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产业类学科群建设思考
2021-03-31
来源:乌哈旅游
【课题项目】 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产业类学科群建设思考 刘海涛 (黑龙江科技大学研究生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 摘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明确提出了要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现有基础,汇聚社会多方资源,全面推进高等学 校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以及国际社会的深度融合,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形式多样的协同创新。本文通过分析 产业学科群与所服务的产业之间协同创新的内涵与现实基础,提出了产业类学科群建设的基本原则,并从协同创新的视 角对产业类学科群建设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协同创新;学科群;学科群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197—02 高校作为人才第一资源和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结合 2.全方位开放原则。在产业类学科群建设中要面向行 业、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全方位开放,吸纳科研院所、 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等多方创新力量,形成多元式、开放性、 动态的组织运行模式。 3.深度有机融合原则。产业类学科群建设要推进各类 学科资源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探索创新要素之间有机融合 点,以其丰富的人才资源、天然的多学科优势等多功能特性 和独特的作用,在国家创新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担 负着协同创新的时代重任。以高校优势学科群为依托,与地 方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以及国际社会等建立深层次的 合作关系,组成协同创新的有机整体,用以解决国家重大需 求以及重大科学问题,是有效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途 径。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当中,提出要针对行业 产业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共性问题,以高等学校紧密结合行 业的优势学科为基础,与科研院所和大中型骨干企业联合 开展组织创新,建立多团队协同、多学科融合、多技术集成 的大型研发及应用平台,进而形成政产学研用相互融合发 展的技术转移模式,为国家技术创新提供重要阵地。 一的新机制,充分共享优质资源,进而加快各学科间的交叉融 合,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以及服务社 会能力的同步提升。 4.重点建设原则。行业类高校受办学资源有限性的制 约,不可能办齐所有学科。因此,妥正确处理好重点建设与 整体发展的关系,集中力量,分层次建设,重点建设。 5强化特色原则。行业类高校学科建设要始终结合学 校的办学定位和主要服务面向,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 高新技术学科,提高水平,形成新特色。 、学科群与产业协同创新的内涵 高校产业类学科群是高校为顺应所服务产业多学科、 多层次、系统性科技创新发展需求而产生的,是高校在资源 有限的情况下,围绕产业发展的科学研究方向,打破传统学 科界限和行政管理壁垒,把相关学科组合成若干工作方向, 协同作战的一种组织模式。协同创新是各个创新主体系统 及系统内部要素通过充分沟通、交流、协作等过程,更为高 效地实现创新的一种组织模式。从学科群与产业的层面来 看,协同创新是高校产业学科群、相关科研院所、产业企业 和地方政府,在相关制度与机制的引领下,围绕互利互惠、 相互发展的目标,共享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优质资源, 展开深层次、多样化交流协作的创新模式。 二、学科群与产业协同创新的现实基础 学科群和产业协同发展是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趋 6弓I领创新原则。采取机制体制创新的方式引领协同 创新,通过协同创新的方式引领行业类高校学科建设,进而 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促进各科学的发展,加快学校建设步 伐,推动行业的自主创新、科技进步。 四、基于协同创新产业类学科群建设的思考 在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和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的深入实施中,以学科和行业产业集群对接的协同创新为 主要特征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 行业产业和学科建设的必然发展趋势,是提升国家和行业 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创新体系的重要途径,在产业学科群建 设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明确学科群服务与协同的合作对象。选择行业及 区域内领军企业,对学科群的发展能起到资源支持,工程转 化,行业推广的作用,合作企业有足够的能力提出产业发展 中的重大公共性问题和前瞻性问题,对技术创新与应用开 发可以给予实质性的投入和支持,具有实行成果转化和行 业推广的能力。 2.要构建协同创新平台与管理机构。在企业当中建立 势,是高校提高学科创新力、竞争力和服务经济发展能力的 最效途径,更是学科群与产业的共赢。一方面学科群是高校 知识创新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最 新知识、高素质人才和研究成果等智力支持;另一方面产业 发展是技术创新的内需动力,可以为学科群发展提供资金 及实验条件。总之,产业的发展需要借助于学科群的知识与 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创新,保持核心竞争力;而学科群创新 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来源于产业发展需要,只有紧密结合产 业的发展才能有所创新,才能创出特色。二者具有相互依 赖、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协同发展的现实基础。 三、基于协同创新产业类学科建设的原则 1.需求导向性原则。在产业类学科群建设过程中,需要 针对行业科技、经济以及发展中的重大需求,采取各学科之 间的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方法,着重研究解决行业中急需 的战略性问题、涉及行业发展的重大公共性问题以及科学 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陛问题。 一协同创新平台,充分体现企业在科技创新当中的主体地位。 并建立由企业、学校、学科相关人员组成的指导委员会,通 过对产业科技需要调研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研究,确定 产业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重点研究课题,明确协同的主 要方向。 3.要优化学科群资源,充分发挥人才和学科资源优势。 学科群实行首席专家和若干主要工作方向相组合的办法, 进一步优化相关资源,要以产业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重 点研究课题为导向,借助多学科交叉融合和高层次人才汇 聚的优势,以明确的工作小组为基础,开展核心共性关键技 1O7一 【课题项目】 基于职业发展的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钱(天津职业大学艳 300400) 旅游管理学院,天津摘要:提高高职学生基于职业发展的核心能力是目前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而相关能力评价模型的 构建是前提和基础,本文在提出了基于职业发展的核心能力概念内涵的基础上,运用DelphigJ建模型,期望能够为高职学 生相关能力评价提供工具. .关键词:职业发展;核心能力;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f)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13)46 0198—02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Xq2007届高职毕业生进行的 年后 就业调查跟踪研究报告,高职毕业生职业发展表现为:薪 这_二个方面能力,才能够在某个具体岗位上立足。 2.专业发展能力。包括专业态度,EJ主学习能力,发现、 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英语能力,职业规划能力。专业发展 能力是学生在岗位立足的基础上实现晋升的关键。 3.人文素质。包括伦理道德、法律观、人际沟通能力和 团队协作能力,人文素质是学生实现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 本。 资涨幅比例较本科生低,专业对口率较本科生低,T作稳 定性较本科生低,离职率高于本科生。因此,为了提高高职 学生的职业发展水平,我fi’1对于高职学生的培养须重视职 业核心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相结合。 基于职业发展的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解读 一、目前,基于职业发展的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的概念还没 有被系统的提出,2013年1月笔者在中国知网键入“核心能 力”、“高职”和“职业发展” 个关键词,得到的搜索结果为 9条,其中大部分是同绕“就业”和“可持续发展”而展开的 就某一个具体专业的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的探讨。笔者又键 二、基于职业发展的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的构 建 人“职业核心能力”和“高职”两个关键词,得到的搜索结果 为207条,其中大多数文章(约170篇)是围绕我国劳动和社 会保障部技能鉴定中心提出的八大项职业核心能力展开 的讨论,即与人交流、数字运用、自我学习、信息处理、与人 合作、解决问题、创新和外语应用。而这八项能力具有通识 性特点。笔者认为基于职业发展的高职学生核心能力不仅 强调这些通识能力,还应当包括从事各专项职业的专业能 力,基于此,本文所提出的基于职业发展的高职学生核心 能力应当包括i方面内容: 1.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专业技能掌握程 度和实践能力,这j方面是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础,具备了 术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 4.要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和统筹协调机制。要以 大项日为牵引,建立“政产学研用”联合机制,发挥高校人 1.方法选择。本文主要运片jDelphi法构建评价指标.. Delphi法又名专家意见法,是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 团队成员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 人员发生关系,填写问卷,以集结问卷填写人的共识及搜集 各方意见。在预测过程中,专家彼此互不相识、互不往来,各 位专家能真正充分地发表自己的预测意见。专家人数不能 太多也不能太少,当人数接近l5人时,再增加人数对提高咨 询结果精度作用不大。有研究认为所选专家一般不超过50 人。鉴于网络信息传递速度较快,本文主要采用Email形式 发送问卷,问卷主要发给不同类型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为 了避免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干扰和保证有效问卷数量,笔者 发送问卷100份。 2.评价指标的初步选择。笔者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初 步筛选基于职业发展的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包括 创新推广。首先,学校要针对各学科特点及服务行业、地方 经济特点,综合分析学科群构建方向,准确选择与行业龙 头企业之间的科研丁作结合点、切人点。其次,要认真选择 行、 合作企业。选择具有强烈技术创新意愿,同时具备技 术承接能力的企业,尤其是有一定创新基础的企业作为合 才、智力优势,企业和政府资金、资源和政策保障优势。 5.要促进学科群实现t大功能。一是科学研究功能。作 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平台,采取以行业科技进步 作为出发点,能起到拓展应用研究领域以及引导高校基础 研究方向的作用,达到高校科学研究的基本功能要求。二 是人才培养功能。通过紧密的协同创新,能够为学校培养 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基地,同时也为学校青年教师的成长 创造了参与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机会,使得青年教师能够 更深入地认识企业生产实践,从而了解行业技术的进步需 求,为提高学术成长和教学能力奠定基础。_二是成果转化 功能。学校与企业之间共同搭建的协同创新平台,突破了 作对象。再次,要突破“政产学研用”联合,构建科学有效的 管理体系和统筹协调机制。最后,学科群应在认真选择产 学研研究领域和方向的基础上,重点解决科研选题的针对 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刘江南.特色学科群对接产业集群服务行业科技进步U Jl西 安工程大学学报,2012,(2) f21赵波,高大海,等.学科群与产业群融合构建特色区域创新体 系UI.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f31杨道现.学科集郡和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研究卟 科技进步与对策,2()12,(12) 传统校企合作方式中的技术转移障碍,把科技优势直接转 变为市场竞争优势,实现成果高效率产业化。 总之,基于协同创新推进行业类学校学科群建设是一 个系统T程,需要全面统筹,有效组织,以学校发展特色为 基础,与所服务的产业深度合作,以研究院、战略合作平台 以及协作创新平台为载体,与产业开展基础性研究和技术 基金项目:黑龙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 目(JGXM—HLJ~201 1 105) 作者简介:刘海涛(1975一),男,黑龙江人,副研究员。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