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有效指导
作者:邓万清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48期
近年来,人们对阅读教学越来越予以重视,可是阅读教学的低效率仍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那么,如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既能让学生有足够的阅读自由,又能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语文阅读效率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入手,进而改进语文阅读教学则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语文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工具,也是学生将来从事各行各业的基础工具。要学好语文必须课内课外学习相结合,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地向生活、向实践学习,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口。在目前语文教学的实际中,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并不理想,尤其对于农村中学,因受信息及师资条件的限制,语文阅读教学较注重传统教学,急功近利,课外阅读教学更是不尽如人意。
而语文又是一门语言艺术的学科,它不像其它学科侧重于理性分析作为主导的思维方式,而是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 阅读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通过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进行编码重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借助语言材料提供的完整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强调阅读主体运用分解、剥离手段,对阅读对象的信息进行识别区分、判定、筛选、组合,达到正确感悟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是没有风。阅读就中独立地在知识海洋里航行。\"可见,阅读对于语文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窨究竟如何搞好阅读呢? 阅读,读什么,怎么读。谈到阅读,往往会有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自由读书才叫阅读,以为只有课外书才叫阅读,其实构成阅读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教材上的作品,也可以是非教材上的内容。课外阅读只是课内阅读的延伸的补充,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补充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的不足。 因此,我们应该既注重对教材的阅读欣赏,同时也应该放开视野,去了解些中外名著及时文,让他们对各种文学样式均有所涉猎,对世界各地的自然风貌及风土人情有所了解。这样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 但是,阅读是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是阅读者对材料进行筛选,进行加工的过程,在阅读中如果缺乏系统性指导,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进行阅读时,一定要注意阅读的目的性和恰当的阅读方法。
首先,阅读教学应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互相促进、相互作用的双向过程。通过阅读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反过来,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了,又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们都知道,选入课本用来作为阅读教学的材料,一般都是典范的语言作品,是语言艺术的精华,其中总要反映出作者观察的敏锐,分析的精辟,推理的周密,想象的新奇,联想的丰富等。一句话,这些作品总有值得借鉴和效仿的地方。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自觉地注意这一点,努力让学生把握作品语言所传递的作者的思维轨迹,并在寻找思维轨迹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导学生去思考、辨析、探索、研讨,那么自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有些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大误区。他们由于不了解阅读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在于接受,更是在于创造,所以他们通常只注重语言文字外在形式的讲解,习惯于解剖教材,图解概念,人为地将一篇美文搞得支离破碎,这样就自觉或不自觉得把学生置于一种被动、消极的阅读心态之中。学生思维的火花就被无情地熄灭了,思维能力也受到了极大的遏制。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语文教师以讲解为务者尚不乏其人,今日而言教育,此一点首宜打破。\"教师这种在具体操作中常常将课文按照自己的思路采取客观的理智的分析,却恰恰忽略了语文的阅读主体――学生,他们是有感情、有个性、有思想的人。而 阅读是人生的一部分,是生存的需要,阅读理应成为阅读者的一种精神享受。享受阅读理应被视为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和至上追求。苏霍姆林斯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其次,人类的文化底蕴,人文内涵集中体现在传世文学中。语文教材选择篇目,又都是从这些浩繁卷帙的传世书海中撷取的精华,文质兼美,他们对学生的精神领域无疑有着持久而深广的熏陶感染作用,这些文化中的精品、瑰宝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转化为个人的素养,这是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特点所决定的。阅读这些篇目,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自身的精神底蕴,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能够以一种自然的心境和自由的态度去与文本对话,进行思想的砥砺和碰撞,情感的体悟和对流,美感的激发与生成,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一种真、善、美的境界。
细品我们的语文教学,那些灵动可人,意蕴丰富的文学作品确实使学生们通过阅读,舒展了心灵的翅膀,让心性变得博雅;仰望着思想的星空,让目光变得深邃;搭建理想的阶梯,让岁月变得充实;品味别样的人生让生活变得多彩。读郭沫若的《石榴》,通过对石榴具体生动的描绘,感受到英勇无畏、蓬勃向上的精神。读冰心的《忆读书》,领悟到读书可以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感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我们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能感受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阔的北国风光;欣赏\"小桥流水\"的水村山郭婉约的南国情调,至于\"金戈铁马\"的大气雄浑,\"晓风残月\"的纤农缠绵。都会让人获得一种无法诉诸笔端的美感和快意。阅读,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进入了学生的内心,构建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所以,我们应彻底摒弃\"灌入式\"陈旧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中学生自能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要从\"人的培养\"的高度来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意义。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的良好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自能读书的良好习惯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培养这种习惯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改变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现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求理解,自己品悟,这才能谈得上养成自能读书的习惯。叶圣陶说得好:\"阅读是自己的事,......靠自己的力才能养成习惯,培养真能力。\"此外,一个人的习惯养成同他的行为动机、兴趣爱好、情感意志、性格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就能够充分调动各种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从而有利于自能读书习惯的培养。 而且,我们要建立阅读教学常规,规范学生阅读行为。建立阅读教学常规就是要制约学生的阅读行为,使正确的阅读行为得到重复练习,得到强化,趋于稳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良好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因而教师应长期坚持这些阅读教学常规,严格要求学生坚持不懈地实践。本人就是规定本班学生每个学期开学前通读新的语文课本,完成规定的寒暑假作业;又规定学生阅读一篇文章要做到浏览、略读、精读如此三遍,并始终如一地坚持执行,使学生形成了习惯。另外,还应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时间加强课外阅读。可由教师指定读书篇目,也可由学生自由选择有益的书阅读。
同时,要注重感悟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在长期阅读实践中积累的感悟经验。在感悟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创造,整个新闻记者过程需要他们自已完成,而不是老师包办代替,还学生思想以自由。当然,老师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适时加以指导。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一是为学生指导思考的方向,二是帮助学生拓开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想问题;三是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四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学生已充分感悟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展开对话,让学生有互相交流所得并抓住学生中对总是的不同看法,引导学生凭借教材和有关资料加以辩论,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取长补短,拓展思维。
还要要做到具体形象与理性分析相结合 。通过新闻记者学生从中已获得信息,开已不自觉地将信息加工,即已把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形象化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理解分析,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如《斑羚飞渡》一文,其中有一段文字描写一群斑羚被迫逼至伤心崖。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斑羚危在旦夕,惶恐不安。为换救种族,老斑羚试着坠入悬崖,母斑羚误以为彩虹为桥,差点葬身崖底……斑羚为摆脱困境,绞尽脑汁,终于镰刀头羊从彩虹中受到启发,想出了办法,那就是牺牲斑羚,以老斑羚为跳板,让中小斑羚成功地飞渡到对面山崖,老斑羚坠入山涧,粉身碎骨,这惨烈的一幕,在学生中形成一副形象直观悲壮的画面,大家唏嘘不止,感叹不已,回味无穷,这时老师不失时机进一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这时老斑羚的心里是怎样想的?中小斑羚是怎样想的?猎人看到这一幕又会说些什么?然后找几个同学分别扮演老斑羚,中年斑羚,小斑羚和猎人上台表演,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下课了仍余犹未尽,老师趁机要求他们给猎人叔叔写一封信。就这件事,谈谈怎样保护生态环境的看法,这节课通过具体形象与理性的分析,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热情,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感悟到了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对学生语文素质提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