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扬州雕版印刷发展历史的概述

扬州雕版印刷发展历史的概述

2020-02-15 来源:乌哈旅游
兰台内外

文史天地方志研究

2020年 第14期

扬州雕版印刷发展历史的概述

文/吴 郁

摘 要:扬州城作为扬州悠久文化的物质载体在2500多年来的更迭中依然充满着勃勃的生机,而发展于其上的各种文化也随之产生,或高潮,或低落,却始终历久不衰,延续至今。扬州的雕版印刷正发展于其上,自唐迄清,薪火相传,而在当代又再次复兴,它是中国印刷史、刻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键词:扬州;雕版印刷;历史;作用

“文化”代表着地区的精神文明,任何文化的产生都必须有适合其生长的土壤,才能体现出文化的社会价值与人文价值。这个土壤是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物质条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民族构成、政治形势、经济结构和社会习俗诸因素,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着地区文化发展及历史地位,文化的产生便是它们的交互作用下的结果。作为一座历史名城,扬州雕版印刷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不仅象征着扬州文化历程及变革局势,也映射了文化之都的兴衰过程。扬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筑邗城的春秋末期,这是扬州雕版印刷独特历史背景和特殊条件的根源。

一、扬州雕版印刷的历史背景和特殊条件1.扬州佛教的兴盛

寺庙的广泛建立是扬州雕版印刷事业产生与发展的动力。隋代时,在隋炀帝的大力提倡下,扬州就已经成为全国佛教中心。唐代,随着佛教的兴盛,全国寺院林立,扬州更是各地的密集中心之一,当时有寺院十八所,处于邗沟—江南运河沿线密集分布带中,包括杨、润、常、苏、湖、杭、越、明、婺、台等10个州,总共有140所寺院,占全国总数的17%。宣讲中需要大量的经文、变文以及弥勒、弥陀、观音、文殊等佛、菩萨像,这个需求刺激着雕版印刷的产生。可见当时的佛教的兴盛,更明白雕版印刷在扬州发展有着极大的现实需求。

2.独特的资源优势

唐代的扬州富庶繁华,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商业都会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港口,“时人称扬一益二”,它得益于水运所带来的经济效应,扬州地处长江与大运河的交汇处,以扬州为中心向北可直达洛阳、长安,向东可入海直至日本,向南入赣江、九江,可至东南亚、东非。向西可溯游至巴蜀,是理想的销售市场和集散地。“广陵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进行雕版印刷所需要的材料几乎都可以在扬州市场上获得。此外,金陵、苏州、杭州等地是典型的经济型区域,二者相比,仍然是经济型区域历时长久,由此看来经济实力的增强所带来的文

52

化需求才是雕版发展的直接动力。

3.商业经济的开放性

作为唐帝国重要的对外经济的门户,扬州人文荟萃,各地的商户云集于此,同时也吸引着大量的外国客商前来经商。开放式的经济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在这一地区,“广陵大镇,富甲天下”,人们的思想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而逐渐变化。当时的唐王朝所实行的坊市制度和门禁、宵禁制度不适应扬州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扬州坊市制度首先出现缺口。扬州的雕版印刷事业正是立足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繁荣的经济状况以及开放活跃的思想这一基础之上发展的。

二、扬州雕版印刷的兴衰

经济环境是推动历史变革的主要因素,任何一个地区需要贯穿经济条件变革,不断实现社会文明与工艺文化的传承。纵观扬州雕版印刷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扬州作为一个非原材料产地,资源较缺乏的经济型区域,其雕版印刷事业的发展与扬州本地的经济状况密不可分,经济条件为雕版印刷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可以说,经济兴盛则雕版兴盛。

1.唐朝时期。扬州的雕版起源于唐,与它“富甲天下”的经济地位不可分。扬州进行雕版印刷的历史由来已久,唐诗人元稹所作《白氏长庆集》序中记载道:“扬、越间多作书模勒乐天(即白居易)及余杂诗卖于书肆之中”,这是文献中最早记载雕版印刷的史料,宋代《册府元龟》卷一百六十载(唐)冯宿《请禁印时宪疏》中道:“剑南西川及淮南道皆以板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扬州私印历书的风气盛行,二者证明了扬州雕版印刷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

2.宋朝时期。及至宋代,国家积贫积弱,虽然宋代的雕版印刷蓬勃发展,但作为南北交汇的重要据点,扬州成为兵家争斗的前沿,“废池乔木”,只能在短暂的和平期间进行雕版印刷,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扬州州学教授汤修年在南宋乾道二年(1166)主持刻印的《梦溪笔

文史天地方志研究

谈》。其他还有高邮军署,淮南路转运使司,高邮军学淮东仓司、高邮郡斋、高邮郡学等刻本数十种,可以看出宋代扬州的雕版印刷事业多由官府所刻,民间印刷少或竟至全无,这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扬州地方经济的困顿和所处的艰难位置。

3.元朝时期。扬州的经济在元代时略有好转,雕版印刷的状况未见好转,可查者有泰州知州李德贞、扬州路儒学、古林书堂、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司、江淮郡学等刻本数种,可喜的是其中出现了古林书堂这一民间印刷机构。古林书堂所刻书目有《新刊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所刻内容多为医学、养生一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民众对于医学书籍的需求状况。

4.明朝时期。在经历了自五代到元的混乱时期之后,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扬州进入了恢复和发展的时期,与之相应的,扬州的雕版印刷也同时恢复和发展,官刻、私刻均较为兴盛。官刻本有扬州知府、两淮都转盐运使司、扬州正谊书院、靖江县署、宝应县署、扬州府署、维扬书院等三十多种,家刻本有张毅、陆瑄、黄谏、朱曰藩、郑元勋等近百种,坊刻有明墓出土的《孝经》、贻经堂、汇贤堂等数种。

5.清朝时期。清代的“扬州繁华以盐盛”,随着盐业经济再次腾飞,扬州设立了两淮盐运使司,总揽盐务,带动了扬州经济的发展,并且在扬州形成了一个新的盐商阶层,他们的出现打破了官刻、家刻的界限,使扬州民间刻书呈现出特殊的辉煌景象。其间官刻以康熙年间两淮盐运史曹寅奉旨在扬州设局,刊刻《全唐诗》等书籍为重,包括淮南书局、扬州各府、州、县署刻本,数量众多,质量上乘,对扬州的雕版印刷事业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家刻中则以盐商刻本和写刻本二者各擅当场,盐商刻本中以雍正、乾隆年间马曰琯、马曰璐所刻为佳,本馆所藏的《韩江雅集》正是其代表作品。写刻本为书法名家写样上版,艺术价值更高,以雍正十一年扬州般若庵刻本《冬心先生集》为代表之作。扬州的坊刻也存在,但是见著于史录并不多,所刻书目为官刻、家刻掩盖,其中同治初年扬人陈云蓝所创办的“云蓝阁纸坊”以精美的版刻年画而富有特色。扬州的刻经也逐渐兴起,有江北刻经处、扬州藏经院等刻书机构,所刻经书流传甚广。

6.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扬州雕版印刷的后起之秀便是1923年陈恒和所创办的陈恒和书林,它在扬州雕版印刷整体低迷的时期延续了扬州雕版印刷的传统,所刊刻的《扬州丛刻》为世人称道。建国后广陵古籍刻印社、广陵书社相继建立,直至成立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将扬州的雕版印刷继续传承。

53

兰台内外

2020年 第14期

三、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藏版

本馆所藏版片原收藏于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2004年移交于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所藏雕版皆为上世纪60年代集中的江苏、安徽两省所藏雕版,南京、苏州等近世刻印中心所藏雕版多数汇集于此,内容广泛,涵盖众多领域和地区,其中丛书57种,单行本125种,计8900多卷,数量庞大,其中不乏孤品、珍品,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和研究价值,现仅择其一二述之。

1.《暖红室汇刻传奇》

清末安徽贵池刘世珩刻版。刘世珩,字聚卿,又字葱石,号继庵,别号楚园,祖籍安徽贵池。其人精于版本、校勘之学,刻有《聚学轩丛书》、《一印一砚庐金石五种》、《七石经》、《圣丛书》、《玉海堂景宋元本丛书》、《宜春堂影宋巾箱本丛书》、《贵池刘氏所刻书》、《赐书台汇刻曲谱》、《暖红室汇刻传奇》、《贵池先哲遗书》等10种丛书,子目超过250种,总数逾千卷。著名刻工陶子麟等人刻板,精美绝伦。该版长28厘米,宽20厘米。

2.《玉海堂影宋元本丛书》之《影元景德传灯录》清末安徽贵池刘世珩刻版,宋释道原撰。刻工精良,可见原书风貌。该版长32厘米,宽21.8厘米。

3.《古逸丛书》

清光绪遵义黎庶昌于日本东京使署影刻。黎庶昌,字莼斋,我国近代散文家、外交家,贵州遵义人,自光绪七年始,黎庶昌两度担任驻日公使。驻日期间,搜集得日本秘藏及散佚书目二十六种,共二百卷,刻印成册为《古逸丛书》。日本刻工木村嘉平刻版,用刀浅细。该版长25厘米,宽20厘米。

文史天地方志研究

4.《学古堂日记》

清人雷峻刻版,汪之昌续刻,光绪江苏书局刻印。

5.《妙法莲华经》

扬州藏经院藏版,属法华涅槃部。扬州藏经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咸丰间损毁,同治初重建,所刻经书流通广泛,名播海内外。残存经版均存于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该版长28厘米,宽19厘米。

6.扬州云蓝阁版画

“云蓝阁纸坊”为清代扬州人陈云蓝同治初创立于扬州南皮市街,主营版刻年画、图饰信笺,所生产的年画精美出色,广受欢迎,是清末民初扬州著名木版图画刻印坊家。

54

兰台内外

2020年 第14期

结论

扬州的雕版印刷历史既久,藏版亦多,它们的存在是扬州乃至中国灿烂历史的见证。在看见辉煌过去的同时,我们更多地要考虑雕版印刷的未来。雕版陈列于博物馆不代表着它已经成为过去,如何以博物馆这个文化传播的新基点进行保护、推广和利用才是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在文化大发展的新形势下,交流与发展是前进的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扬州的雕版印刷有着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雷 虎.传家守业两相宜——扬州雕版印刷[J].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2016

[2]肖东发,王雨濛.探寻东方“印”迹——中韩日雕版印刷国际学术研讨会一席谈[J].出版发行研究,2016[3]朝 阳.中国雕版大师陈义时[J].收藏与投资,2014[4]孙 璐.扬州雕版印刷的数字化保护初探[J].艺术评论,2012

[5]孙 璐.从扬州雕版印刷看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J].中国出版,2012

[6]李 霞,万艳华.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的生产性保护与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2

[7]赵 强.扬州雕版印刷术传承方式研究[J].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

[8]尤 玮,冯晓娟,潘 展.\"扬州诗画\"饾版套印文创产品设计[J].大众文艺,2019

[9]肖 玮,刘 肖.论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与文创产品的创新发展[J].邢台学院学报,2018

(作者单位:扬州博物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