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个案社会工作-各个疗法实施过程

个案社会工作-各个疗法实施过程

2020-12-13 来源:乌哈旅游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1、开始接触:①初次会谈。目的是了解案主求助的动机,尽可能地找出案主面临的问题,作出是否给予帮助的决定。询问案主的困难、期望的帮助;向案主介绍机构的设置和服务内容。1—2次会谈就可以决定是否接案,也可能会谈多次。②建立关系。目的在于使案主相信工作者的能力,同意接受工作者提供的服务,即取得案主的信任。③签定服务协议。内容包括澄清服务的方法、性质、目标,明确案主、工作者、机构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初步的治疗计划等。

2、心理社会研究:①收集资料。以“人在情境中”理论为依据全面收集与案主有关的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资料——案主对自己的看法、是否尝试处理过这些问题、追溯案主的童年及成长过程中的经历、价值观、自我概念等。②了解案主各种意识和无意识状态上的满足和不满足的不同感受。重点放在意识层面上。③协助案主进行自我发现,了解自己在行为方面可能存在的缺陷和这些缺陷对面临问题的影响。④将各方面的资料综合起来进行分析,确立下一步诊断的方向。

3、诊断:①社会心理诊断:是指除了对案主进行社会因素的分析外,进一步以精神分析理论来诊断案主的人格或心理问题,并对案主的受助意愿、接受服务的能力进行预估。②目的:寻求案主如何才能获得有效的帮助。③内容:对案主目前所呈现的问题及形成因素的分析;对案主的家庭环境与家庭因素的分析,包括对家庭心理动态因素的分析。教养态度、夫妻关系、子女关系、子女价值观等。案主个人生活经验与行为特质的分析,包括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等;案主受助意愿与运用能力的评估;心理社会诊断摘要剖析,对该个案服务和治疗计划的拟订。④形式:心理动态诊断、病原诊断和分类诊断。

4、治疗:①是指结合案主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即相互之间的

互动作用,运用专业技术和方法,促进案主问题的解决和个人的全面成长与发展。②目标:降低案主的焦虑和不安;降低案主“人在情境中”系统的功能失调;增强案主的自我适应能力和“人在情境中”系统的功能;增强案主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感;改善案主的环境,促进案主个人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行为治疗模式

1.收集基础资料:案主当前面临问题有关资料,为以后的治疗以及治疗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观察和记录;在观察时,工作者有几种方法可以选择:①固定时段观察。工作者选择与案主行为相关的某一个或几个固定的时段察。②随机时段观察。工作者随机抽取某一时间,对案主的行为进行观察。③联合时段观察。即工作者采取固定时段观察与随机时段观察相结合的办法。记录是指工作者将观察到的案主的行为情况以文字、图像或者录音的方式记录下来。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行为的次数或频率,行为出现的时间,行为的强度等内容。

2.设计评估方案:是治疗前所必不可少的步骤,评估方案的设计有利于:检验治疗的效果;指导治疗工作的开展;提高治疗的科学性、客观性。设计评估方案可分为三种:

(1)A-B设计(又称前——后设计) :A代表治疗实施前的观察记录,B代表治疗后案主的行为记录。但是即使B的情况和A相比有明显的改善,也不表明改善是由于治疗引起的,因为还可能有一些治疗外的因素引起了案主行为的改变。所以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方便,但可信度不高。

(2)A-B-A-B设计(又称逆转设计) :就是在第一个A-B阶段完成后再加入第二个A-B部分。如果由于治疗的介入而导致了案主行为的改善,而当治疗撤除后,行为又回复到原

来的情况,表明治疗是导致行为改变的原因。在治疗的有效性确定后,再继续施行第二个阶段的治疗;

(3)多种基础设计:在该设计中,只有其中一种行为或其中一个人的行为先行接受治疗,其他的行为或其他人的行为仍然做基础性的观察和记录。①一个人的几种行为②几个人相同的行为③同样行为在不同时间、地点的表现

3.治疗的方法与技术:行为治疗模式特别注重治疗的方法与技术的运用,并且力图用科学的方法发展特定的程序,这是该方法的优点之一。

4.增强物的使用与强化程序:

在行为治疗模式中,工作者为了鼓励案主继续采取某种行为,常常会使用增强物。 增强物分为两类,初级增强物和次级增强物。前者指可以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东西,如食物、饮料和睡眠等,适用于年纪较小、智力较低的案主;而后者可以满足人们精神、社会和心理上的需要,

增强物的使用应注意如下几点:①理想行为出现后应尽快给予奖励。②给予奖励前要让案主知道他为何接受奖励。③当某种增强物使用过一段时间以后,其效果会减弱,必须转用其他有效的东西,或把多种奖励放在一起让案主自行选择。④注意增强物是否适合案主的年龄、兴趣和意愿。⑤留意奖励是否过多或是太少。

现实治疗法

1、与案主建立关系,了解案主的需求:对于案主来说,与工作者建立一个个人化、被

接纳和受支持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经验。一般案主在日常生活中都极少能与他人发展这种诚挚的关系。而与工作者建立诚挚的专业关系,一方面有助于案主感受到别人对他伯关爱和接纳,从而了解自身的价值、树立生活的信心,另一方面,也为案主提供行为的榜样,使他能从过去失败的认同中走出来,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同时,协助案主表达他真心和合乎现实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案主可能会有不合作的态度,工作者可以凭借自己已建立的良好关系,运用面质的技术。一旦案主能清楚表述他真正的需求,治疗便可以进入第二步骤。

2、询问及了解案主目前的行为:主要任务是引导案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当前的行为上。工作者应询问案主究竟采用了什么方法去满足他第一阶段的需求。目的是要引导案主了解他在试图满足本身的需要或导致他有某些情绪时,他曾经采取过什么行为。现实治疗法强调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负责。此阶段通过讨论案主现在的行为,从而协助他认识他要对自己的行为,自己的问题负责,让他明白他可以对自己的行为作有效控制和理智选择。假如案主能了解其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他就可以进一步培养较强的选择能力以加强个人成功的机会。

3、行为评估:案主的自我检讨及自我改过是现实治疗法的基础,而案主在接受任何改变时,必须要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估并愿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故工作者可以协助案主评估他的行为是否对自己或他人有好处,行为本身又能否满足他的需要以及是否会导致成功的认同等。 切记不要直接替案主对其行为作出价值判断,否则,案主很容易养成过分依赖的倾向。工作者的主要职责是留意案主是否对其行为作出不切实际或过于严厉的评价,过严或过分将批评集中在一些不能改变的事件上将会使案主看不到改变的希望,无助于案主问题的解决。因此,工作者应协助案主对其行为的意义和有效性做出评估,并鼓励案主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协助案主制订行动的计划:当案主对自己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及其后果进行反省,并已有初步认识后,下一步就是制定计划,以便将不负责任的行为改变成负责任的行为。在现实治疗法中,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整个治疗过程的核心。工作者在这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协助案主制定一个人合乎案主兴趣的和能力的计划。一 般来说,案主会对自己有过高的要求,或急于追求成功,因而可能制定一些太过于复杂、困难,并且失败机会相当高的计划。故工作者协助案主制定计划时应注意:计划的秩序渐进性;计划的灵活多变性;计划的具体可行性;工作者不是案主行动计划的决定者,而只是计划制定的引导者,避免造成案主的依赖。

5、承诺:承诺是现实治疗法的基石。案主通过承诺来表现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尤其是对关心和爱护他的人负责。所以工作者要协助案主对计划作出承诺,即案主无论如何必须履行他自己所定下的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工作者要注意一旦案主承诺履行的计划不能实现,会导致案主的失败感和挫折感。因此工作者要防止案主作出一些不合理的或不可行的承诺。此外,工作者应对所制定的计划未能成功执行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从根本上讲,现实治疗法的承诺不是对工作者的承诺,而是对自己的承诺。案主要对自己所作的承诺负责。承诺的约束力不是外部的,而是内在的。

6、不接受任何借口:工作者不能接受案主的任何借口,也不能探究计划失败的原因,也不能责怪案主。现实治疗法关心的要点不是计划失败的原因,而是如何着眼于案主的情况制订新的计划或修改原来的计划,使计划切实可行。不接受借口,也就意味着拒绝案主在遇到挫折之后试图寻找可逃避的退路的想法和做法,使案主增加勇敢地面对现实的勇气、踏实履行计划的能力、诚实信守自己诺言的魄力,从而真正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对自己的行为以及后果负责。

7、排除惩罚:现实治疗法基本上否定惩罚的作用。惩罚不单指一般的惩罚或剥夺案主

某些个人权益的措施,还包括向案主提出口头责备后说贬抑性的话。当然,惩罚和工作者引导案主对其行为的后果加以了解是不同的。因为案主不良行为的所导致的后果不是工作者人为强加的,而是案主行为的一种自然结果。案主如能清楚其行为的后果,将有利于案主对其行为作出理智的正确选择。故工作者应对案主的改变充满信心和耐心,不充许对案主做出惩罚性的行动。

8、拒绝放弃:所谓所绝放弃是指即使案主主动希望工作者放弃努力时,仍然不放弃,仍然对案主改变自己的能力抱有信心。工作者如果放弃案主,就等于是在案主仍需要帮助的情境下向他表示无人能帮助他,他改变无望。这无疑将使案主陷入更深的绝望之中。而工作者如果拒绝放弃,这种表现和案主以往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他人的反应不同(他人通过是拒绝他并对他没有信心),这无疑会加强案主和工作者之间的关系,致使案主重新对自己作出更正确的估计并建立自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