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湖心亭的文化审美
2020-07-03
来源:乌哈旅游
179 J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艺术百家2018年第2期总第161期 HUNDRED SCHO0LS IN ARTS 口 文章编号:1003—9104(2018)02—0179—05 中国园林湖心亭的文化审美 倪祥保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摘 要:文章指出作为亭子的一种,中国园林中的湖心亭,形制多样,大小随意,十分美 观。它值得人们关注的文化审关独特性,既在于它自身的丰富多样、建筑空间位置的与众不 同及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象征意义,也在于其比较生态、与周边景观浑然一体而巧于因借的 艺术特征。从文化蕴涵、审美观照和实地感受来赏析中国园林的湖心亭,不仅可以帮助人们 更好地认知湖心亭的文化审美属性,而且也可以帮助人们深入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某些审 美真谛。 关键词:中国园林;湖心亭;文化审美;想象物化;巧于因借;生态性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9月底,笔者以“亭”为关键词在中国知 行。就其现存遗留下的样式来看,那种“亭”大多难 以有效躲避风雨,不能供人居住其间,自然也无人值 守。 网上进行查询,共有1295篇相关文章,其中直接涉及 园林亭子内容的为数不多,涉及湖心亭的完全没有; 以“湖心亭”为关键词进行查询,共有1篇题为《杭州 西湖湖心亭植物景观研究》的论文,就其标题和内容 来说也不是研究湖心亭的,可见关于中国园林中的湖 心亭的研究,迄今为止还是一个空白。 一有学者认为“亭”很早就与园林相关,可能是先 秦园林中的“台(塞)”。 先秦园林一般确实都会建 造以“观四方而高者”为特征的“台(星)”_3 ,它是 当时园林建筑的样式之一,并且是其中的主要景 、亭、湖心亭与园林 观——如《诗经》记述周文王在“灵囿”中建造的“灵 台” 。因此,先秦很多著名园林也几乎都以“台 “亭”是非常有特色的中国建筑之一,俗称“亭 (基)”来命名,IZ ̄tt夏朝第一个君王启建造的“钧台 (又名夏台)”,殷纣王建造的“鹿台”,春秋时期吴国 建造的“姑苏台”和楚国建造的“章华台”等等。《说 文解字》:“亭,民所安定也。亭有楼。”l3l1 。可见“亭” 应该有“高耸”的意义,重檐的亭则像“楼”,似乎与先 秦园林中的“台(璧)”相近而通。但是,“亭”字出现 子”。对其功能比较早的经典诠释是:“亭,停也,人 所停集也。”… 秦汉时代,“亭”指官方基层行政机 构,其中部分兼有驿站的职能。当时作为兼具行政和 驿站职能的“亭”的建筑样式,现在已经无从考证。 古有“十里长亭、五里短亭”的设置,想来作为官道或 其他通道上的“亭”,其职能应该有所不同。如果那 在先秦文献中的意义从未与园林相关,也从未与 “星”相关,因此这样的诠释恐怕并不可取。 魏晋以后,亭子开始直接名正言顺地出现在园林 中。随着历代园林建筑审美意识的增强和园林建筑 “亭”具有驿站职能,一般不仅建筑在官道旁边,并且 能够满足办理公务或出行官员在此进食、换马、修车、 歇夜和提供给养等需要。如果那“亭”不具有驿站职 能,可以建在官道上,也可以建在其他交通要道上,主 要供行人进行短暂歇脚停留,或者进行简单的送别饯 的日趋精益求精,亭子的建筑规格及体量都被不断缩 小,同时也被不断地建造得丰富多彩而分外美观,日 作者简介:倪祥保(1953一 ),男,汉,江苏常熟人,苏州大学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苏州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科带头人,苏州大学传媒学 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传媒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影视艺术艺术学理论。 ,口 倪祥保 中国园林湖心亭的文化审美 HUNDRED SCH00LS IN ARTS 181) 益 现m它灵活多样、秀美俏丽、随地而官等审美特 点。从建筑角度说,中因园林中的亭子样式非常多样 而精美,“白 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横圭、八角 其命名取自 原借用 诗 写成的诗歌《渔父》 “ , 同样间接地表达了隐逸 世的思想。正是因为有这 样的文化思想基础,因此,存中国园林建筑历史中,比 较著名的苏州“沧浪亭”、苏州留同“濠濮亭”(图2) 至卜字,随意合宜则制,惟地图叮略式也。”l1 ’从留存 下来的实物和相芙图画来看,唐代以后园林中的亭子 一和无锡寄畅同有题额为“似濠”的“知鱼槛”等,都完 全符合计成的这个置景安排原则。现在苏州“沧浪 亭”同中那个名叫“沧浪亭”的亭子,已经被移建在园 林的中间,但是在“沧浪亭”北面的临水之处,还是建 般不阿有楼的部分,并儿逐步也没有其外同的墙 壁,只保留其供人暂时歇息的简单构造,在园林内 占有很大空间,具有很好的通透性。作为单体建筑样 式之一,不管在豪华壮丽的皇家园林,小巧精雅的私 宅园林,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还是在现当代建造的 有亭子,即还是很好地保持了该园造园立意与置景安 排之间的某种一致性。就连乾隆皇帝建在现/4"=IL海 公园中的“濠濮问”,也遵循由这个义化典故所决定 的置景原则。 城市公园、大学校园或乡村文化景观,风格别具、形式 多样的亭子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或者说是其中一个 特别自由灵活的建筑样式和可以随意进行配置组合 的景观元素。 湖心亭…现相对较晚,也比较少见,是中国园林 亭子中特别具有审美性的一类。 二、“筑室兮水中”的想象物化 中国园林中的亭子类型丰富、风格多样,对其进 行明确而细致的分类比较 难,唯有湖心亭这个分类 似乎不会有任何的争议。湖心亭建筑的俯视图一般 多采用六角型、八角形,很少用力‘形或圆形,这样可以 更好地造就其丰富的观看 而,便于多角度观赏。作 为亭子中的一个类型,湖心亭不像其它亭子在园林或 景区中必不州‘少.也不能随处建筑,但是它在园林景 观中的位置一般要比其他亭子更为突出一些,有的甚 至可以闪此成为某个同林景观的代表,例如苏州西园 放生池湖心亭(图1)。值得强调的是,中国园林中的 亭子,其实很早就与“水”相关。中间古代园林艺术 图1 苏州西园放生池湖心亭 理论集大成者计成在他著名的《园冶》中曾经这样说 过:“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 其 中所谓“水际安亭”的说法,明显将“亭”这个园林建 筑和“水”这个置景因素非常直接地联系了起来,这 在很大程度上或许就是导致中国园林会去精心构造 湖心亭的一个重要原【太J,也使西湖湖心亭能够成为中 国名亭之一。 对于“水际安亭”的文化审美理由,计成进行过 这样的专门诠释:“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 泉竹里,按景山巅;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 或借濠濮之上,人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 足。”… 就其中的“濠濮…‘沧浪”两词来看,可见古人 推崇“水际安亭”的做法,不仅因为在驻足观赏中具 有游目骋怀、景观丰富的效果, 且在文化思想L既 有留恋山水自然的考虑,又有向往隐逸生活的意味。 “濠濮”本来是两条河流的名字,其最早的出处来自 《庄子·秋水》中的两则故事:第一则是庄子 濮水 边钓鱼,不愿意接受楚_E使者邀清他去当官。第二则 是庄子与惠子在濠梁j 观鱼,强调性灵自由的尤比可 贵。 就苏州古典私宅园林先驱“沧浪亭”来说, 图2苏州留园“濠濮亭” 湖心亭与“水际安亭”不一样,是特指建造在园 林水面中心位置的亭子,一般【叮分成 种情形。第一 种亭子有的完全独立建 水面上,基座部分甚至隐没 181 l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艺术百家2018年第2期总第161期 HUNDRED SCH00I S IN ARTS 口 在水l ,亭子仿佛从水面直接升起,就像zk面上一株 亭亭 立的荷花(图3);有的像西湖湖心亭那样建存 鱼或垂钓,不仅与逍遥自在享受生活相关, 且叮以 表征隐逸避世或追求脱俗自由、淡泊养志的生活。无 湖水中一个小岛那样的土地J 。此类湖心亭通常建 在面积比较大的园林,湖心亭与湖水周边陆地没有任 何连接,不借助丁舟楫就尤以到达,主要作为相对宽 论是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屈原《渔父》诗中的劝说,还 是《庄子钓于濮水》和柳宗元诗《江霄》等所下了的那种 自然人文情怀,都是这方面的很好例证,并H常常也 成为园林置景的文化立意由来之一。 阔水而的点缀 不一定是游人的游览目的地。第二 种亭子同样建在水而f ,但是亭子的一端或借助低矮 的桥梁(也可能是廊桥)、或借助低平的堤岸与湖边 陆地连接在一起,即亭子处于桥或堤的一端,行人可 以通过桥或堤,直接走入亭子(图4)。这种湖心亭也 建在水面宽阔的园林内,是很容易到达的游览目的 地,也具有视野特别宽阔的特征。第i种亭子由两边 低平、曲折的桥梁分别连接水丽的两岸,亭子处在那 桥的中间部位(图5)。相对而寄,这第j种湖心亭, 通常多建筑于空间结构比较紧凑的园林部分,使水面 景观和陆地景观具有很好的勾连效果以造就密切相 关的局部整体性。由池岸通向湖心亭的桥梁,一般建 造得比较低矮,使用稀疏、细小的栏杆(有的甚至不 用),使游览者容易获得亲近水面的感受,也不影响 图3 独立建在水面上的湖心亭 岸边游览者的观景视野。 时,那桥梁通常需要取曲 折之形,与蜿蜒弯曲的池岸形状两相贴切而生和谐之 美,使水面分割较为灵动,造景也相对丰富。这样的 相关设计造景,既呵以增加游人在水面上行走的时 间,也可以使那桥梁与亭子同样能给行走在池塘边的 游人以更为丰富的审美感受。 作为园林景观的湖心亭一般都很显眼,也很美。 它的美,苗’先存于其建造之地往往非常引人人胜,其 文化象征更是特别富有中国特色的历史人文情怀。 I 古时代,我们的先民认为在高山之上和大海之中, 生活着很多无忧尤虑而无所不能的各路神仙,于是一 直对高山与大水怀有无限的崇拜情感,常常特别感慨 丁“洋洋乎高山…‘汤汤乎流水”的自然景观。几千年 米,西域巍峨高峻的昆仑神山和东海之上的蓬莱fllI 岛,对很多中国 人来说,都如海市蜃楼那样并不寻 常可见,更难以髓临或企及。] 是,人们一般只能热 图4扬州瘦西湖湖心亭 三、巧于因借的艺术性及生态性 作为亭子的一种,湖心亭的艺术性小仅在于其多 样性以及它独特的建筑位置,更在于其韵味超凡、意 味深长的巧于因借以及比较生态的建筑特征。从一 定意义上说,深刻理解湖心亭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 义,对于很好理解中国园林文化艺术的真滞,应该具 有以小见大的积极作用。 切地向往着能像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所写的那样 “筑室兮水中”" 。。“筑室兮水中”,自然比在地面上 建筑房屋要困难得多,但它却非常强烈地表达了人类 的某种生活理想和艺术想象——像神仙一样地生活。 因此,水【 建筑比之陆地建筑,对人的心理来说,一般 更能引人人胜——像金基德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 中那个建在水丽I 的特别小庙(图6)。这也像足球, 它遵循一般不能用更为灵活自如的手那个显然是 “避易就雄”的规则,因而更能引起人们的观看兴趣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审美特别讲求情景交融,也非 常注重虚实相应,就湖心亭的审美来看,这也是其独 到之处。由于湖心亭空间位置的独特性, 在 间景 观构成中的虚实关系往往更为显著,也更加有效。如 果说湖心亭是景之实者,那周边围绕的水面就是景之 和特刖爱好一样,同样更多地体现了人类对不同寻常 或富于理想特色事物的向往之心和追求之情。因此, 湖 IS,亭可以说是巾国古人“筑室兮水中”浪漫主义理 虚者;如果说水面是景之实者,那倒影就是景之虚者; 如果说环水的亭 楼阁与树木山石是景之实者,那水 面上的空间就是景之虚者。在这与湖心亭相关的种 想的物化成果,特别具有艺术的内涵与秉性。值得赘 的是,在中国悠久的文化艺术历史传承中,临水、观 口 倪祥保中国园林湖心亭的文化审美 HUNDRED SC¨00I S IN AR.rS l82 种情景里,空旷的水面冈附近的诸多实 之景而愈{】l5- 其宽敞,水面周同山石、林木、亭俞、偻 则会因水 的“虚以待物”而各逞其富有意向的动感之美 此,自然之美和人T之美大然 合、卡H得益彰,使莅临 亦非,物色变幻的别梦依稀,益增几分亭之趣、水之 韵,使人叮生如临fIJI境之感。总之,由于置身其间的 人特别能够感受到它的巧于因借,湖心亭的审美也就 确实更加容易与周围景观浑然一体而相得益彰,充分 其境的游人能感到眼Ij仃心中的自来之景更加丰富多 彩,从而特别能够陶冶热爱自然的情操,特别容易 由自主地领悟某利I佛心与掸机 老子所说的“ 其 无有,器之用也” 164,亦此之谓也。在这个意义I 说, 很多湖心亭可以称之为最佳的“陶然亭”,也可以说 是难得的“醉翁亭”,还可以看作足别具深意的“沧浪 亭”。 体现中圈著名造园家计成所说“虽由人作,宛白天 ”… 的造景真滞。 湖心亭的市美,在于它深得中国同林营建艺术特 别崇尚的巧于因借要领。由于湖心亭的通透性和多 侧面性,使得游人来到亭子中间,或者它的周边,视野 就会相对开阔,环顾左右前后,园中附近各种景观大 多能尽收眼底。在这一点L,它与建在园林高处的亭 T-具有异曲同T之妙。比之厅馆廊轩,湖心亭更富有 图5苏州狮子林湖心亭 动观的可能,使人目游神驰更加劂流自荇;比之楼 高坛,湖心亭使人心旷神怡有更多的虚实变化之景; 比之假山芳丘,湖心亭使人更有遗1什独立m 情两空 之想;比之水榭旱肪,湖心亭使人更柯“处江湖之远” 和“潭影空人心”的感受。尤 是当游赏者静静地凭 栏面水的时候,那天光与水色交卡H辉映 趣,那云影 和浮萍共同游弋徘徊,耶“鱼翔浅底”和“鹰击长空” 共为一景,都会接连不断地映入眼帘,使人因感受到 天上少有、人间难得的那种奇景而遐想联翩、兴会无 穷,别有一番如“江清月近人…‘唯见江心秋门自”般 的诗意感受,或是能进入“是耶非耶…‘不知今夕何 夕”般的审美境界。总之,湖心亭的各种借景,不仅 在其环顾左右前后可以欣赏到的景观,不仅在抬头仰 望可见的天色风云和流光,而且还在丁能够使人心怀 图6金基德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剧照 湖心亭的审美效果,还决定于匠心独运 恰到好 处的谋篇布局。水面小、亭子大不行,就是水面不小, 亭子太大也不行,苏州西园中的湖心亭就有这个问 澄澈的绿水及其中的一切卞命现象,还有 倒映着的 一切、变幻着的一切的种种美小胜收 、由I】 湖心亭位 于水中、与水为邻, 此,借Jfj著名同林々家陈从 先 生所谓“水随山转,山 水活” :的话来说,那就是 “亭因水活,景因水阔”。特别巧丁 借的湖心亭,既 因为它的卓然独立,也由丁它和蒯边景规的相乍相 得。游览者围绕湖心亭水面周边慢走,随处 r 池水 题 苏州四园湖心亭的建筑叮以说相当不错,其自身 的美感确实比较突H{,这是它可以成为两园代表性景 观的重要原【大J。但是,它的整体体积与池水面积之比 来看,很多造冈艺术家都认为造得太大了一点,这使 得那个面积并不很小的水面,虽然无愧于一个很好的 “放生池”,却相对削弱了它景观整体的园林艺术情 韵(幸好池水两边有一块没有多少景观的空地,不然 存骼体L看还要显得该亭子的“一家独大”)。一般 来说,在园林表意符号中,湖心亭所在的水面,总是代 静悄悄地依偎着玲珑多姿的太湖 或峥嵘嶙峋的黄 石,显得格外妩媚与温顺可人。春光明媚,池水一任 多情的柳枝来回轻拂荡m细细的涟漪,把湖心亭的倒 影微微地摇晃成印象派油J画的佯子;秋高气爽,水面 默默地接纳的片片红叶,宛如晚霞纷 映照下湖面I 的无数扁舟,不由得使人感动丁渔舟唱晚的温馨,涌 动起如大诗人李F]“明朝散发弄扁舟”的归去来思。 每当移步换景之际,湖心亭则像一位始终 原地起舞 的美丽姑娘,让人尽情地欣赏她那种纂然f尤地的多 表炯波渺远的湖海而不是代表涓涓汩汩的细流,其所 存的整体景观应该能给人以“处江湖之远”的感受才 好。作为代表湖海的园林艺术符号,园中的池塘.尤 其存私宅同林中,其面积不可能像颐和园中昆明湖那 样阔大,因此建造其中的湖心亭,应该尽可能造得小 巧一点才比较得体。在人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苏 州同林中,退思园、艺闹和网师园的池塘水面都不大, 姿多彩.而池水永远罔绕它缓缓流转,则仿佛永远仰 慕这亭亭玉立的凌波f』II子。于是,那彤影互动的亦是 183 l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艺术百家2018年第2期总第161期 HUNDRED SCH00LS IN ARTS 口 所以都没有造湖心亭,而是把亭子建造在了池塘边。 对于湖心亭而言,亭子大了,水面就显得小,就不会有 其空旷感,从而就会影响其在中国园林文化中的一般 能指及其表达。再说,湖心亭造大了,走向湖心亭的 桥也要相应地建造得高大一些才显得匀称,这不仅耗 费更多自然资源,还会进一步挤压本来应该给人以空 景有所不同。因此,湖心亭建筑要求简洁空灵,这既 符合中国亭子删繁就简的建筑特征,也符合老子“去 甚、去奢、去泰” ” 的生态思想,能让人很好地感受 中国园林艺术的某种审美真谛。 要之,湖心亭在“湖”,其置景应该具有表征隐 逸、自由、游乐的“江湖之远”的自然韵致及疏朗野 趣。在中国各种园林空间中,湖心亭并不能经常见 到,但是它值得人们关注的审美独特性,与它自身形 态的丰富多样相关,更与它建筑空间位置的与众不同 而具有独特的文化象征蕴意密切相关。因此,小小的 湖心亭确实涉及中国文化思想和造园艺术审美的不 少大道理,值得仔细品鉴玩味和深入用心领会。 (责任编辑:古强) 旷感的水面(上海豫园池水上的那座曲桥就有这个 弊端),严重影响在池边行走游人对隔水彼岸景观的 观赏,大大减少移步换景的观感,那绝对是艺术上的 一种得不偿失与多不如少。为了便于莅临者的观赏, 不妨碍岸上游人更为丰富的借景效果,湖心亭一般与 多数中国亭子那样会建造得非常简洁通透,主要由基 座、柱子和顶盖这三大部分组成,同时会有和桥栏杆 差不多高的矮墙及美人靠,或是只有可供扶手的栏杆 助人凭栏赏景。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水面景观建筑给 空阔水面带来的一定“阻隔”效果或“沉闷”感觉,而 且在尽可能不影响给观众以心旷神怡观感的同时,还 参考文献: [1]刘乾先.园林说[M].长春:吉林文史m版社,1998. [2]张渝新.“亭”考[J].中国园林,2002,(3). [3][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79. [4][宋]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5][明]王夫子.庄子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1. [6][宋]朱熹.楚辞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7][战国]屈原.湘夫人[A].朱熹.楚辞集注[M].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1979. 节省湖心亭的建筑材料和降低维护成本。以此来看, 苏州西园湖心亭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通透 性比较差。该亭不仅重檐,而且中间四面有墙(尽管 墙壁上有窗户),这不仅比一般湖心亭要消耗更多的 建筑材料,而且使站在池水边缘的游客无法透过亭子 全面地观看对岸的景观,即亭子本身在成为一个景观 的同时,也成为了部分景观的屏障,那与通透性很强 的湖心亭几乎毫不影响游人任何角度观赏的移步换 [8]张松如.老子校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 [9]陈从周.园林谈丛[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0. Cultural Aesthetics 0f Mid—Lake Pavilion in Chinese Landscape Garden NI Xiang—bao (School ofPhoenix Media,Suzhou University,Suzhou,Jiangsu 215021) Abstract:Mid—lake pavilions in Chinese landscape garden are various in form and size,and are very pleasing.Its aesthetic peculiarity lies in its own richness,peculiar architecture spatial position,and symbolic significance of histor— 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and also lies in its artistic feature of harmony with the surroundings.To appreciate mid —lake pavilion viewed from cultural connotation,aesthetic contemplation,and on—spot feel could help US to better recognize its cultural and aesthetic attributes and to profoundly understand some true aesthetic mean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 Key Words:Chinese Landscape Garden;Mid—Lake Pavilion;Materialization of Imagination;Expe ̄in View Bor— rowing;Ec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