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其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深厚的内涵,体现民族文化的特点。语言就好像一面镜子,为社会历史文化所塑造也反映社会历史文化。而习语作为语言中的精华部分,是语言特征的集中反映。当我们随着这些习语一同去回顾、去探索其起源涵义时,犹如打开一卷色彩斑斓、生动形象的历史画卷,那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渐渐地清晰明朗起来。
1 什么是习语
习语是英语单词idiom所对应的中文翻译。习语一词其中文涵义是指那些常用在一起,且具有特定的组成形式词组短语,而且其涵义通常不能从单个的词中猜测出来。中文的习语含义相对较广包括成语、俗话、俚语、歇后语、谚语、格言、行话等。那么中文习语和英文的idiom涵义是不是完全对等?牛津高阶双解将其定义为:Idiom means a group of words whose meaning is different from the meanings of the individual words.维基百科的解释则为:Idiom is an expression,word,or phrase that has a figurative meaning that is comprehended in regard to a common use of that expression that is separate from the literal meaning or definition of the words of which is made.韦氏词典的释义是:Idiom is an expression in the usage of a language that is peculiar itself either grammatically or in having a meaning that cannot be derived from the conjoined meanings of its elements.综合上面的三种的解释可以得出,英语习语(idiom)是结构固定,其意义具有的独特性与完整性,不同于单个成分的意义。习语是人们在历史长河中,长期反复使用后沉积下来的形成的固定、寓意深刻的词语或是短句。因而,习语和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包括地理环境、经济生活、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心理和价值观念等。这些因素不仅塑造和影响了习语的形成和发展,反之,习语也反映和塑造他们。
2 历史发展对语言的影响
社会历史的发展对语言的影响非常大,语言总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发展变化,一些语言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衰亡消失;另一些语言则不断融合更新,甚至出现新的语言。纵观人类历史发展和语言发展情况,对语言影响最大的就是地理环境的改变如地壳运动,民族迁徙、各民族间的战争与征服、以及民族交往融
合和同化。地理环境的改变相对而言比较缓慢,因而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导致语言发生变化甚小。而人类的历史活动对于语言的产生的影响则是重大的。
2.1 民族融合或是战争征服导致一部分语言的衰落消失
最初从地中海迁徙到大不列颠定居的伊比利亚人(Iberians)所使用的语言随着从德国南部来的凯尔特人(Celts)入侵而消失。凯尔特语是目前在大不列颠岛上发现有史料记载的使用最早的语言,而今天这种语言也只有在苏格兰北部和西部山区的盖尔人(Gaels)仍在使用,使用该语言人数已不足7000人。尽管2003年苏格兰国会制定了保护盖尔语的法律①,但至今未能得到广泛应用。
2.2 民族间的交往形成、融合形成新的语言
大约从公约前449年开始到公元6世纪末,北欧的三个日耳曼民族:盎格鲁(Angles)、撒克逊人(Saxons)、和朱特人(Jutes)入侵大不列颠并征服同化该地的土著居民。在这过程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3个部落逐渐融合,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盎格鲁撒克逊人被视为今天英格兰人的祖先。尽管这三个日耳曼民族在最初有各自的语言,但同属“低地日耳曼语”(Low West Germanic),有许多的共同之处,语言交际基本相同,随着不断交往沟通,他们的语言渐渐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盎格鲁撒克逊语(Anglo-Saxon),这种语言被称为标准古英语,是现代英语的起源。
2.3 随着民族的交往的日益频繁,语言不断融汇,新的成分不断加入,语言变得越来越丰富
公元9世纪丹麦人征服了大不列颠,他们带去了12进制等。公元前1066年,诺曼底公爵William带领法国军队征服英国。诺曼底的人征服使法语成为封建贵族的语言,法国文化对英国社会影响巨大,法语成为现代英语的重要来源之一。斯堪的纳维亚语、法语词汇的加入、以及之后北美殖民地的独立、两次世界大战和以及随着科技发展,世界各地的文化和词汇不断加入,英语的语言变得越来越丰富,其包容性也更强。
3 英语习语与历史
社会历史发展对语言的影响重大。一方面社会历史塑造着语言;反之在另一方面语言通过其形式将社会历史折射出来。习语作为语言中的精华部分,通过一种与众不同、非常精简的形式,将一些重大的历史以生动、形象的表现方式记录下来。尽管从古英语、中古英语到如今的现代英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历史
文化的痕迹在英语习语却依然可见一斑。英语习语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英语的习语非常丰富,承载关于历史事件的习语也非常之多,以下是几个例子:
Cross(or Pass)the Rubicon.Burn one’s boat.The die is cast.这三条习语清楚地记录了公元前49年凯撒大帝(Caesar)如何率领军队,度过卢比肯河(Rubicon)与罗马执政庞贝(Pompeius Magnus)决一死战,渡河时他说,“The die is cast.”意思是“下定决心,义无反顾,再也不可能改变”。渡河之后,他下令烧毁渡船(burn the boat),逼得士兵没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最终取得胜利。Burn the boat比喻破釜成舟,自断后路。而Cross the Rubicon则必须决定冒险,采取断然行动。
The night of the long knives(长刀之夜),记载的是公元472年撒克逊人入侵前其首领亨吉斯特邀请当地布立吞人的上层显要赴会,席间在座的每个布立吞人身边都安排一个身背长刀的撒克逊人同坐。在首领发出约定信号后,撒克逊人立即拔刀直刺布立吞人,被杀者多达460人。②现在该习语the night of long knives,指采取背信弃义的行动,进行血的清洗的时刻。
Black Monday指 “复活节后的星期一”,现在多指“假期后的开学第一天”、“倒霉的星期一”。据说该习语源于1360年4月13日,爱德华三世包围巴黎,天昏地暗,寒风凛冽,冻死了许多兵马。但事实上,这个致命的日子就是复活节之后的星期二而不是星期一。现Black Monday指致命的日子。
Send one to Coventry意思是指断绝关系,受人排挤。关于在这个习语的来源有两个,都与17世纪英国的征战相关。其一,17世纪上半叶,由英国查理一世以及由封建贵族、国教上层教士、宫大臣等组成的“骑士党”,和由资产阶级和贵族组成的“园颅党”之间争战,而考文垂市(Coventry)被国会用来监禁顽固不化的战俘,使之断绝与外界的一切来往。另一说法,Coventry市居民在历史上素有发对驻军该市的传统,他们十分反感当兵的,若有人与士兵交谈,就会对其嗤之以鼻,自然而然地陷入孤立因而,当兵的人常把派往Coventry视为孤立与烦恼。
Keep one’s powder dry(保持火药干燥)源自17世纪中期。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挑起两次内战,当时的新兴资产阶级以克伦威尔为首组织了一支战斗力强素有“铁军”之称的军队与之斗争。有一次克伦威尔率军过河作战时,要求部下“要相信上帝但必须保持火药干燥”(Put your trust in God, but mind to keep your power dry!)后来人们就用keep your power dry表示“做好战斗准备,以防万一,枕戈待旦”的意思。
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则讲的是拿破仑称帝后在欧洲大陆上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然而在1815年与英、德、荷等联军在比利时小镇Waterloo(滑铁卢)一战被英国将领威灵顿和普鲁士陆帅吕歇尔彻底打败,从此一蹶不振,被流放孤岛。
The fifth column(第五纵队)记录的则是1936年西班牙独裁者弗朗西斯科(Francisco Franco)的部下莫拉(Emilio)率领四个纵队进攻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在攻城前发表广播说,他率领了四个纵队包围了马德里,而第五个纵队(The fifth column)则部署在城内。现在the fifth column泛指间谍或通敌内奸。
4 结语
每一种语言都饱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文化历史背景。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历史变迁沧海桑田对语言由重大的影响,同时语言也反映了、记载着这些重要历史资料。语作为语言中的精华部分更是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英语习语就好像一个存储器,将这些社会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甚至地理环境存储起来,在学习英语习语的同时,对其背后隐含的信息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是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 骆世平.英语习语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