,现在大家都把帽带解下来,再继续喝酒吧!”等到烛火从新亮起,在座的每个大臣,没有一个人系着帽带。如此一来,妃子要楚庄王抓的大臣,也无从查起了。

几年后,楚国与敌人作战战争中有位奋勇杀

敌,立了不少功劳的将军,正是当年被妃子扯下帽带的人。他为了报答楚

7

8

庄王的恩情,因此才誓死效忠,好回报他的恩德。他们这种君臣之义,确实让人由衷钦佩。

yuēchūnxiàyuēqiūdōngcǐsìshíyùnbùqióng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yuēnánběi

yuēxīdōng

cǐsìfāng

yìnghūzhōng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解释]

应乎中

一年中有四季之分,从一月到三月是春季:四月到六月是夏季:七月到九月是秋季:十月到十二月是冬季,这四个季节的次序一直不断地运转循环着,没有终止的时候。

在我们周围有四个方向,一个是南方,一个是北方,一个是西方,一个是东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以中央为中心,有了中心四方才有依据。 [故事]

黄帝战蚩尤

远古时代的皇帝,是个既能管天上的神,也能管地上万物的神。 当时,有个东方部族的首领名叫蚩尤,由于他不服皇帝的指挥,皇帝决定率领军队攻打他。

但是,蚩尤非常勇敢善战,他有八十一个兄弟,分别掌管八十一个部落,如今遭到皇帝的攻打,他们便团结起来使出自己最拿手的招式来对付皇帝,所以当两方交战时,皇帝的军队显得有些招架不住。

这次,碰巧起了大雾,一片白茫茫中,蚩尤的军队分不出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所以他决定暂时收兵,等雾散之后,再继续战斗。

皇帝使用新发明的指南车参与作战,这种车子的正前方有个铁娃娃,无论在哪里,娃娃

8

9

的手指一定指着南方。于是,就靠着指南车,皇帝轻易的打败了蚩尤的军队。

yuēshuǐhuǒ

mùjīntǔ

cǐwǔxíng

běnhūshù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yuērényì

lǐzhìxìn

cǐwǔcháng

bùróngwěn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解释]

水火木金土是古人所说的五行,古人认为天下的种种东西实在太复杂、太深奥了,使用五行来函盖一切事物的得失。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就跟一、二、三、四、五的数字一样,十分复杂,但似乎也十分有条理。

古时候计时标记有两种,一是十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二是十二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故事]

五行

古时候的人,看见天下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事物,觉得太复杂了,便想到用金、木、水、火、土这五种观念来概括所有的事物,也就是认为天下的事均和五行有关。

有个叫邹衍的人大力提倡五行之说。他认为作天子的一定要拥有五行中的一德,这样地位才能稳固。

中是一行克一行,等到一德衰了,就用另一德取代。所以有人说皇帝的了土德,因此当了皇帝,他所代表的颜色就是黄色。后来,土德衰了,克土的木德兴起,就是夏朝的禹。

“五行”的道理有点复杂,小朋友稍微了解一下就够了。

“天干和地支”相传是皇帝制定的,主要是用来计算年、月、日。以天

9

1 0

干配上地支,如甲子,就是第一年,一年一年的搭配,到了第六十年,干支全部配完了,再从甲子开始算,所以六十年就是一甲子。

五行和天干、地支,在古代时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yuē huáng dào yuē suǒ chán yuē chìdào yuē zhōng quán

曰黄道 日所躔 曰赤道 当中权

chì dào xià wēn nuǎn jí wǒ zhōng huá zài dōng běi

赤道下 温暖极 我中华 在东北

[解释]

太阳在银河的亏轨道叫黄道 ,在地球的中央,有一条赤道它是由地球地轴垂直的一个大圆圈,这是一个假想的线用来表明位置的标记。 赤道附近的气候最炎热,中国的位置在地球的东北边,由于面积辽阔各类型气候都有。 [故事]

很久以前的人们,对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有许多的疑问,有人说,地球是平的,也有人说地球是由一只大乌龟背着,只要走到世界的头,就会掉进大海里。一直到哥伦布饶了地球一周,仍回到原来的地方,才有了“地球是圆的”说法。那时侯,有许多人总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主宰,周围环绕着其他的星球。尽管也有人提出太阳为宇宙中心的说法,可是,经过了一段时间后,这种说法才被接受。事实上,地球不仅会转动,而且是围绕着太阳转动的,太阳系又围绕着银河转,对整个大宇宙而言,银河只不过是个点而已,所以,人类在宇宙中,其实是十分渺小的。

10

11

yuē jiāng hé yuē huái jì cǐ sì dú shuǐ zhī jì

曰江河 曰淮济 此四渎 水之纪

yuē dài huà sōng héng héng cǐ wǔ yuè shān zhī míng

曰岱华 嵩衡横 此五岳 山之名

[解释]

在中国的国土上,直接流入大海的河川有长江、黄河、淮水和济水,堪称中国河流的代表

此外,尚有五座有名的大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和南岳衡山。 [故事]

祖国山河

长江和黄河是中国两条主要的河。

长江是我国第一条大河,恰好将中国分成两半。

宋朝时,外患金人企图横越长江,结果被宋朝的战鼓声,吓的不敢渡江。

至于黄河,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不过,长泛滥成灾,危害沿岸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至于“五岳”,则各有动人的故事,这里只介绍西岳,山势非常险恶。相传,唐朝的韩愈有一次奋力登上山顶后,就双腿发软,没有勇气下山,最后只好麻烦地方官员派人把韩愈灌醉,将他抬回家。

传说位在河南的嵩山及山西的恒山,都曾有人在此修炼。会吹笙的周灵王太子乔,曾在恒山修成白鹤仙人;张果老是八仙中的一仙,他是在恒山修成正果的。

11

1 2

yuē shì nóng yuē gōng shāng cǐ sì mín guó zhī liáng

曰士农 曰工商 此四民 国之良

[解释]

谈到读书人、农民、工人和商人这四种人,都是国家所不可缺少的栋梁

仁、义、礼智、信五种恒常不变的法则,则是要做人做事的标准,绝对不可以紊乱、轻忽。 [故事]

四等五常

古代的社会,把人民的职业分成四等,到了今天,已经有所谓的“三百六十行”,不管从事哪一行,只要努力工作,行行都可以出状元。

在许多的行业中,以农业和中国的关系最密切。

据说,汉朝时有个叫孟尝的太守初调到合浦时,发现那里的人们不懂得耕田。只能拿珍贵的珠宝和邻国交换米粮,一旦珠宝用完了,只好活活饿死了。孟尝一到任,便开始教人民耕种的技术,于是合浦渐渐的富足繁荣起来。

人民的饮食问题解决后,“五常”的德行,应该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春秋时代有个孙叔敖,为了不让别人见到两头蛇而丧命,便将蛇打死,埋了起来。

东汉时有个荀巨伯,为了照顾生病的朋友,宁可让强盗杀了,也不愿意留下朋友自己逃命。

他们的故事,正是实践五常的最好例子。

dì suǒ shēng yǒu cǎo mù cǐ zhí wù biàn shuǐ lù

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遍水陆

12

1 3

yǒu yú chóng yǒu niǎo shòu cǐ dòng wù néng fēi zǒu

有鱼虫 有鸟兽 此动物 能飞走

[解释]

地面上除了人类以外之外,还生长着许许多多的花草和树木,我们把他们总称为植物,这些植物在水里和陆地上都有分布。

另外,地面上还有很多昆虫、鱼类、鸟类和兽类,我们把他们总称为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飞翔,有的能在地上行走。 [故事]

山海经

大约在两千年前,中国已有了许多关于花草树木、虫鱼鸟类的奇妙神话。

《山海经》是一本专门记载古代地理的书。书上说,有座招摇山,山上长了一种叫“祝余”的草,形状有点象韭菜,吃了以后,就象吃了米饭一样,可以有很饱的感觉。

另外还有一种树,在树干的地方,有一圈圈黑色的纹理,这纹理有个奇怪的名字,叫“迷谷”,如果把迷谷带在身上,就可以躲避妖魔鬼怪。 有个传奇而又有趣的国家“黑齿国”,住在这里的人民都长着一口黑牙。在黑齿国的一个山谷里,有棵扶桑树,传说当时天上的十个太阳都会到这里来沐浴,十分有趣。

这些多彩多姿又有趣的故事,虽然是编造出来的神话,但同时也表达了人类对这个世界所抱持的浓厚情感呢!

13

1 4

dàoliángshūmàishǔjìcǐliùgǔrénsuǒshí

稻粱菽

mǎniúyáng

麦黍稷 此六谷

jīquǎnshǐ

cǐliùchù

人所食

rénsuǒsì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解释]

人所饲

六谷是人类用来维持生命、促进健康的主要粮食。什么是六谷呢?就是稻米、高粱、豆类、麦类、黄米和小米等六种农作物。

还有六畜是饲养来挤乳、生蛋和供人观赏用的,什么是六畜呢?就是马、牛、羊、鸡、狗和猪等六种牲畜。他们本来都生长野外,后来才被人饲养在家中。 [故事]

六谷六畜

中国的老祖先们,先学会了畜牧后,才开始播种耕作。

在尚未动的畜牧前,只能拿着木棒、网子到深山里捕捉野兽;当他们发现一时宰杀不完的野兽,可以关在栅栏内饲养后,大家便把捕捉来的野生动物关了起来,等到需要时,再捉来宰杀,这也就是畜牧的起源。

以前有着利爪的动物,像牛、马、羊……等,由于被人饲养而不能再随意乱跑,因此那些利爪便慢慢退化了。

人懂得利用畜牧来供应自己的食物后,又

在偶然间,发现牛羊喜欢吃某种谷子,便撒了一些在栅栏四周,没想到,第二年这些谷子竟由一棵棵小幼苗,长成了结满谷子的植物,就这样,人类学会了耕种。

不过,并非种植物结的果都适合人类食用,在众多野生的植物中,稻子、小米、麦子、黄米、高粱等谷类,对我们来说尤其重要,这就是人类

14

1 5

不可缺少的主粮“六谷”。

yuē xǐ nù yuē aī jù aì wù yù qī qíng jù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qīng chì huáng jí hēi bái cǐ wǔ sè mù suǒ shí

青赤黄 及黑白 此五色 目所识

[解释]

每一个人都具有一些相当奇妙的感觉,有内心很愉快的喜;有很生气的怒;有很悲伤的哀;有很还怕的惧有很喜欢的爱;有很讨厌的恶;有内心贪婪的欲。这喜、怒、哀、惧、爱、恶和欲,我们称之为七情,七情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情感。

我国古代还有所谓的五色,这五色是古人所说的正统的颜色,包括青色、红色、黄色、黑色及白色。我们的眼睛能够很容易的把这五种颜色分辨出来。 [故事]

道士与杜子春

七种情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如果刻意的去掩饰,反而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困扰,以下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说明。

在隋朝的长安城,有个叫杜子春的年轻人,由于生活奢侈,因此父母留给他的积蓄,很快被他花光了,后来,他只好到街上去乞讨。

有一天,当杜子春到街上乞讨时,遇到了一位道士,道士见他颇有慧根,就把他带回山上。道士对杜子春说:“我决定将你改头换面,从今以后,你不能有任何的感情,一旦通过考验,你就能修成正果和我一样做道士了。”说完,便让杜子春下山去。杜子春牢牢记住道士的话,他不开口说话也不笑,许多认识他的人和他打招呼,他也不理不睬,真的做到了道士所交待的话。这时,杜子春不觉有点得意,就在这一瞬间道士出现了,他很生气杜子春如此沉不住气,于是杜子春又恢复乞讨的生活方式了。

15

1 6

suān kǔ gān jí xīn xián cǐ wǔ wèi kǒu suǒ hán

酸苦甘 及辛咸 此五味 口所含

shān jiāo xiāng jí xīng xiǔ cǐ wǔxiù bísuǒ xiù

膻焦香 及腥朽 此五臭 鼻所嗅

[解释]

酸、苦、甜、辣、和咸味是我们平常所吃食物的五种味道,都能够用嘴分辨出来。

羊的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臭味是五种基本的味道,也是我们的鼻子所能嗅得出的气味。 [故事]

变成蚂蚁的好鼻师

在中国民间,有个关于嗅觉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乡下人,成天好吃懒做,他最大的嗜好,就是吃甜食,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是甜的,他都喜欢吃。他有一个很灵敏的鼻子,专门用来嗅甜味的,就算是掉了一小颗的糖,他也能用鼻子把它找到。他的妻子见他田也不耕,工也不做,生活就成问题了,便要他出去学些技能回来。 这个爱吃甜食的人,听了妻子的话,之后乖乖出门去了。在路上,他看见一只白鹅掉进泥巴坑里,不久有一群人急急忙忙跑来要找白鹅,他对那群人说:“我用鼻子帮你们找找看。”于是,他东嗅西嗅的,带领他们来到泥巴坑,大家发现白鹅额果然就在里面,感激之余,便称他为“好鼻师”。 据说,当好鼻师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无数的蚂蚁,这些蚂蚁慢慢演变到现在,变成了东嗅西嗅的昆虫,正和好鼻师生前的习性一模一样。

páo tǔ gé mù shí jīn sī yǔ zhú nǎi bā yīn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yuē píng shǎng yuē qù rù cǐsìshēng yítiáo xié

曰平上 曰去入 词四声 宜调协

16

1 7

[解释]

古时候有八音之说是我国古代八种乐器所发出来的声音。什么是八音呢?它包括由紫竹制成的笙器——匏;由黏土制成的瓦器——土;由皮革制成的鼓——革;由木块制成的祝歌——木;由玉石制成的磬——石;由铁制成的钟——金;由韧线制成的弦——丝;由竹制成的箫管——株。说到语言的音调,也有四声之说,即分平、上、去、入等四种声音。这四声必须得到调和,听起来才会感觉到舒畅愉快。 [故事]

伯牙子期觅知音

好的音乐不但可以调剂身心,还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我国古书中,记载着许多中国传统的乐器,并且也记载了关于以琴会友的故事。 春秋时代,有个名叫俞伯牙的人,他虽弹的一手好琴,却苦于找不到能与他分享的知音。有一天,他的琴声吸引了一位樵夫前来聆听,这位樵夫名叫钟子期,他被余伯牙的琴声深深感动了。

余伯牙遇到了这位知音,心里好高兴,便和钟子期结为异性兄弟。

两人约订明年的今日,伯牙要到钟家村拜访子期,顺便让子期欣赏他的琴艺,时间过的很快,他们约定的时间到了,余伯牙如期去拜访钟子期。

没想到,钟子期竟然已经过世了,余伯牙悲伤的来到子期坟前,对着子期的坟,将琴摔个粉碎,并发誓从此在也不弹琴了。

这对因琴而结缘的朋友,他们的友谊的却很让人感动。

gāozēngzǔfùérshēnshēnérzǐzǐérsūn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17

1 8

zìzǐsūnzhìxuáncéngnǎijiǔzúrénzhīlún

自子孙

[解释]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从高祖父生曾祖父,从曾祖父生祖父,再从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自己,我自己生儿子,儿子生孙子,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从自己的儿子、孙子,一直传到曾孙和玄孙,就是古人所说的九族。这是人们尊卑长幼的秩序,绝对不可混杂越礼。 [故事]

伟伯余泣杖

汉朝时,有个名叫伟伯余的读书人,每当他犯了错误,母亲总是拿着棍子教训他。孝顺的伟伯余,自知做错了事,便虚心听从母亲的教诲,落在他身上的棍子愈重,他反而感到高兴。

有一次,母亲打他,他竟然哭了起来,母亲便很着急的问他是否打的太重了。伟伯余回答说:“以前母亲打我,都打的很重,表示母亲身体还很健康,今天,母亲打轻了,可见母亲的身体不如以前了,我怎么能不难过呢?这正是伟伯余发自内心的孝心和真情啊!

周公诫子

周朝时,有个治礼作乐的周公。有一次,周公的儿子伯禽有事要见他,竟连续三次被周公打了出来。伯禽觉得很疑惑,便找贤人商子求教。商子带伯禽到南山上,说:“这里有棵乔树,高大又比值,哪里有棵梓树,低矮又卑下,你仔细想想这两棵数,就知道原因了。”伯禽着才明白自己当时忽略了尊卑的道理。

fùzǐēnfūfùcóngxiōngzéyǒudìzégōng

父子恩 夫妇从

18

兄则友 弟则恭

1 9

zhǎngyòuxùyǒuyǔpéngjūnzéjìngchénzézhōng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解释]

臣则忠

父亲与儿子间彼此要注重慈爱与孝顺的恩情;夫妻之间必须和睦相处夫唱妇随;身为兄姊的人必须友爱弟妹;而身为弟妹的人则要恭敬兄姊。 年长和年幼的人在一起相处,必须注重长幼尊卑的次序不可越礼;朋友之间必须以诚相待,相互照顾;一国之君必须尊重他的臣民,爱护他的百姓,如能做到这一点,臣民们自然会对他效忠。 [故事]

贤妻桓少君

有个关于夫妇之间顺从和睦的故事是这样的: 汉朝时有个鲍宣,他娶了桓少君为妻,因为桓少君家里相当富有,所以他嫁过来时,带了许多的嫁妆和奴仆。鲍宣看了,心里很不高心,便要桓少君把这些嫁妆退回娘家。

桓少君听从了鲍选的话,把仆人都遣了回去,并把嫁妆分给他们,自己换上朴素的衣服,和鲍宣过着艰苦的生活。

赵孝争死

这一则是讲兄弟友爱的故事。

我国汉朝时有一对兄弟,哥哥叫赵孝,弟弟叫赵礼。有一天,家里突然闯进来几个强盗。这几个

强盗把他们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抢光了,就是找不到吃的东西,饿了很久的强盗一见长的白白胖胖的赵礼,便决定将他吃了。赵孝连忙跪在强盗面前说:“大爷,你们吃我的肉吧!我的肉比较好吃 。” 强盗们被这对友爱的兄弟所感动,于是就放了他们。

cǐ shí yì rén suǒ tóng dāng shùn xù wù wěi bèi

此十义 人所同 当顺叙 勿违背

19

2 0

zhǎn qíshuāi dàxiǎogōng zhìsī má wǔ fú zhōng

斩齐衰 大小功 至丝麻 五服终

[解释]

我国古人非常注重十义,认为是每个人都要遵从,不可疏忽的事。什么是十义呢?就是夫慈、子孝、夫和、妇从、兄友、弟恭、朋谊、友信、君敬、臣忠等十种美德。另外,对丧礼也应该遵从五服的礼节,什么是五服:就是当父母去世时必须穿斩衰的丧服;祖父母去世时应该穿齐哀的丧服;自己的兄弟去世时,必须穿大功的丧服;伯、叔父去世时必须穿小功的丧服;表兄弟去世时,必须穿丝麻的丧服。 [故事]

及时行孝

古代的葬礼和现代的差不多。

按照习俗,要先替死去的亲人沐浴,然后穿上干净的衣服,还要在他的眼睛、耳朵、嘴巴和鼻孔放一小块玉,玉可以防腐,这也就是希望亲人的尸体不要腐烂。官位愈高或愈富有的人,他们所穿的衣裳就愈华丽,而且陪葬品也愈珍贵,至于一般普通人家,就只能用一小束干草盖住了。 死者的亲人,依据和死者的亲疏关系,穿的孝服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丝麻五个等级,就叫做“五服”

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在传统礼节里,丧服和丧礼的规定是很繁复的。孔子的弟子曾子,曾经这么说:“与其在亲人死去以后杀牛来祭墓,不如在亲人还活着的时候,就多烹调些美味食品来孝敬他们。”

这段话告诉我们,当亲人还健在时,该有的孝道或礼仪就应当遵守,不要等亲人不在了,才做一些弥补的工作,这是没有意义的。

Lǐ yuè shè yù shū shù gǔ liù yì jīn bù jù

礼乐射 御书数 古六艺 今不具

20

2 1

weíshū xué rén gòng zūn jìshí zì jiāng shuō wén

惟书学 人共遵 既识字 将说文

[解释]

孔子讲究六艺,认为每个读书人都应该精通六艺,所谓六艺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法、数学等六种技艺。本来古人精通六艺的人很多,但是今天已经不再见到了。

只有书法这门学问,直到现在还是每个读书人必须休学的课程。只有先识字,才能去研究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这本书,进而研究高深的学问。 [故事]

文字的由来

据史书的记载,孔子的门徒中有七十二个人精通六艺,虽然古人认为读书就要学这六项技能,但是,到了我们这时代,凡是讲求专精,只要成了专家,就能为社会国家贡献。造就一个专家,首先要归功于文字的发明。 中国的文字,就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种。关于他的起源,有许多传说。据说,文字是由皇帝的史官仓颉所创造的。

神话中曾提到:当仓颉在创造文字的时候,天上掉下来许多米,而鬼也在夜晚号哭。不管这些神话是多么不可思议,有一点是我们应该明白的,那就是:文字并非靠一个人或是一朝一夕的时间就能创造完成的,正确的说法,是由沧颉整理而成的。

中国有一部重要也最完备的“字”书——《说文解字》,专门记录文字的由来,由这本书,我们就能明白中国文字的起源及演变。所以,要认识中国文字,就应该读读《说文解字》。

yǒu gǔ wén dà xiǎo zhuàn lì cǎo jì bù kě luàn

有古文 大小篆 隶草继 不可乱

21

2 2

ruò guǎng xué jù qífán dàn lüè shuō néng zhī yuán

若广学 惧其繁 但略说 能知原

[解释]

我古代的文字类很多,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和草书,在学习时,一定要把这些文字认清楚,以免混淆补情。

在整个宇宙里,知识实在太丰富了,如果你想广泛的去学习,那是很不容易也无从学起的事。不过,如果能够大略的做个研究,还是能够了解其中基本的道理的。 [故事]

甲骨文

中国文字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不断演变而成的。在没有文字之前,聪明的人类要记事或表达意思,多以结绳及绘图的方式来代替。

据说,到了皇帝时,史官仓颉觉得没有文字十分不方便,就以日月鸟兽的形状所到来的灵感,照着样子画出来,成了最早的文字。后来要了解文字的演变过程,可以靠古代的书籍器物,得到概略的了解像刻

在牛骨和龟壳上的文字,是现今所挖掘到最古老的文字,由于是用刀刻的,所以“甲骨文”的最大特色是转折处多成方角,如“丙”在甲骨文中,便是写成:“四”(下面没有横)。金文,是刻在金属上的文字,文字的线条比甲骨文复杂写。后来,有了较进步的大小篆,大篆的结构方正,左右对称,小篆的字体已略具国字的雏型了,线条简化匀称,如“马”字,在小篆中就写“馬”。到了隶书、草书时代,中国文字已经到了定型的阶段了。

fánxùnméngxūjiǎngjiūxiángxùngǔmíngjùdòu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22

明句读

2 3

wéixuézhěbìyǒuchūxiǎoxuézhōngzhìsìshū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解释]

凡是教导刚读书识字的学童,必须正确的讲解义理,考究实事,不可以马虎从事。首先必须让他们了解每个字的意义,接着再教他们了解句读,使他们懂得如何断点及朗诵。

研究学问,一定有起头的地方,把小学读完了,便可以开始念《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四书了。 [故事]

员外和管家

做任何事都需要有好的开始,求学问也不例外,打好了基础,才能追求其他更高深的知识。研究字形及句读可以说是研究学问的基础。就句读来说,虽然称不上什么高深的学问,但是如果不认真学习,把标点符号放错了位置,可能会造成许多麻烦呢!

从前,在唐朝有个员外,有一天,他请了一位新的管家,由于天性吝啬,就和新管家约定,限制他每日的伙食如下:“无鸡鸭也可以,无鱼肉也可以;青菜万万不可少,酒也不可。”但是员外立下这个条约时,条纹中并没有标点符号。一年之后,管家在辞职时,向员外要求补偿他的伙食费。员外理直气壮的把当年立的条约拿出来,而这个管家立即拿笔将他改为:“无鸡,鸭也可以;无鱼,肉也可以;青菜万万不可,少酒也不可。” 这下子,员外无话可说,只好赔钱了,这故事充分说明了句读的重要。

23

2 4

lúnyǔzhěèrshípiānqúndìzǐjìshànyán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mèngzǐzhě

qīpiānzhǐ

jiǎngdàodé

shuōrényì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解释]

说仁义

《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空子的弟子和再传的弟子,把孔子或是孔子弟子曾说过的善言善语,记载编辑而成。

而《孟子》这本书,共有七篇,整本书的主旨,是在谈道德仁义的道理。 [故事]

孔子答增参

《论语》和《孟子》是研究儒家思想最重要的书籍。而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学问家,关于他们的故事非常多,因此我们在这里只举一个来说。

有一次,孔子在教弟子们道理,弟子们照例围坐在孔子的身边,年仅二十四岁的增参也坐在其中,他是个自省能力很强的学生,所以孔子很欣赏他。席间,有弟子问孔子:“老师,为什么您讲的道理都那么复杂呢?”

孔子听完这个问题,看看这位弟子,又望望增参,然后回答说:“我的道理是浑然一体,而能贯通任何事物的。”说完,便离开了。满头雾水的弟子们围着增参,增参微笑着回答他们:“老师所说的道理,就是我们能推己及人,一切以诚心最重要。”

虽然是简单的两句话,但是,真要做

24

2 5

好,还不太容易呢!

zuò zhōng yōng zǐ sī bǐ zhōng bù piān yōng bù yì

zǐsībǐ

作 中 庸 子 思 笔 中 不 偏 庸 不 易

zuòdàxué

zuò dà xué nǎi zēng zǐ zì xiū qí zhì píng zhì

nǎicéngzǐzìxiūqízhìpíngzhì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解释]

《中庸》:这本书是孔伋所作的,“中”的意思是不偏,而“庸”是不改变。而《大学》这本书是曾参所作,内容则是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故事]

陶渊明弃官归隐

《中庸》其实就是一本人生哲学的书。

晋朝的陶渊明是中庸哲学最代表的人物,他不重视现实生活,也不会沉溺在梦想里。有一次,家里穷的没饭吃了,他只好接受朋友的推荐去当县令。虽然他并不想当县令,但是迫于现时,他也只好委屈自己顾全大局。

后来,有个朝廷大官要到陶渊明这个县来视察,他的属下便提醒陶渊明,大官来时,要记得多说些好听的话,对大官要必恭必敬的,这样才能有升官的机会,陶渊明听了很不以为然,感叹地说:“难道就为了区区的五斗米,就要我向别人弯腰吗?”于是陶渊命将官职辞了,回到自己的家乡,从新过着农耕的生活。陶渊明在政治上虽然谈不上什么功绩,在文学著作上也没有较具代表性的作品,但是,他品性高洁的中庸哲学,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25

2 6

xiàojīngtōngsìshūshúrúliùjīngshǐkědú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shīshūyì

lǐchūnqiū

hàoliùjīng

dāngjiǎngqiú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解释]

当讲求

把《孝经》和《四书》研习的十分熟透之后,便可以开始去研究六经了。什么是六经呢?便是《诗》《书》《易》《礼》《乐》和《春秋》等六部经典,记载着各种常识,我们应该仔细的研读、理解。 [故事]

平民皇帝刘邦

《孝经》是讨论孝道的书,内容是记载孔子和弟子曾参的论孝情形。自古以来,孝经就被推为谈道德理论的重要典籍。

舜帝年轻时,非常孝顺,感动了顽劣的父亲,和长设计要陷害他的后母和弟弟,等到舜登上了王位以后,仍然象以往一样孝顺。这种孝顺是发自内心的真孝。孝顺的最高境界,不仅是要孝顺父母,扶持父母而已,还要做到显耀父母的名声。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年轻的时候秦朝暴政下,百姓生活流利不定,受尽苦难,就在心中立下了一个拯救国家并且让父母感到荣耀的志愿。于是,刘邦带领军队南征北讨,终于当上了中国第一个平民皇帝。当他回乡省亲时,他的父亲见到他,立刻就要向他叩拜,刘邦不仅连忙阻止,还封

26

2 7

父亲为太上皇。这就是孝亲最好的例子了。

yǒuliánshān

yǒuguīcángyǒuzhōuyì

sānyìxiáng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yǒudiǎnmó

yǒuxùngào

yǒushìmìng

shūzhīào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解释]

《连山》、《归藏》、和《周易》,三部书合称三《易》。这三《易》是用“卦”来详细说明宇宙间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

典谟、训诰和誓命是《书经》的篇名,也是《书经》一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 [故事]

易经书经

《易经》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占卜书籍,也是古人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而得来的学问。

自古人类对自然界各种不可测的现象,产生了敬畏之心,因此形成了许多的占卜之学,希望能求得事事顺利,所以才有了六十四卦的发明,来作为判断是非吉凶的标准。

再谈谈《书经》这本书。它的内容,就象现在的政治档案,其中包括了大臣给

君王的奏书,君王颁布的法令,还有作战的命令及大大小小又政府发出的公告,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珍贵的宝典。如第一篇中的尧典,让我们知道了尧帝是如何的爱护百姓、治理天下。在尧帝的仁政治理之下,当时的社会一片祥和,这也就是《书经》的价值所在。

27

2 8

wǒ zhōu gōng zuòzhōulǐ zhù liù guān cún zhìtǐ dà xiǎo dài zhù lǐ jì shù shèng yán lǐ yuè bèi

wǒzhōugōngdàxiǎodài

zuòzhōulǐzhùlǐjì

zhùliùguāncúnzhìtǐlǐlèbèi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shùshèngyán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解释]

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公,著作《周礼》,将当时辅证的六官 ——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和冬官,以及治理国家得体制都详细记载、保留于《周礼》这书内。

汉朝的带德和戴圣两位学者,都曾为《礼记》写过注释,以阐述的先圣和先贤的言论主张,使得后代的典章缺席和礼乐规范有所遵循而完备。 [故事]

周公礼贤下士

礼仪廉耻是国家很重要的四个纲纪,排在第一位的是礼。至圣先生曾说过:“不学礼,就不能立身在这个世界上。”可见“礼”对我们个人人格的修养是多么重要。

周公是文王的第四个儿子,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继位,周公负起了辅佐的责任。他在辅佐成王时,广招贤才,对有才能的贤士相当礼遇。有时候,他正在用餐,如果有贤士来拜见,他会立即将口中的食物吐掉,整理好自己的仪容后,跑出来接见他们。就是因为周公如此礼贤下士,才会有这么多的贤才之士来帮助他,一起把国家治理的即富强又安乐。

之后,周公又根据当时的需要,把官制分为六

种,并且按着每一种官位,写成一篇有关职务和有关条文来,这本书就是

28

2 9

“周礼”。后人读这些经典,除了学习书中的精神外,也要身体力行才是。

yuēguófēngyuēyǎsònghàosìshīdāngfěngyǒng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shījìwáng

chūnqiūzuò

yùbāobiǎn

当讽咏

biéshànè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解释]

国风是当时俚俗的歌谣诗章;雅有大小之分,多为朝廷礼仪的正乐;颂则为宗庙祭祀的乐曲,这几种诗经的体裁合称为“四经”,因为丰富的内容、真切的情感,所以实在是值得世人广为歌咏称颂的!

单自周天子势力衰弱后,《诗经》也就随之被废。孔子眼见,有感而发写成《春秋》一书,书中隐含着对当时政治的称颂和斥责,并分辨诸侯各国的善恶行为。 [故事]

《诗经》与《春秋》

我国最古老的诗集是《诗经》。他的题材很广泛,包括了社会风气、生活状况,还有贫民百姓的感情和思想。分为国风、大雅、小雅、颂四种。 在《诗经》中,不仅内容生动有趣,就连所使用的语言也很活泼,这些诗作,是需要大家细心的去品味的。

春秋时代,诗的精神已经丧失了,在这个时代中周朝王室已渐渐失去了约束诸侯的力量,孔子看到了这种混乱的情形,心里很担忧,于是便作了《春秋》这部书。《春秋》是本对现实的政治做客观的褒贬,以及对各个诸侯国做善恶行为分辨的书籍。这本书里有著名的“春秋五霸”,这些诸侯国彼此争名夺利,战争不断,《春秋》这本书,就是针对他们来做评

29

3 0

论的。

后人读《春秋》,除了了解当时的政治及人民生活情形外,也可以借此累积前人的经验,丰富我们的智慧。

sānchuánzhě

yǒugōngyáng

yǒuzuǒshì

yǒugǔliáng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jīngjìmíng

fāngdúzǐ

cuōqíyào

jìqíshì

经既明

[解释]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所谓“三传”就是解释《春秋》的书,它们分别是公羊高写的《公羊传》左丘明写的《左传》,谷粮赤写的《榖梁传》三书。

把圣贤所作,告诉我们为人处世道理的经传都熟读之后,才开始去读诸子百家书,并且要择取重点来读,牢记每一件事情的因果始未。 [故事]

共叔段武乱

《 公羊》、《左氏》、《榖梁》这三传是用来解释《春秋》的,而《春秋》记载着当时国际间的大事。可是,因为《春秋》所记录的事非常简洁,如“夏五月,郑伯克断于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夏天,郑庄公于鄢这个地方打败了弟弟共叔段。如果只看这段文字,我们仍然不能了解这场战事的始未,这时就需要借助上述三传的说明了。

原来,郑武公有两个儿子,庄公和共叔段。由于夫人武姜生庄时难产,因此,武姜偏爱共叔段,对庄公则心生厌恶。庄公继承王位后,武姜要求封地给公叔段,庄公就把京城一地封给了公叔段。有人劝庄公不要把京城分给弟弟,

30

3 1

怕他一旦有了贰心,就难应付了,但庄公并没有因此改变他的决定。果然,公叔段逐步出兵,占领了京城一带的土地,而且朝着庄公所在的国都进攻,庄公才率领军队将公叔段赶到鄢地去。

有了左传对这见事的详细记载,我们才能知道春秋时代许多精彩的故事呢。

wǔzǐzhěyǒuxúnyángwénzhōngzǐjílǎozhuāng

五子者 有荀扬 文中子 及老庄

jīngzǐtōng

dúzhūshǐ

kǎoshìxì

zhīzhōngshǐ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解释]

所谓的五子便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庄子和老子,所著的书称为“子书”,在书中他们五人各自陈述对人、对事的看法和主张。

一旦经书和子书都熟读后,便开始研究历代流传下来的史书,详细考证各国朝代的世系,以明了其胜衰兴亡之因,从中记取教训免得重蹈覆辙。 [故事]

庄子巧辩

五子中大家对老子及庄子可能比较熟悉,我们就以庄子为书中的两篇故事,来探索庄子高深的学问。

有一次,庄子向朋友借米梁,没想到那位朋友对庄子说:“等我的谷子收成卖了之后,我再借你好不好?”庄子听了很不高兴,就告诉他:“昨天在来这儿的途中,有一条鲋鱼对我说:‘我快干死了请你帮我取点水来好吗?’我便对他说:‘等我到了南方后,再引西江的水来救你。’

那条鲋鱼随即说:‘等你从南方回来,你也可以到干鱼铺来找我了。”

有一回,庄子在钓鱼时,有两个楚国大臣奉命请他到朝中共议国事,

31

3 2

庄子便说:“听说贵国有只神龟,楚王将它放在盒子里供奉着,我请教你,这只神龟是宁可在泥土里爬行,还是喜欢被人高高的供奉着呢?”大臣答: “应该是喜欢在泥土上爬行。”“对了!我就是喜欢在泥土上爬行。”大臣牙口无言,只能佩服庄子善于比喻的口才了。

zìxīnóngzhìhuángdìhàosānhuángjūshàngshì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tángyǒuyú

hàoèrdì

xiāngyīxùn

chēngshèngshì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解释]

称盛世

在远古时代,自伏羲氏、神农氏到皇帝有熊氏在位期间,皆能勤政爱民,体恤民意,所以被称为“三皇”。

黄帝之后便是唐尧虞舜二位帝王。尧贤能开明自认自己的儿子无才无德,不堪为一国之君,所以将帝位禅让给孝顺的舜。而由于他的睿智领导使得当时的社会安定富足,人人称颂。 [故事]

禅让之礼

关于上古时期的种种传说,因为没有文字的记载及遗迹作为依据,所以我们多以神话来看待他们。就像夏禹,曾有人认为他是一只大虫呢! 但是,无论这些神话是真是假,至少可以让后代的人,了解先民生活演变和进化的情形。

相传上古时,有巢氏教人架木为巢;伏羲氏教大家驯养家畜;神农氏教人播种五谷,还有燧人氏教人转木取火等,正说明了我们的祖先是如何从野蛮迈向文明的。

由于这些人帮助人民改善生活,便被推举为部落的首领。而黄帝则是因为发明了新的东西,让大家感激在心,所以中国人喜欢以黄帝的子孙来自居。

32

3 3

之后,又有许多的皇帝产生,其中以尧和舜最受人推崇。尧舜的“禅让之治”,更是众所周知。看来远在上古时代,中国的祖先们便以懂得“以礼服人”的道理,难怪中国会被称为“礼仪之帮了。 xià

yǒuyǔshāngyǒutāngzhōuwénwǔchēngsānwáng

夏有禹

xiàchuánzǐ

商有汤 周文武

jiātiānxià

sìbǎizǎi

称三王

qiānxiàshè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解释]

大禹是夏朝的开国之君,唐则为商的开国贤主,文王和武王更是立周朝太平盛世,由于他们才德兼备、亲政爱民,所以,后代的人便尊称为“三王”

自从夏禹将帝位传袭给自己的儿之后,就变成一个世代传承的家族天下了。如此经过四百年,终究被商朝汤王一举攻灭,结束夏朝统治的时代。 [故事]

夏禹传位

夏禹治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但是,在充满神话色彩的夏朝,究竟有没有禹这个人,似乎仍找不到证据。

据史书说,禹的父亲是鲧,由于治水失败,被舜帝杀了。但在传说中,鲧是天上的神,他眼见百姓饱受洪水之苦,心里很难过,就把天上的泥土偷来平定人间的洪水,结果被天帝知

道了,便命令火神将鲧治罪。所以,后人才不忍心把鲧的下场说的太悲惨。

夏禹之前的尧与舜,都是传贤不传子。禹也想效法他们,于是决定把帝位让给益。但是,深受人们爱戴的禹,由于自己的儿子启也是一位贤才,

33

3 4

于是人民便一致拥戴启为新的皇帝。谦虚的启认为既然父亲已经决定传给益,自己就不该再和益争夺王位。可是,在人民的热情拥戴之下,启只得顺应民心,接受了王位,如此一代一代传下来,天下又属于一个家族了。

tāngfáxià

guóhàoshāngliùbǎizǎi

zhìzhòuwáng

汤伐夏 国号商六百载 至纣亡

zhōuwǔwáng

shǐzhūzhòu

bābǎizǎi

zuìchángjiǔ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解释]

由于夏桀暴虐无道,残害百姓,以至汤举事起义时,民众纷纷响应杀死夏桀,建立一个国号是商的国家,历经六百年,一直到残暴不仁的纣被杀死,商朝才灭亡。周武王起兵诛讨纣王,开创了周朝八百年的天下,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王朝。 [故事]

褒姒的传说

我们知道夏的最后一任皇帝是夏桀,他暴虐无道,最后被周朝消灭了,而周朝的末任皇帝幽王,因为宠信皇后褒姒,也落得亡国的下场。

有个关于褒姒的神话故事,已经流传很久了。据说,远在夏桀时 ,褒城有天飞来了由神人所化身的两条龙,他们对夏桀说:“我们是褒城的两位先君。”夏桀见了两条龙心里很害怕,便向太史官要如何处理这件事,太史官经过一番占卜后,对他说:“这是吉祥的,不妨将他们涎沫收藏起来,也许可以用来求福。”夏桀于是照着太史官的话做,将他好好收藏着。

过了九百年,也就是周厉王时,有天装着涎沫的盒子不小心被打破了,从里面爬出一只蜥蜴,恰巧被一个婢女看见。后来那婢女竟然身怀六甲,经过四十年才生下一个女婴,这女婴也就是褒姒。据说,这是上天特地派

34

3 5

来惩罚周幽王的,这个传说是不是很有趣呢?

zhōuzhédōngwánggāngzhuìchěnggāngēshàngyóushuì

周辙东王纲坠

shǐchūnqiū

zhōngzhànguó

逞干戈尚游说

wǔbàqiáng

qīxióngchū

始春秋

[解释]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自周平王东迁之后,号令诸侯的威信以帅坠不兴,列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于是到各国去献计策,以游说为业的人,成为时代的主流。从春秋时代开始,到战国为止,相继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五人相争为天下霸主,合称“春秋五霸”;而秦、础、齐、燕、赵、魏、韩则是出名的“战国七雄”。 [故事]

恒公不计前嫌

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是春秋战国纷乱时期中,实力较强的诸侯,其中又以齐桓公最受人推崇。

齐桓公有个得力的助手,名叫管仲,在齐桓公的战绩中,管仲的功劳是不容抹杀的。不过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管仲在受到重用之前,曾经与齐桓公作对过,现在

35

3 6

就让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

在齐桓公即位以前,他的哥哥襄公曾误杀了鲁国的国君,当时,为了避免遭受连累,鲍叔便带着公子小白(即桓公)逃到莒国去 。而在同时,桓公的兄弟公子纠则在召忽和管仲的随从下,逃奔鲁国。等到事情结束,齐国群龙无首时,桓公和公子纠都想回国继承王位。结果,公子纠得用机会暗中埋伏,想置桓公于死地,幸好桓公装死躲过,就在公子纠的戒心松懈下来时,齐桓公趁机进入齐国登上了王位。在鲍叔的劝告下,桓公把管仲请了来,辅佐自己治国,由于桓公心胸宽大,管仲更不负所托,把齐国治理成富强的国家。

yíngqínshìshǐjiānbìngchuánèrshìchǔhànzhēng

嬴秦氏 始兼并传二世 楚汉争

gāozǔxìng

hànyèjiàn

zhìxiàopíng

wángmǎngcuàn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解释]

王莽篡

到了战国末年,秦国利用“连横政策”,破坏六国的团结,不断的扩展势力,兼并其他小国,可是传位到秦二世胡亥时,天下又开始纷扰不安定起来,最后演变成楚汉两大强权争夺霸权的局面。

汉高祖打败项羽军队后,建立汉代霸业,天下臣服,一直传位二百多年,直到平帝时,王莽见其年幼可欺,于是谋夺王位。 [故事]

爱用酷吏的汉武帝

秦朝结束了纷乱的战国时代,另外开创了一统的新王朝,在秦始皇时代,颁布新法,大兴徭役,在政绩上虽有些成就,但却也使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才有“苛政猛于虎”的说法。虽然秦的统治时间只有十五年,但或多或少也为汉代的富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到了汉代,是中国的第一个威震海外及塞外的朝代,当时不仅人民生活富庶,国力也很强盛,汉武帝命大将东征西讨,除了宣扬国威之外,另

36

3 7

一方面也扩展了中国的版图。这些应该归功于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汉武帝。

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很重要的皇帝,虽然他替中国开辟了一番新局面,但是在用人方面却喜欢用酷吏,这些残忍无道的官吏固然能将工作做好,但却使百姓生活在提心吊胆的恐惧之中,这是武帝在行政工作上的不足。

guāngwǔxìng

wéidōnghànsìbǎinián

zhōngyúxiàn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wèishǔwú

zhēnghàndǐnghàosānguó

终于献

qìliǎngjìn

魏蜀吴

[解释]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忠勇睿智的光五皇帝诸杀了荒淫无道的王莽,建立东汉基业,期间历经四百年,终因外戚、臣官作乱,而在献帝时灭亡。

继之而起的是魏、蜀、吴三国互争天下,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如此纷扰不定,直到魏国大将军司马懿篡夺王位,建立晋国,天下才再度统一,而晋国又分东晋西晋。 [故事]

三顾茅庐

三国时代名将如云,最为大家熟悉的莫过于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公和张飞,以及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了。

在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为了扩展自己的领土,常常你争我夺,因此战争频繁,当时军力最弱的蜀国,虽然拥有许多猛将,但是独缺一位

37

3 8

谋臣替他策划。他从谋士徐庶和司马徽那里,得知诸葛亮是一位精于谋略的人才,便决定亲自去请他来共谋国事刘备第一次亲临诸葛亮的住处——卧龙岗时,不巧诸葛亮正出门在外,刘备只好无功而返。好不容易等到诸葛亮回来了,刘备二人度驾临卧龙岗,不巧这次刘备还是没有见到诸葛亮,但是他并不灰心,过了几天,他进行了第三次造访。这一天,当刘备到达时,诸葛亮正在午睡,于是刘备便在岗外静候,等诸葛亮醒来,刘备向他说明来意,并诚心地请他出山为蜀国效力,早已不管世事的诸葛亮,对刘备的诚意十分感动,便同意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顾茅庐”。

sòngqíjìliángchénchéngwéináncháodōujīnlíng

宋齐继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běiyuánwèi

fēndōngxī

yǔwénzhōu

yǔgāoqí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解释]

刘裕灭东晋建立宋,传国六十年就被萧道成的齐所灭,二十三年后又被萧衍所灭,建国号为梁,享有五十六年,遭陈霸先消灭,改国号为陈,三十三年后陈也相继灭亡。这四个朝代都建都金陵,号称“南”朝。而在北方的北魏也分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消夺,改过号建立北周,东魏被高洋所夺,改过号建立北齐。 [故事]

刘邦斩蛇

传说,刘邦在当皇帝之前,有一次在芒砀山斩死了一条大蟒蛇,而后当上南朝宋帝的刘裕,也曾经射死过大蛇。据说,刘裕有次在水边割芦苇时,突然发觉四周有点异样,空气中不时飘来腥味,令刘裕不得不提高警觉,并且找了一处安全的草堆夺起来。

这时,有条像树干粗的蛇从草丛钻了出来,吐着长长的蛇芯,样子挺吓人的,刘裕赶紧抽出箭,连射

38

3 9

三箭,大蛇便负伤跑了。

第二天,刘裕来到作日割芦苇的地方,他看见了几个小孩在那儿捣药,便很好奇地问他们原因,小孩告诉刘裕,他们的主人被刘裕打伤了,所以替他捣药。原来他们的主人是土神,因为射箭的人正是刘裕,土神料到他日后必有大富大贵,所以不敢伤害他。

看来,能当上皇帝的人,都有不平凡的际遇,当然,有些巧合也是后人附和而成的吧!

dàizhìsuí

dài zhì suí yì tǔ yǔ bù zài chuán shī tǒng xù

yītǔyǔbúzàichuánshītǒngxù

tánggāozǔ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qǐyìshī

chúsuíluàn

chuàngguójī

táng gāo zǔ qǐ yì shī chú suí luàn chuàng guó jī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解释]

创国基

隋文帝杨坚兴兵结束南北朝混乱的局面,统一天下大势,可惜他的儿子隋炀帝无视人民疾苦,荒淫无道,终于使得隋朝步向灭亡之途。

李渊兴起仁义之师,要为天下百姓诛除暴虐的君主,最后平定隋朝各地战乱,创立唐朝辉煌的基业,史称唐高祖。 [故事]

真命天子李世民

唐朝的开国君主是李世民,他带兵结束了纷扰的隋末,开创了辉煌的唐朝。据说,李世民还每当上皇帝之前,就已经显露出天子的威仪了,现在就让我们看看没这段故事。

当年,李世民正带兵攻打洛阳,准备竭尽全力,一举推翻隋的暴政,恰巧这天打了胜仗,李世民利用这个机会设宴犒赏了所有的士兵。酒酣耳热之际,李世民一时兴起,决定上山打猎,纾解连日来的疲累。出发前,有部署为他算命,认为近日不适合出游或打猎,否则会有灾祸降临。但是李世民并没有采纳这个建议,所以独自骑着马上山去了。

39

4 0

一到山上,眼前便出现一只白色的鹿,李世民为了捉它,追了好久,最后来到一座城门前。他定眼一看,竟是敌军的城门,反身想跑时,不料城门内以冲出两个人,李世民只好奋力抵抗,后来,他赶紧躲入一是古庙,祈求神灵庇佑。说也奇怪,一阵狂风之后,追兵并没有进入庙内,李世民探出身子一看,那两个追兵只是愣愣地站在庙外,看来李世民真是有“真命天子”的命,所以才能这么幸运啊!

èr shí chuán sān bǎi zǎi liáng mièzhī guónǎi gǎi

èrshíchuánsānbǎizǎiliángmièzhīguónǎigǎijiēyǒuyóu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liángtángjìn

liáng táng jìn jí hàn zhōu chēng wǔ dài jiē yǒu yóu

jíhànzhōuchēngwǔdài

梁唐晋 及汉周称五代 皆有由

[解释]

唐朝自高祖起,共传位二十位帝王,享国三百年。到了袁帝时被朱全忠吞灭,改立国号为后梁。继后梁而起的有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些便是史称的“五代”,它们的兴衰胜亡都有一定的原因可寻。 [故事]

安史之乱

唐朝是中国的另一个盛世,在几个皇帝睿智的治理之下,到了唐玄宗时,国事达到了最高峰,因而有“开元之治”的美誉。

玄宗固然是唐朝英明的皇帝,不过他却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由于玄宗过于宠爱杨贵妃以及胡人安禄山,正日沉迷于酒色之中,朝廷之事也不过问,后人读到这段历史时,总把错推到杨贵妃身上,其实,玄宗也应该负起一部分责任的。杨贵妃本来是玄宗之子——寿王瑁的妃子。

有一次宫内招待公卿大臣,杨贵妃也参加了,由于他姿色过人,性情

40

4 1

妩媚,立刻引起了玄宗的注意,在大臣高力士的巧妙撮合下,杨贵妃成了玄宗的妃子。

得到杨贵妃后,玄宗渐渐荒废了国事,成天与杨贵妃饮酒作乐,而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个性跋扈,使得朝廷又先后起兵叛变,终于使朝廷走上由胜而衰的道路。

yánsòngxìngshòuzhōuchánshíbāchuánnánběihún

炎宋兴

liáoyǔjīn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dìhàofēn

dàimièliáosòngyóucún

辽与金 帝号纷 迨灭辽 宋犹存

[解释]

赵匡胤承受后周禅让的位,建立宋朝,传世十八代,因外族入侵,而形成南北混乱的局势。外族的了与金都下中原称立国号,而铁木真灭金,建立元朝,最后在他的孙子忽必烈时,举兵攻伐宋国,奠立霸业。 [故事]

名族英雄岳飞

宋朝有个杰出的人才——岳飞,关于他的事迹,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 岳飞是宋徽宗宗宁二人年时出生的,由于出生时,正好遇上黄河泛滥成灾,百姓纷纷往南方逃难。岳飞的父亲就是在逃难的途中过世的。

带着幼子的岳母,仍然坚强的随着人群往南方避难,他辛苦的抚养岳飞长大,母子二人就这么相依为命。岳飞在岳母的严厉教导下,不但用功,对于仁义道德的道理,更是充分的实践,所以岳飞年记轻轻的,就以深知国家民族大义。

41

4 2

宋徽宗时,金人常南下侵扰宋,岳飞也毅然投入宋泽的军队,努力为国家效力。他屡破金兵,立了许多功劳,深受长官激赏。精忠报国的岳飞,屡次击退金人的侵略,功绩彪炳,却在壮年时遭到奸人秦桧的陷害,不得不令人感叹“好人不长命,祸害贻千年”。

yú tú guǎng chāo qián dài jiǔ shí nián guó zuò fèi

舆图广 超前代 九十年 国祚费

tài zǔ xīng guó dà míng hào hóng wǔ dū jīn líng

太祖兴 国大明 号洪武 都金陵

[解释]

元朝有广大的领土,其范围超越以前任何一朝代,单只有短短九十年的寿命,就被汉人所灭。明太祖朱元璋摔病讨伐,终于击败元顺帝,建国号明,年号为洪武,设立京都于金陵。 [故事]

朱元璋大兴文字狱

明朝的开国君主是有名的臭头皇帝——朱元璋。在他小时侯就处处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性格来。

由于小时侯家里穷,他必须帮人家放牛,一维持生活。在当时,和他一起放牛的小朋友,每个人都很听朱元璋的话,他就像一个孩子王一样,有什么吃的喝的,总是分给大家享用。

有一次,朱元璋把自己帮人放的牛,宰了一头分给大家吃,事后,他还设计了一个谎话,骗过了小气的牛主人。由此可见,朱元璋从小便是个重义气,有

42

4 3

机灵的孩子。可惜朱元璋因为自小穷怕了,所以当上了皇帝后,很害怕别人会嘲笑他过去的一切。久而久之,疑心病越来越重,尤其是大臣的奏折中常会出现一、一些很敏感的字句,如“作则”读音和作贼很像,便被冠上大逆不道的罪名,因此大臣上奏时无不战战兢兢的。这就是明朝初年的“文字狱”。

dài chéng zǔ qiān yān jīng shí qī shì zhì chóng zhēn

迨成祖 迁燕京 十七世 至崇祯

quán yān sì kòu rú lín zhì lǐ chuǎng shén qì fén

权阉肆 寇如林 至李闯 神器焚

[解释]

到了明成祖登上帝位后,便迁都燕京,一直传位十七代,到崇祯帝国时,国家便衰亡了。

由于臣官为非作歹,再加上社会到处一片混乱,闯王李自成的势力不断扩大,终于攻破京城,逼的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毁了明朝的天下。 [故事]

民族英雄郑成功

中国历史上,以宋朝和明朝遭受的入侵最为严重,宋朝最后被北方蒙古族大军所灭,忽必烈就在中国的历史上建立了元朝。而明朝也遭遇相同的命运,在势力强大的清军的攻势下,明朝灭亡,破关而入的满族建立了大清帝国。

在明末岌岌可危的时候,许多忠臣义士奋力不不懈的想挽回国家的势力,虽然最后还是失败了,但却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郑成功,这个和台湾有着密切关系的民族英雄,在明末时,就非常痛恨那些卖主求荣的人。

有一次,他带兵攻打福建漳州,

43

4 4

久攻不下,只好以悬赏总督的首级来改变僵局,结果有个人果真提了总督的首级来领赏。郑成功知道后,很气愤地将这个人斩了,旁人问他原因,他答道:“ 国家会如此衰败都是因为卖主求荣的人太多了,如今这个人是总督的心腹,却也照样将主子杀了来讨赏,我能留这种人吗?”

由此便可以看出郑成功刚烈耿直的个性。

qīng tài zǔ yīng jǐng mìng jìng sì fāng kè dà dìng

清太祖 膺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yóu kāng yōng lì qián jiā mín ān fù zhì jì kuā

由康雍 历乾嘉 民安富 治绩夸

[解释]

清兵入关后,清太祖即帝位,平定了各地的乱事,使百姓生活安定下来。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位皇帝在位的一百多年,人民生活富足,政治体制也十分有规模。 [故事]

吴三桂收复北京

明末时,床王李自成将攻占北京,吴三桂奉派出守三海关,当时有人将名妓陈圆圆献给吴三桂,吴三桂对她自是疼爱有加。

后来,李自成攻下了北京。这时,吴三桂的父亲吴骧为了阻止李自成,便决定将陈圆圆献给李自成,则要吴骧劝吴三桂投降。吴三桂知道父亲在向他招降后,原本有些心动,后来听到陈圆圆已经成了李自成的妾,一怒之下,决定亲自南下攻打李自成。

一场大战后,李自成眼看形势极为不利,便将吴骧杀了,接着又要杀陈圆圆。陈圆圆向李自成献计,要他往西逃,李自成才放了陈圆圆,而吴三桂虽然收复了北京,但清兵也在这时入了关。

44

4 5

dào xián jiān biànluàn qǐ shǐ yīng fǎ rǎo dū bǐ

道咸间 变乱起 始英法 扰都鄙

tóng guāng hòu xuān tǒng ruò chuán jiǔ dìmǎn qīng mò

同光后 宣统弱 传九帝 满清殁

[解释]

清朝道光、咸丰年间,爆发了鸦片战争,使得英法联军进兵攻打北京。到了宣统皇帝,国势已大不如以前,最后清朝终于被国民政府推翻了。 [故事]

清朝灭亡

鸦片战争之后,带来了清朝末年一连串的内忧外患。当时掌大权的人如磁禧、李鸿章等人,缺乏新观念,一旦与西方的新文明接触后,一时无法调整自己的旧思想,就在许多沟通不良的情况下,使得中国的国土就这么被外人蚕食鲸吞了。

光绪帝及慈禧太后死后,又宣统皇帝即位。这位年仅三岁的小皇帝,尚不知人事,当他身穿龙袍,端坐在王位上举行仪式时,竟吓得哇哇大哭起来。这时他的父亲只好在一旁哄他:“不要哭了,就快完了!”这句话似乎已说出了清朝的命运,宣统皇帝才当了三年就被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革命军队推翻了,也使得中国正式步入民族时代。

45

4 6

gé mìng xīng fèi dì zhì lì xiàn fǎ jiàn mín guó

革命兴 废帝制 立宪法 建民国

gǔ jīn shǐ quán zài zī zài zhì luàn zhī xīng shuāi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解释]

革命成功后,建立民国,制定了国家大法,成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自上古伏羲氏到民国,历代帝王世系宗谱,都详细记载在此处,太平与战乱,兴盛与衰败,都有始未根由可追寻。 [故事]

孙中山建立民国

一项革命活动要从发起到成功,并不容易,除了要配合各种天时地利,最重要的还是人和。

清朝末年,由于党政者的昏庸无知,招致许多西方国家的侵略,不仅国家命运未卜,人民的生活是更疾苦,在这种情形下,才有了孙中山先生领导革命军起来推翻清朝政府的事迹。

由于当时百姓早已唾弃清朝的虚弱无能,于是,革命的号角一响,有志之士便纷纷响应,经过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推翻清朝,建立了民国。1950年,由孙中山先生组织的同盟会,首先提出“中华民国”的国号。

“中华民国”的称号,是孙中山先生一生中

46

4 7

重要的贡献之一,1912年,临时政府成立参议院后,才正式决定以它为国名。

shǐ suī fán dú yǒu cì shǐ jì yī hàn shū èr

史虽繁 读有次 史记一 汉书二

hòuhàn sān guózhì sìjiān zhèng jīng cān tōng jiàn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解释]

史书虽然很多,读的时候要按顺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再来就读《后汉书》,最后读:《三国志》。读的时候要多查证其他的经书,以及《资治通鉴》,这样就能更了解了。 [故事]

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是读史书者必读的,这些书各有各的特色。

《史记》是汉代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本史书,这本书是由皇帝时代到汉武帝时代,内容丰富,许多历史故事都出自这本书。

《汉书》只记载西汉的历史,不像《史记》贯通了好几个朝代,所以《汉书》是本“断代史”,由东汉班固所著。

《后汉书》虽然也是写汉代的历史,不过它所记录的是后汉时代的事,由南朝刘宋时的范晔所著。

至于《三国志》的内容,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三国时代魏、蜀、吴的激战、斗智故事,还有桃园三结义里的英雄们,都是书

47

4 8

中的主要人物。

后来,明代的罗贯中就是根据《三国志》,写了一本家喻户晓的小说——《三国演义》。《三国志》是由晋朝的陈寿所著的。

这四本书合称四史,是中国四本相当重要的史书。

dúshǐzhěkǎoshílùtōnggǔjīnruòqīnmù

读史者

kǒuérsòng

考实录

xīnérwéi

通古今

cháoyúsī

若亲目

xīyúsī

口而诵

[解释]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考实录:进一步研究历史资料。古今:历史的来龙去脉。维:思考。斯:指的是“这些书 ”。 [故事]

范仲淹苦读

我们都知道,不论做什么事,专心和恒心是最基本的态度,尤其是求学,更是需要具备刻苦的毅力。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有成就的文人或是大官,他们都曾有过一段艰苦的求学经验,我们就以宋朝的宰相范仲淹为例子。

范仲淹小时侯家庭环境并不好,母亲改嫁后,便带着范仲淹到长山居住,由于他对母亲的改嫁一直不谅解,所以到他年纪稍长后,便独自离家到应天府去求学了。

范仲淹非常用功,常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有时候精神不好,或体力不济时,范仲淹就会拿早已放在桌边的冷水,往自己的头上浇,好让自己清醒过来,再继续读书。像他这种刻苦求学的态度,并非人人都做得到的,

48

4 9

所以,他后来果然当上了宋朝的宰相。

xīzhòngní

shīxiàngtuó

gǔshèngxiánshàngqínxué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zhàozhōnglìng

dúlǔlùn

bǐjìshì

xuéqiěqín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解释]

以前孔子是非常好学的,连年纪比他轻的神童,他都向他请教。连古代的圣人都可以做到,何况是现代的我们。周朝宋国的赵中令——赵晋,也是位好学的人,他天天手不释卷地读着论语,即使已当了大官,仍然是勤学不倦。 [故事]

相橐三难孔子

春秋时代,有一次,孔子与学生坐着马车出门,在途中看到许多孩童在路边嬉戏。其中有个叫相橐的小孩在道路上独自玩着筑城的游戏。

孔子的弟子便走到小孩的身边,告诉他车子要经过,请他道路旁玩,

只见相橐理直气壮地对他们说:“我只听过马车饶着城走,没听过拆城让马车过的道理。”孔子听了小孩的话,便对他说:“你小小年纪,却懂得很多吗!”“小鱼生下来几天就可以在水中自在地游来

49

5 0

游去,而兔子生下三天,就能跑好远,我的年纪不他们都大,当然应该懂很多事了。” 孔子听到项橐不服气的回答,便决定考考他。“你知道什么山没有石头?什么树没有树枝?什么火没有烟吗?”“土山没石头,枯树没树枝,萤火虫没烟。” 项橐这个小朋友是不是很聪明呢?

pīpúbiānxuēzhújiǎnbǐwúshūqiězhīmiǎn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tóuxuánliáng

zhuīcìgǔ

bǐbùjiào

zìqínkǔ

头悬梁

[解释]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汉朝的路温舒则将尚书抄在蒲草编织的席上阅读,另有公孙弘把春秋刻在一片片的竹片上,他们都没钱买书,可是仍不忘要勤勉向学。晋朝的孙晋将头发以绳子悬在屋梁上,战国时书秦则用尖利的锥子次自己的大腿,他们两人都是不须别人督促,便知道自动自发求学的人,也正因此,奠定了他们成为大人物的基础。 [故事]

在古代,读书人求学是必须克服重重困难,以下就是几则好学的故事。

路温舒编蒲抄书

西汉有位名叫路温舒的人,由于家里很穷,只好替别人放牛,有一次,他看着满地的蒲草,灵机一动,心想:“何不利用蒲草编成本子,把向别人借来的书抄在上面,这样不就有书可读了吗?”于是,路温舒便利用这种方式,苦学成功了。

苏秦引锥刺股

战国时代的知名纵横家——苏秦,在还没有成名之前,是个不被重用的人,他曾向秦王游说,并且毛遂

50

5 1

自荐要求担任官职,因为自己学问不够,而被拒绝了。于是,苏秦决心发奋读书,每当读书读累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提起精神后,再继续苦读。

后来苏秦成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合纵政策”(联合六国抵抗秦国)就是他所提出的。

rúnángyíngrúyìngxuějiāsuīpínxuébùchuò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rúfùxīn

rúguàjiǎo

shēnsuīláo

yóukǔzhuó

如负薪 如挂角

[解释]

身虽劳 犹苦卓

晋朝的车胤用沙袋装着萤火虫,借其微弱的灯光来读书,而孙康则打开窗户,得用月光照在雪地反射的光阅读,他们的家境虽然都相当贫穷,可是却能坚持到底,努力而不半途而废。

汉朝朱买臣每天砍柴、背柴,仍不忘读书,而隋朝李密为人放牛时,也随时把书挂在牛角上准备阅读。虽然环境是如此艰苦,但他们求学的毅力仍不变 [故事]

付薪读书

古人的求学环境是很恶劣的,但是,许多有成就的人,借着刻苦自励的方式,还是能成为大人物,实在令人钦佩。

汉朝时,有个懂得利用时间读书的人,名叫朱买臣。每天,朱买臣得上山砍柴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当他砍柴时,总不忘把书本放在树下读;背柴回家时,也是边走边捧着书本看。他的妻子崔氏看在眼里,常常对他大吼:“家里这么穷,你整天捧着书

51

5 2

本看,我不想跟你在一起了。”朱买臣哀求崔氏不要离开,但是,崔氏仍然执意要走。于是朱买臣只好一个人孤零零的生活,不过,好学的他仍然手不释卷的读书。

几年下来,朱买臣当上了会稽的太守,回乡时,坐着大轿,风光及了,这时崔氏感到后悔,便向朱买臣表示愿意回到他的身边。不过,朱买臣却拒绝了崔氏的请求,宁愿一个人逍遥自在的过日子。

sūlǎoquánèrshíqīshǐfāfèndúshūjí

苏老泉 二十七

bǐjìlǎo

yóuhuǐchí

始发愤 读书籍

ěrxiǎoshēng

yízǎosī

彼既老

[解释]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宋朝的苏洵,一直到二十七岁,才觉悟到发奋读书,终于成了宋朝的大文学家。

像苏洵年纪以一大把了,仍不嫌晚的立定志向读书,而我们这些年轻人在刚求学时,更应把握时间,用功读书,才不至于到了老年时后悔莫及。 [故事]

苏洵发奋

据说,苏东坡的父亲苏洵,二十七岁时仍认识不了几个字,直到哥哥中了科举考试,做了大官后,才开始觉悟到自己的不学无术。从此,苏洵便专心地研读,进一步改掉以往有手好闲的习性,正日与书为伍,一心想参加考试,没想到竟然名落孙山,他很丧气地回到家里,把从前写过的文章统统找出来烧了,从此必门苦读。

苏洵痛下决心,苦读了五、六年。有一天,他觉得自己可以写文章了,便提笔写了一篇,一时文思泉涌,许多道理很自然地从他的笔下写出来,苏洵觉得仿佛这几年所读的书,使他的脑子装满了

52

5 3

学问。于是,苏洵的学识及文章受到了大家的肯定,尤其是大文学家欧阳修,从此,他的文章便成了人人争读的作品。

ruòliánghào

bāshíèr

duìdàtíng

kuíduōshì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bǐjìchéng

zhòngchēngyì

ěrxiǎoshēng

yílìzhì

彼既成

[解释]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宋朝的梁灏八十二岁才考上状元,在朝廷上面对皇帝的问题,对答如流,其机智与学问超越众多读书人之上。如梁灏这般老的人都还能完成志向,使大家称叹奇特,而我们这些年轻人更应立定志向,及早用功读书才对。 [故事]

梁灏登科

宋朝时,有个名叫梁灏的人,从年轻时,就开始参加考试,想一举成名 ,可是年年考,却年年落榜,虽然已经考了无数次,但他却一点也不灰心。

梁灏的儿子也是好学不卷的人,而且也已经高中状元了,梁灏见儿子中了状元,除了高兴之外,自己的期许也更深,他立定志愿,一定要考上状元。从此,他更用功,每一个朋友见到他如此用功,就劝他不要这么辛苦,儿子已是状元了,可以一生不愁吃穿,何必还要自己去争功名呢!

但是,梁灏并没有受这些话的影响,仍然日夜苦读。

53

5 4

黄天不负苦心人,在他八十二岁那一年,他终于考中状元了。

当皇帝召见他时,他的表现丝毫不逊于年轻的状元,所以深得别人的赞赏。梁灏对于自己以满头白发的高龄才中状元,一点也不以为意,因为他终于达到了目标,完成了心愿。

yíngbāsuìnéngyǒngshīmìqīsuìnéngfùqí

莹八岁

bǐyǐngwù

能咏诗 泌七岁

rénchēngqí

ěryòuxué

能赋棋

dāngxiàozhī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解释]

当效之

北齐的祖莹在八岁的时候即能吟颂诗词,唐朝的李泌其岁便能以下棋为题而作诗赋,都是另人刮目相看的好例子。

他们两人的才智高超,颇受当时人们赞赏与钦佩,而你们现在正值求学之初,更应该以祖莹和李泌为榜样,效法他们的行为。 [故事]

祖莹偷读

祖莹是北齐时的人,很小的时候,就能背诵《诗经》及《尚书》一类的书。

由于祖莹整天手不释卷的用功读书,常常连觉也不想睡,他的父母在心疼之下,之好把家里的灯火给藏起来,不让他读的太晚。好学又聪明的祖莹,便在父母都睡着后,拿出自己预藏好的火种来照明,为了不让父母看见,他还拿了衣服把门窗遮住,为的是要安心读书。

祖莹有一次读的太晚了,竟睡过头了,醒来事以误了上学的时间,便匆忙的赶到学校去,正好论

到他要上台讲《尚书》。这时,他才发现带错了书,可是祖莹很镇静的把

54

5 5

《尚书》的内容背了一遍,不仅快而且连一个错字也没有,令在场的同学都吃了一惊。祖莹长大后,果然在朝中担任秘书及著作郎的工作,这个成就是他用功所换来的。

càiwénjīnéngbiànqínxièdàoyùnnéngyǒngyín

蔡文姬

bǐnǚzǐ

能辨琴 谢道韫

qiěcōngmǐn

ěrnánzǐ

能咏吟

dāngzìjǐng

彼女子

[解释]

且聪敏 尔男子 当自警

蔡文姬不但喜欢读书,甚至可以从琴音中辨认出将有不寻常的事要发生;谢道韫因很会吟诗作对,所以非常受谢安的赞赏。像这两为女子,一个精通音乐,一个擅长诗赋,都是如此聪慧,身为男孩子的,更需自我好好警惕,积极充实,才不后落于他人之后。 [故事]

蔡文姬能辨琴

东汉的学者蔡文邕,有个能分辨琴声的女儿蔡文姬。 有一次,蔡邕在弹琴自娱时,突然一根琴弦断了,正在一旁看书的蔡文姬便对蔡邕说:“爹,是不是第一根琴弦断了?”蔡邕见蔡文姬并没有回头,竟能听出哪根琴弦断了,大感惊讶,新想,这可能只是巧合吧!便故意又弄断了另一根琴弦蔡文姬又对父亲说:“怎么第四根弦也断了呢?” 蔡邕暗暗吃了一惊,这时才确信蔡文姬的确有音乐天分。

谢道韫能咏吟

谢道韫是晋朝人,有一次她的叔叔(也就是晋朝知名的宰相谢安)看见窗外正在飘着雪花,一时

55

5 6

兴起,便想考考侄子们的作诗能力。他问他们“大雪纷纷何所似”?谢道韫的哥哥谢朗回答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看看谢道韫,很高兴小小年纪的侄女,竟能有如此的才情。

tángliúyànfāngqīsuìjǔshéntóngzuòzhèngzì

唐刘晏

bǐsuīyòu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shēnyǐshì

ěryòuxué

miǎnérzhì

彼虽幼

yǒu

wéi

身已仕 尔幼学

zhě

勉而致

ruò

shì

[解释]

为者 亦若是

唐玄宗时刘晏以小小的年纪,被认为是神童,而且被推举为正字官,其名声一直流传至今。

刘晏当时虽然年纪幼小,但却以担当国家官吏,所以,只要想成为名扬天下的人,自我期许、勉励,且奋发向上,必然是可以像刘晏一样有所作为的。 [故事]

刘晏正字

刘晏是唐玄宗时的一个小神童,据说,他曾经写了一篇《东封颂》的文章献给祭拜天地的玄宗。玄宗看了以后,赞不决口,于是,便召见刘晏,当他见到刘晏还是个孩子,不仅对他的写作能力感到怀疑,便命宰相亲自考刘晏。不久,宰相向玄宗说:“刘晏真是个神童,他的作文能力的确很高。”玄宗于是下令刘晏担任正字官,相当于现在的国立编译馆馆长。刘晏小小年纪,却能胜任这个官职,实在是不容易啊!

56

5 7

刘晏不仅受到玄宗的喜爱,就连玄宗的庞妃扬贵妃,也非常欣赏刘晏的聪明伶俐。有一次,在贵妃的寝宫里,玄宗对陪在贵妃身边的刘晏说:“你这个正字官,还有什么字不能正呢?”刘晏说:“朋友这字个我无法正。”原来当时许多人朋比为奸,结党做坏事,刘晏就是利用这个字来暗示玄宗的。

yòuérxuézhuàngérhángshàngzhìjūnxiàzémín

yòu ér xué zhuàng ér xíng shàng zhìjūn xià zé mín

幼 而 学壮而 行上致 君 下 泽 民

míng

yáng míng shēng xiǎn fù mǔ guāng yú qián yù yú hòu

xiǎnfùmǔguāngyúqiányùyúhòu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 于后

[解释]

小时侯要多学习,长大后要知道去做,对国家尽力,提人民谋求福利。如此,就能有好的名声,可以使父母感到荣耀,光耀祖先,还可以造福后代子孙。 [故事]

孔母教子

中国的至圣先师孔子,自幼就是一个懂事孝顺的人,据说他的父亲叫孔纥,是个大力士,有一天,孔纥和妻子来到尼丘山,希望能求得一个儿子。果然,他的妻子不久便生了孔子,所以孔子的名字叫孔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孔纥便去世了,孔子随着母亲来到鲁国曲阜县。孔子每天都会把家事做好,夜晚临睡前,还替母亲捶背,是个非常孝顺的孩子。 孔母则常常鼓励孔子要好好读书,长大后才能光宗耀祖,扬眉吐气。后来,孔子的母亲也去世了,孔子难过之余,牢记母亲的教诲,更加用功读书。

没多久,孔子博学的美名传遍整个鲁国,许多人自愿向他求教,拜他

为师,孔子也因此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真可说是“幼而学”、“扬名声,显父亲”的最好例子啊!

57

5 8

rényízǐjīnmǎntángwǒjiàozǐwéiyījīng

人遗子 金满堂 我教子 惟一经

qínyǒugōng

xìwúyì

jièzhīzāi

yímiǎnlì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解释]

有些人为子孙留下了大比的钱财,我只教导子孙研读经书,明白事理。 讲了这么多道理,只是要让大家知道,凡是勤劳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要时时勉励自己勤学用功才是。 [故事]

铁杵磨针

我国的诗仙李白,小时侯也很贪玩,后来受到一见事的启示,才立志读书,成为大诗人。

这次,贪玩的李白又逃学了,他来到河边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着铁杵在石头上磨,便好奇地走上前去问她:“老婆婆,你磨这根铁杵做什么啊?”“小朋友,我要把他磨成绣花针呢!”李白听了,很吃惊的说:“这怎么可能呢?”老婆婆看见李白的表情,便笑着对他说:“只要我每

天不断的磨,总有一天,这根铁杵就能磨成针了。”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心中完全觉悟了,他心想,不能再这么贪玩了,

58

5 9

应该好好把握时光,做些有意义的事才对。李白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之后,果然成为唐朝的大诗人。

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