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讨论开放性骨折的清创处理。方法 对我院2013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2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均恢复良好,治愈出院。结论 适当选择性清创处理、良好的营养是开放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
【关键词】开放 骨折 清创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1-0058-02
开放性骨折即骨折部位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与外界相通,从而使其病理变化更复杂,治疗更为困难[1]。它可由于直接暴力作用,使骨折部软组织破裂,肌肉损伤所致,亦可因间接暴力使骨折端自内向外刺破肌肉皮肤引起。由于存在已经污染的伤口,给骨折带来了感染的危险,严重者可致肢体功能障碍、残废,甚至引起生命危险,故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必须建立在如何防止感染的基础之上,而充分清创则是防止开放性骨折发生感染的关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开放性骨折患者20例,年龄18-60岁。其中男14例,女6例。其中车祸伤11例,机器伤6例,重物砸伤3例。患者均疼痛感强烈。 1.2方法
使用清创的目的:使开放性伤口通过外科处理转变为接近无菌的创面,从而为组织修复和骨折的治疗创造条件。清创术的原则为依赖对软组织活力的判断.从难从严.绝不可从简从易,存在侥幸心理。Gregory曾提出对肌肉失活与否判断的4C法.即观察:Color(颜色),Consistency (坚实度,肌肉有无水肿),
Contractivity(收缩性.以镊子夹挤肌肉有无收缩),Capacity of blood(血容,有无活泼出血)。此法较为实际.但是有时也不易明确。清创的时间是越早越好。一般认为在6~8小时以内的新鲜创口,经过彻底的清创,绝大多数可以一期愈合,故应尽可能争取在此时间内完成清创术。超过8小时,但在24小时以内的创口,也可行清创术.但应根据创口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一期闭合。如污染严重,已有严重炎症,则不主张作清创术。超过24小时伤口,因细菌大量繁殖,创口已经感染,清创会破坏已经形成的肉芽组织屏障,反而使感染扩散,故不宜行清创术。可敞开伤口换药,清除明显坏死组织和异物,使引流通畅,再根据情况决定作延期闭合或二期闭合[2]。
使用清创术的步骤:
①刷洗 在麻醉和上止血带下进行,但血运不佳时则最好不要用止血带,或短时间问断性使用。无菌纱布覆盖创口,从创口同周围开始,逐步超越上下关节,用无菌刷及肥皂水刷洗患肢3次,每次更换刷子,并用生理盐水或自来水冲净,注意勿使冲洗液流入创口内。创口一般不刷洗,如污染严重,可用无菌棉、纱布或软刷轻柔清洗,用大量无菌生理盐水将创口彻底冲洗干净。可采用喷射脉冲冲洗法,每分钟喷水700 ml,压力为2~2.5kg/cm2。然后用0.1%苯扎溴铵溶液、0.5%聚维酮碘溶液冲洗创口或用纱布浸碘湿敷于创口,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创口,尤其有厌氧菌感染可能情况下,可用0.1%-0.5%苯扎溴铵溶液或3%过氧化氢溶液浸泡也有较好效果。常规碘酊、酒精消毒,注意勿
使消毒液流入创口内。最后铺无菌手术巾开始行清创术[3]。
②清创 切除创缘皮肤1~2 mm,皮肤挫伤者,应切除失活的皮肤。由浅至深,清除异物,切除污染和失去活力的皮下组织、筋膜、肌肉。对于肌腱、神经和血管,应在尽量切除其污染部分的情况下,保留组织的完整性以便予以修复。清创应彻底,避免遗留死腔和死角。关节韧带和关节囊严重挫伤者应予切除,若仅污染,则应在彻底切除污染物的情况下,予以尽量保留,对关节的稳定和以后的功能恢复十分重要。骨外膜应尽量保留,以保证骨愈合。若已污染,可仔细将其表面切除。对于骨折端,既要彻底清理干净,又要尽量保持骨的完整性,以利于骨折的愈合。骨端的污染范围在皮质骨一般不超过0.5~1.0mm,松质骨则可深达l cm。皮质骨的污染可以用骨凿凿除或者用咬骨钳咬除,污染的松质骨可以刮除,污染的髓腔也应注意彻底清除干净。如遇粉碎性骨折,应仔细对骨片加以处理:游离的小骨片可以去除,与周围组织有联系的小骨片则予以保留,并予复位,有助于骨折愈合。大块的骨片,即使已经完全游离也不应该摘除,以免造成骨缺损,从而影响骨折愈合,甚至导致骨质不连接。可将其用0.1%活力碘浸泡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后,重新放回原骨折处,以保持骨的连续性。
③再次冲洗 在彻底清创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再次冲洗创口及周围3次,然后用0.1%活力碘浸泡或湿敷创口5分钟。对于创口污染严重,距伤后时间长,可加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以减少厌氧菌感染的机会。再清洗后,更换手套、铺巾及手术器械,开始组织修复手术。 2 结果
2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均恢复良好,其中1例感染并发症后治愈。 3 讨论
开放性骨折,根据患者的外伤史,皮肤或黏膜的破裂,有时可有骨折端的外露,以及一般骨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X线片,开放性骨折的诊断不难确定[4]。不论何种损伤原因和污染程度是否严重,其共同病理基础是自伤口为中心,自内向外出现不同的三个创伤反应区。第一区为伤口中心区:组织直接遭受损伤,可能有多种异物(泥土、布片、弹片等)存留,也必然有大量细菌带入伤口;第二区为损伤组织的边缘区:各种组织(肌肉、肌腱等)被挫灭,可因此发生缺血或坏死,有利于细菌的侵入、存留和繁殖;第三区为伤口外层的组织震荡反应区:该区内的组织可呈现水肿、渗出、变性以及血管痉挛,因此活力降低,容易发生感染或使感染扩散。故在清创时不仅要做好第一区的清创,第二、三区内也应该根据组织损伤程度进行相应的清创处理。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是及时正确地处理创口,尽可能地防止感染,力争将开放性骨折转变为闭合性骨折。 参考文献
[1] 郭振河;郑晓明;谭春华;杨家辉;李敬中;黎华茂.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32例治疗方法探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635-636.
[2] 蔡迎;孙永胜;杨建平;张质彬;戴祥麒.儿童胫骨应力性骨折.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2.138-140.
[3] 刘兴炎;葛宝丰.吻合血管超长腓骨移植治疗胫骨严重粉碎性骨折.中华创伤杂志.2000.86-87.
[4] 曾炳芳;谢雪涛.内固定术后感染的防治.中华骨科杂志.2011.90-9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