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0、动脑筋

10、动脑筋

2020-09-18 来源:乌哈旅游
10、动脑筋

称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称、曹、议、论、秤、砍、块、沉、线、止、然、量”12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 3.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遇事要开动脑筋,平时多观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解决办法:教师启发学生把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与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进行对比。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解决办法: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 化整为零,找到了称大象的巧办法,实验过程就是突破难点的过程。 教学方法: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称象》(板书课题),“象”就是我们在公园、电视中看到的大象。“称象”就是称大象的重量,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呢?(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怎样称的,称出来了吗等)这些问题,同学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3.分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4.分段朗读,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曹冲) 曹冲是曹操的儿子。曹操是什么人?(古时候的大官)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引导学生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读第1句话,回答曹操是什么时候的人?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一千七百多年。

(3)读第2、3句,回答:人家送给他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他很高

兴,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2段,思考并回答:象是什么样子?官员们怎么做的?(使学生了解本段主要写了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边看边议论象的重量)。 (2)读第1句,看图回答:从哪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

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具体认识象的高大。 (3)再读课文,从中体会象很大。

(4)读第2句话,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再回答:从官员们议论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象很重,官员们很想知道象有多重)。 再读这句话,读出官员们疑问语气。 (5)朗读第2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二)回顾第1、2自然段。 (三)学习第3段。

1.朗读第3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些称象的办法。引导学生抓住这段的主要内容。 2.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的重量称一称?官员们是怎样说的?这个办法行吗? (先引导学生把第一种办法概括为“造大秤”,再让学生理解第3句话,了解这个办法不行的原因是因为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 3.读第4句,说说第二种办法是什么?为什么也不成。 (联系曹操得到象时高兴的心情,认识把象割成几块称的办法更不成。)4.读最后一句,说一说“摇头”和“直摇头”有什么不同。(“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表明曹操对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再读一读课文体会曹操的态度。 (四)学习第4段。

1.朗读第4段,思考曹冲想出了什么样的称象办法。 (1)从“才七岁”体会出曹冲的年龄怎样。(年龄太小了)

(2)这么小的年龄就能想出称象的好办法。谁能分步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呢? (3)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演示称象过程的前两步。

第一步: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装水的大玻璃缸里,再把“大象”放进“船”里,“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二步:把“象”拿出,往“船”上装演示用的小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及“下沉”“沿着水面”“船舷”“为止”等词语的意思。)

第三步:称一称船上石头。着重理解石头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称。第四步:知道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着重理解知道石头的总重量就等于知道大象的重量。因为石头和大象使船下沉的深度是一样的。

2.朗读第5段,思考:用曹冲想出的办法称象,结果怎样? (1)“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说明什么?(对这个办法很满意)。 (2)“果然”说明结果和预想的一样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3.曹冲是怎样想出称象的办法的? 讨论:(分成小组或同桌)

(1)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造大秤的办法,想到了什么?

(曹冲想:大秤没有人能提得起来,船却能装得很重很重的东西,可以用船做秤。) (2)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宰象、称象块的办法又想到了什么?(用石头代替象块。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知道象的重量)

4.你向曹冲学习什么?(启发学生从两方面学习)。 (1)曹冲用心听别人的议论,积极动脑筋想办法。

(2)曹冲善于观察和学习,知识丰富,知道船在水里下沉的程度与重量有关系。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肯动脑筋思考问题,就会变得聪明起来。 (五)分析识记字形,完成本课作业。 1.读生字卡片,分析字形组词语。

(1)比较“称”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义不同。 (2)“曹”和“线”的笔画笔顺。

曹:上半部分的笔顺为,下半部分是“日”字,共11画。 线:左边是绞纟旁,右边的笔顺为:共8画。 (3)“块、议论、砍、沉止”等字利用熟字识记。 2.完成课后第2题,会用“直”“才”“到底”造句。 3.完成课后第3题,读这段话,再抄写。 4.把这篇课文内容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石头 大象 画线 船 比线

教学反思:

狮子与兔子

教学目标

1、 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七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并能熟练地进行组词。 2、 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将课文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启发学生探索生活中许多小现象,养成思考、追问、联想,

甚至实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 认识七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

2、理解课文,

教学方法: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

1、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一、导入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课文,默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2、纠正读音,学生可分小组,分段落读课文,组内其他人纠正读音,也可同桌互读或前后桌读。也提倡读给老师听,读后都要互相正音。

3、成果互检,同桌或组内成员将生字从课文中拿出来,根据熟练程度可以出示拼音,也可以不出示拼音,互相考一考。

(二)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或词语卡片,同桌互相读,也可以让学生找出所读生字的生字卡片。 2、扩词。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 (三)写字

1、分类,试着找一找哪些字可以放在一类比较着书写,学生可以分成独体字和非独体字,也可以将可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放在一起。

2、书写,观察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出来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每个孩子拿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个字,边展示边讲。

3、评价,其他 人评一评展示的学生在书写和讲解上的优缺点。 (四)交流

1、自读课文,读后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概括时语言简洁完整。 2、小组学习,读文中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1)狮子遇到了什么? (五)练习

1、 读一读。

(1) 白云在天上飘,不是风吹的吗?白云在天上飘,是风吹的。

(2) 谁有那么的大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

板书设计:

狮子与兔子

狮子 跳、蹦、翻滚

力气、脾气不解决问题 兔子 笑嘻嘻、哧哧笑 动脑筋

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

教学要求:

1、 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2、 体会带“?、。”的句子的朗读语气。 3、 学习动脑解决问题。

4、 读一读短文,展开想象画一画风。 5、 看图编故事。 6、 学习复述。

7、 学会自检,找出并订正错别字。 重难点、关键: 1、 体会带“?、。”的句子的朗读语气。 2、 学会动脑解决问题。

3、 展开想象,学会编写、复述。 课时划分: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2、 体会带“?、。”的句子的朗读语气。 3、 学会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学习形近字。 1、 出示例1。

水蒸汽 这个“气”是气体。

水汽 这个“汽”是带水分的潮湿的。 2、 再出示其他例子。

问题 这个“题”是针对情况而问的。 提问 这个“提”是质问的意思。

大象 这个“象”是指一种庞大的动物。 好像 这个“像”是指此物像彼物。 奇怪

经过 是字形的不同。 二、体会句子的语气。 1、 自由读后讲不同点。

2、 带“?”的要用带疑问的口气读。 3、 带“。”的要用肯定的口气读。 三、学会动脑解决问题。 1、 看图片。 2、 想对策。

3、 把事情经过写出来。 四、作业。 继续写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读短文。 2、 看图讲故事。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短文。

1、 读短文《比画风》 2、 质问、释疑。 3、 讲讲谁画了什么?

4、 大家齐读课文。拓展训练——大家来画风。 二、看图讲故事。 1、 看图。 2、 了解图意。 3、 小组讨论图意。 4、 遍故事。 三、评价。

评比今天谁读得最好。

四、作业。将编好的故事写下来。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 学习复述。

2、 自检,评价自己订正错别字的过程。 教具准备: 一篇短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复述。 1、 出示一篇课文。

2、 讲复述要点:将故事讲给别人听,比原文要简洁,可以用原文中的一些

语言但不可全用,还要用上自己的归纳性的语言。 3、 自由复述。

4、 评价谁复述得最好。

5、 再找一篇课文与一篇新的短文进行复述的训练。 二、订正错别字。

1、 出示学生平时写错字的本子。 2、 找出错别字,看看是否已订正。

3、 继续出几道含有错别字的句子予以训练、巩固。 三、作业。

复述一篇新课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