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版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2024-09-13 来源:乌哈旅游
第七单元

本单元以“想象”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这3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选材经典,语言生动,充满儿童情趣。

本单元最主要的语文要素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文中插图,引导学生想象描写的画面;可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后习题,仿照文中的句式想象说话。本单元第一次提出了默读课文的要求,起步阶段的默读训练,主要是引导学生试着做到不出声地读。

“语文园地七”通过识字、字词句运用、想象的写话练习、形近字和同音字的展示台、《数九歌》的积累和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等多种形式进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本次写话练习,以猫和老鼠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猫和老鼠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小动物,可以引导学生从动画片、图画书等多角度地解读它们之间的关系。

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夜宿山寺》用夸张的手法和绝妙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古诗二首 2 教学要点 1.认识38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5个生字,会写22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夜宿山寺》《敕勒歌》。 3.学习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 4.图文结合,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5.通过句子的对比朗读与抄写,感受语言表达的具体生动。 临高处的独特感受。《敕勒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发了草原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雾的变化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雾把雾在哪里 2 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景象。 雪孩子 2 雪孩子陪小白兔玩,给小白兔带来 1

了欢乐。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而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课文富有童趣,意境优美,同时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 1.联系生活,学习与自然风光有关的4组词语,认识9个生字。 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独体字;积累并运用描写天气的8个四字词语;学习拟语文园地七 4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 人句,体会句子的有趣。 3.能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编写故事。 4.展示交流改正错别字的方法,复习巩固易错字。 5.积累民谣《数九歌》,阅读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18古诗二首

1.认识“宿、寺、危、辰、恐、惊、似、庐、笼、盖、苍、茫”12个生字,会写“危、敢、惊、阴、似、野、苍、茫”8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结合、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体会作者的情感。 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通过图文结合、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体会作者的情感。

2

1.把握特点,识写生字

本文要求会认读的生字有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有8个,其中“危、惊、似、苍、茫”既要求会认读也要求会写。针对生字本身的特点,以多种方式进行识记。认读“宿、寺、恐、惊”4个生字,宜将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先借助拼音读一读,读音上要特别注意“宿、寺”是平舌音,“恐、惊”是后鼻音,要读准。然后,理解字义,用字组词说一说。“危”是会意字,可以结合字源、字形来理解。“敢”与“取”容易混淆,可通过口诀“耳朵上面挂上钩,右边反文不是又”进行区别。

2.朗读诗句,想象画面

朗读诗句,想象画面,从而理解古诗,这种方法始终贯穿于教学中。教学时,学生在充分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结合课本图片想象画面,然后尝试用自己的话把想象的画面描述出来。教学《夜宿山寺》时,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和李白一起,此时正站在“危楼”之上,举目远眺,你们会看到什么呢?教学《敕勒歌》时,引导学生结合“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想象草原辽阔的景色。

3.描述画面,表达运用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想象画面之后,如不能一下子表达出来,可借助多幅相似的图片,或悠扬的音乐,入情入境地进行想象说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预习提纲

(1)借助拼音读课文,初步了解诗题的意思。 (2)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和会写字。

(3)再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夜宿山寺》

课时目标:

1.认识“宿、寺、危、辰、恐、惊”6个生字,会写“危、敢、惊”3个生字。

3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山寺之高。

一、诗人导入,理解诗题。

1.直入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古诗二首。

2.介绍诗人:李白是唐代的一位大诗人,被称为“诗仙”。他的很多诗都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如我们都很熟悉的《静夜思》。(师领诵,生齐背)

(多媒体出示:李白图片) 课件出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其诗风格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富有浪漫主义精神,有“诗仙”之称。主要作品:《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3.结合写作背景导入新课,理解诗题《夜宿山寺》。

过渡:李白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热爱写诗的人,他去过庐山,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到过天门山,写下“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有一次,李白在山西大同悬空寺游玩,晚上借宿在寺庙里。夜深了,李白站在寺院的楼台上,仰望满天的星星,觉得美丽极了。于是,他展开美妙的想象,写下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夜宿山寺》。(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1)强调“宿、寺”为平舌音,引导学生注意“诗”和“寺”的区别,再齐读诗题。 (2)理解诗题。(时间:夜。地点:山寺。事件:宿。) (3)理解“宿”的含义,说说诗题的意思。 设计意图:

抓诗题,引关注,助理解。诗歌的题目往往藏着很多信息,从诗题入手,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二、初读诗歌,学习字词。

1.读诗歌。

(1)自由读: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合作读:同桌一人读,一人听,重点注意字音是否读准确,不正确的互相教一教。

4

(3)示范读:老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课件出示: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指名读:点3名学生朗读。(发现问题,师生一起纠正) (5)齐声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2.学字词。

(1)强调易错字音。

①通过“晨”“震”“振”的读音,进而强调“辰”是翘舌音、前鼻音。 ②“恐、惊”是后鼻音、形声字,可借助部首帮助理解字义。 (2)摘苹果认读生字。(课件出示生字苹果树)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应重视朗读。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必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本环节还利用规律归类识字,强化学生的记忆。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山寺给自己的印象。(高耸入云) 2.学习“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随文学习“危”。

①通过组词,了解“危”现在大多指“危险”的意思。

②出示“危”的字形结构:中间的“厂”代表山崖,上面的部分代表一个人站在山崖上,下面是一个跪坐着向山崖之上看的人:啊,那个人站在这么高的山崖上,太危险了!“危”的本义是表示“高”。(板书:“危楼”即“高楼”)

(2)找找句中有哪些字词写出了楼之高。 ①高百尺。(板书)

质疑:一米等于三尺,这座楼真的有33米,相当于11层楼那么高吗? 明确:“百尺”是虚指,这里运用夸张的写法,形容楼很高。

5

想象:想象诗人站在山顶寺庙的高楼上远眺时的感觉,并说一说。 ②摘星辰。(板书)

理解:“星辰”是日、月、星的总称。

想象:诗人站立处离天很近,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到星辰。体会诗人想象力的丰富。 (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朗读时强调“高”和“可”字,突出楼之高。 3.学习“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继续体会“楼之高”。

提问:此时,诗人应该是很高兴的,那他为什么不敢大声说话呢?(板书:不敢)

明确:因为担心惊动天上的神仙,“恐惊天上人”。(板书:恐惊)这更加说明诗人跟“天上人”之间相距不远,突显楼很高。

(2)随文学习“敢”。

“敢”与“取”容易混淆,可通过口诀“耳朵上面挂上钩,右边反文不是又”进行区别。

(3)模拟诗人此时的神态,轻声朗读诗句。注意“高声语”“天上人”可以读得轻一些、慢一些。 4.背诵古诗。老师示范背诵,然后点名背、齐背。

小结:夜晚,诗人站在寺庙的高楼上远眺,一边想象着山寺的高耸入云,一边想象着山寺与天上人相距之近。多么独特的感受啊!

设计意图:

本环节紧扣“楼之高”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初步感悟夸张手法的妙处。通过随文识字落实生字的要求,强化基础。

四、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1.多媒体播放“危、敢、惊”的书写动画,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笔顺、笔画和位置。

2.明确:(1)书写姿势。强调“三个一”的要求:眼离书本一尺,胸离书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2)书写要点:

6

3.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跟着书空。 4.学生当堂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评价:同桌之间互评;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的学生要能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因此,本环节通过写前观察,写后完善,让学生在“看”和“练”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书写能力。

五、实践活动。

1.背诵古诗。

2.根据自己对诗意的理解,结合教师的讲解,想象画面,画一幅简笔画,并将《夜宿山寺》抄在旁边。

引导学生拓展图文结合的理念,让学生通过绘画表现对诗意的理解,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7

第2课时

《敕勒歌》

课时目标:

1.认识“似、庐、笼、盖、苍、茫”6个生字,会写“阴、似、野、苍、茫”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理解诗意,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齐背《夜宿山寺》。

2.多媒体展示草原图片并配乐。 课件出示:

3.引导学生描述看到的画面。(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啊!) 4.导入新课。

8

(1)介绍《敕勒歌》。敕勒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活动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敕勒歌》是敕勒族的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2)板书诗题。生齐读诗题并书空。 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诗歌教学注重景的描绘,情的生成。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内心情感,引领他们迅速地走进诗歌。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读诗歌。

(1)自由读: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合作读:同桌一人读,一人听,重点注意字音是否读准确,不正确的互相教一教。 (3)示范读:老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课件出示: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指名读:点3名学生朗读。(发现问题,师生一起纠正) (5)齐声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2.学字词。

(1)强调易错字音。

①“似、苍”是平舌音,“庐、笼”是边音。

②“见”同“现”,表示出现、显露的意思,读“xiàn”,不读“jiàn”。 (2)摘苹果认读生字。(课件出示生字苹果树) (3)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

川:平地。敕勒川:指敕勒族人居住的大草原。

阴山:山脉的名称,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9

穹庐:圆顶的帐篷。 设计意图: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古诗阅读教学的起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落实字词的学习,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观察课本中的插图,结合诗句,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以及自己对草原的印象。 2.学习“敕勒川,阴山下”。

(1)敕勒川:指敕勒族人居住的大草原。

(2)教师借助插图让学生了解“敕勒川、阴山”的位置。 3.学习“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1)随文学习“似”。

“似”是个多音字,这里是平舌音,读“sì”,表示“好像”的意思。 (2)教师借助插图让学生了解“穹庐、笼盖”的意思。 (3)理解句意。

天空像游牧民族居住的圆顶帐篷,笼罩着四面的原野。用牧民最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写出了牧民对自己家园的热爱。

4.学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苍苍、茫茫”形容不同事物时的不同含义。 课件出示:

天苍苍——天空蓝蓝的 白发苍苍——头发白白的 野茫茫——田野没有边际 大海茫茫——大海没有边际

(2)结合课本图片,引导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画面,体会“吹、低、见”三字让原本安静的草原活跃起来,从而感受草原的壮丽富饶。

课件出示:

图文结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拓展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更容易理解诗意。

10

四、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1.多媒体播放“阴、似、野、苍、茫”的书写动画,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笔顺、笔画和位置。 2.明确:

(1)书写姿势。强调“三个一”的要求:眼离书本一尺,胸离书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2)书写要点:

3.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跟着书空。 4.学生当堂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评价:同桌之间互评;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

识字与写字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的重点,课堂上要留足练习和教师指导的时间,学生也要学会对照书写要点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书写,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实践作业。

1.背诵古诗。

2.根据自己对诗意的理解,结合教师的讲解,想象画面,画一幅简笔画,并将《敕勒歌》抄在旁边。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拓展图文结合的理念,让学生通过绘画表现对诗意的理解,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11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发挥大胆而夸张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奇高,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山寺屹立的非凡气势。《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牧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我在教学中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抓住特点,个性导入。

依据学生的古诗积累,学生对李白的诗了解得比较多,因此,我采用诗人介绍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敕勒歌》中草原美景的画面和背景音乐的渲染,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他们理解诗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想象画面,变式朗读。

阅读是学生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只有加强阅读实践,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意。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或教师范读,或学生自读。学生的读,又有自己读、个别读、合作读、齐声读、边做动作边读等。另外,我还指导学生朗读时注意停顿、节奏等,不断提高读的质量。

在充分挖掘想象力的情况下,我让学生根据简单的画面,配上音乐,进行多种形式地朗读,这样,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更加透彻。这堂课,我特别注意到这点,让学生在想象中朗读,运用形象思维,感悟作者的情感。如讲解“手可摘星辰”时,我引导学生想象诗人站立之处离天很近很近,做抬手摘星的动作,深情地朗读时就可体会诗人想象力的丰富,构思的巧妙。讲解“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时,我让学生用手势模仿穹庐笼盖四野的情景,体会大草原的辽阔。

3.语言表达,提高能力。

12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最为基础的则是说话,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大胆地说,鼓励他们敢说、指导他们会说。在学习《敕勒歌》中“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时,我让学生结合课本图片进行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画面,体会“吹、低、见”三字让原本安静的草原活跃起来的效果,从而感受草原的富饶。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对于诗句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所以,今后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创设情境及多媒体辅助,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诗歌的意蕴。

19雾在哪里

1.认识“雾、淘、于、暗、岸、街、梁、甚、至、切、躲、失”12个生字,会写“于、论、岸、屋、切、久、散、步”8个生字,会写“于是、无论、船只、连同、岸边、同时、房屋、一切、不久、出现、散步”1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能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3.能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的样子。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读好描写雾的长句子。 2.能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难点

能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雾的样子。

1.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比较多,设计时可采用同偏旁归类、同音字区分等方法,让学生一边朗读理解课文,一边识字。要求会写的生字,先让学生整体观察,自己临写,教师再抓住关键笔画作少而精的讲解,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有针对性地点评指导。

2.朗读课文

13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雾以孩子的语言,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很关键。同时,在朗读文中描写雾景的长句子时,可适当借助停顿间隔、重读符号等方法进行。由于学生的朗读效果不是很好,因此更有效的是教师范读引领,让学生体会语音拖长、语调变化的好处。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其朗读给予指导性的评价。

3.拓展运用

教师可结合课后第二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想象画面,从而激发学生仿照课文例子创编的兴趣。接着,继续提问:在你眼里,雾又是什么呢?启发学生根据文中的想象,再结合自身的想象迁移运用,自己创编童话故事。

1.预习提纲

(1)借助拼音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和会写字。 (3)再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雾、淘、于、暗、岸、街、梁、甚、至、切”10个生字,会写“于、论、岸、屋、切”5个生字。会认“于是、无论、船只、连同、岸边、同时、房屋、一切、不久、出现、散步”1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 3.学习第1~6自然段,能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时的景象。

一、图片对比,识字读题。

1.课件出示两组图片(一组是大雾笼罩下的树林图、学校图、城市图;一组是阳光普照下的树林图、学校图、城市图)。学生观看后说说:这两组图片是怎样的景象?给人怎样的感受?

14

2.导入课题,出示课题。

(1)认读“雾”,交流识记的方法,如:雾=雨+务。 (2)积累雨字头的字,学生认读。 课件出示: 霜 雹 雷 雪 露

(3)师小结:雨字头的字一般和水或天气有关。 3.读课题,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设计意图:

通过两组图片的鲜明对比,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读题时的情感指导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通过拓展积累雨字头的字,教会学生偏旁归类的识字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检查预习。

(1)明确课文一共有10个自然段。

(2)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错误之处。

要点:“暗、岸、甚、散”是前鼻音,“梁”是后鼻音,“散”是平舌音,“失、甚、至”是翘舌音。

(3)自由读课文,思考:雾是个怎样的孩子?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2.学习交流。课件出示“淘气”。(板书:淘气) (1)认读“淘”,学生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2)拓展:淘气的( )。(学生补充,理解词语。) 3.整体感知。

(1)淘气的雾孩子最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了,那他藏(板书:藏)了些什么呢?请大家快速地读课文,用圆圈把他们圈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大海、天空、太阳、城市、海岸、自己。) (2)随文学习“暗、岸”。

“暗、岸”是同音字。先课件出示海岸图,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海岸”的意思,并拓展积累“河岸、湖岸”。通过找反义词理解“暗”的意思。

(3)淘气的雾孩子是怎么告诉你的呢?请大家用横线画出他说的话,并读出他淘气的语气。

15

课件出示:

①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②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 ③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 ④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⑤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师小结:朗读时,“我”的后面可稍做停顿,语气上扬,突出雾孩子的淘气。第四句写雾孩子不知道该藏什么了,自己问自己,“现在”的“在”语音稍微拖长,或者略做停顿,读出雾孩子思考问题的语气。第五句是写他突然有了主意,于是便自问自答。朗读时,要读出他恍然大悟、高兴的语气。本课朗读教学的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二是读好长句内部的停顿及其语调的起伏。在低年级朗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基本的朗读技能是必要的。

三、品读课文,学习句式。

1.引导学生读课文第3、4、6自然段,想想雾把哪些东西藏起来了?藏起来后,那里的景色是什么样的?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

2.学生朗读相关句子,课件配上相应的插图。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的朗读。 课件出示:

①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②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③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1)比较前两句话,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相同的地方。(使用了“无论……都……”的句式来表达) (2)指名读第三句话,借助图片,认读“屋、街、梁”。在讨论中引导学生理解“甚至”的意思。因为前面的房屋、街道、树木都很大,相对而言,行人、小黑猫就比较小,“甚至”说明雾不仅能藏大的,还能藏小的。

3.齐读第3、4、6自然段,交流结构的共同点。

小结:课文的这3个自然段都是先写雾自言自语,再写雾把什么藏起来,最后写藏起来之后的景色。第2、5两个自然段写的是雾到了什么地方。4.照样子说一说。

教师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公园等图片,指导学生仿照下面的句式进行口头表达。

16

课件出示:

雾把________藏了起来。无论________,还是________,都看不见了。 设计意图:

本文内容较多,句子较长,反复朗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的特点进行说话练习,既加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于”。

(1)出示“于”的书写动画,学生观察。 (2)教师范写,提示要点:

(3)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出示“论、岸”书写动画,学生观察,教师提示要点。

3.学生独立书写“切、屋”。

4.个别点评,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书写,并纠正。 设计意图:

抓住一个独体字、一个上下结构的字和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加以指导,再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独立书写“切、屋”两个生字。根据由扶到放的规律,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已经学过的生字词,认识“躲、失”2个生字,会写“久、散、步”3个字,会写“于是、无论、船只、连同、岸边、同时、房屋、一切、不久、出现、散步”11个词语。

2.朗读课文,读出雾说话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

17

3.学习第7至10自然段,想象雾还会是什么。

一、复习回顾。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2.结合上节课的学习,用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填空。 课件出示:

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淘气的孩子。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他把大海藏了起来。( )是( )、( ),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现在我要把天空( )太阳一起藏起来。”

雾把海岸藏了起来,同时也把城市藏了起来。( )、街道、树木、桥梁,甚至( )和小黑猫,雾把( )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师小结:雾飞到海上,就把大海、天空和太阳藏起来了;来到岸边,就把海岸和城市藏起来了。那他接下来会把谁藏起来呢?

课件出示:

字词学习始终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本环节从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入手,既温习了知识,又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第7、8自然段,继续体会雾的淘气。

过渡:最后,雾把自己藏起来了。但是,文中不是用“藏”这个字,而是用的哪个字呢?(躲) 1.学习“躲”字,指名读。指出“躲藏”是一对近义词组成的词语。 2.指导学生读好雾说的话:(课件出示:“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3.引导学生在第8自然段中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课件出示: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4.分角色读好设问句,体会雾的淘气。 课件出示:

通过抓住关键词理解和朗读体会,加深对课文情感的体验。在认读生字“躲”时,指导学生借助近义词理解词意,拓展识字的方法。

三、学习第9、10自然段,想象画面,感受雾消失之后的变化。

18

1.自由朗读第9自然段,想一想,并用横线画出描写雾消失之后景色的句子。 (1)课件出示:

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和远方,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 ①指导学生读好长句,把握停顿和重读的地方。 ②理解“连同”就是“和”的意思。 (2)课件出示:

路上走着行人。小黑猫也出现了,它摇着黑尾巴,悠闲地散步。

理解“悠闲地散步”。这是人的行为,而作者把小黑猫当作人来写,真有意思。指导学生读出“悠闲”的语气。

2.齐读第10自然段,想象说话。 (1)提问:雾去了哪儿呢?

(2)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拓展思维。 课件出示:

作者说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在你眼里,雾又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表达的妙处,并引导学生想象说话。“雾去了哪儿?”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从想象到课本,意在让学生在想象的时候,学会关注自然界的事物。

四、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久”。

(1)观察生字,请学生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教师强调,独体字一般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 (2)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要点。

(3)同桌之间互评。2.出示“散、步”。

(1)请学生观察两个字结构的不同,说说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要点。

19

(3)同桌之间互评。

设计意图:

《语文写字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低年级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本环节,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养成写前观察,写后对照再修改的好习惯。五、布置作业。

1.请把课文读给家长听,注意朗读的方法。

2.抄写:于是、无论、海水、船只、远方、连同、岸边、海岸、同时、房屋、行人、一切、不久、出现、散步。

设计意图:

课文将“雾”这一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显得生动有趣。学生读课文,既让他们深切感受到雾的淘气,又锻炼了他们的朗读能力。词语的抄写达成了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雾在哪里》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形象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围绕雾的“淘气”来设计,让学生抓住雾的“淘气”,在文中找出雾把什么“藏”了起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悟,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随文识字,积累方法。

20

在教学“雾”这个字时,我通过让学生欣赏图片的方式引出“雾”。接着让孩子们说说怎么记住这个“雾”字。因为有之前形声字学习的基础,所以孩子们都能够说出“雾”是一个形声字,上面是一个雨字头,下面是一个“服务”的“务”。接着,我对雨字头的字做了一个拓展,让孩子们说说雨字头的字还有哪些。从而总结出雨字头的字一般和水或者天气有关的特点。还有近义词理解“躲”,同音字学习“暗、岸”,反义词理解“暗”等方法的运用。

2.朗读体验,关注方法。

语文学习要“以读为本,读中体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读”更是重要,这有助于理解语言、感受人物情感。课中,我把“雾”说的五句话作为朗读的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雾”的淘气,充分利用老师范读、个别学生示范读来感染其他学生,再读时学生很自然地就能体会到雾的“淘气”。另外,在指导长句的朗读上,引导学生关注停顿、语气等。

3.想象说话,语言运用。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想象,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切身体会来理解文章中雾来时的情景,以及雾散后的情景,把自己能想到的情景说一说。

本次教学,导入部分还不够趣味性。可以把雾当作一个魔法师,把雾在哪里当作是雾在哪些地方施展魔法,从而让孩子们在情境当中产生阅读的期待,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20雪孩子

1.认识“累、添、柴、烧、旺、渐、哎、呀、冒、烫、终、浑、淋、灭、激”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会写“唱、赶、旺、旁、浑、候、谁、轻、汽”9个生字,会写“空地、唱歌、回家、赶快、旁边、火星、连忙、浑身、时候、谢谢、水汽”11个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读出人物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3.了解故事内容,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4.朗读比较两组句子,抄写其中优美的语句。 重点

学习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读出人物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难点

了解故事内容,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21

1.字词教学

本课的生字中,“添、浑、淋”是前鼻音,“旺、烫、终”是后鼻音,朗读课文时要注意正音。多音字“呀”表示惊疑时读第一声,如文中的“哎呀”;表示疑问、感叹、祈使等语气时读轻声,如“快回去呀”。还可以根据字形特点记忆:近义词识字,如“添——加”“浑身——全身”。字理识字,如“烫”字上部是汤,热水的意思,下部是火在烧;“灭”上的“一”表示物品覆盖在火上,意思是消灭、灭亡。语境识字,如“冒”字可结合课文语句模拟动作来理解。要求会写的字,可以通过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加以巩固,也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语,让学生们写一写加深记忆。

2.课文朗读

课文出现了大段的角色对话,把握好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语调是本文朗读的一大重点。一是可以抓住提示语来把握。例如,兔妈妈回来了,激动地说:“谢谢大家来救火,救了小白兔,谢谢大家!”这一句应紧扣提示语中的“激动”二字,读时语气要真诚,充满感激。二是可以抓住标点来把握。如“小白兔,小白兔!你在哪里?”这里紧扣一个感叹号和一个问号,能明显感受到雪孩子着急的心情。

课文第一次出现了默读的要求。课文较长,可以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分成三部分进行默读指导。第一,告诉学生默读就是读的时候不出声,默读速度比出声朗读快。第二,在学生默读的过程中,强调“不出声”的要领。第三,教师及时表扬不出声、不唇读、不指读的学生。

3.迁移运用

鼓励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说一段话。想象小白兔望着天上的白云,他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借助文本语境,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进行说话训练。另外,还可以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了解想要把句子写生动,可以多用形容物体特征的词语。例如,“一朵白云”可以写成“一朵美丽的白云”。

1.预习提纲

(1)借助拼音,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和词语。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22

课时目标:

1.认识“累、添、柴、烧、旺、渐、哎、呀、冒、烫、终、浑、淋、灭、激”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会写“唱、赶、旺、旁”4个生字,会写“空地、唱歌、回家、赶快、旁边、火星、连忙、浑身、时候、谢谢、水汽”11个词语

2.读出人物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雪景图片,请学生说说冬天里最喜欢的活动。 2.教师引出课题,师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创设情境,请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冬天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堆雪人的喜爱之情,从而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二、初读课文,预习检测。

1.生字认读。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学生齐读。 课件出示:

提示:“柴、烧、终”是翘舌音,“浑、淋”是前鼻音,“旺、烫、终”是后鼻音,“添、渐”是三拼音节。

(2)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学生开火车读,读错的及时纠正。 (3)请学生说说识字的方法。

①归类识字:“添、渐、浑、淋、激”是带三点水旁。

23

②加一加:日+王=旺; 减一减:帽-巾=冒。

③字理识字:“烫”字上部是汤,热水的意思,下部是火在烧。 ④近义词识字:添——加。2.词语巩固。 (1)学生用部分生字口头组词。

(2)课件出示词语。学生抢读,师生评议。 课件出示:

出门、空地、唱歌、回家、屋子、赶快、旁边、火星、连忙、浑身、谢谢、水汽、白云 3.句子朗读。

(1)课件出示句子一:

小白兔添了柴,把火烧得旺旺的,屋子里渐渐暖和了。 ①提示:“暖和”中的“和”读音是“huo”。

②学习“旺”字。教师提问:这个字,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呢?学生可能会想到:旺仔牛奶等。 ③学习“渐”字。引导学生给“渐渐”找近义词,用“渐渐”造句理解其意。 (2)课件出示句子二:

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 引导学生读出着急的心情,注意:“哇”字读轻声。 4.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本环节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引导学生利用多途径识字,有针对性地指导生字较多、较难读的句子。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给予适当的提示,降低概括难度,逐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朗读第1~3自然段,知道故事的由来。

1.教师示范读,读出小白兔的急切,兔妈妈的耐心、亲切。 2.学生自由读。 3.同桌互读,相互评议。 4.展示读,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

24

“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语调”是本课的重难点。此环节,小白兔“嚷起来”,语速可以稍微快点。教师要给出示范,并及时点评指导,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示范讲解,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唱、赶、旺、旁。

2.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交流需要特别注意之处。 3.播放书写动画,教师强调要点。

4.学生练习,同桌互评。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先观察,了解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从整体上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掌握书写规律。

五、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1.抄写“出门、空地、唱歌、回家、屋子、赶快、旁边、火星、连忙、浑身、谢谢、水汽、白云”13个词语。

2.将《雪孩子》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设计意图:

本环节,一方面达成了本课词语书写的目标,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展示才华提供舞台。

第2课时

25

课时目标:

1.巩固已学知识,会写“浑、谁、轻、汽”4个字。 2.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读出人物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3.朗读比较两组句子,抄写其中优美的语句。 4.了解故事内容,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一、复习旧知,巩固所学。

1.听写词语,同桌互评,教师巡视并小结易错点。如,“出门”的“出”不是两个“山”;“水汽”的“汽”不是“空气”的“气”。

2.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3.回顾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课件出示:

兔妈妈要( ),在( )上给小白兔堆了个雪孩子。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了快乐。小白兔的家着火了,( )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变成了很轻很轻的( ),最后变成了一朵美丽的( )。

设计意图: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通过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复习字词。同时,把词语放到句子中加以复习,体现了在语境中识字的教学策略。

二、品读课文,感悟形象。

(一)学习第4自然段。

1.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速度要比出声朗读快。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学着用眼睛看课文,在心里默读。

(2)强调要领:手拿书本立桌面,眼离书本一尺远,转动眼睛看字词,小嘴闭上不出声。 2.学生交流体会小白兔开心的心情。

3.想象:小白兔还可能做些什么事情呢?(给雪孩子讲故事,给雪孩子打扮等) (二)学习第5~8自然段,体会心情,感受雪孩子的勇敢。 过渡:小白兔添了柴,一会儿就睡着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6

1.请学生默读第5~8自然段。

教师强调“不出声”的要领:不能小声嘟囔着读,不能动嘴唇无声地读,不能用手指点着读。 2.抓重点词句,朗读体会。 课件出示:

火越烧越旺。哎呀,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

(1)读准多音字“呀”。表示惊疑时读第一声,如文中的“哎呀”;表示疑问、感叹、祈使等语气时读轻声,如“快回去呀”。

(2)积累“越( )越( )”。如,越飞越高、越走越快等。 (3)关注感叹号,读出着急、担心的语气。 课件出示:

①不好了!小白兔家着火了! ②小白兔,小白兔!你在哪里?

③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 (4)抓住语言体会雪孩子着急的心理,朗读第①②句,读的时候声音急促、响亮些。

(5)抓住动作体会雪孩子着急的心理,朗读第③句时,重音放在“冲、冒、找”几个动词上。指导学生想象屋子里冒出黑烟、蹿出火星的情景,加上动作进行朗读,感受现场情况的危急,体会雪孩子焦急的心情。

(三)学习第9~14自然段,讲故事,感受雪孩子的善良。 1.学生默读后,教师及时表扬不出声、不唇读、不指读的学生。 (过渡:是谁救了小白兔呢?)

2.指导学生朗读第11、12自然段:抓住“激动”,读出兔妈妈和小动物们的感激。 3.让学生说说故事的结尾。

(1)课件播放雪孩子变成了白云的视频。

(2)教师范读第13、14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思考:雪孩子到哪里去了? 4.两组句子对比。课件出示: 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

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

27

雪孩子变成了水汽。

雪孩子变成了水汽,很轻很轻的水汽。

朗读比较,说说每组的第二个句子好在哪里,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如“很轻很轻的水汽”,用伤心的语气读,因为小白兔失去了雪孩子,觉得很伤心。“一朵美丽的白云”,用高兴的语气读,因为雪孩子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觉得很高兴。

5.想象说话:兔妈妈知道真相后,会对变成了白云的雪孩子说些什么?看着雪孩子变成了白云,小白兔心里会想些什么?结合课本插图思考。

示例:雪孩子,你快回来吧!我要跳舞给你看,唱歌给你听。

小结:一个多么可爱的雪孩子啊!他勇敢善良、助人为乐、舍己救人。我们要向雪孩子学习,愿意在别人有苦难的时候去帮助别人。

设计意图:

品读课文语句,引导学生结合相关词句体会雪孩子的特点。注重朗读,通过想象说话、体验朗读等方式,在朗读中促进感悟。鼓励学生个性表达,抒发自己真实的阅读感受。

三、示范讲解,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浑、谁、轻、汽。

2.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交流需要特别注意之处。 3.播放书写动画,教师强调要点。

28

4.学生练习,同桌互评。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写法的不同,注意重要笔画所在的位置,力求把字写得美观,提高书写能力。

这是一篇童话,讲述了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快乐,为救小白兔,最后自己变成了白云的故事,赞扬了雪孩子舍己救人的精神。课文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便于学生学习理解。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文朗读过程中,自主识字,体验感悟文本,获得思想启迪。

1.学习默读,掌握技巧。

这是第一次出现默读的要求。课堂上先让学生出声朗读课文,然后按照故事发展顺序分成三个步骤进行默读指导,逐步落实“不出声”的要求。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便于点评指导。在学习第4自然段时,告诉学生默读的要领;在学习第5~8自然段时,强调“不出声”的要领;在学习第9~14自然段时,我及时表扬不出声、不唇读、不指读的学生,提高默读效率。

2.学生朗读,感受感悟。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本节课,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朗读。在学习雪孩子营救小白兔的部分时,我问:“雪孩子发现小白兔家着火时,心情是怎样的呢?”学生立即能够回答出:“着

29

急。”接着我引导学生能够抓住表示雪孩子救小白兔的动作的词语“冲进、冒着、抱、跑”,体会雪孩子不顾自己,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3.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在理解课文后,我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结合课本插图,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来说自己的真实想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有创意的表达。

本次教学仍有不足之处:一是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还不够深入,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情感细胞,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地感受。二是学生想象故事太单一,创造力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语文园地七

1.能正确认读“滩、椰、壳、漠、骆、驼、骏、悬、崖”9个生字。

2.复习部首查字法;积累描写天气景象的8个四字词语:云开雾散、微风习习、冰天雪地、风雨交加、云雾缭绕、寒风刺骨、鹅毛大雪、电闪雷鸣,并选择一两个词语描述其情景;学习拟人句,体会句子的有趣。

3.学习抓住画面中的主要事物进行观察,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展开想象写故事。 4.引导学生整理错别字,交流预防写错别字的方法。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数九歌》,并背诵下来。 6.能正确朗读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感受其乐趣。 重点

1.复习部首查字法;积累描写天气景象的8个四字词语:云开雾散、微风习习、冰天雪地、风雨交加、云雾缭绕、寒风刺骨、鹅毛大雪、电闪雷鸣,并选择一两个词语描述其情景;学习拟人句,体会句子的有趣。

2.引导学生整理错别字,交流预防写错别字的方法。 3.背诵《数九歌》。 难点

学习抓住画面中的主要事物进行观察,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展开想象写故事。

30

1.字词教学

教学“识字加油站”时,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教学与自然现象有关的8个四字词语时,可以结合图片和字义,让学生感受每一组词语所描述的不同景象,紧扣词语的特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加上合理的想象,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词语所描写的情景。“展示台”中的易错字、形近字、同音字、同音形近字的教学,可以进行拓展组词练习,结合具体的语境比较辨析。

2.朗读积累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民间歌谣《数九歌》,建议以读读背背为主,内容理解不作过高要求,但对于学生来说,认知经验还不够。教学时,可借助图片和动作演示,让学生体会从“不出手”到“耕牛遍地走”的变化过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背诵。《分不清是鸭还是霞》是一则经典的绕口令。教学时,可结合图片情境在熟读的基础上开展绕口令比赛,做到语言流畅,音调准确。

3.表达写话

二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看图写话的一些技巧,但是,单凭提供的图画,部分学生可能还无法独立确定故事的主要内容,所以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展开思维,完成写话。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鼓励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词语,对老鼠和猫的神态、动作、语言等进行具体、细致地描写,力求把故事写得生动有趣。

1.预习提纲

(1)借助拼音和图画读词语、读句子、读《数九歌》和《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2)用部首查字法查“于、久”。2.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滩、椰、壳、漠、骆、驼、骏、悬、崖”9个生字。

2.借助图片,结合生活经验,想象、感受词语所呈现的不同地貌和相应的自然风光。

31

3.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独体字。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祖国风景图片,播放关于祖国大好河山的视频。

2.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感受祖国不同地方的风景。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期待。同时,为新课的学习创造轻松的氛围。

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分组出示图片:①海滩、椰树、贝壳;②沙漠、胡杨、骆驼;③高原、雪莲、骏马;④悬崖、青松、雄鹰。

2.课件分组出示事物的名称:①海滩、椰树、贝壳;②沙漠、胡杨、骆驼;③高原、雪莲、骏马;④悬崖、青松、雄鹰。

学生认读,老师指正。

3.学生思考,教师指名让学生说每组词语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风景。

师:这四组词语分别描写的是大海、沙漠、高原和悬崖的风景。而且每组第一个词语介绍了典型的地貌,第二个词语是代表性的植物,第三个词语是代表性的动物。

4.课件出示生字:

椰yē 壳ké 漠mò 骆luò 驼tuó 骏jùn 悬xuán 崖yá (1)自由拼读、指名带读、齐读。

(2)去掉拼音后,开火车读。师生评议谁读得最好。 (3)指名学生来给生字口头组词。 设计意图: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图片欣赏、想象助力,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提高识字效率。

三、字词句运用。

1.检测预习效果,指名说用部首查“于、久”的步骤。教师点评。

32

2.课件播放查字过程:首先看看这个字的部首是什么,然后找到部首所在的页码,数数这个字除去部首有几画,在相应的笔画下找到这个字,根据这个字后面的页码就可以找到相应的字了。

3.课件出示:亏、申、丹。

(1)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并想想查什么部首。

(2)交流明确:这三个字都是独体字。独体字一般查首笔画,首笔画就是它的部首,然后找到部首所在的页码,数数这个字除去部首有几画,在相应的笔画下找到这个字,根据这个字后面的页码就可以找到相应的字了。

4.开展查字典比赛,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填完表格。教师为每组中完成得最快最好的学生发小红花。

小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很多优美的风景图片,也认识了很多字词,还复习了部首查字法。那么,下节课我们还会欣赏什么呢?同学们猜一猜,为下节课做做准备。

设计意图:

查字典是识字学词的重要手段。通过课件示范查字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复习查字典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第2课时

1.积累8个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结合生活经验大致了解词语的意思。 2.能体会拟人句的有趣之处。 3.阅读绕口令,感受说绕口令的情趣。

一、字词句运用。

1.课件出示:

云开雾散 微风习习 冰天雪地 风雨交加 云雾缭绕 寒风刺骨 鹅毛大雪 电闪雷鸣

(1)指名学生读,教师指正。

33

(2)学生领读、齐读。

(3)课件出示词语情境图片,指名学生选一两个说说该词语描述的情景。教师点评。 2.学习拟人句。 (1)课件出示句子一: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雾把大海藏了起来。

学生自由读。教师引导学生从雾任性、得意的语气中体会雾的淘气和顽皮。 (2)课件出示句子二:

调皮的风拿了我的手绢,擦过了汗,扔到地上;又拿了妹妹的圆帽子,当作铁环滚走了。

学生自由读。教师引导学生从风的动作中体会风的活泼可爱。 (3)学生齐读。

小结:同学们,把雾和风当作人来描写,赋予了它们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这就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4)课件出示蝴蝶飞舞的图片,教师示范说拟人句: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跳舞。 (5)课件出示太阳露出笑脸、花儿绽放等图片,引导学生说拟人句。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

结合图片、联系生活理解词语能让学生记忆深刻,用一两个词语说话,更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从语言、动作关注句子的特点,体会句子的有趣,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我爱阅读。

1.自由读这首绕口令,注意每一行的“霞”或“鸭”,要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和相近的声母韵母,做到准确、流利。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有节奏地、快速地朗读。

3.课件出示“五彩霞”和“麻花鸭”的图片,指导学生理解。

4.图文对照,再读绕口令,边读边思考:这个绕口令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

师:天上飘着美丽的五彩霞,水上游着一群麻花鸭。霞光照映在水中,鸭子也被霞光映成了五彩色。鸭子在水中嬉戏,更加难以分辨哪里是霞,哪里是鸭。

5.分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

34

读准“霞”和“鸭”的发音是学习这首绕口令的重点,通过自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和想象情景,更能激发学生阅读绕口令的兴趣。

第3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叙述故事。

2.抓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把故事完整地写出来。

一、谜语导入。

(一)

两根小胡子,油嘴小牙齿, 贼头又贼脑,喜欢偷油吃。 (猜一动物) (二)

青天白日睡大觉,夜晚一宿去放哨, 两眼一瞪喵喵叫,老鼠听了心就跳。 (猜一动物) 设计意图:

通过猜谜语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后面观察猫和老鼠的表情做好铺垫。

二、观察图画。

1.课件出示课本图片。 课件出示:

35

请学生观察:图片中有什么呢?(老鼠、电脑、屏幕中的猫)

2.引导学生观察小老鼠和猫的表情和动作,提问: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呢? 课件出示:

小老鼠:害怕、恐惧、大吃一惊、惊呆了 猫:微笑、瞪眼

设计意图:

看图写话首先要认真观察,观察要有顺序,有重点。通过“从整体到具体”的观察顺序,学生能有条理地观察画面,做到心中有数。

三、想象说话。

1.为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这只小老鼠为什么会在电脑旁?猫为什么会出现在电脑里?(先小组交流,然后汇报反馈)

预设:

生1:老鼠想偷点奶酪,轻轻跳上灶台,东寻西找,也没找到一点儿奶酪。它只好失望地跑到客厅,一不小心踩到了平板电脑的鼠标,电脑屏幕上突然出现了一只又肥又胖的猫……

生2:天黑了,人们都进入了梦乡,四周静悄悄的。小老鼠坐在电脑前,开心地玩起了游戏,他双手飞快地敲打着键盘,双眼一动也不动地盯着电脑。忽然,电脑屏幕上出现了一张胖乎乎的大圆脸……

2.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

仔细观察图中猫和老鼠的表情和动作,想象一下它们心里分别在想什么,会说什么,准备做什么。 课件出示:

老鼠看见猫,吓得__________,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地说:“________________。”猫看 见老鼠,_____________。

36

3.“最后……”请学生大胆地发挥想象,猜测图中的小老鼠和猫最后发生了什么。(猫吃了老鼠?猫没吃老鼠?他们成了朋友?……)

4.同桌交流讲故事。指名说,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引导学生把静止的画面变得动起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开创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编写故事。

课件出示: 写前提示:

①故事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开始、经过、结果。 ②注意写好小老鼠和猫的神态、动作、心理和语言。 ③给故事起一个亮丽的题目。 ④注意写话格式和标点符号的使用。 学生动笔编写故事,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梳理思路,并和同桌相互讨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倾听、写话、评价,四位一体,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与表达习惯,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4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整理错别字,交流避免写错别字的方法。

2.背诵民谣《数九歌》,读懂其中蕴含的气候知识,感受民俗文化。

一、展示台。

(一)谈话导入。

37

同学们,你们平时经常写错别字吗?如果经常写错别字,那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避免写错别字的方法吧。

(二)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 课件出示:

棉被. 泼.水 带领. 展.现 散.步 南.

瓜 1.开火车读,教师点评。

2.学生交流记住加点字的方法,从而准确把握字形。 3.把加点字在纸上写一遍。 (三)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 课件出示:

纸.巾 低.头 战士. 土.地 今.天 口令.

1.学生齐读形近字。

2.对比观察加点字,抓住关键笔画记住字形。

“纸”的右边没有点,“低”的右边下面有一点;“士”的第二横短,“土”的第二横长;“今”的下面没有点,“令”的下面有一点。

3.把这六个词语在纸上写一遍。 (四)课件出示第三组词语: 课件出示:

带.领 穿戴. 以.后 已.经 再.见 正在. 1.指名带读,教师点评。

2.比较加点字,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读音相同,但是字形、字义不同。 3.分别给加点字组词,再造句。 (五)课件出示第四组词语: 课件出示:

果园. 圆.心 汽.水 气.体 心情. 晴.天 1.齐读词语。

38

2.对比发现:加点字不仅读音相同,字形也差不多,但是字义不同。它们都是形声字,可以从偏旁区分它们的意思。

3.分别给加点字组词,再造句。

师小结:防止写错别字的方法有:将正确的字抄在改错本上,把容易混淆的字进行比较等。 设计意图:

学生出现错别字,源于他们对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缺乏整体的认知。因此,针对不同的情况,就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才能帮助学生准确认识字形、记住字形。

二、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数九歌》,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准字音。 2.教师讲解关于数九的中国传统文化。

从冬至之日起,中国即进入了数九寒天。“九九”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的一种节气。它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算起,进入“数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这就是所谓的“九”,过了九个“九”,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

3.再读《数九歌》:同桌读、男女分读、全班齐读。 4.背诵《数九歌》。 设计意图:

学习《数九歌》,首先必须读准字音;其次,因为这首儿歌包含的数九文化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所以教师应适时引入相关资料,让学生对数九的传统有一定的了解,也有利于理解其内容,以便于学生的背诵。

“语文园地七”安排了六个板块的内容,即“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在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落实双基,提高能力。

为了落实教学中的字词句学习,我通过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读句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在教学“展示台”时,我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生字的不同,自己总结方法,并运用到学习中去。在教学“查字典”时,我先是让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学过的独体字,通过亲自操作得到技巧,然后再练习就显得得心应手了。

39

2.引导想象,发散思维。

“想象”主要体现在教学“写话”中。起始阶段的写话练习,重在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因此,我用谜语导入,再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接着鼓励学生表达,最后形成书面作业,这样一步步地引导想象,就大大降低了表达的难度。

3.理解积累,加强阅读。

本次积累的是一首歌谣和一首绕口令。《数九歌》包含的数九文化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因此我对此进行了简单地讲解。讲解后,学生就很快地理解了儿歌的大意。在教学绕口令时,我利用图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把握好节奏和速度进行朗读、背诵,强化了阅读积累。

在教学中,我虽然按照教学目标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拓展的内容还不够。我们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应该以教材为本,尽量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学习的时间。

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