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祝福》是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学科必修四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主题为“熟识的陌生人”,教材编订者强调“叙事性文学作品常常塑造出这样的人物形象,把活生生的人物性格表现在我们面前,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在真正有才能的作家的笔下,每个人物都是典型;对于读者每个典型都是熟识的陌生人’”1。对于《祝福》这个小说等文学类作品,《课标》中也强调了要能“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所以,引导学生实现从消遣娱乐性需要、知识性需要,向德性美感需要的过渡,实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理念,是本节教学设计的设计前提。
那么,这篇课文“教什么”呢?就鲁迅的这篇小说来说,能够作为教学内容点有很多,如叙事视角、氛围营造、意象的选择,结构的张力,又如语言特色,人物塑造、主旨理解,再如社会价值、文学地位等等方面都能够作为教学内容;但短短的一节课该,根本不可能面面俱到,平均用力;更不合适于使用传统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阅读方法平分秋色……同时,这篇小说篇幅又很长,若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进入“被动”、“疲沓”状态,这就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实现一线串珠。
名的“鲁镇人”,以及一个副视角——做中人的卫老婆子2。通过这三种视角的巧妙叙述,作品表现了“吃人”的主题,且于其中紧扣了:一个人被逼死,没有真正的凶手,凶手是一种广泛认同的关于寡妇的观点3。在三种叙述视角中,作者对祥林嫂“眼睛”这个意象的聚焦颇为突出,正如,鲁迅所说,要极省检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所以,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便聚焦在眼睛,以此切入,串起整堂课来。
二、学情分析
学习者特点:高一的学生对小说阅读有着很大的娱乐兴趣,同时也有着一定的阅读学习经验,如《孔乙己》中小伙计“我”的叙述视角对主题的有力体现。但,同时,因为现阶段学生往往还是用自己“经验”来阅读小说课文,有可能会局限,无法深入理解作者意图、小说的主题等,所以需要教师对于孩子实行即时、合适的引导。
三、学习目标
●1.交流预习作业,进一步明晰对人物、情节、叙述视角等形成的初步阅读感受;进而找出文中关于祥林嫂眼睛的描写,在具体语境中了解人物性格、形象
●2. 基于三种叙述视角,明确在不同人眼中的祥林嫂的地位,进而发现封建礼教观点的吃人特点,把握文章主题
●3.立足语言情境,把握叙述视角,了解聚焦意象的小说阅读方法,培养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注:
对于中学生来说,“语文经验的不足,……随着阅读材料的复杂和阅读类型的扩展,涉
12
参见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单元主题助读,第53页。 参见杨义《中国叙事学》。其中,小说的开头和结尾运用第一人称“我”,以我的故事与祥林嫂的故事合二为一,氛围描绘营造形成结构上的叙事张力。第三人称的“鲁镇人”很好的解决了叙事中“我”对祥林嫂大约六年间在五次祝福和祭祀仪式中的行为,以及对她倾吐悲哀和受人取笑、在灶台旁和柳妈的谈话等情节乃至“细枝末节”的了然;卫老婆子这一副视角又弥补了“鲁镇人”限知视角的资格,交代了祥林嫂的身世、卖进深山后这些“鲁镇人”视野外的故事情节等。 3
孙绍振等:《解读语文》,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4,第97页。
及到字词、语句、段落、篇章以及文学、文章乃至文化的种种方面”4。特别是学习这种内容丰富的经典小说,学生的语文经验与充分理解作品价值必然存有一定差别。让学生经历过程性、方法性的学习,理解、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有自己的思考,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水平,这是教师应该努力的。】
四、教学策略及创造性教学设计 有人说,“意象是借助某个独特的表象蕴含着独到的意义”,具有凝聚意义、精神,疏通行文脉络,保存审美意味,强化作品的耐读性等特点。的确,“要极省检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鲁迅语),正如《婴宁》中的笑,也正如本篇祥林嫂的“眼睛”。一篇好的作品,聚焦塑造好的意象,极为重要。同样,这也是理解文章的文眼所在。
五、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一、聚焦“眼睛” 1.课前预习作业: 一个_______的女人 时间定位 祥林嫂遭际 谁在“叙述” 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 1.该预习的目的是,明晰三种叙述视角,梳理情节,了解文章的结构。让学生在初读基础上进一步细读,并有自己的初步感受。时间定位能够是祥林嫂的年纪,故事发生发生的时间等;谁在“叙述”,是在学生阅读朦胧感觉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叙述视角”的意识(第一人称“我”——一个接受新思想的启蒙者;第三人称潜在叙述者——相当于一个不具名的“鲁镇人”;副视角——做中人的卫老婆子)。 2.选择聚焦意象,实现一线串珠,化繁为简,以一驭万。 2.鲁迅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她的_______”,同学们觉得细读祥林嫂,你觉得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她的什么呢? 【○明确: 学生在比较脸、头发、衣服、眼睛等,会自然发现眼睛更加简洁的反映出祥林嫂的特点】 4
王荣生:《阅读教学的内在规定性》,《语文教学通讯》,2011.9
3. 找出文中关于祥林嫂眼睛的几次描写, 通过祥林嫂的“眼睛”分析其身份、心理、性格等 【○明确: (1) 初到鲁镇 又仅仅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善良、安分) (2)再到鲁镇 a.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眼睛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b.抬起没有神采的眼睛(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3)讲阿毛故事 a.她全不理会那些事,仅仅直着眼睛,和大家讲…… b.她张口怔怔的站着,直着眼睛看他们,接着也就走了,似乎自己也觉得无趣 c.孩子看见她的眼光就吃惊(侧面) (4)问头上伤疤 a.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己去看雪花 b.但大约非常苦闷了,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 c.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不说一句话(精神有些麻木) (4)捐门槛 眼光也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5)不让祝福 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 (再受打击) (6)行乞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能够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麻木) (7)问有无灵魂 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一丝希望) …… 祥林嫂的身份、心理、性格,明确其由安分求生到不得不死的悲苦……】 二、发现“眼睛” 发现其他眼睛,对祥林嫂的态度和看法,分析造成这些“态度和看法”的根源 (1)发现其他眼睛:在大家眼中,祥林嫂是一个_______(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 【○明确:谬种——扫把星 玩物——将祥林嫂的不行作为赏玩的对象 不贞洁的人 从属品 无足轻重、乞丐 ▲ “我” a.同情可怜祥林嫂:从“不安逸”看出 b..无法协助祥林嫂,决定逃脱:从“我”能做的就只有模糊的回答,然后“无论如何,明天我决计要走了” 围绕“眼睛”品析祥林嫂的性格、心理;从其他人的眼睛,明确不同人对祥林嫂的态度、看法,进而发现无论是作为不同阶层的鲁四老爷,还是同一阶层的鲁镇人(柳妈、短工等)都集体无意识的对祥林嫂采取了冷漠,甚至是批判的态度。而这种集体无意识,也最终导致了祥林嫂的“被逼死”与“必死”。正如丁玲所说:“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痛苦。” ▲四叔、四婶 a. 厌恶祥林嫂:从认为是“谬种”看出 b.认为祥林嫂是不遵守封建礼教的:从两次“不过……”看出 c. 认为祥林嫂不干净,不贞洁:从“告诫四婶,‘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 ▲鲁镇人们、柳妈、短工 a. 认为祥林嫂不贞洁,不遵守封建礼教:从“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冷冷的了”看出 b. 将祥林嫂作为取笑对象,和获得优越感的对象:从“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个段悲惨的故事”、嘲笑额头疤痕等看出 (将别人的痛苦与不幸作为赏玩的对象,一旦没了兴趣和新鲜感,便生出很多恶来) c. 态度漠然冷淡:从短工“还不是穷死的”等与“我” ▲婆婆、大伯等 当祥林嫂为从属品:儿子死了,卖掉赚钱;弟弟、侄子死了,当做外人赶走】 (2)分析造成这些态度和看法的根源 【○明确: 冷酷的态度又是占据主流,正如作家丁玲所说:“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给她精神上增加痛苦”;鲁四、四婶,以及地位相同的柳妈、短工,鲁镇上的很多女人,乃至“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大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祥林嫂的哪一点让所有的人都对这个可怜人产生了厌弃?因为祥林嫂是一个寡妇,要守节。 她有过反抗,逃出来做佣人;却被婆婆绑回去卖掉。面对自己的被迫改嫁,作为受害者和无力反抗者,死了之后却要承受被锯为两半的惩罚。封建礼教要求祥林嫂守节,她观点中也认为要收节,可同时封建礼教又允许婆婆把她卖掉——这种荒谬、冷酷决定了祥林嫂无处可逃。祥林嫂被封建礼教所吞噬、吃掉,正如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的“打开中国历史来看,满篇都是仁义道德,实际上字里行间都写满了‘吃人’、‘吃人’”。 能够说,祥林嫂死在了——按封建礼教成规寡妇要守节的观点上。集体无意识之上,死在了人们的观点之上……】 三、描绘“眼睛” 1.想象一下,人们看到祥林嫂僵死在大街上,围绕眼睛来写一下大家看到这么一幕的样子? 【○明确: 1.根据鲁四老爷这个封建礼教卫道者的“不过……”“谬种”,想象他的会眼睛会如何看呢? 2.又如像四婶、短工、柳妈、卫婆子、“我”呢? 3.甚至想象如《人鬼情未了》中主人公刚死那般已为“魂灵”的祥林嫂看着自己的尸体,她的眼睛又如何来描绘呢? 在拥有一定理解感受的基础上,紧扣作品,而非脱离文本,扣住言语情境,并实行言语实践,这是有价值的。本环节通过合理想象、言语实践,来巩固、加以上种种,相信学生会有话说,且对理解作品是很有协助的】 点明: 祥林嫂命运悲剧的深刻性在于,她一生驯顺于封建礼教,而礼教却仍旧吞噬了她;礼教在吞噬她之前持续地迫害她,折磨她,玩弄她,而她却更加自觉或不自觉地去驯顺地维护,承受了一世罪名;她只求能屈辱地生,而生又使她陷入更深的屈辱;她只求平静的死,而死又使她落入更深的恐怖。——陈日亮 2.对联: 丧夫丧子,驯顺三从四德,眼看世间冷漠无春暖; 求神求鬼,心向仁义纲常,身陷封建礼教无处藏。 加横批:__________ 四、拓展与训练 1.再次阅读小说,聚焦文中其他意象如钱、篮子、雪、爆竹声或祝福的“氛围”等,任选其一,从文中找出,并围绕主题就其作用实行分析。 【○明确: 如,钱——文中出现过几次,如清燉鱼翅1元,工资,捐门槛的钱等等皆大有可挖掘之处; 又如,篮子——我见祥林嫂时,她提着竹篮;再回鲁镇竹篮方桌上;阿毛和竹篮等,也可作为一重要意象 ……】 深对作品的理解,是这个环节的目的,也是意义所在。 本节课主要通过聚焦“眼睛”这个意象,来品味其凝聚的作品意义,感受文化价值;并学习阅读小说的一种途径。但,作为一篇经典篇目,作品中还有很多的价值,如通过对语言、环境、叙述手法等方面的进一步感受,来实现对主题的进一步理解,和阅读图示的进一步建构。所以,扩大意象范围,再次聚焦学习则是很有必要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