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发展旱作农业的技术措施
2024-02-14
来源:乌哈旅游
・ 5O ・ 现代化农业 2012年第6期(总第395期) 黑龙江省发展旱作农业的技术措施 朱玉双 (黑龙江省宁安农场农业现代示范园,黑龙江宁安157412) 1 旱作农业基本概念及意义 旱作农业是指依靠和充分利用降水及有限水资源进行的农业生产,是雨养和集雨补灌两种农业生产活 动的总称。其核心是利用各种农艺技术和工程措施,尽可能地提高降水的保蓄率和利用率。旱作农业是实 现土、肥、水、光、温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农艺工程技术、低耗节灌技术和科学管理技术相结合的农业生产经营 体系,是以提高单位农业用水产出和效益为目标的农业。旱作农业的技术取向,将是以工程、农艺、化控和生 物四大措施为基础,依托集雨农业工程,应用现代补灌技术,结合生物、农艺和化控措施,发展高效持续的旱 作农业。旱地由于单产较低,存在着巨大的增产潜力。只要提高科技水平,增加物质投入,蓄天上水,保土中 水,在抗旱、节水、蓄水、保水上作文章,用宝贵的有限降水可挖掘出更大的增产潜力。因而发展旱作农业具 有良好的前景。 水资源短缺是世界性问题,干旱是限制农业生产发展及粮食产量提高的首要因素。随着全球变暖,水资 源的日益匮乏,旱灾发生的频率增高,严重制约农业的持续发展。我国北方地区自然降水利用率还不到 l8 ,旱区每毫米自然降水生产粮食仅0.3kg,而一些水资源开发程度高的地区可达到1.Okg,如果通过发 展旱作农业使每毫米自然降水产粮提高0.1kg,全国6667万hm 旱地,按公顷增产375kg计算,则可增产粮 食250亿kg。黑龙江省旱地面积大,农业生产主要依赖自然降水,是我国北方典型旱作农业区,也是我国重 要的商品粮基地。加快旱作农业的发展对国家粮食安全,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破解“三农”问题,增 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 2发展旱作农业的技术措施 2.1蓄水保墒。建设土壤水库 土壤水是一项重要的水资源,良好的土壤结构,可有效地接纳自然降水,能将大部分降水截留在作物可 收稿日期:2012-03—19 七七 七七七七七七七 七七七七七 七 七 七七七七 七七 向节约型和可持续方向发展。二是制定发展规划和目标。根据建三江管局旱田较集中的4个农场的耕地面 积,以及玉米种植面积等实际情况,对保护性耕作实施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2.2运用多种工作方式,全面推广 一是政策牵动。灵活运用项目资金,以补贴机具、补贴作业等不同的形式,给予农户进行补贴,让许多犹 豫观望的农户加入到保护性耕作行列中来。二是部门发动。结合农场、管理区实际情况开展保护性耕作。 三是注重保护性耕作效果宣传,用实际的差异来说服人,促进传统耕作向保护性耕作的转变。四是狠抓培训 指导工作。加强农机队伍专业化培训及农户培训,建立一支过硬的专业化队伍。 2.3坚持标准。强化管理 在管理上,建三江管理局制定了多项有关保护性耕作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遵、有规可循、有矩可执,并 严格遵守标准化作业。同时大力推进以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油、减少空行、复式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机 化节本技术,实现了农业资源有效、合理利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2.4因地制宜。建立有效发展机制 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需农户转变观念,这就要求在推广中转变观念和做法,打破常规,分步实施。首先 重点扶持一批掌握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机户,待他们技术熟练、当地农户认可后,以点带面,达到推广保护性 耕作的目的。 (008) 现代化农业 2012年第6期(总第395期) ・ 51 ・ 利用的耕层内长期保存,可解决主要降水季节与作物主要需水季节脱节的矛盾,这种土壤称之为“土壤水 库”,它具有“天旱地不旱,上旱下不旱”的宝贵特性。黑龙江省大部分土壤为黑土,它是一个持水孔隙占土体 的4O 的多孔体。如果作物利用层以2m深计算,则每公顷土壤可蓄有8250~9000mm水分,即5400~ 6000m。,土壤蓄水能力相当可观。建设土壤水库的技术措施:①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施有机 肥、秸秆还田、压绿肥等途径均可培肥地力。②伏秋深松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深松深度一般为25~ 30m,打破犁底层,实行松、耙、起垄镇压联合作业,减少机具进地次数及耕作散墒。③中耕深松。在雨季到 来之前,结合趟地培土进行中耕深松,深度为18 ̄20cm。 2.2地面覆盖保水技术 2.2.1 有机物覆盖 即利用农作物秸秆、糠皮等为材料进行田间覆盖,也有用生长快、短时间覆盖地面的作 物(牧草)覆盖,在其生长旺盛、全部覆盖地面时用除草剂将其杀死,形成覆盖物。通过种植地膜作物,可使每 毫米降水增产粮食0.2kg以上,公顷增粮食825kg左右。秸秆覆盖公顷平均减少水分蒸发量150~225m。, 可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 2.2.2地膜覆盖它是人工调控肥、水、温、光生态环境系统工程。具有蓄水保墒节水抗御旱害、蓄热增温 抗御冷害、灭草抗病、肥水互促提高化肥利用率的作用,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生态条件。资料表 明地膜覆盖作物平均节水450m。/hm 。 2.3抗旱保水的耕作栽培技术 2.3.1机械抗旱播种镇压技术 采用机械手段抓住土壤返浆期,适时早播、抢播。当土壤含水量低于 20 ,不能保证出苗时采用滤水机播技术播种后镇压。 2.3.2选用耐旱作物与抗旱品种一是坚持适地适种的原则,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在干旱较重地区适当 增加玉米、高粱、谷糜等耐旱作物面积,压缩小麦、大豆等喜水作物面积;二是在品种的选择上搞好早、中、晚 熟品种的搭配,压缩需水需肥量大的晚熟品种的种植面积;三是加快耗水系数低、水分利用率高、稳产高产的 耐旱品种的培育。 2.4发展节水灌溉和集水补充灌溉 2.4.1发展节水灌溉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和可用的水资源,采取农业和利水措施提高水利用率,主要节水 灌溉技术有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和膜上灌、滴灌、喷灌等。资料表明节水灌溉与常规灌溉相比,喷灌可节水 5O 、渗灌节水75 、滴灌节水8O ,同时节省用地15 、节省用工5O ,节水节本增效显著。 2.4.2集水补充灌溉 即是指用积蓄雨、雪和河流等水资源进行灌溉。建设收集雨水的窑、窖,再通过高差 压力和滴灌、渗灌设施实现灌溉。黑龙江省半干旱区和湿润易于区虽然降水少,但相对集中,即7、8月份多 以大雨形式出现,这样的气候特点给半干旱区和湿润易旱区开展集水利用工程创造了有利条件。山区半山 区和丘陵慢岗区,冰川雪山融化、季节河流水发生相对集中,可蓄积利用。 2.5化学节水技术 2.5.1 化学覆盖化学覆盖使土壤孔隙中的水气受到多分子膜的阻碍,不能散发于大气中,便在膜下聚积 凝结,形成液态水重新返入土壤,如此循环复始,使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不断升高,大大超过非覆盖地。主要方 法有成膜法、泡沫覆盖法、粉沫覆盖法。 2.5.2保水剂 保水剂一般具有吸水速度快,在干旱条件下能将所含水分通过扩散慢慢渗出来,并具有能 反复吸水和渗水的特性,常用于种子涂层和种子造粒,效果很好。 2.5.3 抗蒸腾剂 抗蒸腾剂可减少土壤水分损失4O 左右;抗蒸腾剂的种类主要有代谢型、薄膜型和反射 型3种。 3 参考文献 [1]杨艳蓉,金胜利.大力推广地膜玉米提高旱作农业水平E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6(8):4-5. [2]张俊海.发展旱作农业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现代农业,2006(10):54—55. [3]张丽华,边少锋,谭国波,等.旱作节水技术是吉林省农业发展的需要[J].吉林农业科学,2006,31(3):32—34. [4]刘凤成,刘武仁,王云龙,等.对吉林省旱作农业保护性耕作的探讨EJ].杂粮作物,2004,24(5):298—300.(008)