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浙江师范大学师范技能考核评价标准

浙江师范大学师范技能考核评价标准

2021-03-06 来源:乌哈旅游


教学设计评分标准(30分)

项目 内容 评分标准 明确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知识结构分析清晰、正确。教学任务分析正确. 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动机、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等分析正确。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正确. 三维目标全面、均衡,领域区分正确。 目标阐述正确,具有可操作性、目标阐明 可评价性,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 教学情境创设有新意,正确体现目教学环节 标,内容充实、适当,环节清晰,过渡自然,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启发学生思考,呈现方式合理。 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 (17分) 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运用和教学资源开发 形成性评价 体现新课程理念,运用探究、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适当、正确。 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学科教学特点,符合学习者特征. 媒体运用恰当,有利于教学的实施、目标的实现,能开发教学资源. 课堂小结完整、精炼.作业量适当。课堂时间分配合理。 内容完整,语言清晰、简洁,图表运用得当. 格式整齐、美观,布局合理。 3.0 2.0 1.5 1.0 6.0 4.5 3.0 2。0 2.0 1.5 1.0 0.5 2。0 1.5 1。0 0.5 3.0 2.5 2。0 1.5 等级(分) A B C D 得分 (分) 教学内容与任务分析 前期分析(7分) 学习者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目标确定 2.0 1.5 1.0 0.5 教学目标阐明 (4分) 2.0 1。5 1。0 0.5 3。0 2。0 1.5 1。0 2.0 1。5 1.0 0。5 3.0 2.0 1.5 1.0 文档规范(2分) 内容 排版 1。0 0。8 0.5 1.0 0.3 0。8 0。5 0.3

说课评分标准(40分)

项目 内容 评分标准 明确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知识结构分析清晰、正确。教学任务分析正确。 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动机、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等分析正确。 教学重点体现学习水平、体现课程中的地位 难点体现知识特征. 三维目标全面、均衡,领域区分正确。体现学生主体性。 目标阐述正确,具有可操作性、目标阐明 可评价性,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 教学情境创设有新意,正确体现目教学环节 标,内容充实、适当,环节清晰,过渡自然,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启发学生思考,呈现方式合理。 学习方式 体现新课程理念,运用学习方式适当、正确.体现学习者特征。 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学科教学特点,符合学习者特征。 2。0 1。5 1。0 0.5 6.0 4.5 3.0 1.5 2。0 1。5 1.0 0.5 2。0 1.5 1。0 0.5 2.0 1。5 1。0 0.5 2.0 1。5 1。0 0.5 2。0 1.5 1。0 0。5 等级(分) A B C D 得分 (分) 教学内容与任务分析 前期分析(6分) 学习者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阐明 (4分) 目标确定 教学过程设计 (15分) 教学方法 2。0 1。5 1.0 0.5 媒体运用和媒体运用恰当,有利于教学的实资源开发 施、目标的实现,能开发教学资源。 将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形成性评价 部分,体现在教学环节中。作业量适当。 语言清晰、简洁,运用得当。语说课表达(15分) 体态表达 语言表达 速适中,语调起伏有变化,富有感染力.说课时关注听众反应。 体态大方,手势恰当不做作。 2.0 1。5 1。0 0。5 3.0 2。0 1。0 0。5 10 8。0 5。0 2.0 5.0 4。0 3.0 2。0

板书设计评分标准(10分)

注:1、板书是指教学内容的呈现; 项目 内容 板书内容 安排 版面呈现 (6分) 板书内容的板书内容无科学性问题,符号、正确性 书写结果 书写速度 标点使用正确. 字迹清楚、美观,无错别字 书写速度快,适应教学进度。 3.0 2。5 2.0 1.0 评分标准 板书内容恰当,安排合理,有层次感. 等级(分) A 3.0 B C D 1。0 得分 (分) 2。5 2.0 粉笔字 (4分) 2.0 2.0 1。5 1.0 0。5 0.5 2、板书和说课同步进行,边说边写。

多媒体课件制作评价标准(单项20分)

(一)课件内容:根据教学设计内容现场制作课件一例,制作平

台不限,制作时间不得超过120分钟。

(二)评价标准. 项目 等级 内 容 评 价 标 准 1、课件的取材适宜,内容科学、科学性 5分 多媒体课 件 20% 技术性 5分 教育性 5分 正确、规范。 A 2.5 B 2 2 C 1.5 1.5 D 1。0 1.0 得分 2、课件演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2.5 课件的设计新颖,在课堂教学中具有较大的启发性.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1、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上是否恰当运用了多媒体效果。 2、操作简便、快捷.交流方便、适用于教学。 2。5 5.0 4。0 3.0 2.0 2 1。5 1。0 2。5 2 1。5 1.0 艺术性 5分 画面设计具有较高艺术性,整体风格相对统一。 5.0 4。0 3.0 2.0 《说课与板书》考试流程(学生用)

1.轮到考试的学生提前一小时(即上午8:00,下午13:00,晚上17:00)开始)到2幢一楼抽签。每隔10分钟抽1人,即第一位考生在13:00抽签,第二位考生13:10抽签,依次类推。 2.抽签前每个考生必须出示学生证或身份证,得到允许方能在电脑上抽签。

3。考生抽签获得考场、该考场序号及题目后到2—302教室准备,(如位子不够,由监考教师安排到备用准备室2-403)第一位同学14:00钟考,第二位同学14:05分需在门外,14:10分待第一位同学考完出来即进入考场,依次类推.每位学生准备时间1小时,说课时间10分钟,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时间执行.

4.进入考场的学生首先出示学生证,然后把抽签获得试题纸交给评委,得到评委允许即可开考。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第六步 考生必须出示学生证或身份证 提前一小时到2幢一楼抽签 抽签获得题目后,到2幢302准备教室准备(或2—403) 提前5分钟到考场门外等候 进入考场,出示证件再次验证,把题目交给评委教师 允许后开考 浙江师大教师教育学院 2011年4月20日

此模板适合当前班级集体授课形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但要考虑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更要注重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体现,使他们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基于“教”的课堂教学设计表由4张基本表格组成(见5~8页),在填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章节名称

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或课)的顺序和名称填写。

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如果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两堂以上的课(我们把它称为学时)才能完成,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既可以统一设计、分段教学;也可以按学时分别设计、各成体系。

如《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原子,统一设计时章节名称可填写为:§2。2 原子;分别设计时则为:§2。2 原子(第一学时)和§2.2 原子(第二学时)两个设计表。

2.计划学时

按照设计的授课实际需要填写。如上述统一设计,需要两堂课来完成“原子”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计划学时”栏中应填写“2”;若按照第二种分学时的设计方案,则在对应的“计划学时”栏中填写“1”.

3.教学目标

应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般教学目标的编写包括了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3方面的内容。尤其是情感目标,应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因势利导、自然贴切.若本节课(尤其是理科的一些章节)和思想、情感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则不必挖空心思搞形式主义。

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识点学习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学习目标的简单相加。

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涉及的范围要和上面“章节名称”栏中所确定的范围相符合。如果是一节(课)的统一设计,教学目标也应是整节(课)的;若是按学时分别设计的,则教学目标应是对应该学时教学内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该节(课)的全部。

4.学习目标描述

学习目标描述的内容分3个部分:

(1)知识点编号 指该知识点的代号,它在本课程中具有惟一性。知识点编号由两部分组成:前边为章、节(或课)的代号,后边为该知识点在本节(课)中的顺序号,中间用短横线相连。如:

2.6—1 代表第二章第六节的第一个知识点; 3。2—3 代表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三个知识点; 2 8—4 代表第28课的第四个知识点;

1。3。4-2 代表第一编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二个知识点. (2)学习目标 指每个知识点所具有的学习目标层次。 (3)具体描述语句 指对学习目标各个层次的具体描述。

在课堂教学的条件下,教学对象特指授课班级的学生,在目标描述中可以省略而不致引起误解;教学条件一般都在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所进行,如非必要也可以省略;评价标准除了特指以外,都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本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层次为依据,因此也不必再重复说明.对于学习目标的具体描述,只要用动宾短语来说明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的学习行为就可以了。如:

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基本作用。 能画出常见电路元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 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了解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5.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构成本课程的知识能力体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学习内容.

教学难点主要指由于知识的深度和知识的模糊性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在填写此栏时,除应简明地说明重点、难点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突出和强化教学重点、突破和化解教学难点。在填写“解决措施”栏时,应把考虑的具体内容简要地进行说明。

6.教学媒体的选择 (1)知识点编号 同前。 (2)学习目标 同前.

(3)媒体类型 指选用的教学媒体的物理形态。一般常用的有:图表、照片、标本、模型、幻灯、投影、电影、录音(CD)、录像(VCD)、课件(视频、音频、动画)、网络等。除此之外还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如演示、示范、实验、上网等。

(4)媒体内容要点 指选用的教学媒体的主要内容,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一般情况下,媒体的名称(题目)大多可以反映它的内容要点.

(5)教学作用 指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它已在表中列出,选用时,只要把相应的代号A、B、……等填入栏内即可。

(6)使用方式 指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它也在表中列出,只要把相应的代号A、B、……等填入栏内即可.

(7)所得结论 指媒体使用后预期的结果。如阿基米德实验预期的结果是学生将认识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系。

(8)占用时间 指媒体使用过程需要的时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估计到实际教学过程进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计划好媒体使用的时间。这样有利于教学进度及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合理掌握.

(9)媒体来源 包括自制、购入、库存、××资源库、网上下载等。 7.板书设计

板书是指教师讲课时在黑板(白板)上所写的文字、公式符号和所画的图表等内容.它是整个教学思路和内容的浓缩,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

板书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从表面上要求做到美观、整齐,充分合理地利用板面,更重要的在于板书可以使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按一定的形式有条理地呈现在黑板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要求板书设计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完整,系统性、逻辑性强,符合视觉心理,便于学生的学习。

板书设计一栏,整体可做为一幅板面,也可分为4幅板面,或者作为8幅投影片(只限板书内容)使用。如果需要在板面上书写的内容较多,可以只用符号“×××”代替板书内容即可,不必把字符一一写出。

我们通常所用的板书,多为逻辑式的: 一、× × × × × × × 1.× × × × × (1)× × × × (2)× × × × × × ×

其实,板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精心设计,学生得到的将不仅仅是学习的内容,而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和审美情趣的陶冶。

8.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这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前面所进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工作,都将在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中得到体现。

为了便于教学和交流,我们规定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中统一使用下列图形符号:

内填写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内容; 内填写媒体的类型和媒体的内容要点;

内填写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内容; 内填写教师进行逻辑判断的内容; 为课堂教学过程开始和结束的符号。

9.形成性练习

它是按照教学目标编制的一组练习题,用以考核学生对本节课(或本知识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形成性练习题的编制,应按如下要求进行:

(1)将每个知识点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练习题与之对应;

(2)将每个知识点上每个层次的学习目标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练习题与之对应; (3)将所有的练习题由简单到复杂顺序排列;

(4)在满足上述3项要求的前提下,练习题要尽量精简,要求做到题量少但满足检测的需要。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深入钻研、精心设计。

10.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每节课(或知识单元)教学情况的评价,在本栏中应填写以下内容: (1)形成性练习题的检测结果; (2)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信息; (3)批改作业中发现的问题;

(4)遇到有测验和考试时,记录其评价结果。

本栏目应在课后及时填写。对上述反馈信息中发现的问题,应在后续教学中及时解决,以保证教学效果最优化。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表

学科 教师姓名 学校名称 授课班级

章节名称 计划学时 教学目标

学知识点 习 具 体 描 述 语 编 目 句 号 标 学 习 目 标 描 述 项 目 教学重点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难点 第 1 页

教 知识学占点 习 媒体 媒体内容要教学 使用 用 所 得 结 论 编 目类型 点 作用 方式 时号 标 间 媒体 来源

学 媒 体 的 选 择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 第 2 页 板 书 设

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结构: 第 3 页 教师进行逻辑判断 学生的 活 动 媒体的 应 用 教学内容和 教师的活动 教 学 过 程 结 构 的 设 计

形 成 性 练 习 学知识点 习 练 习 题 目 内编 目 容 号 标 第 4 页 形 成 性 评 价 模板(二)

模板1 专题课程学习模式

专题课程的标题

一、学科领域

介绍本教学设计方案所适用的学科领域,并突出主要学科。 二、适用年级

介绍本教学设计方案所适用的学生年级。 三、教学/学习内容概述

在此处对学习内容进行简要的概述,如果涉及到角色扮演等,还应在此处设置情境. 四、学习目标/学习成果

先要用一两句话概述学生通过此次学习将会获得或学到什么,然后清晰明了地描述学习者行为的最终结果将是什么。这些最终结果可以是:

·学到了一系列知识; ·解答了一系列问题;

·培养了高级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总结了所创建的事物的特征; ·阐明了自己的立场并进行了说明; ·进行了具有创意的工作; ·…… 五、学习过程

介绍学习者完成任务时应遵循的步骤。这一部分是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一定要使这些步骤简明清晰。你还可以在此处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他们组织所收集到的信息或发展高级思维能力。“建议”可以采用由复选框组成的问卷形式,其中的问题旨在分析信息或提请对要考虑的事物的注意.如果有必要,可以在此处考虑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个别化教学问题。

(1)第一步 (2)第二步

(3)……

六、所需材料及资源

利用这一部分介绍学习者可以用于完成任务的材料或参考网址(建议在每个网址后写上一句话,简要介绍通过该网址可以获得的信息)。

七、评价方法或工具

创建量规、自我评价表或其他评价工具,以便使学生可以知道将如何评价他们.

模板2 基于网络的探究型学习(WebQuest)模式

探究型学习(WebQuest)的主题

一、介绍

在此处向学生们简要介绍这个WebQuest的有关情况。如果在此WebQuest中包括角色扮演或闯关游戏(如“你现在是一个鉴别神秘诗人的间谍”),则应在此处设置情境。也可以使用这部分做先期的组织或概述工作。

二、任务

清晰明了地描述学习者行为的最终结果将是什么。任务可以是: ·一系列必须解答的问题; ·对所创建事物进行总结; ·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阐明自己的立场并对此进行说明; ·一项具有创意的工作;

·任何需要学习者对自己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和转化的事情。 三、资源

利用这一部分指明学习者可以用于完成任务的网址。在每一个链接中嵌入对此资源的描述,以便学习者可能在点击前知道自己将通过访问该网址获得什么。

四、过程描述

介绍学习者完成任务应遵循的步骤.这一部分是探究学习的关键所在。一定要使这些步骤简明清晰。

(1)第一步 (2)第二步 (3)…… 五、学习建议

在此处,你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他们组织所收集的信息。“建议\"可以包括使用的流程图、总结表、概念地图或其他组织结构,“建议\"也可以采用由复选框组成的问卷形式,问题旨在分析信息或提请对要考虑的事物的注意。

如果将“学习建议”部分嵌入到“过程描述\"中,可能效果会更好。不过如果你提供了大量的建议,或者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不是几步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那么还是将这两个部分分开的好.

六、评价

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如何被评价.另外,你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七、总结

用一两句话概述学生通过完成此WebQuest将会获得或学到什么。

模板3 基于问题的研究型学习模式

研究型学习的主题

一、确定问题或提出更多的问题

向学生们展示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此部分的目的在于确定一个可以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问题。确定较高层次问题的关键,是要保证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学生做出选择.

在这里,学生们要分析即将解决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列表,这些问题将指导他们在资料收集过程中选择恰当的信息。教师可能有必要确定问题或帮助学生们提出他们的指导性问题。

二、组织分工

小组成员要一起确定所应承担的责任,决定谁将做什么工作,以及他们将如何合作。他们还将决定利用什么资源,以及如何收集信息。成员们需要一定的合作技巧。

三、收集信息

小组成员收集有助于回答或解决主要问题的相关信息.如何收集事实是一个需要传授的技巧。小组工作时应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并能很好地合作.

四、整理分析信息

当小组成员们认为他们已经收集到足以回答或解决问题的信息时,他们将在一起把所收集到的信息分类。

为了分析所收集的信息,小组成员需要明确回答以下问题: (1)所收集的信息是否有助于回答主要问题? (2)信息是否充足?是否需要收集更多的信息? (3)所收集的信息是否足以做出决定或解决问题?

在这一步骤,小组成员需要更为深入地研究所收集到的信息。学生们(或在教师的帮助下)将利用以问题形式组成的标准列表来分析事实。他们要根据这个标准来研究所收集到的事实,这将有助于他们筛选有用的信息,以便获得最终的答案和解决方案.

五、创建答案/解决方案

在这一步骤,小组成员们要思考下面一些问题:怎样才能利用已有的观点和所收集的资料创建一个新的答案或解决方案?最终结果(产品)将是怎样的?这段时间将是富有创意的,但小组成员们必须记住这一切要基于他们根据已收集并分析的信息所产生的答案或解决方案。

六、评价与展示作品

小组之间共享他们所创建的答案或解决方案,评价他们在这个项目上的表现。评价需要关注研究过程的每一步骤.在项目结束的时候,多花一些时间确定一个新项目的目标,这点很重要,因为学生们希望按这样的研究步骤在下一次的研究中提高自己的表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