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引人新课、巩固新课、阐述概念或导出定律时,可以安排不同的演示实验,会起到很好作用。 关键词:演示实验物理教学
演示实验由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通过演示实验,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现象,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定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演示实验可以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对物理现象获得深刻的印象,好的演示实验有时可使学生长期不忘,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此外,教师的演示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往往起着示范作用。
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引人新课、巩固新课、阐述概念或导出定律时,可以安排不同的演示实验。要使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发挥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改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式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过程,也是学生物理思维的训练过程。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实验教学方式,以用于不同的实验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达成各种实验教学目标,使物理实验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主要有:
1、“实验-训练”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应让学生明白实验“做什么”和“怎么做”,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和理解。教师的示范点拨要“精、简、熟”。 2、“实验-归纳”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往往用于学生的物理概念的形成阶段。教师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验中排除干扰因素,在实验中测量数据,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在信息中寻找和发现规律。从物理现象的观察和物理实验的研究分析中归纳结论,是初中生学习思维方法的有效途径。
3、“实验-探究”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用于学生学习和探索物理规律。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的机会,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背景知识和可靠的物理事实,通过推理和想像来提出提出问题,并形成假设或提出或某种猜测,然后设计实验探究方案,选择仪器、设备、工具来搜集证据,并通过分析数据来验证假设或修正假设,最后形成实验探究结果。实践表明,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将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4、“实验-应用”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通常用于学生物理概念、规律的复习和应用,并不局限于实验室。现实生活的许多实际问题,学生很有兴趣,但已超越物理学科学习的具体情境。教师要以实际的问题为载体、以学生的实验探究为特征,引导学生把实际的问题作为载体以学生的实验探究为特征,引导学生把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解决真实的问题,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确保演示成功
成功的演示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首要的条件是掌握实验原理,它是设计和改进实验的根据,只有掌握了原理,才能准确地抓住关键,成功地进行演示。例如,一般教师都认为静电实验比较困难.其实关键在于静电“压高、量少”。因其电压高,通常所谓的绝缘体在高压下却成了导电材释,因其蜜少,电荷一“扁”就“完”。从原理上进行这样分析,就能找到改进静电演示的关键—解决绝缘问题。其次要注意环境条件,有些实验的成败与环境条件很有关系。例如:静电实验与天气条件很有关系,而有些电学实验却与电源电压的稳定性有关。因此,实验前要充分估计到环境条件。还要指出,任何实验误差是难免的,尤其是演示实验所用的仪器一般都较简单,所以在进行演示实验的测量时应该严肃认真,既不应避谈误差,更不应弄虚作假,应向学生说明存在的误差以及造成误差的因素,这样有利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另外为了确保演示成功,教师即便已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课前也必须充分作好准备:包括熟悉仪器的性能、准备材料和试做。试做时,不只是把实验做成功,且要考虑实验可能实现的教学效果,恰当数据的控制,以及临时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等。麻痹大意,轻易对待,往往可能导致意外的失败。
三、简易、多样、方便地进行实验
在物理实验活动中,学习方式应该多样化,单一、被动的实验会
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必须增强实验的趣味性、问题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让学生成为实验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实验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讲授者和示范者。基于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实验,这些形式可以选择,各有侧重。通过学生自觉地参与实验活动,确定实验目标,制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监控实验过程,评价实验结果,从而完成实验任务。活动过程特别强调的是学生实验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在实验中困难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演示实验要求简易方便,包括仪器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和演示现象导出结论时解说或推理简单。如下图(1)所示,若用橡皮套把医用针筒的细孔封住,再在活塞颈上拴上短绳,挂上钩码并增加祛码,即能代替马德堡半球和抽气机演示大气压强,这样就简便方便和经济得多。又如演示液体在低压下的沸腾现象,可在烧瓶里灌人烫水(不沸腾),上端留一些空气,用大针筒抽气则见瓶内的水立即沸腾(图2所示)。 四、现象清楚
为使演示的现象清楚,仪器的尺寸要足够大,务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可是,有些仪器不宜做得太大(如金箔验电器做大了会影响灵敏度),通常就采用光、电或机械等各种放大装置来增强演示效果。
为了把不太明显的部分显现出来,通常可采用背景衬托和染色措施。例如要观察压强计里水面的升降,可以将水染红,并在压强计
的背后用画横线的白屏来衬托。
演示的仪器要置于适当的高度,务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演示中的平面图像应尽量使之竖立起来。例如,可以用示教板把电路装接在竖直平面内,以便让学生看清楚线路的连接情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现象的规律性,有时不只是让学生看到一些静态现象,还要让他们观察到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例如:演示光的反射,要利用一束光线逐渐改变它的人射角,可以看到折射光线的方向逐渐在相应变化。最好尽可能演示时给学生的多种感官刺激。譬如:演示电流的热效应时,可抛火柴头直接碰到发热的电阻丝上,使学生在看到烟和火的同时,又听到嗤的一声响,这样的演示实验将给学生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五、讲解指导
实验教学应该“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生对实验探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不可能什么都按照老师设定的实验步骤来进行实验。所以教师需要改变原来的教学观念,合理安排实验方式成为必然。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要用讲解来适当配合,使学生对演示的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认识现象的本质属性和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正确导出结论。应指出,有时演示实验之所以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往往不是实验本身失败了,而是教师未能配合恰当的指导,演示实验除了需达到上述基本要求外,还需与其他直观教学手段相配合,包括板书、板画、挂图、模型乃至各种现代化手段,并且辅以形象的语言和手
势等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