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单篇文言文阅读训练

202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单篇文言文阅读训练

2024-07-28 来源:乌哈旅游
单篇文言文阅读

主题1 人物传记

一、[2020唐山路南区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14分)

严植之,字孝源,建平秭归人也。少善《庄》《老》,能玄言,精解《丧服》《孝经》《论语》。及长,遍治郑氏《礼》《周易》《毛诗》《左氏春秋》。性淳孝谨厚,不以所长高人。天监四年,初置五经博士,各开馆教授,以植之兼五经博士。植之馆在潮沟,生徒常百数。植之讲,五馆生必至,听者千余人。七年,卒于馆,时年五十二。植之自疾后,便不受廪俸,妻子困乏,既卒,丧无所寄,生徒为市宅,乃得成丧焉。

植之性仁慈,好行阴德,虽在暗室,未尝怠也。少尝山行,见一患者,植之问其姓名,不能答,载与俱归,为营医药,六日而死,植之为棺殓殡之,卒不知何许人也。尝缘栅塘行见患人卧塘侧植之下车问其故。云姓黄氏,家本荆州,为人佣赁,疾既危笃,船主将发,弃之于岸。植之心恻然,载还治之,经年而黄氏差,请终身充奴仆以报厚恩。植之不受,遗以资粮,遣之。其义行多如此。

(选自《梁书·儒林传》,有删节)

①阴德:暗中做有益于别人的事。②暗室:特指别人看不见的地方。③殓殡(liàn bìn):入棺待葬。④佣赁:受雇为人做工。⑤差(chài):病愈,后作“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④③

(1)遍治郑氏 治: .(2)妻子困乏 妻子: ..(3)生徒为市宅 .

市:

卒:

(4)卒不知何许人也 .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尝 缘 栅 塘 行 见 患 人 卧 塘 侧 植 之 下 车 问 其 故。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性淳孝谨厚,不以所长高人。

(2)植之不受,遗以资粮,遣之。

4.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二段严植之的具体行为。(2分)

5.选文中严植之的什么特点最令你敬佩?(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14分)

范 式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式仕为郡功曹。后元伯寝疾笃,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

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①审:确实。②功曹:官名。③岂:大概,或许。④圹(kuànɡ):墓穴。⑤窆(biǎn):落葬下棺。⑥柩(jiù):棺材。

1.下面是某同学对加着重号词语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④⑤⑥

A.乃共克期日——查词典,从“能够”“约定”等义项中判断“克”为“约定”。 .B.具以白母——联想到“表白”“告白”中的“白”,推断其义为“告诉”。 .C.必不乖违——联系上下文“巨卿信士”和母亲的话语,推测其义为“违背”。 ..D.恨不见吾死友——回忆“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推知“恨”义为“悔恨”。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2)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

3.范式“具告太守”的内容是什么?请结合全文,以范式的口吻简要概述。(3分)

4.你如何看待第二段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请结合相关内容回答。(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15分)

旦任事久,人有谤之者,辄引咎不辨;至人有过失,可辨者辨之,必得而后已。天禧初,进位太保,复加太尉兼侍中,五日一赴起居,入中书,遇军国重事,不限时日入预参决。旦愈畏避,上疏恳辞。帝重违其意,止加封邑。荐可为大臣者十余人,其后不至宰相惟李及、凌策二人,亦为名臣。旦复求避位,帝睹其形瘁,悯然许之。

旦疾甚,遣内侍问者日或三四,帝手自和药,并薯蓣粥赐之。旦与杨亿素厚,延至卧内,请撰遗表。戒子弟:“我家盛名清德,当务俭素,保守门风,不得事于泰侈,勿为厚葬以金宝置柩中。”表上,真宗叹之。旦薨,年六十一。

(选自《宋史·王旦传》,有删节)

①旦:王旦,字子明,北宋名臣。②太保:官职名。后文的“太尉”“侍中”“宰相”均为官职名。③薯蓣(yù):山药。④泰侈:骄奢过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辄引咎不辨 辄: .(2)悯然许之 许: .(3)帝手自和药 .

手:

(4)延至卧内 延: .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①人有谤之者 .

②居天下之广居(《富贵不能淫》) .B.①帝重违其意 .②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 .C.①亦为名臣 .

②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D.①旦与杨亿素厚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旦愈畏避,上疏恳辞。

(2)表上,真宗叹之。

4.品析选文中加线的句子,体会文中王旦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2分)

5.如果宋真宗亲自为逝去的王旦撰写祭文,请结合选文说说他会从哪几个方面来表彰王旦。(2

分)

主题2 读书学习

一、[2020廊坊安次区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14分)

读书治学

为学之功不在日用之外,检身则谨言慎行,居家则事亲敬长,穷理则读书讲义。至近至易,即今便可用力;至急至切,即今便当用力。用一日之力,便有一日之效。至有所疑,寻人问难,则长进通达,自不可量。若即今全不用力,蹉过少壮时光,即使他日得圣贤而师之,亦未必能有益也。

⑧⑨⑩

为学之功有三等焉汲汲然者上也悠悠然者次也;懵懵然者,又其次也。然而懵懵者非不向学,心未达也,诱而达之,安知懵懵者之不为汲汲也。惟悠悠者最为害于道,一曝十寒,以至皓首没世

,亦犹夫人而已。古之圣人进修贵勇,如汤

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其奋然用力也。

岂有瞬息悠悠之意哉!盖深悯学者之悠悠,而冀

《易》云:“日新之谓盛德。”学者一日必进一步,方不虚度时日。大凡世间一技一艺,其始学也,不胜其难,似万不可成者。因置而不学,则终无成矣。故初学者贵有决定不移之志,又贵有勇猛精进之心,则凡技艺焉有不成者哉!

(选自《庭训格言》,有删节)

①功:功效。②检:自我约束。③事亲敬长:侍奉父母,尊敬长辈。④穷理:探究道理。⑤近:切近。⑥切:重要。⑦蹉过:错过,错失。⑧汲汲:急切的样子。⑨悠悠:悠闲自在。⑩懵懵:无知的样子。

11皓首没世:到老头发全白了都默默无闻。○12汤:商汤。○13冀:希望。 ○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检身则谨言慎行 行: .(2)至近至易 至: .

(3)亦未必能有益也 .

益:

(4)盖深悯学者之悠悠 盖: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分)

为 学 之 功 有 三 等 焉 汲 汲 然 者 上 也 悠 悠 然 者 次 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至有所疑,寻人问难,则长进通达,自不可量。

(2)学者一日必进一步,方不虚度时日。

4.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强调了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5.结合选文,请你说说初学者怎样才能使所学技艺精湛。(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13分) 诸生问朱子读书之法。

朱子曰:“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可也。” 生曰:“请问循序渐进之说。”

朱子曰:“以二书言之,则先《论》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则其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紊也。量力所至,约其程课而谨守之,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而渐进焉,则志定理明而无疏易凌躐

之患矣。是不惟读书之法,实乃操心之要,始学者之不可不知也。”

生曰:“其熟读精思何也?”

朱子曰:“《论语》每章,不过数句,易以成诵。成诵之后反复玩味于燕闲静一之中以须其浃洽可也。《孟子》每章或千百言,反复论辨,虽若不可涯者,然其条理疏通,语意明洁,徐读而以意随之,出入往来,以十百数,则其不可涯者,将有以得之于指掌之间矣。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有删节)

①二书:《论语》和《孟子》这两本书。②彼:指示代词,那个内容。③躐(liè):超过,逾越。④燕闲静一:安闲宁静,专一不变。⑤浃(jiā)洽:融会贯通。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通一书而后及一书 通: .(2)字求其训 求: .(3)则志定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 .

患:

(4)虽若不可涯者 涯: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三处)(2分)

成诵之后反复玩味于燕闲静一之中以须其浃洽可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可也。

(2)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4.根据选文内容,谈谈你从朱子的读书方法中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15分) 四位老弟足下:

观四弟来信甚详,其发奋自励之志溢于行间,然必欲找馆出外,此何意也?不过谓家塾离家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出外较清净耳。然出外从师,则无甚耽搁,若出外教书,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节)

①馆:这里指学堂。②家塾:家中的学堂。③负薪:背柴。④牧豕:放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观四弟来信甚详 甚: .(2)然出外从师 从: .(3)苟不能发奋自立 .

苟:

(4)亦可读书 亦: .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此何意也 .

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B.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C.且苟能发奋自立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

D.即清净之乡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发奋自励之志溢于行间。

(2)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4.选文中四弟为什么一定要外出找学堂?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5.选文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主题3 品德修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13分)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

①汝曹:你等。②施衿结缡:本指古代女子出嫁,父母将佩带和佩巾结于其身。后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教训。③龙伯高:名述,字伯高。④口无择言:意思是出口皆合道理,没有不合法度的话。⑤杜季良:名保,字季良。⑥谨敕:谨慎自饬。⑦刻鹄不成尚类鹜:比喻模仿虽不逼真,但也还近似。鹄,天鹅。鹜,鸭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妄是非正法 法: .(2)乐人之乐 乐: .(3)数郡毕至 毕: .(4)郡将下车辄切齿 .

辄: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2)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3.选文中,作者对自己的侄子提出了哪两个方面的劝诫?(3分)

4.作者认为杜季良为人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15分)

改 过

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也。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寇盗,今日不害为君子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将人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凝沮,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

①害:妨害、妨碍。②偷刻:刻薄。③素:一向。④规饬:规劝教导。⑤内省:省察内心,自我反省。⑥馁:丧失勇气,害怕。⑦凝沮:沮丧。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 卒: .(2)万一有近于是者 .

是:

(3)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 咎: .(4)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 .

遂:

2.下列句子中,与“皆其不知而误蹈”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博学而笃志(《<论语>十二章》) .B.执策而临之(《马说》) .C.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2)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

4.作者认为诸生不幸有过失的客观原因是什么?(2分)

5.从选文加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15分)

邺平之后,见徙入关。思鲁尝谓吾曰:“朝无禄位,家无积财,当肆筋力,以申供养。每被课笃

,勤劳经史,未知为子,可得安乎?”吾命之曰:“子当以养为心,父当以学为教。使汝弃学徇财,

丰吾衣食,食之安得甘?衣之安得暖?若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藜羹缊褐,我自欲之。” 借人典籍,皆须爱护,先有缺坏,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济阳江禄,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齐,然后得起,故无损败,人不厌其求假焉。或有狼籍几案,分散部帙,多为童幼婢妾之所点污,风雨虫鼠之所毁伤,实为累德。吾每读圣人之书,未尝不肃敬对之;其故纸有《五经》词义,及贤达姓名,不敢秽用也。

(选自《颜氏家训》,有删节)

①思鲁:作者的长子颜思鲁。②课笃:督促读书。③徇:谋求。④藜(lí)羹:藜草煮成的羹,泛指粗劣的食物。⑤缊褐:破旧的粗衣。⑥百行:古代士大夫所订立身行己之道,共有百事,称之为百行。⑦卷束:卷起束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吾命之曰 命: .(2)我自欲之 欲: .(3)人不厌其求假焉 .

假:

(4)未尝不肃敬对之 ..

未尝:

2.下列句子中,与“以申供养”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B.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C.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D.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食之安得甘?衣之安得暖?

(2)先有缺坏,就为补治。

4.第一篇短文中,作者认为父母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做到什么?(2分)

5.阅读这两篇短文,你能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主题4 治国谏言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15分)

秋七月,公主尝衣贴绣铺翠襦入宫中,太祖谓曰:“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饬。”公主笑曰:“此所用翠羽几何?”太祖曰:“不然。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展转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主惭谢。主因侍坐,与皇后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岂不能用黄金装肩舆乘以出入。”太祖笑曰:“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养为意,使天下之人何仰哉?当勿复言。”

(选自《续资治通鉴》,有删节)

①公主:太祖之女。②襦(rú):短袄,外套。③饬:装饰。④肩舆:指抬的小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公主尝衣贴绣铺翠襦入宫中 衣: .(2)太祖谓曰 谓: .(3)此所用翠羽几何 ..

几何:

念:

(4)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 .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三处)(2分)

小 民 逐 利 展 转 贩 易 伤 生 浸 广 实 汝 之 由。

3.下列选项中,与“不以天下奉一人”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B.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岂可造此恶业之端?

(2)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

5.请结合选文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14分)

陛下年甫弱冠,肇开帝业。贞观之初,躬行节俭,内外康宁。而顷年已来,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昔子贡问理人于孔子。孔子曰:“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子贡曰:“何其畏哉?”子曰:“不以道遵之,则吾雠也,若何其无畏?”故《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为人上者奈何不敬?陛下贞观之始,视人如伤,恤其勤劳,爱之犹子。每存简约,无所营为。顷年已来,意在奢纵,忽忘卑俭,轻用人力,乃云:“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自古以来,未有由百姓逸乐而致倾败者也,何有逆畏其骄逸而故欲劳役之哉?恐非兴邦之至言,岂安人之长算? 臣诚愚鄙,不达事机,略举所见,辄以上闻圣听。

(选自魏徵《十渐不克终疏》,有删节)

①肇:开始。②克:能够。③懔(lǐn):恐惧,这里是小心谨慎的意思。④索:粗绳子。⑤六马:指用六匹马驾的车子。⑥雠(chóu):仇恨,怨恨。⑦营为:建造宫室。⑧长算:长远的打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⑧⑦

(1)贞观之初,躬行节俭 躬: .(2)昔子贡问理人于孔子 .

昔:

(3)臣诚愚鄙 鄙: .(4)辄以上闻圣听 圣听: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视人如伤,恤其勤劳,爱之犹子。

(2)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

3.根据你的积累,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用“弱冠”表示二十岁左右。

B.选文中提到的《书》指的是《尚书》,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称为“四书”C.“贞观之初”中的“贞观”与“庆历四年春”中的“庆历”都是帝王年号。

D.《十渐不克终疏》的“疏”与《出师表》的“表”一样,都是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 4.魏徵认为“为人上者”要敬畏百姓的原因是什么?(2分)

5.针对唐太宗的言论,魏徵提出了怎样的谏言?(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14分)

殷帝辛,天下谓之纣。纣用费中为政。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纣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乃详狂为奴,纣又囚之。殷之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大白旗释箕子之囚封

比干之墓。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令修行盘庚之政。殷民大说。于是周武王为天子。而封殷后为诸侯,属周。

(选自《史记》,有删节)

①费中:人名。下文的恶来、微子、比干、箕子等均为人名。②争:同“诤”,规劝。③详:通“佯”,假装。④县:悬挂。⑤大白旗:“太白旗”,指挥军队用的一种旗帜。⑥封:聚土为坟。⑦续殷祀:承续殷的祭祀,意思就是延续殷的后代。⑧属:归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诸侯以此益疏 益: .(2)乃与大师、少师谋 谋: .(3)不得不以死争 得: .(4)殷民大说 说: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三处)(2分)

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大白旗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

(2)纣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

4.请结合选文分析周武王伐纣成功的原因。(2分)

5.与纣王的拒谏相比,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善于纳谏的君王,请举出课内文章中出现的一位,并用文

章原句说说其纳谏的成效。(2分)

主题5 写景状物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15分)

新城游北山记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晁补之《古文鉴赏辞典》,有删节)

①介然:界限分明的样子。②楯(shǔn):栏杆上的横木。③缭绕:迂回,回环。④摩戛:摩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稍西 西: .(2)二三子相顾而惊 .(3)声切切不已 .

顾: 已:

(4)二三子不得寐 寐: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与之语,愕而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如蜗鼠缭绕,乃得出 乃记之而去 ..C.山风飒然而至 曲肱而枕之 ..D.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其此之谓乎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

(2)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5.选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简

要分析。(3分)

【链接材料】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13分)

山林好事者,或以菊比君子。其说以谓岁华晼晚,草木变衰,乃独烨然秀发,傲睨风露,此幽人逸士之操,虽寂寥荒寒,而味道之腴,不改其乐者也。神农书以菊为养性上药能轻身延年南阳人饮其潭水皆寿百岁。使夫人者有为于当年,医国庇民,亦犹是而已。菊于君子之道,诚有臭味哉!

《月令》以动植志气候,如桃桐辈,直云始华,而菊独曰菊有黄华,岂以其正色独立,不伍众草,变词而言之欤!故名胜之士,未有不爱菊者,至陶渊明尤甚爱之,而菊名益重。又其花时,秋暑始退,岁事既登,天气高明,人情舒闲,骚人饮流,亦以菊为时花,移槛列斛,辇致觞咏间,谓之重九节物。此虽非深知菊者,要亦不可谓不爱菊也。

(选自范成大《菊谱并序》,有删节)

①晼(wǎn)晚:本义是太阳将落,这里是时间晚、季节迟的意思。②味道:体会、玩味道理。③臭(xiù)味:气味。比喻同类。④华:花。这里是开花的意思。⑤伍:同伙,同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⑤③

(1)乃独烨然秀发 发: .(2)以动植志气候 志: .(3)至陶渊明尤甚爱之 甚: .(4)骚人饮流 骚人: ..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2分)

神 农 书 以 菊 为 养 性 上 药 能 轻 身 延 年 南 阳 人 饮 其 潭 水 皆 寿 百 岁。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医国庇民,亦犹是而已。

(2)此虽非深知菊者,要亦不可谓不爱菊也。

4.人们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选文简要概括。(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14分)

钴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潨

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选自柳宗元《钴潭记》,有删节)

①颠委:首尾,这里指上游和下游。②亟(qì):屡次。③芟(shān):割草。④崇:加高。⑤潨(cóng):水流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荡击益暴 益: .(2)啮其涯 啮: .(3)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 .

余:

(4)尤与中秋观月为宜 尤: .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毕至石乃止 .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

B.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 .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C.延其槛 .其真无马邪(《马说》) .D.则崇其台 .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2)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

4.钴潭的水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2分)

5.本文和《小石潭记》都属于“永州八记”,是作者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时寄情山水的作品。请

结合本文结尾的两个问句,分析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主题1 人物传记

1.(4分)(1)研究 (2)妻子儿女 (3)买 (4)最终(每小题1分) 2.(2分)尝缘栅塘行/见患人卧塘侧/植之下车问其故。(每处1分)

3.(4分)(1)(他)性情淳朴孝敬,恭谨厚道,不凭自己的长处凌驾于别人之上。 (2)严植之不肯接受,送钱送粮给他,让他回家。(每小题2分) 4.(2分)严植之两次无私救助素不相识的病人。(意思对即可)

5.(2分)示例: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仁慈友善,乐于助人;不图回报,无私奉献。(任答一点,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严植之,字孝源,建平秭归人。(严植之)从小精通《庄子》《老子》,能够谈论老、庄的玄理理论,对《丧服》《孝经》《论语》有很精妙的理解。到成年以后,他广泛研读郑氏所注的《礼》《周易》《毛诗》《左氏春秋》。(他)性情淳朴孝敬,恭谨厚道,不凭自己的长处凌驾于别人之上。天监四年,开始设置五经博士,各经博士都开设学馆教授学生,命严植之兼任五经博士。严植之的学馆设在潮沟,学生常有数百人。严植之讲解经义,五学馆的学生一定都来(听课),听他讲授的学生有一千余人。天监七年,严植之在学馆去世,死时五十二岁。严植之从患病以后,就不肯接受俸禄,妻子和孩子的生活因此贫困窘迫。严植之死后,(他的)丧柩没有地方寄放,他的学生为他家买了宅院,才得以完成丧葬事宜。

严植之生性仁慈,喜欢暗中做有益于别人的事,即使在别人看不见的情况下,也未曾懈怠。(严植之)年轻时曾在山中赶路,见到一个患病的人,严植之问那个病人的姓名,病人不能回答。(严植之就)载着他一同回家,为他请医抓药,(病人)过了六天就死了,严植之又为他买棺办理殓殡事宜,最终也不知道这病人是什么人。(严植之)曾沿着栅塘走,见到一个病人躺在塘边,严植之下车询问病人的情况。(病人自己)说是姓黄,家本来在荆州,受雇为人做工,患上了病,病已经很严重危急了,船主将要开船的时候,把他丢在岸上。严植之内心十分同情他,就把他载回家,为他治病。过了一年姓黄的人病愈,他请求终身做严植之的奴仆来报答严植之的大恩。严植之不肯接受,送钱送粮给他,让他回家。严植之像这样的仁义之举有很多。

1.(3分)D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把握。D项,“恨不见吾死友”的意思是“遗憾的是没见到我的死友”,故句中的“恨”指的是“痛心、遗憾”。

2.(4分)(1)两年后我将回来,将去拜访您的父母,看看您的孩子。

(2)太守心里虽然不相信,但难违他们的情分,就同意了。(每小题2分)

3.(3分)示例:我们是生死之交,元伯托梦给我,希望我去参加他的葬礼。(未以范式的口吻概述不得分)

4.(4分)元伯托梦给范式,告知自己的死期,希望好友能来相送;范式赶到,灵柩才顺利下葬。故事富有传奇色彩,突显了二人友情深厚、心灵相通,表达了人们对真挚友谊的赞美和向往。 【参考译文】

范 式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他年少时到太学游学,同汝南人张劭结成朋友。张劭字元伯。二人一道告辞回家乡。范式对元伯说:“两年后我将回来,将去拜访您的父母,看看您的孩子。”于是一起约定了日子。后来快到约定的日子,元伯将事情禀告母亲,请母亲准备饭菜等候范式。母亲说:“分开两年,千里之外约定的话,你为什么这么确信?”元伯回答:“巨卿是守信用的人,一定不会失约。”母亲说:“既然如此,我就为你酿酒。”到了约定的那天,巨卿果然来到,到堂上拜见、喝酒,尽情欢乐而别。

范式在郡出任功曹。后来元伯病重卧床,临死时,叹了口气说:“遗憾的是没见到我的死友!”不久元伯去世。范式忽然梦见元伯喊他说:“巨卿,我在某天死

了,将在某时安葬,永远命归地府。您要是没忘掉我,或许能赶来吗?”范式忽然醒来,悲叹流泪,将情况告诉太守,请求前去奔丧。太守心里虽然不相信,但难违他们的情分,就同意了。范式便身穿为朋友服丧的丧服,到元伯下葬的那天,驱车前往。范式还没赶到,但棺柩已经上路了,到了墓穴,准备落葬下棺,但棺柩动不了。元伯的母亲摸着棺柩说:“元伯,你难道有所期待吗?”于是停下棺柩,过了一段时间,就见有人乘白车白马,一路号哭而来。元伯的母亲看着车马说:“这一定是范巨卿。”巨卿一到,就向棺柩叩头说:“走吧元伯!生死道路不同,从此永别了。”参加葬礼的人上千,都为他们挥泪。范式抓着棺柩的绳索在前面引路,棺柩这才向前移动。范式于是留下来住在坟墓旁边,为元伯修坟种树,然后才离开。

1.(4分)(1)总是 (2)答应,允许 (3)亲手 (4)邀请(每小题1分)

2.(3分)B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辨析。A项,代词,指王旦/助词,相当于“的”。B项,均为人称代词,指他的。C项,表示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介词,被。D项,连词,和,同/同“欤”,语气词。故答案选B。 3.(4分)(1)王旦更加害怕,(便想)回避,上疏恳请辞去职位。 (2)(王旦的)遗表呈上,真宗为之感叹。(每小题2分)

4.(2分)王旦说话时语气和缓,态度坚决,该句表现了他希望“子弟”俭办丧事的心理,表达了对“子弟”保持勤俭朴素家风的期望。(语气1分,情感1分。意思对即可)

5.(2分)善于反省自己;举贤任能;节俭朴素;重视家教。(每点1分。任答两点,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王旦任事时间长,有人毁谤他,(他)总是反省自己,不加争辩;至于他人有过失,(他)可以争辩的就争辩,一定要争辩出结果,然后停止。天禧初年,(王旦)进位太保,又加太尉兼侍中,五天一次前往起居院,到中书省,遇到军国大事,不限定时间参与决策。王旦更加害怕,(便想)回避,上疏恳请辞去职位。皇帝难以违背他的意思,只增加他的封邑。(王旦)推荐可以有所作为的大臣十多人,其后没有位至宰相的只有李及、凌策二人,(他们)也是名臣。王旦又请求辞去职位,皇帝看到他身体有病,怜惜地答应了他的请求。

王旦病重,(皇帝)派内侍探望,一天有时达三四次,皇帝亲手和药,并同山药粥一起赐给王旦。王旦与杨亿向来交好,邀请(杨亿)到卧室内,请(他)撰写遗表。(王旦)告诫家中子弟:“我家盛名清德,应致力节俭朴素,保守门风,做事不得骄奢过分,不要搞厚葬把黄金财宝放入棺柩中。”(王旦的)遗表呈上,真宗为之感叹。王旦去世,终年六十一岁。

主题2 读书学习

1.(4分)(1)行动 (2)极,最 (3)益处,好处 (4)大概因为(每小题1分) 2.(2分)为学之功有三等焉/汲汲然者/上也/悠悠然者/次也(每处0.5分) 3.(4分)(1)遇到有疑问的地方,便找人探询请教,那么学业的长进通达,就不可限量了。

(2)学习的人必须每天都有所进步,才能不虚度光阴。(每小题2分) 4.(2分)不可蹉跎时光,读书要用全力、要惜时。(意思对即可)

5.(2分)①要有坚定不移的意志;②要有勇敢、不断追求上进的心。(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读书治学

做学问的功效不在日常生活之外体现出来,约束自身就要言谈和行动谨慎,在家里就要侍奉父母、尊敬长辈,探究道理就要读书讲论道义。最切近最容易的事,现在就可用力实行;最紧急最重要的事,现在就应当用力实行。用一天的力量,便有一天的效果。遇到有疑问的地方,便找人探询请教,那么学业的长进通达,就不可限量了。如果现在全不用功努力,错失青春壮年的时光,即使以后再拜圣贤为师,也未必能得到好处。

做学问的功效有三个等级:急切地学习,是上等;悠闲自在地学习,是次一等;茫然无知地学习,是又次一等。但是无知的人并不是不想学习,而是心里不通达;开导他使他通达,怎么能知道无知的人不会变成急切学习的人呢?只有悠闲自在地学习危害最大,晒一天冻十天,到老头发全白了都默默无闻,还是一个普通人而已。古代的圣人进修学业贵在勇于进取。如商汤《盘铭》上说:“如果能够做到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哪里有片刻的悠闲自在之意啊!大概因为深深怜惜悠然自在的学习者,而希望他们能奋发努力而已。

《易经》上说:“每天学习新的知识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极高尚的品德。”学习的人必须每天都有所进步,才能不虚度光阴。大凡人世间每一种技艺,开始学习的时候,其难度往往使人忍受不了,就好似不可能成功似的。如果放弃不再学习,那终将是一事无成。所以初学者可贵的是要有一经决定就不再改变的意志,还要有勇敢、不断追求上进的心,(这样的话)那么还有什么技艺是学不成的呢!

1.(4分)(1)通晓 (2)探求 (3)忧虑,担忧 (4)边际(每小题1分)

2.(2分)成诵之后/反复玩味/于燕闲静一之中/以须其浃洽可也。(标对一处或两处得1分,标对三处得2分)

3.(4分)(1)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渐深入,熟练诵读然后精心思考,就可以了。 (2)让书中的思想都像出自我们自己的内心,这样之后就会有所收获了。(每小题2分)

4.(3分)①读书要学会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②文章要熟读成诵,才能领会文章的意义。③读书要学会自主地深入思考,才能学有成效。(每点1分) 【参考译文】

学生们向朱子询问读书的方法。

朱子说:“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渐深入,熟练诵读然后精心思考,就可以了。” 学生问:“请问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渐深入的方法。”

朱子说:“以《论语》和《孟子》两本书来说,则先读《论语》后读《孟子》,通晓了一本书而后推及另一本书。以一本书来说,它的篇目章节、文句、开头结尾、次序,也各有顺序而不可以打乱。根据(自己的)学力所能达到的程度,设定学习内容及其进程,严谨地遵守它,每一个字都要探求它的解释,每一句话都要探求它的意思。没有领会前面的内容,就不要去探求后面的内容。没有通晓这个内容,就不可(急于)去记住那个内容。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渐深入,就会心意坚定、道理明确而没有粗率简单、超出寻常顺序的忧虑了。这不只是读书的方法,其实是持执心志的要点,刚开始求学的人不可以不知道(这点)。” 学生问:“那熟练诵读然后精心思考是怎样的呢?”

朱子说:“《论语》每章,不过几句,很容易背诵。背诵之后,在安闲宁静、专一不变(的状态)中反复体会其中的意味,来等它融会贯通就可以了。《孟子》每

章有的有成百上千字,反复议论辨析,虽然好像没有边际一样,然而这些字句条理疏通,语意明白简洁,慢慢阅读,使自己的思想随着字句,出入往来几十上百次,那些好像没有边际的字句,将可以领会于指掌之间了。大抵上读书必须先熟练诵读,让书上的话都像出自我们自己之口;接着精心思考,让书中的思想都像出自我们自己的内心,这样之后就会有所收获了。”

1.(4分)(1)非常,很 (2)跟随 (3)如果 (4)也(每小题1分)

2.(3分)D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A项,疑问代词,什么/疑问代词,怎么;B项,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介词,到;C项,连词,表示递进,相当于“而且”/连词,表示让步,相当于“尚且”“犹”;D项,均是助词,相当于“的”。

3.(4分)(1)他发愤自我勉励的志向流露在字里行间。

(2)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地方?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时间?只要问自己立的志向是不是真的就可以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4.(2分)他认为家中的学堂离家太近,容易耽搁学习,不如外出安静。(意思对即可)

5.(2分)对比。强调了真立志(发愤自强)的重要性。 【参考译文】 四位老弟:

四弟来信写得很详细,他发愤自我勉励的志向流露在字里行间,但一定要外出找学堂,这是什么意思?不过说家中的学堂离家太近,容易耽搁(学习),不如外出更安静罢了。但是外出跟随老师学习,自然没有耽搁,如果是外出教书,那耽搁起来,比在家中的学堂还厉害。

而且如果真能发愤自强,那么在家中的学堂可以读书,即使是在旷野、热闹的场所,也可以读书,背柴放猪,都可以读书;如果不能发愤自强,那么在家中的学堂不适合读书,即使是在清净的乡间、仙境一样的地方,都不能够读书。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地方?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时间?只要问自己立的志向是不是真的就可以了!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主题3 品德修养

1.(4分)(1)法度 (2)以……为乐 (3)全都,全部 (4)就(每小题1分) 2.(4分)(1)耳朵可以听,口中不可以说。

(2)我常常替他寒心,所以我不希望我的子孙效仿他。(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3.(3分)①说话不能随便妄加议论;②结交朋友要慎重选择。

4.(2分)优点:豪侠仗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缺点:清浊无所失。(每点1分) 【参考译文】

我希望你等听到别人的过失,就像听到自己父母的名字一样,耳朵可以听,口中不可以说。好议论别人的长短,随意评论褒贬国家的法度,这是我最痛恨的。我宁死也不愿听到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对这种行为痛恨极了,之所以再向你们提起,就像女儿出嫁时,父母亲手给她结上带子,系上佩巾,并且再三叮嘱她到夫家不可出差错那样,想让你们不要忘记而已。

龙伯高为人朴实厚道,办事周密谨慎,说的话皆合道理,谦逊平易,生活节俭,廉洁公正,很有威望。我喜爱他,敬重他,希望你们效仿他。杜季良为人豪放任侠,很重义气,为别人的忧愁而忧愁,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人不论贵贱贤愚,他都和

他们交往,(他的)父亲出丧时,邀请宾客,几个郡的人全都来了。我喜爱他,敬重他,却不希望你们效仿他。学龙伯高不成,还可以做一个谨慎自饬的人,也就是所谓“刻画天鹅不成还像鸭子”;学杜季良不成,就会堕落为世上的轻薄子弟,那就是所谓“描画老虎不成反而像狗”了。到现在,杜季良以后究竟会怎样还不可知,新来的郡守一下车就对他表示切齿痛恨,州郡官员把这情况告诉我,我常常替他寒心,所以我不希望我的子孙效仿他。

1.(4分)(1)终于 (2)此,这 (3)罪过,过失 (4)最终(每小题1分。有错该小题不得分)

2.(3分)C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皆其不知而误蹈”的“而”为连词,表示因果,相当于“因而”“所以”。A项,“而”为连词,表示并列,相当于“和”“与”;B项,“而”为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C项,“而”为连词,表示因果,相当于“因而”“所以”;D项,“而”为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故答案选C。

3.(4分)(1)所以(做人)不贵在没有过失,而贵在能够改正过失。

(2)各位同学自己想想,平日里也有缺少廉耻忠信的行为吗?(每小题2分) 4.(2分)缺少老师朋友的讲习、规劝教导。 5.(2分)要摒弃羞愧沮丧之心,勇于改过。 【参考译文】

改 过

说到过失,即使大贤人也不能免除,但是不妨碍他最终成为大贤人,因为他能改正啊。所以(做人)不贵在没有过失,而贵在能够改正过失。各位同学自己想想,平日里也有缺少廉耻忠信的行为吗?也有轻视孝亲爱友之道,陷入狡诈、刻薄的习气的吗?各位同学大概不至于这样。(如果)不幸有人有此过失,都是他不知晓而误犯,一向没有老师朋友的讲习、规劝教导的缘故啊。各位同学试着自我反省,万一有近似这样的行为,固然是不可以不极力地自我悔过。然而也不应当因此自卑,最终在改过从善的信心上失去勇气。(一个人)只要能一朝悔悟,洗去所沾染的坏习气,即使过去曾经是贼寇强盗,今天仍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君子啊。如果(有人)说我从前已经是这样,今天即使改过向善,别人也不会相信我,而且也无法补救以前的过失,反而会(因此)心怀羞愧和沮丧,从而甘心陷身于污浊以了此终身,(对于抱这样想法的人,)那我也只好绝望了。

1.(4分)(1)教导、训诲 (2)喜爱 (3)借 (4)不曾,未曾(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2.(3分)B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以申供养”的“以”是连词,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A项,“以”是介词,依靠;B项,“以”是连词,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C项,“以”是介词,按照,依照;D项,连词,表示结果,有“因而”的意思。故答案选B。

3.(4分)(1)(我)吃起饭来怎么会感到香甜呢?穿起衣服来怎么会感到温暖呢? (2)借来时如已有缺坏,就替别人修补好。(每小题2分) 4.(2分)督促孩子学习,让孩子勤习经史。(意思对即可) 5.(2分)①以诗书传家;教子有方;安贫乐道。②爱惜书籍;尊重知识。(每点1分,每点答出任一方面即可) 【参考译文】

邺城被(北周军队)平定之后,我们被逼迁徙至关内。思鲁曾经对我说:“我们没人在朝廷上做官,家里也没有积蓄的财物,我应当尽力干活赚钱,来维持家用。(现在,)我却常常被督促着读书,致力于经史之学,你可知道我这做儿子的,如何能安心学习呢?”我教导他说:“当儿子的固然应当把供养双亲的责任放在心上,当父亲的更应当把督促子女学习当作教育他们成人的头等大事。如果让你放弃学业去赚取钱财,使我能丰衣足食,(我)吃起饭来怎么会感到香甜呢?穿起衣服来怎么会感到温暖呢?如果你致力于先王之道,继承我们家祖辈相传的读书传统,(那么,即使)吃粗劣的食物,穿破旧的粗衣,我也十分喜欢。”

借别人的书籍,都应当爱护,借来时如已有缺坏,就替别人修补好,这也是士大夫该做的善行之一啊。济阳的江禄,在读书未结束时,即使碰上急事,也一定先把书卷束整齐,然后才起身,所以他的书都没有损坏,别人也不讨厌他来借书。有的人把书乱七八糟地堆放在桌上,那些分散的书卷,大多被孩童、婢女、侍妾点画弄脏,或遭到风雨侵蚀、被虫鼠蛀咬而毁伤,(这样做,)实在有损道德。我每次读圣人的书,未曾不严肃恭敬地对待它;废旧的纸张上如果有《五经》的文义以及圣贤的姓名,就绝不敢把它用在污秽的地方。

主题4 治国谏言

1.(4分)(1)穿 (2)对……说 (3)多少 (4)考虑(每小题1分)

2.(2分)小民逐利/展转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标对两处给1分,标对三处给2分)

3.(2分)B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以天下奉一人”中的“以”是介词,是“拿,用”的意思。A项,“以”是介词,是“因为”的意思;B项,“以”是介词,是“拿,用”的意思;C项,“以”是动词,是“认为”的意思;D项,“以”是介词,是“依靠”的意思。故答案选B。 4.(4分)(1)怎么可以成为这种坏事的开端?

(2)我凭借天下的财富,(就是)宫殿都用金银来装饰,也有力量可以办到。(每小题2分)

5.(3分)①重视民生,以天下为重。②力戒奢侈,节俭为本。③克己律己,以身垂范。④正家风,严家教。⑤珍爱生灵,防止滥杀。(每点1分,任答三点,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秋七月,公主曾经穿着贴着绣花铺着翠羽的外套进入宫中,太祖对她说:“你应当把这件衣服给我,从此以后不要再用这些东西作装饰了。”公主笑着说:“这能用得了多少翠羽啊?”太祖说:“不是这样的。主家穿这样的衣服,宫中的内亲外戚一定都会效仿。京城里的翠羽价格高,老百姓追求利益,辗转贩卖交换,伤害生灵的事就逐渐扩大。这实在是由你造成的。你生长在富贵人家,应该感念珍惜这份福气,怎么可以成为这种坏事的开端?”公主很惭愧,并表示歉意。公主于是侍候着坐着,与皇后一同说:“陛下做天子已经很久了,难道不能用黄金装饰小轿,乘坐着出入宫廷吗?”太祖笑着说:“我凭借天下的财富,(就是)宫殿都用金银来装饰,也有力量可以办到。我只是考虑到我为百姓守着这些财富,怎么可以随便乱用。古人说可以凭一人来治理天下,不可以用天下人来侍奉一个人。如果以自我奉养作为终生意图,怎么能让天下人来敬仰你呢?以后不应再说这样的话。”

1.(4分)(1)亲自 (2)从前,往日 (3)见识短浅 (4)臣下对皇帝听闻的敬称(每小题1分)

2.(4分)(1)对待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伤口,体恤他们的勤恳辛劳,爱惜他们如同爱惜(自己的)孩子。

(2)百姓没有事干就会放纵懒散,经常(被)役使就容易驾驭。(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3.(2分)B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B项,“四书”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4.(2分)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牢固了,国家才能安宁(或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5.(2分)减轻百姓劳役,爱惜民力。(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陛下年龄刚到二十,就开创了帝王的基业。贞观初年,(陛下)亲自实行节俭,内外安乐宁静。然而近年来,陛下敦厚质朴的治理(精神),渐渐不能够坚持到底了。

从前子贡向孔子请教管理百姓的方法。孔子说:“要像用腐朽的绳索驾驭六匹马拉的车那样小心谨慎。”子贡问:“为什么这么担心呢?”孔子说:“不用仁义之道来引导百姓,百姓就会仇恨我。(如果这样治国,)怎么能不担心呢?”所以《尚书》上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国家才安宁。”统治百姓的国君怎么可以不敬畏百姓呢?贞观初年,陛下对待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伤口,体恤他们的勤恳辛劳,爱惜他们如同爱惜(自己的)孩子。自己总是保持简朴节约,不建造宫室。近些年来,(陛下却)着意于奢侈放纵,忽视了谦逊节俭的美德,轻易使用劳力,还说:“百姓没有事干就会放纵懒散,经常(被)役使就容易驾驭。”自古以来,没有因为百姓悠闲安乐而导致国家倾覆灭亡的,哪有担心百姓放纵懒散而故意向他们施加劳役的呢?这恐怕不是兴国安邦的正确言论,怎么能作为安抚百姓的长远打算呢?

臣实在愚昧无知、见识短浅,不通晓事理的关键,大致举出所观察到的事物,就奉上让陛下知晓。

1.(4分)(1)更加 (2)谋划 (3)能够 (4)同“悦”,愉快(每小题1分)

2.(2分)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大白旗/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标对一处或两处给1分,标对三处给2分)

3.(4分)(1)费中善于奉承,贪图财利,殷人不亲近他。 (2)纣逃跑了,穿上他的宝玉衣,投火而死。(每小题2分)

4.(2分)①纣王任用奸臣,迫害忠臣;②纣王生活荒淫无度。(每点1分) 5.(2分)示例1:鲁庄公;齐师败绩。

示例2:齐威王;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参考译文】

殷的帝王辛,天下人称他为纣。纣任用费中掌管国家政事。费中善于奉承,贪图财利,殷人不亲近他。纣又任用恶来。恶来善于毁谤中伤别人,诸侯们因此更加疏远(纣)了。纣淫乱没有止境。微子屡次劝诫,他都不听,于是微子与大师、少师谋划,最终离开了他。比干说:“做臣子的,不能不以死规劝。”于是极力对纣诤谏。纣发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脏有七个孔穴。”(纣便)剖开比干的胸膛,取出他的心脏观看。箕子害怕了,就假装疯癫成为奴隶,纣又把他囚禁起来。殷朝

的大师、少师便携带着祭器和乐器逃奔到周国。周武王于是率领诸侯讨伐纣。纣也发兵在牧野抵抗周军。甲子那天,纣兵大败。纣逃跑了,穿上他的宝玉衣,投火而死。周武王于是砍下纣的脑袋,悬挂在太白旗上,把箕子从狱中放出,聚土作为比干的坟墓。封纣的儿子武庚禄父,让他延续殷的后代,让他修养身心施行盘庚的政令。殷的百姓非常高兴。于是周武王做了天子。封殷的后代为诸侯,归属于周朝。

主题5 写景状物

1.(4分)(1)向西 (2)看 (3)停止 (4)睡觉(每小题1分) 2.(2分)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每处1分)

3.(2分)C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辨析。A项,代词,代指僧人/动词,去、往;B项,副词,表示两事顺承,才/连词,表示顺接,于是,就;C项,两个“而”都是连词,都表示方式或状态;D项,指示代词,那,那些/副词,表示推测,大概,或许。

4.(4分)(1)与他们交谈,(他们)惊讶地四下看,像麋鹿一样不可与人接近。 (2)不知道身处什么地方。(每小题2分)

5.(3分)选文中作者“往往想见其事”,是在体验过北山美景之后的回味无穷,这种“想见其事”,更多的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处美景的喜爱与怀念之情。《桃花源记》中刘子骥的“欣然规往”,则更多的是身处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对没有战乱、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参考译文】

新城游北山记

离新城北面三十里,山逐渐幽深,野草树木、泉水和岩石,逐渐幽静。稍稍向西,有一座极高的山峰,(峰下)有一条界限分明的小路,只能步行。走了四五里,才听到鸡叫声。有僧人穿着布袍和鞋子前来迎接,与他们交谈,(他们)惊讶地四下看,像麋鹿一样不可与人接近。山顶有几十间房屋,弯弯曲曲地靠着山崖石壁架有栏杆,(我们)像蜗牛、老鼠一样迂回行走,才得以出来。已经坐下,山风飒然吹来,堂殿上的铃铛都响了起来。我们几个人惊奇地互相看着,不知道身处什么地方。天快黑了,就都睡在山上。

此时正是九月,天空高远露水清莹,山间空寂月光明亮,仰看星星,都大而光亮,好像恰巧在人头顶上。窗间有几十竿竹子,(被风吹动)互相摩擦,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声响。我们几个人不能入睡。天亮了,就都离开了。

已经回家好几天,脑海中还恍恍惚惚地浮现出山中的情景,于是回忆着记载下来。后来(我)没有再去过那里,然而往往想起这次游山的事。

1.(4分)(1)开放 (2)记述,记载 (3)非常,很 (4)泛指文人(每小题1分) 2.(2分)神农书以菊为养性上药/能轻身延年/南阳人饮其潭水/皆寿百岁。(标对一处或两处给1分,标对三处给2分)

3.(4分)(1)治理国家,庇护百姓,也就像这样罢了。

(2)这些人虽然不是深刻了解菊花(品格)的人,但也不能说是不喜爱菊花啊。(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4.(3分)①菊花傲然独放、养性延年的品格与君子之道相通;②菊花“正色独立,不伍众草”的特性深受名士喜爱;③菊花应季而开,是重阳节的佳品。(每点1分) 【参考译文】

喜好山石林木的人,有的用菊花来比喻君子。这种说法是说在岁末的秋冬时节,(其他)花草树木都逐渐衰败,唯有(菊花)独自光鲜艳丽地茂盛绽放,傲视着风霜寒露,这正如幽居隐逸之人的高洁情操,虽然孤单冷清,(周围)荒凉寒冷,却(志趣超然,)体会、玩味至善至美的大道,不改变自己的喜好。《神农本草经》认为菊花是修养身心的上等药材,能够使人身轻体健,延年益寿。南阳的人饮用菊潭的水,都能长寿到百岁。若让有志之士在所处的时代有所作为,治理国家,庇护百姓,也就像这样罢了。菊花的品格和君子之道,确实是同类(相通的)啊!

《月令》用动植物(的生长变化)来记载气候变化,像桃花、桐花等,直接说“开始开花”,唯独对菊花的描述为“菊有黄色花”,这难道不是因为菊花颜色纯正,孑然傲立,不与其他花草杂处生长,所以才变换词语来描述它吗!因此声名显赫的文人雅士,没有不喜爱菊花的,到了陶渊明,尤其喜爱菊花,而菊花的名望也就越发被人看重。又因为菊花开放的时节,秋暑刚刚退去,全年的农作物已经成熟,天气高远明淡,人们的心情舒适闲逸,文人墨客饮酒流连,认为菊花是应季节而开放的花,于是移开栏杆陈列美食,乘车到饮酒诵诗的地方,(他们)称菊花是重阳节的佳品。这些人虽然不是深刻了解菊花(品格)的人,但也不能说是不喜爱菊花啊。

1.(4分)(1)更加 (2)侵蚀 (3)整数后表示不定的零数 (4)尤其,特别(每小题1分)

2.(2分)D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A项,副词,表示两事顺承,才/副词,表示两事情理相悖或事出意外,竟然,居然;B项,副词,几近/连词,表示并列,相当于“又”;C项,代词,指它的/副词,表示反诘,岂,难道;D项,均是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便”“那么”。 3.(4分)(1)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务(压力)。

(2)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居住)的地方而忘掉故土?(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4.(2分)上下游水势湍急;潭边水浅中间水深;潭中水清澈而平缓。(每点1分。任答两点,意思对即可)

5.(2分)表现了作者对钴潭的喜爱之情,也体现了作者借寄情山水抒发内心情感的无奈。(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钴潭在西山的西面。它的源头大概是冉溪自南向北奔流如注,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潭水的上游和下游水势湍急,撞击更加激荡,侵蚀着钴潭的潭岸,因此潭边广阔而中间水深,水流冲荡到山石才停止。水流形成车轮般的漩涡,然后才缓缓而流。潭水清澈而平缓,十亩有余,(钴潭)四周有树木环绕,有瀑布垂悬而下。

山上有居住的人,因我屡次来游玩,一天早晨,敲门来告诉我:“(我因为)无法负担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债,(没办法,)想在山上割草开荒而变更居所,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务(压力)。”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泉水坠入潭中,发出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适,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居住)的地方而忘掉故土?难道不是这钴潭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