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以粒屑、胶结物、基质三种组分进行结构分类,按每种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划出岩石类型,再此基础上,再据粒屑类型作进一步细分,并予以综合分类命名。
2、结构命名原则
(1)采用<10%、10-25%、25-50%、>50%的几个界线。
(2)若粒屑<10%就不参加定名;粒屑10-25%为含粒屑xx岩;粒屑25-50%,则叫粒屑xx岩;粒屑>50%者叫xx粒屑岩。 (3)命名原则是含量多者在后,少者在前。 以灰岩具体说明
(1)粒屑总量>50%时,以粒屑的名称作为主要结构名称,以胶结物(或基质)为次要结构名称。将“次要”+“主要”结构,二者构成岩石总结构名称。
a、某种粒屑在粒屑总量中占有优势时,可直接以此粒屑名称作为主要结构名称,其它少量粒屑不参加命名。
示例:砂屑51%、生物9%、亮晶8%、泥晶32%,定名—泥晶砂屑灰岩。 b、有两种含量近似的粒屑联合在粒屑总量中,占优势时,则以该两种粒屑联合作为主要结构名称。采用少者在前,多者在后命名之。
示例:鲕粒30%、生物36% 、砂屑9%、亮晶25%,定名—亮晶鲕粒生物灰岩。 c、粒屑中没有那一种含量占优势时,则主要结构名称统称为“粒屑”。
示例:生物22%、鲕粒25%、砂屑20%、泥晶25%、亮晶8%,定名—泥晶粒屑灰岩。
(2)粒屑总含量为25-50%,粒屑作为次要结构名称,基质作为主要结构名称以主要在后,次要在前进行命名。
a、粒屑:其中一种含量在25-50%时,便以此为次要结构名称。 示例:砂屑40%、鲕粒5%、粉晶55%,定名—砂屑粉晶灰岩。
b、粒屑中没有那一种含量在25-50%者,而其总含量达到时,采取少者在前,多者在后命名。
示例:鲕粒22%、砂屑20%、泥晶8%、粉晶50%,定名—砂屑鲕粒粉晶灰岩。 (3)粒屑含量为10-25%时作为次要结构名称,以基质作为主要结构名称,二者组合起来,采用少者在前,多者在后,构成岩石的总结构名称,并在次要结构名称之前冠以“含”字表示。
a、粒屑中一种含量偏高时,可以此为次要结构名称。
示例:砂屑20%、生物5%、粉晶75%,定名—砂屑粉晶灰岩。 b、粒屑中没有那一种含量占优势时,则次要结构名称统称“粒屑”。
示例:砂屑9%、鲕粒8%、生物7%、微晶75%,定名—粒屑微晶灰岩。 (4)粒屑含量<10%时,粒屑不参加命名,以晶粒级别作为主要结构名称。 a、如其中一种晶级占优势时,以此作为总结构名称。
示例:鲕粒6%、粉晶9%、微晶85%,定名—微晶灰岩。
b、如是以两个含量近似的晶粒级联合占优势,则同时参加命名,且少者在前,多者在后。
示例:砂屑7%、粉晶45%、细晶48%,定名—粉-细晶灰岩。 c、如为三个含量近似的晶粒级别,则总结构名称为“不等粒”。 示例:粉晶30%、细晶33%、中晶37%,定名—不等粒灰岩。
泥晶白云岩 micritic clolomite
【组成与结构】以白云石为主,可占总量80%左右,其次为黏土矿物、方解石、石膏、硬石膏、重晶石等。矿物以泥晶出现,粒度小于0.01mm,在显微镜下呈模糊不清的阴暗微粒状集合体。泥晶白云岩为微晶质结构,块状和条带状构造。
【物化性质】灰黑色、灰黄色。致密、坚硬,硬度3.5~4.0。密度2.80g/cm3 。化学成分比较稳定,通常含MgO在20%以上,但CaO与SiO2变化较大,往往因此影响了矿石质量。
【功能与用途】主要用于冶金工业中耐火材料,制作炉衬,部分用于冶金熔剂。此外还用于玻璃与陶瓷工业上。 【鉴别特征】颜色较深;微晶或隐晶质;加酸缓慢起泡。 【产地】贵州水城;河北遵化。
2楼 5、粒序层理:又称递变层理,是一种重要的非纹层状层理,层理中没有任何纹层或纹理显示,只有构成颗粒的粗细在垂向上的连续递变。在原始曾言的断面上,按递变趋势,粒序层理分3种:自下而上,颗粒由粗到细的递变称正粒序;反粒序,若正反粒序呈渐变性衔接称双向粒序。 6、冲刷痕:是一种发育在不同粒度岩层分界面上的凹凸状构造,是由较高流速的流体在下伏沉积物顶面冲刷出一些下凹的坑槽,尔后又被覆沉积物覆盖形成并保存下来的。 冲刷成的坑槽称冲坑或冲槽,合称为冲刷痕。 7、槽模 是一种常见的印模,指砂岩地面上的舌状凸起,一端较陡,外形较清楚,呈圆形或椭圆形,另一端宽而平缓,与层面渐趋一致,平行槽模的长轴,由凸起端到低平端的方向代表了冲刷流体的流向。 8、泥裂: 泥裂 又称干裂,是在气候干旱或太阳暴晒时,暴漏的沉积物因快速脱水收缩形成的一种顶面裂隙构造,裂隙宽约1~2mm或几毫米以上,呈折线或曲线状延伸,两个方向的裂隙相遇时常呈T形或Y形连通而将顶面分割成一系列直边或曲边多边形。终止于本岩层内底部呈“V”形或“U”字型。 1、叠层构造 :是由单细胞或简单多细胞藻类等在固定基底上周期性繁殖形成的一种纹层状构造。 2、晶痕和假晶: 在化学沉积作用中结晶出来的矿物晶体被泥级、粉砂级沉积物掩埋后,因沉积物失水收缩可稍稍凸出在岩层顶面,突出部分同时也会嵌入到覆盖层的地面,当矿物晶体被选择性溶解后就会在两岩层接触面上留下与晶体大小和形态完全一致的空洞,该空洞就成为晶痕。晶痕被充填或原晶体直接被别的矿物交代就成了假晶 3、鸟眼构造 :指细粒沉积岩中成群或单个出现的一般为几毫米大小的鸟眼状空隙被亮晶、方解石或石膏等胶结物充填形成的一种沉积构造。 4、结核:在成分、颜色和结构构造等方面与围岩有显著区别的非层状单位的自生矿物集合体称为结核 所有结核都是化学或生物化学成因的 5、沉积作用:指原始物质在地表的搬运和堆积。,有时也特指被搬运物质的“沉降”或“静止”这个具体行为。 6、层流 水流平稳、流线相互平行。 紊流 水流湍急、流线紊乱。 7、牵引流搬运方式:超过2mm时多为滚(挪)动,2~0.05mm时多为跳跃,0.05~0.005mm时多为悬浮,小于0.005mm是则不仅易于悬浮,还有可能向胶体转化。 8、磨蚀作用 改造的总趋势是颗粒棱角逐渐磨平、圆化,粒度也逐渐减小。 分选作用:在某种环境条件中使沉积颗粒的大小达到一定的均匀程度的作用称为作用。 9、垂向序列:在某个连续时间段内沉积物自下而上逐渐堆叠构成一个沉积物序列,这个序列为该时间段内的垂向序列。 1、底载荷:是流体在底界面流过时被牵引而以滚动或跳跃方式顺底面运动的那部分颗粒。 2、浊流:在水下斜坡上产生的水、泥、沙等近于均匀混合,以紊乱状态快速流动的重力流。 3、碎屑沉积结构:碎屑沉积物的结构总称为碎屑沉积结构,是指在一定动力条件下共生在一起的碎屑颗粒所具有的内在形貌特征的总和,其中包括粒度、分选度、圆度、职称类型和空隙等几个方面。 4、碎屑颗粒的自然粒级的划分标准:泥<0.005,粉砂0.05---0.005砂0.05----2,砾大于2。 5、分选度:指粒状轻矿物碎屑大少的均匀程度。分为极好、好、中等、差和极差。 6、圆度:指碎屑外表棱角被磨平的程度或表面的光滑程度。分为:极圆状、圆状、次圆状、次角状和角状。 7、支撑类型:是指沉积物所受压力在沉积物内部的分布状况,它涉及基质和较大颗粒的相对含量。分为,颗粒支撑、基质支撑、过渡性支撑。 8、孔隙:沉积物中未被固态物质占据的空间。 9、化学沉积作用:在地壳表层,在化学和物理化学规律支配下,物质以离子状态迁移,再结合成固态物质的过程。 1、泥晶(微晶):是指呈机械性运移和沉积的泥级碳酸盐质点。 3楼 2、自生颗粒:是指沉积盆地以内由化学、生物。机械和它们的复合作用形成的粒度不少于粉砂级的游移矿物集合体。 3、内碎屑:是指先沉积的碳酸盐沉积物在固结或半固结状态下,在沉积盆地以内经机械破碎形成的一种自生颗粒。破碎营力主要来自流水、波浪等的冲刷。扰动和击打。 4、鲕粒:由核心和核外包壳构成的形同鱼子的颗粒,以球和椭球为主,有时可多少承袭核心的形态,表面一般光滑,大小通常在砂和粗粉砂级范围。鲕粒形成前提:核心、扰动水体和碳酸钙过饱和。鲕粒形成条件:最有利的条件是潮汐,其次是波浪,单纯的定向水流则不利于鲕粒的形成。 5、同心鲕:包壳由不透明到半透明的泥晶质同心圈层或间或出现的不透明圈层和透明圈层构成。粒径大多在0.2~2mm之间,超过2mm称为豆粒。 6、成岩作用:沉积物从沉积下来的那一时刻起,一直到变质或风化之前,在其表面或内部发生的一切作用总称为成岩作用,也就是在沉积岩形成的三大阶段的最后一个阶段---沉积物的固结和持续演化阶段中所进行的全部作用。按作用性质,成岩作用也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基本类型。按作用进行的时间先后,又分为早,晚两期。 7、压溶:固态沉积物在高压诱导下的溶解作用称为压溶。压溶的直接结果是改变颗粒相互接触部位的形状或接触类型。就作用机制而言,压溶应属于化学变化过程,压力只是使矿物的溶解度加大。因此,压溶也称化学压实。通常,物理或机械压实发生在浅埋成岩阶段并随沉积物的固结而减弱,而压溶则盛行于深埋成岩阶段并可一直向浅变质阶段延续(如形成压力影构造)。 8、胶结作用:彼此分立的颗粒被胶结物焊结在一起的作用称为胶结作用。 9、胶结物:在胶结作用中,从粒间水溶液中沉淀出来的,对分颗粒起焊接作用的化学沉淀物称为。 胶结类型:基底式胶结:被胶结颗粒彼此相距较远,互不接触而“漂浮”在胶结物背景中;孔隙式胶结:沉积物为颗粒支撑,胶结物分布在粒间孔内,这时的胶结物可以是基质。接触式胶结:沉积物也为颗粒支撑,但胶结物只分布在颗粒之间的接触点附近,粒间孔内部仍然是未被填充的孔隙。悬挂式胶结:当胶结物和它附着的颗粒具有一致的相对方位时称为悬挂式胶结或重力式胶结。镶嵌式胶结:这种胶结类型只出现在沉积石英岩中,石英碎屑之间因压溶而多呈面接触,凹凸接触或缝合线接触。 1、加大边机构:胶结物与被胶结颗粒的成分相同、晶格连续,就好像被胶结颗粒向着粒间空隙长大了一样。这时的胶结物称为被胶结颗粒的自生加大边、共轴增生边或为加大边。 2、溶蚀:沉积物,胶结物或者任何已经存在的矿物被水局部溶解称为溶蚀。 3、交代作用:一种矿物直接置换另一种矿物的同时保持了被置换矿物的大小和形态的化学过程称为交代,能够显示这种置换关系的结构称为交代结构。 4、交代残余结构:也称蚕食结构,即颗粒,基质或胶结物矿物被交代矿物或矿物集合体部分置换,而另一部分仍然残留着,在交代和被交代矿物之间形成一个不规则的蚕食状分界面。 5、交代假象结构:这是交代残余结构的特殊表现形式,即交代矿物选择性地完全置换了被交代颗粒或矿物晶体形成了假象或假晶。,它与溶蚀充填成因的假象或假晶有时也不易区分。 6、重结晶作用:指矿物在不改变基本成分的同时为减小表面能而自然增大粒度的作用。 沉积岩的结构构造 (一)沉积岩的结构:角砾状结构和砾状结构、砂状结构、粉砂结构、泥状结构、粒屑结构、生物骨架结构、晶粒结构、交代残余结构。 (二)沉积岩的构造 1、物理成因构造:Ⅰ层理构造:块状层理、韵律层理、粒序层理、水平层理、平行层理、波状层 理、交错层理、冲刷充填构造、侵蚀面构造。 (2)同生变形构造 重荷模构造、包卷构造、砂球和砂枕构造、碟状构造、柱状构造、滑塌构造、 帐篷构造、鸡笼铁丝网状构造。 4楼 (3)暴露成因构造:干裂、雨痕、冰雹痕、泡沫痕、流痕 2、化学成因构造:结核、缝合线、叠锥、晶体印痕、成岩层理 3、生物成因构造:生物生长构造、叠层构造、生物遗迹构造。 4、复合成因构造:(1)孔洞充填构造:示底构造、窗孔构造和鸟眼构造、层状孔洞构造。(2)硬底构造 三大类岩石的区别标志: (1)沉积岩中特有的碎屑结构,岩浆岩和变质岩没有 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有生物化学作用,而岩浆岩和变质岩没有 (2)沉积岩中有生物化石,而其他两类没有 (3)岩浆岩中含有橄榄岩,辉石等暗色矿物,而其它两类没有或含极少 七、根据试验课总结,怎么鉴定一个砂岩薄片 在单偏光与正交偏光显微镜下鉴定以下几个方面的岩石镜下特征,鉴定砂岩薄片: 答:1、在镜下鉴别出杂基,并根据杂基的含量确定该样品是杂砂岩还是净砂岩。划分标准是杂基含量>15%为杂砂岩,否则为净砂岩。这一步的关键是区分杂基和胶结物。杂基在单偏光下一般为暗色,而胶结物一般有一定的消光位。 2、粒度观测:观测粒度大小,确定砂岩的细分类:极粗砂岩2.0~1.0mm;粗砂岩1.0~0.5mm;中砂岩0.5~0.25mm;细砂岩0.25~0.10mm;极细砂岩0.1~0.05mm 7、粗碎屑岩。一般特征:粗碎屑岩,尤其是具有较大厚度的粗碎屑岩,通常以透镜状,丘状,扇装等形态在局部地域产出,大多为块状层理,有时有交错层理或由砾石大小显示的正反粒序层理。少数含动植物化石。所有粗碎屑岩都具砾状结构,砾石的大小,分选,磨圆和支撑特征变化很大。粗碎屑岩的成岩方式以胶结为主,胶结物多为硅质,钙质,铁质或泥质。 8.按砾石成分划分:单成分砾石,指砾石中体积分数超过75%都为相同的成分,如75%以上都是石英岩或花岗岩,石灰岩等等。 9、常见的粗碎屑岩:石英岩砾岩;火山岩砾岩;石灰岩角砾岩或砾岩;复成分砾岩 1、砂岩的一般特征:砂岩多以较稳定的层状产出,砂体外形可呈席状,丘垅状,水道充填状和扇状等。砂岩的沉积构造极为丰富,特别是各种层理,波痕构造非常常见。砂岩中的沉积组分主要是砂级陆源碎屑和基质。砂级陆源碎屑以单晶碎屑最常见,有些砂岩也可含相当多的岩屑。砂岩的成岩以胶结为主,也有压实,压溶和溶蚀交代,而重结晶一般只发生在基质,胶结物和某些岩屑中。 三.粉砂岩:粉砂级陆源碎屑体积分数超过50%的沉积岩称粉砂岩。 粉砂岩一般特征:粉砂岩大多分布在砂岩的泥质岩之间的过度地带,在有砂岩分布的地方,几乎都有粉砂岩,且分布范围较砂岩更广。岩石中最常见的沉积构造是水平层理,脉状,透镜状层理和小波纹交错层理,在特定条件下,也经常发育其他沉积构造,如块状层理,粒序层理,浪成交错层理,丘状交错层理以及波痕,生痕,泥裂,假晶,泄水等,还常有变形现象。粉砂岩所含化石的砂岩多得多,而且大多是完整的原地生物,这对岩石沉积环境和共生岩石产出时代的判别都有重要意义。粉砂岩的碎屑成分以单晶石英最常见,含量通常较高,有时可含较多长石。泥质含量较高的粉砂岩有时可发育页理构造。 四.泥质岩级质点体积分数超过50%的沉积岩称泥质岩,它与粉砂岩一起占整个沉积记录的50%以上,位居第一。 泥质岩的一般特征:主要或常见的泥质岩都呈较稳定的层状,常与砂岩,粉砂岩共生或互层或者以背景沉积的形式处在相对孤立的中粗碎屑岩体之间,有时可与粉砂岩一起构成单调的细碎屑沉积序列,也经常在中粗碎屑岩内以条带状产出。岩石中的沉积构造与粉砂岩类似。泥质岩的成分非常复杂,主要是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和混层粘土等粘土矿物,经深埋成岩作用后还可出现绢云母。泥质岩的固结机制主要是压实。泥质岩普通具泥状结构,偶尔具鲕粒结构。具鲕粒结构的泥质岩应属自生沉积岩类。 实验三 中—细碎屑岩—砂岩及粉砂岩 石英砂岩:标本颜色为浅肉红色,中砂结构块状层理,碎屑95%以上都是单晶石英,石英颗粒大小为0.25~0.5mm,含极少量长石,分选磨圆度较好,颗粒支撑,胶结物以石英为主,为硅质胶结。 5楼 长石砂岩:标本颜色为浅灰白色,中粗砂构造,矿物颗粒较均匀,颗粒大小为0.5~2mm,块状层理,分选磨圆度较好,矿物颗粒主要为石英,约占60%,碎屑中单晶长石含量较高,约占35%,胶结物为钙质胶结,矿物颗粒间孔隙较多。 长石石英砂岩:标本颜色整体为灰色,中间夹染有红褐色和土黄色层理,粗砂构造,有较为明显的层理结构,块状层理,矿物颗粒主要为石英、长石,颗粒大小约为0.5~2mm,其中石英约占60%,长石约占30%,颗粒分选性较好,为钙质胶结,含少量泥质成分。 粉砂岩:标本颜色整体为砖红色,粉砂结构,砂粒均匀,颗粒大小约为0.005mm~0.05mm,块状构造,碎屑成分以单晶石英为主,含少量长石,矿物颗粒分选性较好,磨圆度差,碎屑中含较多泥质成分,为泥质胶结。 实验四 粘土岩 蒙脱石粘土岩:特征描述:标本为浅红色或浅粉色,泥质结构,断口粗糙,手捻有滑感,具极强吸水性,侵入水中膨胀为原体积得2~3倍,可塑性不好,主要成分为蒙脱石,块状构造,岩石颗粒较细小于0.01mm。 灰质页岩:特征描述:标本整体呈黑色泥质构造,页片构造,硬度不打,比重中等,断口粗糙,污手,吸水性好,主要成分为有机碳,含量<25%,含有植物化石,岩石表面有滑感。 硅质页岩:特征描述:标本为青灰色,页理发育,断口较平坦粗糙,硬度较大,手捻无滑感,侵入水中膨胀性不大,不污手,主要成分是硅质粘土矿物,sio2含量<25%,页理构造,岩石颗粒<0.01mm,泥质构造,比重较大。 钙质页岩:特征描述:标本整体呈灰黄色,页理发育,硬度较小,表面较光滑,无砂感,可塑性中等,断口粗糙,不污手,主要成分是钙质矿物,与稀HW反应冒泡,页理构造,泥质构造。 泥岩:标本整体呈黄色,泥质结构,块状构造,硬度小于指甲,比重较小,断口光滑,岩石表面较光滑,无砂感,吸水性较好,不污手,主要成分是粘土矿物,颗粒细小<0.005mm 实验五 内源沉积岩—碳酸盐岩 鲕状灰岩:岩石为灰黑色,块状构造,鲕状构造,粒屑主要为鲕粒,含量约占岩石体积的60%,断面多圆状,大小不太均匀,一般为1~2mm,少量为长圆状1~4mm,鲕粒为黑色,具典型圆心状构造,鲕粒主要成分为方解石,胶结物为灰白色方解石,含量约占40%,滴稀盐酸剧烈起泡。 白云岩:岩石为乳白色,块状构造,细晶结构,粒屑主要为白云石,约占岩石体积的75%,颗粒大小比较均匀,一般为0.2mm,碎屑主要为石英和方解石,约占岩石体积的20%,含少量泥晶,约占5%,滴稀盐酸后缓慢起泡,敲击后有刺鼻气味。 泥晶灰岩:岩石为黑色,块状构造,泥晶结构,滴稀盐酸剧烈起泡,构造致密细腻,表面光泽暗淡,矿物主要成分为方解石,含量约占90%,岩石硬度低于小刀,比重较小。 白云质灰岩:岩石为灰色,块状构造,泥晶结构,硬度小于小刀,比重中等,矿物主要由白云石和灰岩组成,灰岩约占60%,主要成分为方解石,白云石含量约占30%,主要成分为碳酸镁和碳酸钙,颜色为白色,胶结物为方解石,滴稀盐酸剧烈起泡。 鲕状灰岩:粒度大小为砂或粉砂级范围,碎屑颗粒圆度为圆状至极圆状,胶结物为钙质胶结物,胶结类型为基康式胶结。 竹叶状灰岩:粒度大小为极粗砂至细砂级范围,碎屑颗粒圆度为次圆状至圆状,胶结物为泥质胶结物,胶结类型为基底式胶结。 薄片: 鲕状灰岩:鲕状颗粒彼此相距较远,互不接触,漂浮在胶结物背景中,为基底式胶结,胶结物为碳酸钙,方解石等钙质成分,鲕状为同心状真鲕,由不透明到半透明的同心圈层构成,偶尔杂基。 泥晶灰岩:几乎全由泥晶构成,泥晶颗粒漂浮在胶结物背景中为基底式胶结,胶结物泥质成分,可见含有零星细小生屑。 石英质砾石:标本颜色呈灰白色,砾石大小约为15到25毫米,磨圆度呈次极状,球度差,砾石多呈近长条形,含量约为5%,含大量石英杂质,胶结物为硅质,杂基含量约为75%,胶结物约为20%,为基底式胶结,整个岩石为圆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6楼 石英岩砾石:标本颜色呈棕灰黑色,砾石粒径在25到50毫米之间,磨圆度较好,仅少部分含有棱角,球度较好,基本呈椭圆状水平排列,砾石充填物为石英,胶结物主要为石英,粒度极小。为硅质胶结,颗粒支撑,空隙式胶结。 燧石质砾岩:标本颜色呈灰白色,砾石粒径在10到30毫米,磨圆度差,球度中等,砾石呈扁长球状,砾石的充填物为石英岩,即铁里石,胶结物为燧石,含量约占35%,局部石英砾相互支撑,接触点有燧石胶结,整体上颗粒彼此相距较远,为基底式胶结。 石英角砾岩:标本颜色呈棕褐色,主要砾石粒径多在30毫米左右,为中砾岩,磨圆度呈次圆状或圆状,球度好,砾石呈近球状,砾石的充填物是石英,一部分较纯,一部分含氧化成分而呈红棕色,胶结物为硅质胶结,石英砾呈悬浮状分布于胶结物中,为基底式胶结。 沉积岩观察描述: 实验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两个:一是借助于放大镜、小刀和盐酸的帮助,进行 手标本观察;二是在偏光显微镜下对薄片的研究。 (一)碎屑岩 正常沉积碎屑岩按其碎屑颗粒直径大小可分成不同种类,对各粒级的界限各个 学者的意见不一,但一般划分为:粗碎屑岩(砾岩和角砾岩) >2 毫米;中碎屑岩(砂质岩) 2-0.05 毫米;细碎屑岩(粉砂岩) 0.05-0.005 毫米 每类碎屑岩其相应的碎屑组分含量必须在50%以上。例如,含有砾石50%以上 的岩石才能称作砾岩,依此类推。当然,每类碎屑岩的碎屑组分不会很单纯,必然 会有其他机械组分混入,则会影响到岩石的命名。如岩石中有25-50%的其他机械 成分混入物则以“质”表示之;如只含有5-25%则以“含”表示之。例如,含砾 砂岩,粘土质砂岩等等。 下面分别介绍如何观察和描述各种碎屑岩。 1、粗碎屑岩-砾岩和角砾岩 1)粗碎屑岩的分类:按砾石的形状可分成两大类,即砾岩、和角砾岩。 角砾岩进一步分类根据成因,可分为冰川角砾岩,洞穴角砾岩,残积角砾岩等 等。 砾岩可按不同的原则来分类。按成分可分为单成分砾岩和复成分砾岩;按形成 条件可分为河相砾岩、海相砾岩、冰川砾岩等;按剖面中的位置可分为层间砾岩和 底砾岩。 砾岩和角砾岩又可以根据粒度分成卵石岩、砾石岩等等。 2)粗碎屑岩的观察和描述内容: 砾岩-手标本观察(某标本): 浅灰色,其中砾石占80%,胶结物占20%。砾石大小很不均匀,由20-2 毫米, 一般大小为10-15 毫米(占75%),可见分选性中等。砾石圆度多属次圆和次棱 角状。砾石断面多呈长椭圆形。 砾石成分以白云岩或灰岩为主,此外还有硅质岩及较少量的喷出岩。白云岩砾 石多呈白色、硬度小,粉末滴酸起泡微弱,有的具有硅质条带,有的砾石表面具有 明显的氧化圈。硅质岩砾石中主要是燧石,有少量石英岩及棕红色的碧玉,燧石由 灰色到黑灰色,致密坚硬。喷出岩砾石一般较小,呈灰色和浅紫红色,可能为中性 喷出岩。 胶结物为浅灰色,局部带有浅绿色,滴酸剧烈起泡,可知含钙质较多。此外并 有很多细小的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混入物。绿色矿物可能为绿泥石。胶结类型属基 底式。 整个岩石属砾状结构,胶结得很致密,块状构造,局部地方可见到不明显的定 向排列。 砾岩-薄片观察(同上标本): 砾石成分复杂以白云岩、石灰岩为最多,其次为硅质岩,并有少量喷出岩砾石。 白云岩砾石在结构上很不一致,细粒到中粒者均有,有的为条带状硅化白云岩, 有的为细粒硅化白云岩。还有很多显微粒状的碳酸盐岩石,其详细成分较难确定。 此外并有少量大理岩及石灰岩的砾石,大理岩具有很明显的波状消光及齿状花岗变 晶结构。 硅质岩砾石中以燧石为最多。有的燧石含有少量白云石,呈较规则的菱形晶体, 均匀分布,可能为次生。有时可见碳酸盐矿物细脉穿入燧石中。有的硅质岩重结晶 较强,向石英岩过渡。 喷出岩砾石中以粗面岩为最多,可能有少量安山岩。镜下呈淡淡的浅黄色,在 结构上变化较多,以粗面结构为主,有的具有斑状结构及其他隐晶结构。这些砾石 一般都较新鲜,说明这些喷出岩的时代较新,而且在砾岩形成后也没有受到强烈的 变质作用。根据该岩石中的砾石,很多都是抵抗风化较弱的岩石(如白云岩,石灰 岩,中性喷出岩),而且成分复杂,分选性及圆度也不好,故认为该砾岩在形成之 前没有经过长期搬运或多次沉积。这往往是陆相砾岩的特征。 7楼 胶结物为化学沉积的碳酸盐矿物,主要为较大的方解石晶体。其中分布有大量 砂级和粉砂级的岩屑及晶体碎屑,在砂级中有种碳酸盐岩屑,硅质岩岩屑和喷出岩 岩屑。构成粉砂级的碎屑主要是石英。 命名:浅灰色钙质胶结的复成分砾石岩。 2、砂岩 1)砂岩的分类: 按碎屑大小可分为:巨粒砂岩2-1 毫米;粗粒砂岩1-0.5 毫米;中粒砂岩0.5-0.25 毫米;细粒砂岩0.25-0.01 毫米;粉砂岩0.01-0.05 毫米 2)砂岩的观察和描述内容: 石英砂岩手标本观察: 灰绿色。中粒砂状结构。 碎屑成分主要为石英,石英微带浅红色,可能由于表面染有氧化铁薄膜之故。 此外,还含有海绿石、绿色,含量在各标本中不一,有的已风化在黄褐色褐铁矿。 胶结物为硅质,岩石胶结不很致密。有的标本中可见微层理,由于海绿石呈条带分 布而引起。 石英砂岩薄片观察: 碎屑主要成分为石英,极少量斜长石和岩屑。还有含量不等的海绿石。 石英:具有少量不规则的裂纹,强烈的波状消光。颗粒大小不一,大者达0.5-0.7 毫米,小的仅0.2-0.3 毫米,以大者居多。石英碎屑具有清晰而普遍的次生加大现 象,原来碎屑磨圆度较好,属次圆-圆极,次生加大后则呈不规则棱角状。含量在 80%以上。 钾长石:表面已风化成粘土,颗粒较小,0.1-0.2 毫米,圆度较石英为低,次 圆-次棱角状。有的为具有方格双晶的微斜长石。 岩屑量极少,只能碰到个别颗粒,成分为粘土岩和石英岩。 海绿石呈浅绿色,为极细小颗粒的集合体,故具集合偏光现象。二级干涉色, 但因颜色影响而干涉色也呈绿色。集合体外形有的成浑圆状,如碎屑,有的则不规 则状充填于碎屑孔隙之间,成为胶结物存在。有的海绿石成风化为褐铁矿。 胶结物原为硅质、现已重结晶次生加大于碎屑石英上。 整个岩石结构为具有再生胶结的不等粒砂状结构。 由本岩石特点看来,碎屑成分以硬度高之石英占优势,且圆度较高,说明其经 过了长距离的搬运;石英具有强烈的波状消光,可能来自变质岩。 命名:灰绿色海绿石石英岩。 长石砂岩手标本观察: 黄红色。不等粒砂状结构。 碎 屑成分主要为石英和钾长石,少量白云母,碎屑颗粒大小不一,中-粗粒。 石英无色透明;钾长石新鲜,呈肉红色,解理清楚,解理面上玻璃光泽强;白云母 呈白色,珍珠光泽强。胶结物为粘土质和铁质,胶结较致密。 长石砂岩薄片观察: 碎屑主要成分为石英,钾长石,其次为石英岩岩屑,少量白云母。 石英:波状消光强烈,含量约60%。 钾长石:大部分为具有格子双晶的微斜长石,少部分不具双晶,大部分长石新 鲜,少部分表面风化有粘土,风化强度不深。含量约30%。 石英岩岩屑中的石英也有波状消光现象,石英粒大小不一。 白云母略有弯曲现象。 碎屑大小不一,大者达1 毫米,小者仅0.2 毫米,大部分在0.4-0.7 毫米之间, 可见分选不好。碎屑圆度大部分属次棱角级,有的则为次圆级,也有棱角的。 填隙物为粘土质和铁质,故在薄片下呈黄褐色。极大部分胶结物均已重结晶, 有的围绕碎屑长石组成次生加大边。大部分则重结晶成不规则的长石颗粒集合体, 有时可见到长石次生加大后成为较规则的晶体。 整个岩石应属具有再生胶结的不等粒砂状结构。 本岩石中的长石特点是有一定的磨圆,但比较新鲜,长石的磨圆说明是经过了 一定距离的搬运,而长石较易风化,经过搬运而又很新鲜,这说明当时气倏干燥的, 不利于长石的风化,岩石中含有较多的氧化铁,也可说明当时气倏干燥,氧化电位 较高。 命名:黄红色粘土质长石砂岩。 3、粉砂岩 1)粉砂岩的分类:按碎屑大小则可分为粗粉砂岩(0.05-0.01 毫米)和细粉砂 岩(0.01-0.005 毫米);按矿物成分可分为多矿物粉砂岩和少矿物粉砂岩。 2)粉砂岩的观察和描述内容:粉砂岩颗粒细小,故在手标本中难以辨认碎屑和胶结物成分。其外貌和泥岩类似, 所不同者岩石断口之处略有粗糙的感觉,用牙咬有粗糙感,另外,由于粉砂颗粒细小,不易磨圆,故所有粉砂岩的碎屑 均呈棱角状 8楼 (二)粘土岩 粘土岩具有双重特性。从机械成分来看,大部分由<0.005 毫米的颗粒所组成; 从矿物成分来看,主要为粘土矿物所组成。含砂或粉砂等混入物的粘土岩,砂或粉 砂等含量在25-50%者,称为×××的粘土。 1、粘土岩的分类:按矿物成分可分为多矿物粘土岩和单矿物粘土岩(水云母粘 土岩,高岭石粘土岩和蒙脱石粘土岩);按固结程度则可分为粘土、固结粘土,按 构造可分为页岩和泥岩。 2、粘土岩的观察和描述方法: 斑脱岩(蒙脱石粘土岩)手标本观察:浅肉红色或白色,断口粗糙,不很滑腻。在水中很易泡软,并膨 胀到原体积的2-3 倍。粘舌性能不高,较疏松,具裂隙。含有少量分解残余物。块 状构造。 斑脱岩(蒙脱石粘土岩)薄片观察: 矿物成分主要为蒙脱石,无色、负突起,最高干涉色达一级黄白。混有尘埃状 杂质,成分不明。具有纤维状结构,成网状分布。 (三)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 1、铝质岩: 1)岩石类型:①红土和红粘土②铝土矿 2)铝土矿的特点: 颜色:常因含有混入物而被染色、红色、棕色、灰色、浅绿灰色、浅蓝灰色、 浅黄色、黄色,也有深绿色和几乎黑色的。 物理性质:比重大,硬度高,有的可划动玻璃,有时有磁性,红色铝土矿具有 棕色条痕。与一般沉积铁矿区分是硬度高(铁矿不能划动玻璃);与灰岩区别是加 酸不起泡,硬度高,比重大,具棕色条痕;与碧玉区分依靠断口;与一般粘土岩区 别是没有可塑性、硬度高,比重大。 结构:常具有各种胶体结构和豆状结构。有的铝土矿多孔。 其它特征:一般铝土矿机械混入物质很少;时常含有含铁化合物,往往被强烈 地染色。 2、铁质岩: 以氧化铁质岩和菱铁矿岩最为常见。而硅酸铁质岩(海绿石岩,鲕绿泥石岩) 和硫化铁质岩少见。 氧化铁质岩:红色,赭色或褐色。时有鲕状、豆状、肾状、蜂巢状等结构。 菱铁矿岩:浅灰色,暗灰色,浅蓝灰色,黑褐色。呈块状或结核构造。比重大, 而硬度小,易为刀子所划动。在菱铁矿的解理面上具玻璃光泽。与磁铁矿岩和铝土 矿的区别是硬度小,玻璃光泽,条痕无色。与灰岩的区别是比重大,加酸不起泡。 3、锰质岩:最常见的为硬锰矿、软锰矿岩,黑色,时具土状断口,一般具蜂窝 状、鲕状或结核结构,比重大。锰的碳酸盐矿石或锰石灰岩,新鲜时与普通灰岩相 似,风化后这种岩石呈红棕色、褐色或黑色。 4、硅质岩: 最常见类型为碧玉,燧石和硅藻土,而硅华,海绵岩,放射虫岩,蛋白碧等少 见。 碧玉:颜色多种多样,红色,棕色,玫瑰色等,硬度大,贝壳状断口,隐晶质 致密块状构造。 燧石:特点与碧玉似,只不过时呈结核状,颜色以暗色居多。 硅藻土:白色或微带黄,比重极小,疏松多孔,可粘舌。与粘土区别是比重小。 薄片观察:鉴定二氧化硅类矿物及硅藻壳以及混入物成分,注意结构特点。 5、磷质岩: 结核状磷块岩:为暗色或黑色结核,直径通常为数公分。 层状(板状)磷块岩:通常是暗灰岩,浅灰褐色或黑色。也有白色的块状构造, 有进也有鲕状结构。外貌很类似石灰岩。泥灰岩,砂岩,可做简单化学试验区别: 磷块岩与硝酸-钼酸铵溶液起应产生黄色沉淀。 6、碳酸盐岩: 最常见为石灰岩,白云岩和泥灰岩。这三者在肉眼下区别是:石灰岩一般颜色 较深,但也有浅色者,加盐酸强烈起泡;白云岩一般颜色较浅,加盐酸不起泡,磨 成细粉未后才起泡,粒度常较灰岩粗,但也有较细 者,也常有较多的细小孔隙;泥 灰岩颜色各种各样,加酸后岩石表面可残留一层粘土薄膜。 3)碳酸盐岩的描述实例: 石灰岩手标本观察: 暗紫色。鲕状结构。加酸强烈起泡,可见主要成分为方解石,还混有大量氧化铁,使岩石呈暗紫色。 鲕粒一般呈圆球形,也有椭圆形。大小为1-2 毫米,成分为隐晶质方解石和铁质。 还见少量不规则的生物碎屑,大小为1-3 毫米,含量<5%。胶结物亦为方解石和 铁质。鲕粒和胶结物的界限不很清晰,二者含量比为7:3。岩石断口粗糙不平,较 致密。 石灰岩薄片观察: 鲕粒具有清楚的同心圆构造,或为放射状―同心圆构造,即每个同心层的方解 石又作放射状排列。鲕体断面大部分呈圆形,少量为椭圆形。鲕体之中心核为单个 方解石大晶体或集合体,少量为长形三叶虫碎片(此时鲕粒呈椭圆形)。核周围同 心圈成分为隐晶质方解石,并混有大量铁质。鲕体中局部地方隐晶质方解石重结晶 成微粒,重结晶微粒方解石在鲕体中成杂乱分布,或呈放射状排列。胶结物为细微 晶方解石,晶形不规则,混有少量氧化铁,氧化铁比鲕粒中来得少。局部地方胶结 物围绕鲕体成放射状排列,构成了栉壳结构。胶结物具有比较强烈的白云岩现象, 晶形不规则的白云石集合体成为团块分布在胶结物中,白云石透明度高,大小为粗 微粒―细粒,在胶结物中亦可见有少量三叶虫碎屑。整个岩石结构为鲕状结构。 命名:亮晶鲕粒灰岩。 7、盐岩类(蒸发岩类):包括石膏,硬石膏,岩盐,光卤石岩等。还有其他一些卤素化合物和 硫酸盐矿物组成的岩石。盐类岩石一般质纯净,粘土质和粉砂质混入物很少。 石膏:白色,灰色,浅黄色,玫瑰色。可有白云石,岩盐等混入物。硬度小, 能为手指甲刻划。具粒状或纤维状结构。与石灰岩区分是硬度小,加酸不起泡。 硬石膏:常呈浅青灰色,常为粒状。与石膏区分为硬度较高,不能为手指甲所 划动;与石灰岩区分为加酸不起泡。硬石膏水化后形成石膏,反之石膏脱水后可成为硬石膏,有时可见二者并存于一标本中 自生沉积岩中亮晶和泥晶的差别及沉积阶段 亮晶方解石(sparry calcite) 简称亮晶(sparry),又称淀晶(cumulus crystal),是碳酸盐岩结构组分之一,是直径为0.01毫米(10微米)或更大的方解石晶粒。只作为异化颗粒的胶结物出现于碳酸盐岩中。是异化颗粒下沉到水盆地底部以后,由碳酸钙达过饱和的粒间水沉淀结晶而成的,故不单独组成岩石。在薄片和手标本中亮晶都比较干净、
透明,常充填于粒间孔隙之中,不破坏颗粒边界,并常围绕颗粒呈两个或三个世代结构。早期世代晶粒较细,由纤柱状或马牙状晶体组成栉壳边;而晚期世代晶粒较粗,晶面较平直,常呈粒状镶嵌结构,充填于孔隙中心。亮晶粒径大小决定于孔隙空间的大小和结晶速度。
假亮晶(pseudo spar)
又称重结晶方解石(recrystallization calcite),是由泥晶方解石重结晶而成的。在岩石中,这种晶体大小不一,分布不均,不具世代结构;常有泥晶方解石包裹体,并常破坏颗粒边界,或与颗粒内的晶体呈衔接生长,形成次生交代边;晶体自形程度差,常呈他形粒状镶嵌结构。按晶粒大小可分以下几类:大于2毫米巨晶;2~0.5毫米粗晶;0.5~0.25毫米中晶;0.25~0 1毫米细晶;0.1~0.03毫米粉晶(或极细晶);0.03~0.005毫米微晶;小于0.005毫米泥晶。
泥晶(micrite)
又称灰泥,是异化颗粒同时沉积充填于粒屑间的化学、物理、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碳酸盐沉积物,颗粒一般小于4微米。但也有人把化学沉淀及生物作用生成的灰泥称为泥晶,而把机械破碎作用生成的灰泥称作泥屑。碳酸盐岩的晶粒结构,根据粒度划分为砾晶、砂晶、粉晶和泥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