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数学三年级第5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5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

2020-08-30 来源:乌哈旅游


第八单元 期末复习

第5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理解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进一步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比较熟练地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从条件想起说明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推理过程,进一步发展根据条件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方法、策略的价值;培养分析、推理和尝试反思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回顾策略

1、根据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

果园仓库里原来存放了200箱苹果,又运来8车,每车75箱。 林场要栽800棵树,先栽了200棵,其余的要平均栽在4个苗圃里。 2、回顾过程。

提问:回顾一下刚才提出问题的思考过程,你有哪些体会? 板书:从条件想起→找有联系的条件→提出可以求的问题 三、应用策略

1、做期末复习第25题。生活常识详细问题了解下! 让学生读题,说说条件和问题。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指名几人说思路) 2、做期末复习第27题。

让学生独立读题并解答。教师板书算式和得数。 3、做期末复习第28题。

出示题目和表格,让学生读题并说明知道了什么,表格里填写什么内容。 交流:二、三、四年级展出的作品个有多少幅? 完成思考题。

指名学生读题,相互交流是如何思考的。

通过两天的听和看,对榆树的山川之秀、田园之美、文脉之深,都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禁不住在潜意识里赞叹着:榆树的变化真大,榆树的春天真美呀!那么,榆树的变化到底大在哪里?榆树的春天又美在哪儿呢?

我认为,可以用以下三首唐诗中的句子来概括,那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下面,且容我逐一慢慢道来。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用诗仙李白的这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形容榆树春天的山川之秀美,我觉得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徽县因地处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气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南北两端为高山峡谷区,中部为河谷丘陵盆地,物种资源异常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0%以上,且自然风光优美,兼有北国之雄奇,南国之隽秀,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在我看来,单从生态层面来说,榆树乡也像徽县众多的山区乡镇一样,自然风光本来就很美,处处青山环抱,绿水常流,满目苍翠,山花遍野。很多外地游客一进入徽县地界,就会为这里秀美的山川所折服,油然而生一种乐不思蜀、留恋忘返的感觉。 所不同的是,近年来,榆树乡在精心打造“美丽乡村”“花满榆树”的过程中,没有依样画葫芦地去照抄照搬其它地方的“先进经验”,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搞那些与乡土气息格格不入的“高大上”的东西,

而是采取因地制宜、回归自然的做法,删繁就简,就地取材,突出特色,直奔主题。这样做的好处是,既避免了劳民伤财、大兴土木式的铺张浪费,又避免了因过多的现代元素堆积而造成的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的“城市化乡村”的翻版。从而让人耳目一新,若有所悟。 比如在曹坝村看到的曹后故里文化广场,只是运用简单的一幅曹皇后的洁白的雕像和几处镌刻着古诗词以及曹皇后传说的文化墙,周围栽植着一些花草树木,除此而外,再没有什么别的东西,让人一看之下,简单明了,浮想连翩。茶马古道文化广场也是一样,广场中央只有一幅商贩脚夫人背马驮(仅三人两马)贩运茶叶的雕像,周围文化墙上辅之以巡茶察院行台影像图以及徽州茶马古道示意图、茶马古道简介、茶马古道诗词辑录、建造察院行台记事等内容,整个广场显得空旷单调,宛若一幅简单的水墨画,只是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当年茶马古道的兴盛和商贩旅途的艰辛。而且雕像与周围文化墙、巡茶察院行台影像图的色调搭配也是古色古香,恰如其分,所有这一切,仿佛都在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如果用简单明了来形容曹后故里文化广场和茶马古道文化广场的话,那么,位于榆树村上街社的千年古银杏树广场完全可以用幽静自然来形容。因为广场上除了有一棵树龄约3000多年、十多人合抱的高大的古银杏树外,广场地面上用立着的小青瓦井然有序镶嵌出一些图案,图案缝隙里填上土(这样做既便于游人在下雨天观赏时不致于踩两脚泥,同时也有利于树的根部收集雨水),除此之外,就是在古树右侧的围墙上,镌刻着一些县内外诗词名家吟诵银杏树的古诗词作品,使广场平添了几分淡泊与幽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