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桑蚕原种生产中微粒子病的防控对策

浅谈桑蚕原种生产中微粒子病的防控对策

2023-12-12 来源:乌哈旅游
2010年第47卷第1期《广西蚕业》GuangxiSericuhure Vo1.47 No.1,2010 目囔舞瀚 蚕病防治 浅谈桑蚕原种生产中微粒子病的防控对策 贾雪峰,黄扬玉 (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宁市[摘530007) 要]本文简要论述了桑蚕原种繁育中微粒子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规律,提出了一些防控家蚕原种微 粒子病的意见,以期在生产上对微粒子病防控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桑蚕原种;微粒子病;防控 [中图分类号]¥884.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657(2010)01—0007—3 1 广西桑蚕原种生产中微粒子病防控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我区桑蚕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区的桑蚕原种生产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广西区 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桑蚕原种场作为广西唯一一家原种生产单位,担负着全区三级原种的繁育任务 和新品种的试繁工作。2005年我场生产原种(净种)5.8万张,2006年是7.5万张,2007年达到12 万张,成为目前国内年产量最大的原种场。 众所周知,对于种茧育来说,微粒子病是对蚕种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种疫病。我们原种场的 目标是繁育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原种。一直以来,我们都采取了严格的消毒防病和预知检查等 综合措施防控微粒子病,特别是2004年下半年开始我们采取了桑叶全程消毒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遏 制了微粒子病的发生和流行。然而,随着2005年我场原种计划生产量逐年增多,微粒子病的发生有 所抬头。为此,综合分析了微粒子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规律,结合前人的经验,提出了一些防控微 粒子病的意见,仅供参考。 2影响微粒子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 2.1 蚕种生产量对微粒子病发生和流行的影响 2005年开始,我场的原种生产任务量增加,从2005年5.8万张到2007年12万张,3年间翻了 倍多。为了完成全区桑蚕生产发展所需要的原种供应任务,在人员、设备赶不上需要的情况下, 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超负荷生产的状态,虽然我们的产量增加了,可是防“微”的效果却受到影响。… 一根据鲁兴萌等调查表明:蚕种生产量的增加,在客观上为家蚕微孢子虫提供了更多的寄主,而生产 量与微粒子病发生率的相关系数,反应的是一种人为与客观因素的对应关系。蚕种生产量大,微粒 [收稿日期]2010—2—8;[修稿日期]2010—2-26 [作者简介]覃海全(1965一)农艺师,广西农学院蚕学专业毕业,从事蚕业工作21年。 7 2010年第47卷第1期《广西蚕业》GuangxiSericuhure Vo1.47 No.1,2010 子病发生率也高,蚕种生产量与微粒子病的发生率成正相关,说明蚕种生产量的因素与微粒子病发 生和流行有很大关系。 2.2养蚕大环境对微粒子病发生和流行的影响 过去我们对微粒子病发生原因存在片面认知,过分强调养蚕小环境消毒,忽视桑园病虫害防治 和控制整个大环境的污染。具体表现为:①多年来的养蚕生产,产生的病源污染物不断增多,病原 累积,借助风雨、人员走动及蚕具的转移造成养蚕环境的污染;②对病源污染物的处理不力,也是造 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③根据桑叶抽样发现,春期3~5月微饱子虫检出率相对较高,可能是因为 这时正是野外昆虫繁殖高峰期,害虫基数高,增加昆虫携带孢子污染桑叶的几率。如果桑园治虫不 及时,或长期依赖化学药物治虫,药物单一,以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治虫效果不理想,桑园中的野 外昆虫会大量繁殖。多数桑园害虫的微粒子病都能与家蚕发生交叉感染,从而为微粒子病的发生 创造了条件。 ’] 2.3气候对微粒子病发生和流行的影响 根据近几年的检毒资料表明,我场春季微粒子病发生率高于秋季,这可能与气候因素有关。一 方面,春季前一两批,养蚕时期(3~4月)正处“回南天”,空气湿度大,特别是贮叶室地板和墙壁返 潮出水,使得蚕室内的消毒质量打折扣。叶子浸湿消毒后难晾干,蚕食湿叶,且这段时期叶质相对 较差,造成蚕体虚弱,抗病能力下降,使蚕感染发病。另一方面,春季连续的阴雨天气也对桑园的治 虫工作带来不便。 相反,我区秋季高温干燥,残桑凋萎快,蚕食下微粒子孢子污染的残桑而感染的几率下降,且微 粒子孢子在高温干燥的条件下存活时间短,环境中的微粒子孢子基数下降,故在相同的消毒防病措 施下,秋季的微粒子病发生率小于春季。 3微粒子病的防治对策 3.1 加快原种场的扩建,尽早在武鸣基地投产 蚕种生产量因素在导致微粒子病发生和流行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如果长期超负荷生产,就会有 暴发蚕病的风险,必将影响到我区原种生产。因此,必须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 加快武呜基地建设。 3.2建立一套完整的桑园病虫害监测防控体系 该病虫害监测体系包括建立专业的桑园害虫预测预报系统,由场部领导统一指挥协调,并形成 制度,投人人力物力贯彻落实,将桑园桑虫控制在最低限度。 3.2.1加强桑园管理,净化桑园环境 对桑园害虫应该采用多种防控方法:(1)加强田间管理,破坏害虫的隐藏场所和越冬环境;(2)保 护和利用害虫的天敌;(3)安装诱虫灯,利用部分害虫成虫有趋光性的特点,诱杀成虫;(4)科学使用农 药;(5)在多雨季节,人工捕捉桑园害虫等多种方式,把桑园害虫种群数量控制在最低限度。 建立专业的桑园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专人负责,调查桑园害虫的种类、种群数量和世代等,特别 是与家蚕交叉感染微粒子病的鳞翅目昆虫如菜粉蝶、桑毛虫、桑螟等害虫的种群数量进行监测预报,指 导桑园治虫工作,确定最佳的害虫防治时期,通过对野外昆虫的防控来达到减少桑园微粒子孢子数量 的目的。 在桑园被病原污染的情况下,除开展桑园治虫工作外,坚持桑叶全程消毒和桑园桑树、地面消 毒,并同等重视,改变过去重蚕轻桑的防“微”习惯。 8 2010年第47卷第1期《广西蚕业》GuangxiSericulture Vo1 47 No.1,2010 3.2.2强化消毒防病,净化养蚕环境 坚持生产区每周2次的环境大消毒,蚕室依据良种繁育相关要求按时消毒,妥善处理病死蚕、 茧、蛾等病源物,控制病源物的扩散。 定期从桑园、洗叶车间、蚕室周围、蚕室、上蔟室、制种室等处抽取样本进行微粒子孢子的检测, 切实做好病源的环境普查。在生产过程中,还要加强补正检查和预知检查。 通过这些工作,摸清微粒子孢子在我场的动态消长情况,镜检要及时、准确,使我们能够明确防 “微”工作的重点,及时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3.3增强干部职工的防“微”意识 蚕种生产过程是一个有大量人员参与的过程,我们制定严格的消毒防病和桑园治虫等技术措 施,最终要靠技术干部和养蚕工人来贯彻落实。因此,我们要职责分明,加大奖惩力度,认真贯彻落 实各项技术措施,保证消毒质量和抽样的科学性,将防“微”工作长抓不懈。 3.4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育条件,增强蚕的体质,提高抗病力 在微粒子病的综合防控过程中,彻底消毒,消灭病原是关键的技术措施。但光靠消毒防病往往 也难以达到完全彻底的消灭病原,环境中微量病原的存在仍是难免的。微量病原的存在,对正常健 康蚕不能引起感染发病,但当蚕体虚弱,抗病能力下降,往往使蚕感染发病 。因此,一方面加强蚕 期精心饲养,良桑饱食,增强蚕的体质;另一方面加强蚕座的干燥、消毒等工作,降低蚕座内的传染 几率,提高对病原的抵抗力,这是防控微粒子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措施。 另外注意蚕期气象因素对蚕体质的影响,特别是春期养蚕要注意防潮,地面、蚕具消毒后要及 时用风扇吹干,喂干叶,用抽湿机降低贮叶室湿度;秋期高温干燥,防止桑叶凋萎,适当补湿、降温, 以达到最适宜的养蚕环境。改善饲育条件,提供通过消毒的适熟桑叶,以增强蚕体质,也是预防微 粒子病的一个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韦伟.浅谈广西的原种生产[M].第四次西部选原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89-92. [2] 鲁兴萌,吴海平.家蚕微粒子病流行因子的分析[J].蚕业科学,2000,26(3):165—171. [3]蔡志伟,鲁兴萌,等.野外昆虫与蚕种生产中的微粒子病防治[J].蚕桑通报,2000,31(2):5—8 [4]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主编.中国养蚕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620—622.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